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健康信念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12
健康教育学考点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变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过程。
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于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的四大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促进:增加人们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营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1.倡导2.增强能力3.协调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
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产物(资产)。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的转变。
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
行为的五个要素行为: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人类行为区别于其他动物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
健康行为:广义上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
本质上是指个体健康相关行为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部分。
健康相关行为: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体本事的健康、疾病有关联,或与他人的健康、疾病有关联,这些对健康有影响的行为即为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1.感知疾病的威胁(易感性和严重性)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评价)3.自我效能4.社会人口学因素5.提示因素(行动线索)健康信念的核心概念是:感知。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述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 5 个主要活动领域: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3、自我效能的1)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来的。
2)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
4、行为改变的 5 个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 6 个阶段及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三、健康传播1、人际传播1)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简介略二、教学教材1、选用教科书:《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2、辅助参考书目:《健康教育学》案例版郑振佺,霍建勋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7月三、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健康行为 2第三章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2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1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1第六章社会认知理论 1第七章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1第八章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1第九章创新扩散理论 1第十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4实施与评估第十二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2合计18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2、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3、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重点】1、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2、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第二章健康行为【教学内容】1、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2、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3、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4、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教学目标】1、掌握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主要特点和内容。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健康教育学:研究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对人们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等,以便使人们能够真正领会健康含义的科学。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健康社会作用: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措施。
2、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4、提高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肌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影响健康的四个主要因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1、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社区和群众的参与是巩固健康发展的基础4、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的参与于一体。
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糖尿病、2、环境因素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1)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3、生物学因素遗传——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4.卫生医疗服务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健康促进计划: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和决策,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到达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要活动的过程。
健康教育学:健康信念模式导言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善健康行为和健康决策的学科。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就是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斯托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行为的研究和实践中。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概念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是由其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对潜在的健康风险和报酬的评估以及对采取行动的自信心所决定的。
它由以下几个基本概念构成:1.感知健康威胁(Perceived Threat):个体对患病或受伤的可能性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评估。
2.感知健康效益(Perceived Benefits):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对自身健康有益的信念。
3.感知健康障碍(Perceived Barriers):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会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4.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个体对自身完成某种健康行为的信心。
5.行动阈值(Cues to Action):促使个体采取行动的内外部刺激或事件。
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要考虑个体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感知健康威胁、感知健康效益、感知健康障碍以及自我效能等因素。
例如,在设计防疫宣传活动时,可以通过向人们传达疾病传播的威胁性、接种疫苗的益处以及克服接种困难的方法,来提高个体采取预防措施的意愿和行动。
2. 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在促进健康和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方面,健康信念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个体的健康信念,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决策。
例如,对于吸烟者来说,可以通过教育他们有关吸烟对健康的威胁及戒烟的益处,同时提供戒烟的支持和资源,来促使他们改变吸烟行为。
3. 健康研究和评估健康信念模式可以用于研究和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决策。
通过评估个体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感知健康威胁、感知健康效益、感知健康障碍和自我效能等因素的程度,可以了解其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和意愿,并为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①行为和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生物学因素④卫生服务因素3、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4、健康素质: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5、健康促进:(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宪章》(2)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Lawrence W Green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6、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行动领域)①制定有利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加强社区行动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7、健康促进的内涵(选择)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④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这些方法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⑤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9、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①社会动员②倡导与游说③协调10、纵观世界各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生物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新公共卫生—-健康促进思考题1、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而无法抑制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哪一种?(B)A 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改变B 忽视了公共卫生问题C 医疗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D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E 环境的污染2、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E)A 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B 促进各级领导健康理念的改变C 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D 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E 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3、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中,以下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B)A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是一致的B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健康教育C 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的组成部分D 卫生宣传的内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泛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B)A 环境保护B 社会动员C 健康教育D 疾病控制E 学校卫生5、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E)A 一二级预防B 二三级预防C 二级预防D 三级预防E 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中,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BCE)A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B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C 健康促进强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D 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的内涵更为广泛E 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的内涵更为广泛7、下列哪些是健康促进的策略(全选)A 强化健康的公共政策B 创造支持的环境C 强化社区行动D 发展个人技能E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1、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健康的一组行为.2、危险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