家长学校案例2: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优秀家长案例教学
教孩子学会分享
帮孩子建立群体意识
(3)教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
如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会分享
(4)不要过分关注
(5)学会冷处理
(6)适当经历一些挫折
(7)不要大惊小怪
4.出示案例(图片展示):
漫画中已经别业的红红在玩手机,爸爸妈妈一个给她撑伞扇扇子,一个给她喂饭,她丝毫不觉得惭愧。
你觉得漫画中爸爸妈妈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有什么建议给他呢?
1)教师归纳方法:
A、发动关键力量
B、及时和孩子交流
C、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D、父母不能大撒把。
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廖):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
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因此,在必须对孩子进行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
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
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
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
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
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
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家长学校案例2: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六年级)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家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
可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主要表现有:1.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
有的家长常过高地评价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总觉得自己孩子最聪明,甚至有些分明是孩子的缺点,也带有欣赏的口吻加以谈论,口头上好像是在批评孩子,其实心中却颇为得意。
2.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地弹琴、画画、数数、认字等,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和能力,什么都要孩子学,什么时髦学什么。
这种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有百于孩子的真正进步。
3.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功名无望,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还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特别注意孩子的名次、分数。
为使孩子出人头地,家长不异动用各种奖惩手段;或是物质刺激,一切讲钱;或是实行“捆绑”,强迫学成。
这种势利教育必然导致孩子求胜心过强而难耐挫折。
如果父母有了这种自我虚荣虚荣心,就会为了“面子”,而害了孩子。
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发育成长,父母必须纠正虚荣心。
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的方位,从孩子个性完整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
绝不能赶时髦让孩子什么都学。
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孩子。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建议,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家长学堂:家长学校教育案例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而家长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家长学校的教育案例,以深入了解家长学堂的重要性和意义。
家长学校教育案例一:亲子互动活动在某某幼儿园家长学校,为了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亲子关系,举办了一场亲子互动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和互动项目,在互动中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关心。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反馈称,通过这次互动活动,他们更加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也学会了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家长学校教育案例二:家庭教育讲座在另一所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中,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讲座,内容涉及孩子的成长心理、教育方法等方面。
这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家长前来参加,通过专业的讲解和共享,家长们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技巧和方法。
随后,学校还组织了家长互助小组,让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支持和交流。
以上两个教育案例,展示了家长学校在提升家长教育意识、促进亲子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家长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和课程,家长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相处。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到了家长学校在提升家长教育意识和促进亲子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家长学校的教育案例也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我个人认为,家长学校的出现填补了家长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空白,也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家长学校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家长学校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孩子一自觉,父母就放心佛山市禅城区黎涌小学黄芷瑛一、活动导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家长对孩子啰啰嗦嗦的,不停地管教;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老鹰对小鹰式的放养教育……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呢?父母又不用花很多时间精力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课题:《孩子一自觉,父母就放心》二、案例展示:1.(PPT)吴牧天,一个从小捣蛋的孩子,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后开始脱离“捣蛋王”的称号。
他10岁开始在《初中生优秀作文》等报刊发表作品;初中毕业后以“10A”的成绩被报送至湖南长沙的重点高中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时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到美国中学交流;18岁时以自己的管理经验为基础写出了《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
还有不少让人难忘的故事,如被绑架巧妙脱险,没有学过美国历史的他,却被美国历史老师任命为助教等。
目前他正在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的普渡大学学习。
他说,这一切均受益于父亲对他的自我管理教育。
2.口述吴牧天的故事:并不是从一开始,吴牧天就是这么优秀的。
★暑假,沉迷于电脑游戏,6天不洗澡。
★三年级暑假,只顾着玩没有完成暑期作业。
★不仅跟同班同学打架,还跟高年级的同学打架。
隔三差五就会接到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投诉电话。
每一次出来赔偿医药费,还得买上水果、营养品,赔着笑脸给人家道歉。
★被其他家长当面羞辱。
为了制止吴牧天的捣蛋行为,父母哄他、逼他,可都没有多大作用,他照样我行我素。
后来家长决定改变教育方法:让他在每一件事上都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对自己好好负责”。
★独自坐火车上的途中,手机卡坏了,机智地找到乘警长叔叔拨打电话报平安。
自从开始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后,吴牧天确实有了一些改变,但还没有养成习惯。
父亲想要强化他的自我管理意识,就想办法引导他。
可是有什么办法让痛恨被约束的吴牧天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呢?★一天,吴妈妈问:牧天,你长大了想不想当将军啊?参加军事夏令营。
参加完夏令营回家后,吴牧天在生活和学习上脱胎换骨,开始学着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国奥小学家长学校自编教材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家长学校自编教材目录1、孩子情况知多少——了解是教育的前提2、孩子天天在变化——家教必须从实际出发3、独生子女有优势——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4、独生子女有弱点——要防患于未然5、非智力因素更重要——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6、孩子应该身强体壮——不断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7、孩子有孩子的朋友——正确认识孩子的交往需要8、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增强家庭的吸引力9、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10、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11、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2、如何交给孩子成功的学习方法13、十分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1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15、学校的学习纪律和常规要求16、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17、教会说‚真好‛18、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孩子情况知多少——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家长会感到奇怪。
家长天天与孩子接触,怎么不了解孩子呢?许多做父母的,能如数家珍似地说出孩子以下情况:孩子的身高体重;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孩子在什么时候可能得病;孩子对什么药品有反应;孩子做作业时有什么习惯;孩子的成绩在班上排在什么位置;孩子当不录小干部;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孩子最要好的小朋友是谁……这些是孩子经常反映出来的最基本的现象。
如果我们深入一步提出问题。
恐怕相当多的家长会感到茫然。
假如您的孩子在小学上学,我问您几个问题:1.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话当圣旨一样对待,甚至拿老师的话顶家长。
这是什么原因?家长又该怎样处理?2.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身上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家长应该怎样因势利导?3.有些孩子的玩具、书本用具,总是弄得乱七八糟,想找一件东西到处乱翻,做事情没头没脑,丢三落四。
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可不可以改变?4.有些孩子做事虎头蛇尾,缺乏毅力。
毅力能不能培养?怎样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5.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您了解智力都有哪些因素吗?核心的因素是什么?小学生智力发展有什么特点?要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应该怎么做?您能比较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吗?假如您的孩子在初中上学,我也给您提出几个问题,请思考:1.不少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变得不爱向父母汇报情况了,甚至对父母的问话爱搭不理的,有时还冷对父母,指责父母‚太烦人‛。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校某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家校沟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某班级共有学生30人,家长来自不同职业背景。
在学期初,班主任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存在困惑。
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决定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2. 案例实施(1)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为了方便家校沟通,班主任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家校联系册等沟通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也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
(2)开展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详细介绍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此外,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分享育儿经验,为其他家长提供借鉴。
(3)举办家长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等开展家长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
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4)组织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绘画比赛等,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校共育。
(5)开展家访活动针对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居住较远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需求,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3. 案例成效(1)家长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通过家校沟通活动,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家校沟通平台的建设、家长会的召开、家长讲座的举办等,使得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教育合力。
(3)孩子成长更加全面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总结家校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某某,一个原本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孩子,却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他的父母采用打骂教育的方式。
李某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然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给予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选择了打骂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更加优秀。
二、案例分析1. 打骂教育的方式李某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对孩子进行打骂。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严厉批评、动手打骂;孩子犯错,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地责备、殴打。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记住教训,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2. 打骂教育的影响(1)心理影响:长期的打骂教育使李某某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他变得胆小、自卑,害怕面对困难,缺乏自信。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也显得孤僻、冷漠,难以融入集体。
(2)行为影响:在家庭中,李某某经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打骂进行反击。
在学校,他也不愿努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此外,他还学会了模仿父母的行为,对同学进行欺凌、殴打。
(3)生理影响:长期的打骂教育导致李某某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他经常生病,身体状况堪忧。
三、反思与启示1. 打骂教育不可取打骂教育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它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家长应该摒弃这种教育方式,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
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关爱、鼓励和支持。
在孩子犯错时,要以理服人,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帮助孩子改正。
4. 社会要关注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采取了过激的方式,甚至以威胁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
这种现象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分享会将围绕家长威胁教育案例展开,旨在引起家长们的反思,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案例分享1. 案例一:家长因成绩不满,威胁孩子跳楼小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近期成绩下滑,家长得知后非常生气。
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当众指责小明,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考不好,我就让你跳楼!”小明回家后,内心十分恐惧,学习成绩更加下滑。
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小明走出了心理阴影,成绩也逐渐回升。
2. 案例二:家长因孩子早恋,采取暴力手段小丽是一名初中生,与同班的一名男生产生了感情。
家长得知后,认为孩子早恋会影响学习,于是采取了暴力手段。
一天晚上,家长在家中用皮带抽打小丽,导致小丽受伤。
在经历这次暴力事件后,小丽对家长产生了恐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3. 案例三:家长因孩子沉迷游戏,采取极端手段小强是一名高中生,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家长在多次劝说无效后,决定采取极端手段。
一天,家长趁小强不注意,将他的电脑砸坏,并声称如果再玩游戏,就将他赶出家门。
小强在家长的威胁下,暂时放下了游戏,但内心对家长充满了怨恨。
三、反思与启示1. 家长威胁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心理影响:家长威胁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行为影响:家长威胁教育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
(3)学习影响:家长威胁教育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2. 如何避免家长威胁教育(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2)加强沟通与交流: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1篇导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由于教育观念、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示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家长错误教育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疼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窃等。
这让父母十分头疼,于是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案例分析:1. 过度溺爱,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无论什么要求,只要不是过分,都会尽量满足。
这种过度的溺爱导致小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认为别人都应该满足他的需求。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小明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乏有效沟通,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小明犯错时,父母往往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如责骂、打骂等。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小明产生了逆反心理。
同时,父母很少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导致孩子无法在家庭中找到情感依托。
3. 模仿不良行为,传递错误价值观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陪伴。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等。
这种不良行为在小明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开始模仿这些行为。
此外,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现出自私、冷漠等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
4. 忽视孩子个性发展,强制培养兴趣为了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父母给小明报了各种兴趣班,如钢琴、绘画等。
然而,这些兴趣班并非小明所喜爱,他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这种强制培养兴趣的方式使小明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也影响了他的个性发展。
5.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困难时,无法从家庭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则是一名教师。
从小,小明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二、教育方法1. 注重家庭教育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小明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拓宽视野。
(2)注重亲子沟通,每天晚上与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谈心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点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3)家庭环境整洁有序,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
(2)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等,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成长。
(3)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引导孩子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1)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
(2)以身作则,父母在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
三、教育成果1. 成绩优异:小明在学业上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
2. 兴趣广泛:小明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擅长书法、围棋等,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
3. 道德品质良好:小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4. 心理健康:小明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案例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家长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3. 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学堂】当父母给孩子一个面子后!今天听到朋友讲她教育孩子的故事,很有启发。
记录如下:朋友7岁的女儿上的是住宿小学,可爱的人精一个,所有老师都喜欢,自理能力又强。
于是,在正式的班长产生之前,就由她行事这个代理。
到了选取时,大约由于平时她管人太多,于是尽管成绩好,鉴于得罪了同学,票数没有另外一个多,只能当班委。
回家她把事情如实和爸爸妈妈讲了。
我的朋友说了些“你学习好妈妈很高兴。
当不当班长不重要”之类的鼓励话。
也没有想到孩子会把做班长这个事情看得太重。
等她带着孩子来单位上班时,有人问她女儿当什么干部呢。
女儿脱口说是班长。
问的人其实事先知道她不是,于是,就在母亲的面前表扬这个小班长。
我的朋友这个时候意识到孩子说了谎,在同事的面前,她故作惊讶的说“哦,,你班长了,妈妈怎么不知道呢”。
女儿自知无趣,说忘了说了。
这个母亲没有在说什么。
一天平静无事。
回到家里,吃完饭孩子在看电视。
母亲说,把电视关了吧。
孩子一愣,母亲说我想和你谈谈。
孩子立即变得紧张起来。
我的朋友开始和她讲了“不要紧张。
妈妈不会打你,就是想说说你当班长的事情。
这叫撒谎,是恶劣的品质。
做人要以诚心去对待别人。
撒谎是当不上班长的,没有同学喜欢你接受你”。
又列举了女儿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撒谎,这个是第三次。
“所谓事不过三,今天爸妈都不会打你,相信以后你不会这样了,也相信你会经过努力当上班长”。
说完,问孩子理解妈妈的心意吗。
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能说出错的地方。
这以后,孩子有的被母亲曾经指出的小毛病,真的是在逐渐减少。
我的点评:首先,妈妈没有在单位揭穿孩子的谎言,给了孩子一个面子。
为以后的工作铺平孩子不抵触的基础。
然后,在家里,注意到孩子的紧张后,让孩子平静下来做了承诺。
能让孩子放心去听。
接着,严肃地指出行为的错误。
同时,把以前的一起提醒孩子。
最后,在鼓励孩子后,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孩子撒谎时,会能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一个面子。
但是,给完面子后,要做的教育工作,其实很关键。
别让父母的“面子”,伤害孩子的“里子”半年前,家乡的一位亲戚打电话来向我哭诉孩子的问题。
她家家境在当地颇为殷实,儿子读的是当地名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的时候非常乖巧懂事,钢琴弹得很好,画画得很好,舞也跳得很好。
但是,自从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天天晚上泡酒吧,不跟父母交流,并且开始在很多方面放纵自己。
父母非常担心,觉得如今再也找不回原来那个乖巧听话的儿子了。
孩子和父母竟形同陌路人。
聊到最后,她不禁感叹:“我们现在虽然有钱、有房、有车,但又有何用呢?我们只有这个孩子,操劳了大半辈子,算是白辛苦了。
”小时候非常听话、一直上进的孩子,18岁后为何判若两人?这绝不仅仅是个案,值得我们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实,孩子长大后出现的很多问题,大多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教养方式上。
在亲戚的哭诉中,有句话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她说:“这个孩子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过去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成绩好、钢琴好,人长得好,又有礼貌。
现在我都不敢在外面提起他,面子上实在是过不去呀!”她最后的这句话,无意中暴露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我还记得,在那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跟亲戚朋友见面,他的父母就喜欢把孩子的成绩挂在嘴边,无论孩子是否愿意,总是乐此不疲地让孩子展示各种才艺,唱歌、弹琴、跳舞、画画等,恨不得要把孩子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展示给别人看。
在一些家长眼里,唯一的孩子几乎就是生命的全部。
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自己家的一张“名片”,无论走到哪里,都情不自禁地把这张特殊的“名片”递给别人,往往还会将孩子身上的很多亮点当作“名片”上的头衔,浓墨重彩地进行渲染。
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就这样成了一些父母炫耀的工具。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曾总结说:“第一个九年,孩子处于对父母完全的信任和依赖中,父母的责任是要对孩子完全承担起责任;第二个九年,孩子学会信任自己并日益独立起来,父母的责任是维持一种控制力,但也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第三个九年,孩子变得独立自主,父母需要退到幕后,但仍然要为孩子提供支持。
为人父母者,请不要因为面子毁了孩子俗语说人要脸树要皮,所谓面子,就是为人的尊严。
但是很多人往往因为太好面子,反而失去更多。
在孩子面前,更多的时候,父母应该放下面子,传递给他们温暖和爱。
下面这个场景,是静静亲眼所见。
参加一个朋友的婚宴,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带着她七八岁的儿子落座了,但是人越来越多,座位不够了,女人就说:“儿子,你坐我身上来吧!”于是她把椅子移开的同时去拉她儿子,结果因为儿子刚好从自己的座位上下来,扑了个空,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我看出了她脸上的尴尬,随即她把怒火发泄到了儿子身上,使劲地去拧小男孩的耳朵,还一边说“谁让你乱动的!”此刻大家都看不下去了,说不怪他,坐好吧,马上要开席了。
小男孩没有坐到妈妈身上,而是端着饭碗站在一边默默地流眼泪。
妈妈也许早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不好下台,草草吃了一点东西,使劲往男孩碗里夹菜,但是我没有再看见小男孩笑,他始终沉默地站在那里。
这个妈妈真的获得了面子吗?她不知如何化解突如其来的尴尬,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儿子身上,把毫无防备的儿子拿来当出气筒,这只会让大家看到她低下的素质。
摔倒了马上站起来,对大家抱以歉意的微笑,谁会认真去记住这么一件小事呢?但是她的反应却可能让他儿子一辈子记住。
小男孩觉得委屈,所以流泪。
可以想象,这样的妈妈在其它的场合必然也是将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重,经常无视孩子的感受。
看到小男孩默默流泪的时候我的心都纠到了一起,他会不会觉得妈妈不爱他?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场景太多,所以他已经学会无声地哭泣而不是嚎啕大哭去揭穿自己的妈妈?本应在最天真的年龄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但是这个孩子提前学会了小心翼翼,学会了面对不公也不反抗,他以后会长成一个怎么的大人呢?还有另一类父母,因为爱面子,总是去比较。
你家的孩子穿阿迪新款,我家要耐克新款;别家的孩子考了一百分,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考一百分不带她出去玩;他大学毕业月薪上万,我都不好意思出去说你一个月拿两三千……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自己是为父母的面子活着的,爸爸妈妈爱面子胜过爱我们。
家长学校案例2:家长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
子
(六年级)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
可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荣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其主要表现有:
1.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
有的家长常过高地评价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总觉得自己孩子最
聪明,甚至有些分明是孩子的缺点,也带有欣赏的口吻加以谈论,口头上好像是在批评孩子,其实心中却颇为得意。
2.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有些家长让孩子过早地弹琴、画画、数数、认字等,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和能力,什么都要孩子学,什么时髦学什么。
这种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有百于孩子的真正进步。
3.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功名无望,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还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特别注意孩子的名次、分数。
为使孩子出人头地,家长不异动用各种奖惩手段;或是物质刺激,一切讲钱;或是实行“捆绑”,强迫学成。
这种势利教育必然导致孩子求胜心过强而难耐挫折。
如果父母有了这种自我虚荣虚荣心,就会为了“面子”,而害了孩子。
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发育成长,父母必须纠正虚荣心。
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的方位,从孩子个性完整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
绝不能赶时髦让孩
子什么都学。
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孩子。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建议,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二、案例分析:
面对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优秀时,家长的言语;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的孩子优秀时家长的言语。
例如,对乘孩子,父母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孩子成人后会缺乏自信,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总量担心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人;对腼腆孩子,父母不要迫使他提前尖跃起来,而应让他自己与其他孩子慢慢“混熟”,否则,他就会失去自信,心理不踏实;对活泼孩子,父母应该给他一点小小的教训,使他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如果太溺爱,什么都顺着他的性子,他成人后可能会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对有问题孩子,父母应有极大的耐心,只有在他感觉到受重视的时候才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三、讨论:
怎样正确面对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面子?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A.作为父母正确面对自己的虚荣心。
B.应从素质发展的角度,配合学校教育的方位,从孩子个性完整
的视角对孩子加以培养。
C.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正确估计,在全面了解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要求。
D.不能赶时髦让孩子什么都学。
否则,希望不仅落空,还会害了孩子。
四、总结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害了自己的孩子
常在别人面前吹嘘孩子。
过分强化技能早期训练。
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