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开展精神分裂症早期甄别工作设想
- 格式:pdf
- 大小:304.74 KB
- 文档页数:4
部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甘景梨
【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14)4
【摘要】本文对309例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药物维持治疗中断、精神刺激和不能及时处理早期复发症状是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
认为开展社区防治工作,落实维持治病,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及时处理复发的早期症状,是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主要措施。
【总页数】3页(P285-287)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部队;病因
【作者】甘景梨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一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分析及防患对策 [J], 温亮云;李莹莹;卢菊玲
2.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及对策 [J], 李丽珠
3.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探析 [J], 冯玉霞;郭翠玲;闫洁;李文华
4.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顾丽琴
5.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J], 涂晓娟;谢小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部队官兵患精神疾病情况的问题调查与思考【关键词】精神疾病;调查;思考研究调查,部队官兵精神病(主要指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精神问题,如重度抑郁症等)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取样分析,部队目前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0.46‰,较之1‰的全国发病率虽然稍低,但较之十年前已高出0.15‰,给部队正常工作带来影响。
一、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特点及对部队的影响发病人数多。
某单位1984年以来,全区部队共发现精神疾病患者65人。
其中:干部35人,占53%;战士27人,占41%;家属3人,占8%。
从年度发病人数看,呈逐年增多趋势。
1999年以前只发现15名患者,平均每年不足1人;2000年以后共发现50名患者,平均每年5人,尤其是近3年来,每年发病人数都在8人以上。
治愈康复难。
精神分裂症号称“精神病中的癌症”,除一类急性精神分裂症在早发现科学治疗的前提下有治愈的可能外,其余都难以根治,多靠药物维持;抑郁症等重度精神疾病目前医学界亦未查明发病机制,也需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且复发率极高。
因此,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只要患有精神病,短时间内很难康复,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
有的战士从得病到退伍,经常住医院;有的干部从得病到退役,一直是部队的长期病号。
特别是多数部队驻地附近的医院一般不设精神科,给精神病患者就医带来极大不便。
由于治愈康复难,加上转业退伍移交地方渠道不畅,致使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长期滞留部队。
还有的患病干部移交地方后,又返回部队,并要求部队支付在地方就医的医疗费。
负面影响大。
精神病患者不仅造成非战斗减员,影响患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也一定程度上阻碍部队建设。
部队反映,一个单位要是有了精神病患者,上上下下就都“有事干了”。
既要搞好重点防控,反复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想方设法进行治疗,又要做好家属和亲友的工作。
患者住院看病,部队还要支付医疗费、差旅费等开支。
空军某场站一名干部,1988年患精神分裂症,22年来部队为其补贴各种费用25万余元。
新兵精神疾病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李红政;雷美英;李逸鸿;闫金方【期刊名称】《人民军医》【年(卷),期】2004(47)8【摘要】目的 :探讨新兵精神疾病的监测方法。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重症精神病筛查表、神经症筛选表和简式智力测验工具 ,通过问卷评定和线索调查的方法 ,对 14 32名新兵在集训前、集训第 1个月末、集训第 2个月末进行评定 ,再对初筛阳性的新兵作诊断性晤谈。
结果 :实际接受诊断性晤谈的新兵共12 9人 ,确诊病例中包括应激相关障碍 19例 ,神经症 5例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MR) 3例 ,精神分裂症 3例。
确诊人数占晤谈人数的 2 4 3% ,占抽样人数的 2 2 %。
精神分裂症 2例、精神发育迟滞 3例由线索调查发现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 18例单独由问卷筛查发现。
结论 :线索调查法适用于新兵精神疾病监测。
【总页数】2页(P435-436)【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监测方法【作者】李红政;雷美英;李逸鸿;闫金方【作者单位】解放军191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2【相关文献】1.心理CT在新兵精神疾病监测过程中的应用 [J], 甘景梨;高存友;胡兴焕;刘晓辉;杨代德;牛锋;杨春2.新兵精神障碍筛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J], 李红政;陈海燕;王骞;雷美英;阳睿3.某战区2007年新兵精神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J], 赵兰民;甘景梨;高存友;刘晓辉;崔淑芳;段惠峰4.新兵精神卫生量表初步应用——不同类别新兵的比较 [J], 金卫东;孙剑;王焕林;张万恒;刘欣喜;甘景梨5.新兵精神症307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初步调查 [J], 蔡丽萍;韩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精神分裂症可能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被人们熟知和谈论,但它却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
对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那么,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呢?简单来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情感、感知和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比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妄想,比如坚信自己被监视、被跟踪或者有特殊的使命;思维和言语混乱,说话没有条理、逻辑不清;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行为异常,比如举止古怪、孤僻离群等。
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并非易事,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我们要留意身边人的性格和行为变化。
如果一个原本开朗活泼的人突然变得孤僻、沉默寡言,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不愿与人交往,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
其次,注意观察他们的思维和言语。
如果一个人的讲话变得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或者经常表达一些奇怪、不合常理的想法,也要引起重视。
再者,睡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可能是早期迹象。
比如长期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
另外,情绪的大幅波动,如突然的焦虑、抑郁、恐惧等,或者出现无法解释的紧张和不安,也可能提示存在问题。
对于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来说,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
如果发现上述异常情况,不要轻易地认为是“心情不好”或者“一时的情绪问题”,而应该保持警惕,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同时,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早期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那么,早期干预都包括哪些方面呢?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及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认识。
2. 建立一套有效的精神疾病识别和报告机制。
3. 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精神疾病的症状(1)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
(2)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
(3)情感障碍:情绪波动大、抑郁、焦虑、易怒等。
(4)行为异常:社交退缩、自伤、自杀倾向等。
(5)生理症状: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疲劳等。
2. 识别方法(1)自我评估:通过心理测试、量表评估等方式,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精神疾病的风险。
(2)亲友观察:亲友注意观察家庭成员或朋友的行为、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3)专业机构评估:在怀疑精神疾病的情况下,应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3. 报告机制(1)个人报告:个人发现自身或亲友存在精神疾病症状时,应主动向所在单位、社区或专业机构报告。
(2)单位报告:单位发现员工存在精神疾病症状时,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助员工寻求专业帮助。
(3)社区报告: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居民存在精神疾病症状时,应立即上报,并协助患者及家属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4. 干预措施(1)早期干预:在发现精神疾病早期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2)康复支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支持,包括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
(3)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条件。
四、预案实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精神疾病知识,提高公众识别能力。
2. 建立专业队伍:培养一支具备精神疾病识别能力的专业队伍,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3.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
4. 定期检查与评估: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军人精神分裂症近期结局及影响因素前瞻性研究
甘景梨;汤松伟;杨代德;赵亚男;高存友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16)001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部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206例军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军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3年结局良好者达65.5%,影响近期结局的主要因素为:出院后服药维持治疗、入院前未经治疗的精神病阶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阴性症状。
结论:军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结局较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早期干预。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甘景梨;汤松伟;杨代德;赵亚男;高存友
【作者单位】第160医院济南军区精神卫生中心,河南省焦作市45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分型及近期结局对照研究 [J], 李文飞;姚文瑞;白伟
2.心理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近期结局的影响 [J], 沈鉴清;曹日芳
3.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 [J], 杨冬梅;常娇;张艳
4.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 [J], 杨冬梅; 常娇; 张艳
5.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因素与近期结局预测 [J], 刘铁桥;杨德森;郝伟;王小平;杨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部队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刘亚玲;王汉民;徐德忠
【期刊名称】《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0(009)001
【摘要】了解部队人群中发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较规范的病
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6例部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进行了危险因素的研究。
结果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主要危险因素,分别是幼年有不良遭遇史。
精神病家族史发病前与战友关系紧张,一年内负性事件评分较高,家庭经济差,性能中存在明显的精神质。
OR及其95%CI分别为3.19(1.08-9.44)、191.45(170.43-215.5)、2.9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刘亚玲;王汉民;徐德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兰州铁路局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 [J], 王金华
2.logistic回归分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J], 王汉民;刘亚玲;
徐德忠;师建国
3.甘肃兰州地区青春期舞蹈女生骨量减少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顾巧玲;苏露;窦春江;马薇;兰咏梅
4.兰州地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研究 [J], 朱琳;牛少敏;董湘玉;杨轶男;倪倩
5.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及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J], 郑世梅;张光谋;张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测评解放军某部队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随机筛选出年龄在28~35岁,平均年龄30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军官200名,分别与2013年和2015年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
结果:第一次测评初步筛选出心理状态不稳定军官4人,通过干预在第二次测试中有3名军官测评数值均为阴性。
结论:对于个体样本阳性人员通过干预,在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改变其Tp心理变态倾向(精神质),Tn量表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的数值,提高心理稳定性。
【关键词】军官;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30-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艾森克人格测试作为一项心理评估工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作为诊断目的,还是部队心理健康普查都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经过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对群体和个体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学评价。
为了解部队官兵的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EPQ标准分数换算采用标准T分换算方法,T=50+10(X-M)/SD,公式中X表示受试者的问卷粗分,M和SD分别表示该人群样本的均数和标准差。
然后将标准差换成10,即以50为中值,以10为一个标准差。
根据标准差的面积分布,得知在T分在43.3~56.7之间为中间型,在38.5~43.3或56.7~61.5之间为倾向型,在38.5以下或61.5以上为典型型。
在群体测量中们,初步筛选个体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标准一般选用Tp和Tn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得分同时高于61.5分,可列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人员,再结合其他指标做出最后判断。
(当然,这所有的判断都是在被试者的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础上)1.2 测试方法使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的DXC-6多项群体心理测评仪统计分析。
于2013年4月对这200人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调查。
新兵精神疾病终极鉴定应注意的问题新兵精神疾病终极鉴定应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现代化的现代化的军队已经形成。
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军队来打造自己。
然而,由于军队环境的特殊性质,军人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精神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帮助新兵成功适应军事生活,我们应该重视新兵精神疾病终极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障精神健康在进行军队招募之前,应对新兵的身体和精神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
也要在新兵入伍之后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评,一旦发现新兵存在心理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二、让新兵了解军队生活在新兵入伍后的早期阶段,应提供必要的训练课程,如行军、作战技能、军事礼仪等,让新兵适应军队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同时,新兵也需要了解军队生活的常规和规矩,注意纪律,克服任何不良习惯。
三、关注新兵的心理健康在新兵的生活和训练中,应该向新兵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并且,军队里存在很多危险和压力,如长时间的训练,作战中遭受的创伤和人际冲突等,因此,必须关注新兵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和纠正一切问题。
四、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为了让新兵得到帮助,军队可以建立各种交流渠道,如心理咨询热线、心理辅导小组等,让新兵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的军官或心理医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五、培训军官军官不仅应该具备军事技能,还应具备心理健康知识。
军官应该能够正确处理每个新兵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帮助新兵克服问题并继续他们的任务。
总之,新兵精神疾病终极鉴定非常重要,只有注意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确保军队的动员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也可以保证新兵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于此,我们应该加强军事紧急准备,为新兵提供最佳的管理和支持。
对新兵进行精神卫生评估和精神疾病的筛选
金梅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在新兵复检中,医疗卫生单位一直将焦点放在新兵的躯体疾病的检查或某些生物指标的检测方面。
这为保证新兵质量,提高我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在新兵复检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包括新兵离家来到军营过集体生活的心理反应,参加高强度训练的感受,对环境适应性以及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等。
这对新兵复检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现探讨如下:
【总页数】1页(P77-77)
【作者】金梅
【作者单位】83539部队卫生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
【相关文献】
1.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的判别分析研究 [J], 张理义;魏红辉;汪广剑;陈方斌;孙剑;李宁;高志勤
2.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在新兵精神疾病复检中的应用价值 [J], 张理义;魏红辉;赵汉清;施建安;孙剑;苏宗荣;李宁;高志勤;汪卫华
3.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新兵精神疾病预测效果的分析 [J], 魏红辉;张理义;余海鹰;汪广剑;陈方斌;高志勤;熊富先;袁水平
4.新兵精神卫生筛选量化评估现状、方法及其意义 [J], 金卫东;李宁;孙剑
5.某部开展新兵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监控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J], 蔡久波;黄旻;陈华军;赵有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3-12-24T10:42:13.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范亚川乔玉槐胡光涛谭孝琼[导读] 另外采用长效制剂或新一代抗精神病药,降低服药次数或减轻药物副反应,提高依从性,也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不得手段。
范亚川乔玉槐胡光涛谭孝琼(重庆解放军324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400041)【摘要】为探讨部队首发精神分裂复发因素,寻找防治对策。
对116例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年随访调查,填写随访调查表,分析复发因素。
结果提示部队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半年、1年、2年复发率分别22.51%、30.67%、34.84%,复发与药物维持治疗中断、患者性格、遗传、支持不良及负性生活事件等显著相关。
结论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建立院外防治体系有利于降低患病率及复发率。
【关键词】军队精神分裂症复发【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01-02精神分裂症是部队常见病、多发病,复发不但给患者本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增加军队财政支出,且严重干扰部队正常工作及生活秩序,给所在单位带来相当大负担,为了制定相应防治措施,降低复发率,本文以1997年-2000年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复发因素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为1997年6月-2000年6月我院出院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出院时疗效为临床治愈,共116例入组,男性102例,女性14例,年龄17-56岁,平均23.6±5.7岁,战士97例,干部1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4例,高中及以上72例。
1.2 方法对入组患者采用面谈或查阅住院病历方式填写自制入组调查表,定期(3月、6月、1年、2年)电话或通信访问方式调查,对复发再入院患者进行详细复发原因调查,并填写陆军义务兵生活事件量表(LES-CSLA),所得数据资料采用计数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
武警某部新兵精神分裂倾向者的家庭功能特征唐记华;姜华;勘萍;汤芳;陈海龙;朱蕾;周洁【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function of recruits prone to schizophrenia.Methods The Schizophrenia Scales of Brief MMPI for Armed Police Force of China and the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FA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cruits.Recruits with the Schizophrenia Scales T≥65 were screened out for proneness to schizophrenia.Family function t-test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ose with schizophrenia tendency and other recruits.Family func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made of recruits prone to schizophrenia.Results Recruits prone to schizophrenia scored more highly in communication (t =-2.357),roles (t =-2.015),affective response (t =-2.205),affective involvement (t =-2.414) and general functioning(t =-2.133) in FAD than other recruits (P <0.05).It was found that proneness to schizophrenia among recruits could be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communication and ro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the standard regressive coefficient =3.961,6.195).Conclusions Recruits prone toschizophrenia have impaired family munication and ro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can positively predict recruits' proneness to schizophrenia.%目的探讨武警某部新兵精神分裂倾向者的家庭功能特征.方法应用武警简式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中精神分裂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武警某部2012年370名入伍新兵进行调查,以人格调查表中精神分裂量表T分≥65分为标准检出精神分裂倾向新兵,t检验比较精神分裂倾向者和其他人群的家庭功能差异,对精神分裂倾向新兵的家庭功能各项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倾向者23例,占总人数的7.0%;精神分裂倾向新兵家庭功能的沟通(t=-2.357)、角色(t=-2.015)、情感反应(t=-2.205)、情感介入(t=-2.414)及总的功能得分(t=-2.133)比非精神分裂倾向新兵均显著增高(P<0.05);回归分析发现,家庭功能的沟通与角色可正向预测新兵精神分裂倾向(标准回归系数=3.961、6.195).结论精神分裂倾向新兵家庭功能受损,其中家庭功能的沟通与角色可显著预测新兵精神分裂倾向.【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7(028)010【总页数】3页(P1016-1018)【关键词】新兵;精神分裂;家庭功能【作者】唐记华;姜华;勘萍;汤芳;陈海龙;朱蕾;周洁【作者单位】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医务处;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护理部;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510507广州,武警广东总队二支队;054000,河北邢台冶金医院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6精神分裂症是军人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之一,精神分裂症不仅会对部队战斗力造成损害,而且该疾病所具有的高自杀风险及暴力冲动性为部队的稳定及安全埋下巨大隐患[1, 2]。
某部开展新兵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监控工作的做法与体会蔡久波;黄旻;陈华军;赵有生
【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5)1
【摘要】目的总结在接兵、训兵全过程中开展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监控工作的方法和效果,提高兵员质量。
方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在药品点验和全面测评的基础上,对重点对象进行心理治疗和精神疾病专科检查。
结果提高了新兵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发现和处理了患精神疾病的兵员,降低了部队精神疾病发病率,转变了部队和训兵单位的风气。
结论此项工作对于提高新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兵员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60-61)
【关键词】征兵工作;心理卫生;精神疾病监控
【作者】蔡久波;黄旻;陈华军;赵有生
【作者单位】海军后勤部卫生部;海军东海舰队航卫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0-051;R821.2
【相关文献】
1.努力做好心理卫生工作提高部队官兵健康水平——驻滇某部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做法 [J], 易晓阳
2.加强新兵心理卫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J], 陈岗;刘冬根;周建寨
3.华北某部新兵卫生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J], 刘旺;高东旗;刘晓艳;任晓谦;太会阳;宋春生;郑峤
4.某部新兵训练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J], 苏俊锋;崔光;徐力红;王立江;张全
5.某部开展新兵心理卫生工作的做法 [J], 杨金彪;顾巍;陈达伟;张妙军;黄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队平时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殷尚炯;徐德忠;王惠利;王振田;门可【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2(023)012【摘要】目的探讨部队平时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部队的精神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4例正常对照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发现4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家族史(OR=5.25, 95%CI=1.15~23.94)、内向性格(OR=4.41, 95%CI=1.82~10.66)、遭遇精神创伤事件(OR=5.68, 95%CI=2.01~15.63)、与父母关系不好(OR=4.27, 1.03~17.74). 该4种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显著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有关,部队的预防工作应为加强高危人群的普查.【总页数】3页(P1140-1142)【作者】殷尚炯;徐德忠;王惠利;王振田;门可【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解放军三医院精神科,陕西,宝鸡,710061;解放军256医院精神科,河北,正定,050800;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杜立新2.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刘亚玲;师建国;王汉民;吴斌;王波;徐德忠3.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甘景梨;王世尧4.某武警部队干部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严彬;曹新历;张丽环;赖珍谷;南晓东;张旭东;付杰武5.南方部队肺结核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曾年华;王志斌;李兴国;祝绍俊;毛长庚;党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