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81.50 KB
- 文档页数:14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我们需要了解“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什么。
所谓“知”指的是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了解,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信”指的是对健康问题的信念和态度,包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自我保健的信心等方面的信念;“行”指的是对健康问题的行为和实践,包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遵医嘱进行治疗等方面的行为。
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在疾病预防方面,“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及时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社交行为规范,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传播链,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非传染病防控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于慢性病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大家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更好地控制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疾病预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在健康护理方面,“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和护理要求,提高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在术后护理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加强对手术后护理的信任和配合,规范饮食和用药,加快术后康复过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病情的变化,加强对疾病康复过程的信任和依从,规范护理行为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健康自理能力和家庭护理水平。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健康护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对疾病和健康的认知和信念,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九章第二节讲义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
一、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KABP 或KAP )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
1.模式的基本内容 KAP 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图9-1) ☆ “知”是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基础。
☆ “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信念是动力;其中信念的转变是关键。
(2010.4单选) ☆ “行”是行动,行为改变是目标。
人们通过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再通过对知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和态度,进
而支配行动。
2.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KAP 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中。
以预防艾滋病为例,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目标人群了解艾滋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知识。
目标人群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立了只要杜绝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行为就一定能预防艾滋病的信念,最终可能摒弃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 )是1958年首先由霍克巴姆(Hochbaum )提出,(2009.4单选)后又经贝克(Becker ,1984年)等学者修改完善。
HBM 是迄今用来解释个人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最常用的模式,其曾经被成功地用于遵医行为、健康筛查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信念模式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
糖尿病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治疗,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健康教育是督促患者采纳健康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全民性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生育保健的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 3]。
健康教育者只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影响人们行为改变的因素,才能通过有策略地教育,实现人们行为的改变,达到健康教育的既定目标。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4]。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促进个体采纳健康行为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信念模式(HBM)HBM是由霍克巴姆(Hochbaum)于1958年在研究了人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经贝克(Becker)等社会心理学家的修订逐步完善成为健康信念模式。
此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3]。
健康信念,即人如何看待健康与疾病,如何认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易感性,如何认识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和采取措施所遇到的障碍[5]。
HBM认为,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受三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个体知觉因素,包括知觉到易感性和严重性;②调节因素;③个体对行为效果的期望,即知觉到益处和知觉到障碍。
知觉到易感性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易患某种疾病的估计。
知觉到易感性越大,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知觉到严重性包括个体对患病引起的临床后果和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知觉程度。
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腹股沟斜疝患者用力排便时疝块增大,有明显疼痛,用手推挤疝块不能回纳,其类型属于()。
A、易复性疝B、难复性疝C、嵌顿性疝D、绞窄性疝E、滑动性疝答案:C:A项,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
B项,难复性疝表现为平卧时不消失。
C项,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
D项,绞窄性疝是指在嵌顿的基础上出现了血运障碍,表现为腹痛剧烈且呈持续性,呕吐频繁,不对称腹胀,腹膜刺激征等。
E项,滑动性疝主要表现为疝块不易回纳,或只能部分回纳。
2、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
A、10倍B、1/10倍C、20倍D、1/20倍E、40倍答案:D:静息状态时,流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的血液与肺泡的接触时间约为0.72s,而O2完成气体交换的时间为0.25~0.3s,CO2则只需0.13s,且O2的弥散能力仅为CO2的1/20,故弥散障碍时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3、吸毒行为应属于()。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B、致病性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违规行为E、不良嗜好行为答案:D:根据法律可知:吸毒行为属于违规行为。
4、患者女,41岁,阑尾炎切除术后第7天,体温39℃,下腹痛,观察腹壁伤口有少量粪性内容物流出,可能发生了()。
A、盆腔脓肿B、肠间隙脓肿C、肠瘘D、肠肿瘤E、泌尿系感染答案:C:粪性内容物外流提示结肠破裂,考虑术后并发肠瘘。
5、关于股骨颈骨折叙述错误的是()。
A、常发生于老年女性B、病人可有内收外旋畸形C、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D、叩打足跟部时可有髋部疼痛E、股骨头置换术后应坐低矮沙发答案:E: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女性,病人可有内收外旋畸形,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叩打足跟部时可有髋部疼痛,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E项,股骨头置换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故不应坐低矮沙发。
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郝丽颖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干预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育。
干预前和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 采用自护行为能力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情况及自护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总体自护行为能力评分,以及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和足部护理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干预后虽然两组患者在遵医嘱服药和足部护理方面没有差异(P>0.05),但同组前后比较的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健康行为对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2型,健康教育,健康信念模式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并不提倡首药物干预,而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1—2]。
因此,如何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就成为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研究的新方向。
健康信念模式[3](Health Belief Model, HBM)是由学者Hochbaum于1958年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一个人能否实施某种特殊的健康行为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个体感觉到健康威胁的程度,以及对于某种健康行为是否将会有效地减轻这种威胁的感知程度。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为2010年2-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患者,其中2011年2-7月入院的60例为干预组,2010年8-12月入院60例为对照组。
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理
解健康行为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该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综合而成,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健康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因此,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在护理教育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和理论,让学生了解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针对某个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患者的认知、期望、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体验和实践健康信念模式。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健康宣传活动,设计健康干预计划,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疾病。
4.鼓励学生反思和分享经验,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通过以上应用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护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护理心理学——精选推荐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学科。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护理实践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心理需求。
一、心理学理论在护理实践中,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理论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心理学理论。
1.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产生的。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展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患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2.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期望会直接影响其行为。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通过鼓励和支持来提高患者的信心,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护理过程。
3. 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是基于其对疾病风险和行为结果的认知。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风险和自己的行为对疾病结果的影响,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二、心理护理技巧除了心理学理论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心理护理技巧。
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在护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用心地倾听患者的发言,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通过积极倾听,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怀。
2. 高效沟通高效沟通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清晰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沟通,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
3. 情绪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支持技巧,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应对情绪问题。
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高春辉;戴付敏;卢沛【摘要】It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in healthy population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surgery,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community and its problems in applica-tion.It also put forward that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andt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emphasize on the strategy of combination with individual interven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belief model in nursing care.%从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人群及外科、内科、社区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针对问题提出应将社会环境因素纳入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框架中,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注重与个体化干预相结合的策略,以促进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35【总页数】4页(P3689-3692)【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外科;内科;社区【作者】高春辉;戴付敏;卢沛【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45000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450000,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ochbaum于1958年提出并经Becker和Rosenstock等逐步修订完善后发展的行为理论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中最早得到应用和发展。
健康信念模式对消化性溃疡干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干预的效果。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均为经内窥镜下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对其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100例患者对知识掌握、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治疗的改变及其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
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显著;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能提高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率,改善疗效。
标签:健康信念模式;消化性溃疡;干预;效果分析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很多患者对于治愈溃疡完全或部分丧失信心,不能坚持长期的正规治疗。
近年来,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帮助消化性溃疡患者正确认识本病[1],掌握并主动采纳健康行为,坚持正规治疗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研究的课题。
笔者就消化性溃疡患者医嘱顺从性与疗效作一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男70例,女30例。
年龄18~68岁。
幽门管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溃疡20例,复合溃疡40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X线钡餐检查确诊,95%以上患者HP(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并有30例属于溃疡二次或二次以上复发患者。
1.2 方法试验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
1.2.1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知识调查表,发放给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的基线调查。
其内容包括:(1)消化性溃疡病知晓率(包括病因、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及常见并发症,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与本病的关系,用药基本常识等);(2)自我保健能力(合理饮食基本常识,心理调适能力,就医行为依从性等);(3)预防及治疗知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