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固定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0.11 MB
- 文档页数:1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气管插管位置移位:病人可能因为咳嗽或其他原因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移动。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确保其位于正确的位置。
-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是否有松动或脱落,并及时固定。
2. 气管插管导致口腔干燥和嘴唇干裂:气管插管会影响病人的自然呼吸和唾液分泌,导致口腔干燥和嘴唇干裂。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给病人口腔保湿,可以使用湿化毛巾或口腔湿润剂来润
湿口腔。
- 给病人涂抹护唇膏或润唇膏,保持嘴唇湿润。
3. 唾液积聚:由于气管插管,病人无法正常咳嗽和咽喉清洁,导致唾液积聚。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吸出病人口腔和气管内的唾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保持病人头部位置的升高,有助于唾液的排出。
4. 喉痛和厌食: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喉部疼痛和病人厌食。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观察病人喉部是否出现红肿和溃疡,及时采取相应处理。
-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食物,例如软食和易咽嚼的食物。
5. 气道感染:由于气管插管会破坏病人的自然防御机制,容易
引起气道感染。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检查病人气管内是否有痰液,并及时吸出。
- 保持病人插管部位的清洁,定期更换插管贴固。
以上是气管插管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护理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一、气管插管的概述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监护治疗方式,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提供有效的通气,同时也可辅助呼吸机治疗。
然而,气管插管需要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避免并发症和减少患者不适感。
二、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等。
2. 设备准备:包括呼吸机、氧气供应装置、气囊面罩等。
3. 麻醉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4. 人员安排: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在场。
三、插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维持患者安全: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头部稳定并避免牵拉导致颈部损伤。
2. 控制时间:插入时间应控制在30秒以内,以减少缺氧时间。
3. 监测呼吸:插入后应立即连接呼吸机,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通气效果。
4. 确认插管位置:通过X线检查或其他方法确认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食管或误插支气管等并发症。
5. 防止感染: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液,并做好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四、气管插管后的护理措施1. 维持通气:维持呼吸机参数稳定,避免意外脱落或堵塞等情况发生。
2. 维持口腔清洁:定期清洁口腔和牙齿,避免口腔感染和龋齿等问题。
3. 防止压疮:定期更换体位,使用合适的垫子和支撑物,避免压迫导致压疮。
4. 监测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常规体征,以及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特殊指标。
5. 维持营养:使用胃肠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和脱水等问题。
五、气管插管的拔管过程1. 拔管前准备:停止麻醉药物或镇静剂的使用,将呼吸机参数调整为自主呼吸模式,并给予氧气。
2. 拔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牵拉导致颈部损伤,确保患者头部稳定;监测患者自主呼吸情况,以及喉痛和咳嗽等症状。
3. 拔管后护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喉痛等不适感受,并及时处理。
六、气管插管的并发症1. 呼吸道感染:由于插入导管会破坏上呼吸道黏膜屏障,易引起细菌感染。
气管插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好插管,做好标记,经常检查,防止脱落移位。
2.头部取稍后仰位,以减轻插管对咽后壁刺激和压迫。
定时左右转动头部,变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粘膜损伤。
3.因插管刺激可使口咽部分泌物增多,应定时清楚口腔分泌物,用棉球擦拭或吸引器吸引。
分泌物不宜清除者,确定气囊充气良好后可用清水冲洗吸引,以减少口腔寄生菌进入呼吸道。
4.做好气囊管理动作。
气囊使用前应测试有无松动、漏气、充气是否均匀。
气囊充气量要适当,压力不可过高。
以恰能保持辅助呼吸时不漏气为宜。
高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释压,每小时1次,每次5分钟。
低压气囊可每日放气1次,每次5分钟。
即可防止长期压迫引起气管粘膜并发症,又可消除滞积于气囊上端的分泌物,防止其流入呼吸道。
5.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每1-2小时吸痰1次,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引。
在人工气道建立或呼吸机应用开始的数小时内,更需反复多次结合翻身拍背,气道内滴入湿化液,一吸除积痰。
6.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注意防止患者自己拔出插管。
7.拔管前要充分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
气囊放气后上下松动套管,缓慢拔出。
拔管后禁食12-24h或继续保留鼻饲以防进食时误吸。
注意观察患者能否自行排痰,有无气道出血、阻塞及喉咙痉挛。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引言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提供机械通气支持。
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插管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以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气管插管护理的基本措施和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1. 气道管理•首先,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
通过观察胸廓的抬升和下降、听诊呼吸音等方式来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常。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以确保气囊的充气量合适。
•定期检查气管导管是否有移位或扭曲,及时进行调整。
•确保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避免堵塞气道。
•定期检查气囊压力并调整合适。
2. 呼吸管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以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
•定期清洁和更换气道湿化器,以保持湿度。
•在必要时进行气道吸痰,以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3. 口腔护理•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包括舌面、牙齿和牙龈。
•定期清洁气管插管的外部,避免污染。
4.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周围皮肤的情况,观察有无潮红、糜烂或压疮的迹象。
•定期更换三支管固定带,避免固定带过紧或过松。
5. 其他注意事项•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更换气囊引流袋,避免感染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体位合适,可以采用半卧位或半俯位,有助于气道引流。
气管插管护理的意义气管插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合理的插管护理可以降低感染、误吸、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结束语气管插管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通过合理的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插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正确掌握气管插管护理的基本要点,对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常规一、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固定好气管插管,用胶布及寸带牢固固定,固定气管插管的松紧适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以免人为造成气管狭窄。
2、每班测量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以防插管滑脱。
3、注意防止牙垫脱出或滑落而将气管插管咬扁,牙垫移位时应重新更换胶布固定。
4、注意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防止气管插管打折,扭曲或阻塞。
5、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地进行气管内吸引。
6、检查插管套囊是否漏气,插管套囊不宜充气过度,以免压迫气管粘膜而引起溃疡或坏死7、观察气道压力,排除痰液堵塞插管等引起压力升高,套囊漏气引起压力下降。
8、保持口腔清洁,重视口腔护理。
9、通过X光片查看插管深浅度。
10、定时查血气,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11、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病情不允许拔管者,应行口腔护理。
二、气管插管拔除的程序1、备好1次性面罩雾化、吸痰用物等。
2、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2-3分钟。
3、充分吸痰,吸痰间歇用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氧流量6-8ml。
4、解开固定气管插管的寸带和胶布。
5、将气管插管囊内气体抽出。
6、边吸痰边快速将气管插管拔出。
7、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给1次性面罩雾化吸氧。
三、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1、吸氧:给予面罩雾化氧气吸入。
2、口腔护理。
3、严密监护:严密观察神志及自主呼吸、心率、血压、Sp0:的变化。
4、拔出气管插管后半小时复查血气。
5、体疗: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间断协助患者有效地排痰。
6、进食:拔管后一般禁食4-6小时,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饮食。
7、检查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等情况。
8、拔管后不宜用抑制呼吸或咳嗽反射的药物。
9、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1、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每班要测量并记录外留长度(门齿距),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导管脱出及下滑。
2、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使吸入的气体温度保持在34-36℃,同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色米松、沫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药物;③奇观内诸如或滴入生理盐水;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插管后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4、清醒病人,尤其是小儿,对插管不宜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是用镇静药物。
5、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6、充气套囊的护理:气囊内压力应控制在既能有效封闭气道,又不使气管血液供给受到明显影响为宜;套囊充气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ml左右:气囊应2-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7、预防下呼吸道感染:(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试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吸入100%氧气1-2min,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细谈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后,打开负压,将吸痰管360°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管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提供呼吸支持。
在气管插管术后,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气管插管术后护理的详细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一、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气管插管术后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呼吸状况、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管路固定:确保气管插管固定,避免出现脱管或移位的情况。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3.特殊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需要保持患者头部高位或半卧位,以促进气道引流和降低气道分泌物的积聚。
4.协调合作: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呼吸治疗师紧密协作,根据医嘱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
二、并发症:1.气道阻塞:气管插管后,气道分泌物的排除常常变得困难。
护理人员应定期吸痰,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
避免使用过度吸痰力度,以免导致气道损伤。
2.嗓子痛:插管手术可能会引起患者喉部疼痛和不适。
可以给予润喉溶液或含漱液体,缓解患者的喉部症状。
3.咳嗽和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4.鸣锁体(气道压力损伤):过高的呼吸机压力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损伤。
护理人员应监测呼吸机参数,确保合理的呼吸支持。
三、护理措施:1.口腔护理:插管后,患者无法进食和饮水,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渴和感染。
2.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周围皮肤,防止压疮和皮肤损伤。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湿疹和湿疹引起的皮肤问题。
3.高效吸痰: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应定期给予患者高效吸痰,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
吸痰时应注意技巧,避免过度刺激气道。
4.咳痰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咳痰训练,以增强肺部通气和清除分泌物的能力。
5.维护呼吸机: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过滤器和湿化器,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四、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以上是关于气管插管术后护理的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附:气管插管的护理(1)病房管理,最好有空气净化。
(2)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固定好插管,防止脱落移位。
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及鼻尖的距离(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最好拍胸片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成人在第2胸槯下缘或第3胸槯上缘)。
每位护士应了解成人插管的型号7.5-8.0#插管深度22-24。
(3)固定好插管,防止脱落移位。
用寸带双固定,松紧适度。
(4)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剂、肌松剂。
(5)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根据痰液情况每2-3小时吸痰一次,保持气道的湿化。
吸入适当温热的气体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的刺激,减少支气管痉挛和哮喘。
(6)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应定时放气囊,以免长时间的充气气囊压迫喉头损伤粘膜及拔管后引起喉头水肿。
(7)做好细致的口腔护理:2次/日,操作前应检查气囊充气是否良好,以免误吸。
(8)气管插管的气管内吸痰:(重要)1、吸痰前评估痰液,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2、备齐用物,检查吸引器的性能。
3、洗手,戴手套。
4、操作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
5、吸痰前、中、后进行加大氧流量或简易呼吸器膨肺给氧。
6、吸痰的步骤:选择吸痰管直径为气管插管的1/2,手法与气管切开的吸痰一致。
7、吸痰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血压和口唇颜色、氧饱和度。
8、痰液黏稠时可向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成人3-5ML小儿0.5-1ML,以稀释痰液。
9、吸痰后应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10、吸痰动作要轻柔,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和鼻咽腔粘膜。
11、吸痰后听诊双肺呼吸音,评价吸痰效果。
12、最后洗手记录。
13、气管插管内吸痰的并发症:缺氧、气管粘膜损伤、气道痉挛、肺不张、感染。
气管插管的护理
1.气管插管固定—Y型法
胶布准备:Y型、H型胶布大小均为长18cm,宽3cm。
Y型胶布沿长轴方向从中间剪开至9cm.。
H型胶布沿长轴方向两端从中间剪开至8.5cm。
2.气管插管固定——H形加强固定法
3.气管插管护理
1)妥善固定,避免松脱;首班要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气管导管插入深度及外露长度(经口气管插管测量方法:门齿至导管末端的距离,不含导管接头;鼻气管插管测量方法:鼻出口处至导管末端),外露长度需班班测量,有异常才记录,在标识签上注明导管外露长度和置入时间并贴于气囊注气管上。
2)避免患者头颈活动过度,对人机对抗或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患者遵循医
嘱予镇静剂,必须进行适当保护性约束。
3)翻身时注意导管保护,调整呼吸机机械臂,避免牵拉。
4)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5)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及时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经常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漱口液或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7)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用标识注明启用时间贴于呼吸机送气端处),有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内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并每天更换;储水器内冷凝积水不得超过1/3。
8)吸痰时,动作要轻、稳、准和快,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纯氧2分钟,以防发生低氧血症。
9)应遵循先吸净气道再吸口咽分泌物的原则。
10)在不使用呼吸机时,气囊不必充气,以利呼吸;行鼻饲治疗时,气囊必须充气,以免食物误吸引起气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措施
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常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掌握气管插管病人的专业护理技能,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下面是一些气管插管病人护理措施:
1. 气管插管后,应及时检查病人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2. 气管插管病人应保持头部稍微仰起的姿势,有助于插管通气。
3. 气管插管病人应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痰液积聚,可通过吸痰器进行吸痰。
4. 气管插管病人在进行移位或转移时,应注意固定气管插管,避免拔管或移位。
5. 气管插管病人应保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可使用漱口液清洁口腔。
6. 气管插管病人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感染。
7. 气管插管病人应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避免细菌感染。
8. 气管插管病人应经常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造成肌肉萎缩和压疮。
以上是气管插管病人护理的一些措施,希望护理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提高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
- 1 -。
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2、气道湿化方式3、吸痰操作规范4、口腔护理要点5、气囊管理要求6、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要点11 气管插管的固定111 选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如专用的气管插管固定带,确保固定带的宽度适宜,以减少对皮肤的压迫。
112 固定带的松紧度应以能容纳一到两指为宜,过松容易导致插管移位,过紧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
113 每日检查固定带的位置和松紧度,如有潮湿、污染或移位,应及时更换和调整。
114 固定时,注意插管在口腔中的位置,避免压迫口唇、舌头等部位。
12 气道湿化121 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通过微量泵将湿化液匀速注入气道。
122 湿化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或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特殊的湿化液。
123 控制湿化液的滴速,一般为每分钟 4 至 6 毫升,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气道情况进行调整。
124 定期评估气道湿化效果,如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和患者的呼吸情况。
13 吸痰操作1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132 吸痰前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 1 至 2 分钟,以预防缺氧。
133 插入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插入深度以超过气管插管前端 1 至 2 厘米为宜。
134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秒,间隔 3 至 5 分钟,如痰液较多,可适当缩短间隔时间。
135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心率、血压异常或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
14 口腔护理141 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选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如生理盐水、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
142 操作时,一名护士固定气管插管,另一名护士进行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等异常。
143 对于有口腔感染的患者,根据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15 气囊管理151 定期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在 25 至 30cmH₂O 之间。
152 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或最小漏气技术进行气囊充气,以达到最佳的封闭效果,同时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