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说水

老子说水

老子说水
老子说水

老子说水

文章作者:山群来源:本站原创

我第一次正式接触老子,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学一篇《诸子说水》的课文。读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读到了“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那时,感觉老子的智慧就像阳光下的一滴水珠,纯净,朴素,却闪亮着迷人的光芒。

如今,有机会读一读老子的著作,我还是在不经意间留意着老子笔下的水。我发现,水,其实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老子爱用水作比喻,比得自然,比得精妙,比得有老子自己的味道。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出现有关水的比喻的,我找到以下五章:

王本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王本第八章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王本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王本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本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邦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四章,以水喻道。把“道”比喻成“涌浪”,意为水面底下强大的向上冲的水流。有道是“不怕浪高,只怕涌大”,涌在水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起伏,但它的实际作用力量却非常强大。这个比喻,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道力量强大却又不强势,而且体现出道的一种生命力。道是活的,是宇宙本体的一片动力,它是主动地吸引万物来归顺它。而后,又把“道”比作“渊”,万物归顺后在这里,锉去他们的锐角,解开他们的纷争,和合他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他们带来的泥沙。万物在这里聚合,混合,融合。正如沈善增先生提出的,《老子》写给侯王看的政治哲学书,最后,老子号召王侯效法三皇五帝之前的圣王,用道来治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第八章,沈善增先生的理解与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有很大歧义,但由于我细读的是《老子走近青年》,所以还是根据沈先生的理解来理解了。第八章,以水喻德。善于治水的人,不仅

要让水发挥“利万物”的本性,还要“有静”。就是说,圣王治世,不仅要顺应民心,而且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认可和青睐。侯王如果把自己居于有利地位,即使善于说服别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办事非常有能力,行动能极好地把握时机,也不会有突出的成就。

第四十三章,是以水喻政。天下至柔之水却能在所有坚硬的石头上任意驰骋,这是因为它没有形状,便能无缝不入,有极强的渗透力。这也就是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了,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百姓之上,以百姓心为心,便收获民心所向。

第六十六章,以水喻德。江海地势最低,因而能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成为百谷之王。因此,想要安稳地高居于民众至上的,必定要使自己的主意低于民众;想要领先于民众的,必定要是自己的利益摆在民众的后面。这样,天下人都乐意推举他而不厌弃他。正由于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往往,低姿态造就高境界。对侯王来说,道德的高境界,也会表现在为政的高境界上,最终收获的,仍是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境界。

第七十八章,以水喻德。天下至柔之水,却能凿击很坚硬的物体。世上再没有能与水抗衡的,因为你没办法改变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世上没有人不知道的,却没有人能这样去做的。正因为这样,有道之君说,能承受一邦民众批评指责的,这才能被称为政权的主事人;能承担一邦灾祸的,这才成为天下的王。这听上去好像和一般人的认识刚相反,但却是实事真

理。这一章说的道理,乍看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说的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四十三章以水之柔比为政之柔,而这一章是以水之柔比侯王性情之柔,能够承受百姓的斥责和诟病,才能有驾驭全局的力量和胆识。

从老子的各个与水有关的比喻看来,以水喻道,说的是道的雄浑而不张扬;以水喻德,说的是侯王的虚怀若谷心怀天下;以水喻政,说的是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不得不说,老子思想的哲学体系是严密的,依照沈善增先生的归纳,他将自然分为恒道与玄德,这两者公共的特点便是“守柔”,而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就是无为而治。因而,其实对于侯王治国之事而言,道与德是理论基础,政是表现形式,无为而治是最后的实践成果。在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分不清这水的比喻,究竟是在比道,比德,还是比政。现在看来我是迂腐了,我何必那么斤斤计较,一定要分个清楚呢?侯王心中有道,就会有德,而后就能依照心中的道与德为政,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高境界了。道,德,政,此三者,是统一的,特点也是相似的,老子找了个最为贴近的喻体,那便是水了。

道如水,德如水,政如水,一国便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最高境界。水,纯净、透明、如此简单。其实,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最好的。和很多孩子一样,我也曾经迷恋武侠小说,我知道,武功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你学了多少种掌法剑法,并不是你的武功套路多么新奇而出其不意,而是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

应万变。这也是写作武侠的大师们所不约而同认为的。老子所倡导的无为,是顺应民心的无所作为,是一种简单的为政之道,也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治世之道。

读老子,我还察觉,世间万物,并不是单纯地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而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有时还循环往复着。正如,一块干净的调色盘,是白色的。当你开始往上挤各种色彩的颜料,再把它们搅和在一起的时候,颜色会渐渐变浑,变暗,变深。但是,神奇的是,当你把所有的颜色都挤上了,再搅的时候,你会发现,突然,这抹浓重的黑色又变成了白色。白,一如最初的白。对于治国而言,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社会是先于国家而产生的。当国家还不存在的时候,社会上的人们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安居乐业,没有统治者。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骚乱的爆发,需要军队来镇压。这个时候,国家才出现了。而后,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便是从古到今的智者们都在头脑风暴的一个话题,老子也是其中之一。而老子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就像是没有君王的统治,就像是回到了最从前国家还没有出现时一样,返璞归真。

老子说水,他说恒道像水,玄徳像水,圣王治国也应当像水。我说,纯净如水,会收获一份纯美的结果;穿过纷繁,会回到最初的纯净。

灵枢经脉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

山区公路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研究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合同号:2001 318 788 31 《山区公路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研究》 项目研究报告简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长沙理工大学

广西交通基建管理局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 2005年8月

一、概述 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公路建设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山区延伸已成为必然,许多针对山区公路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其中如何做好山区公路路面内部排水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之一。 调查发现,使用一年以上的高速公路,不管是采用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刚性组合式路面还是刚性路面,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水破坏。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与公路沿线的降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我国南方潮湿多雨地区,路面的水破坏要比降雨量小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在数量上多得多,在速度上快得多。我国早期施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虽然都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做面层,有的中面层也是Ⅰ型沥青混凝土,但都未能避免水破坏现象;过去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近期施工的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开始出现水破坏现象。大量的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和路面使用经验表明,进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是造成或加速路面损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水泥混凝土面层出现唧泥、错台和板底脱空等病害,使得路面整体结构的使用性能迅速变坏,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将滞留在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路面和路基结构以外,可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对交通繁重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内部排水设

施所增加的费用,可以从使用寿命的增加和养护工作的减少中得到补偿,根据普度大学的Mathis的测算,设透水基层的路面,其使用寿命要比为设的路面提高30%(沥青路面)和50%(水泥混凝土路面)。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设置排水基层的必要性,但由于对设置排水基层的路面结构型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设计理论及方法,人们在采用这种优良的路面结构型式时缺乏信心,以至于长期以来设计方案较为单一,以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为主,缺乏针对性,有些路面早期损坏十分严重。山区公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设计特点,要求采用多种路面结构形式,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只有根据地理条件及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设计才是好的方案,也是建造一条优质公路的先决条件。 贫混凝土透水基层强度高、抗裂性好、无冲刷、具有快速排水能力降低水破坏和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基层结构。深入开展贫混凝土透水基层的材料性能、路面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可以为贫混凝土透水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结构,主要用于潮湿多雨地区和重载交通路段。因此,必须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适应目前西部大开发公路建设形势的需要。 二、主要研究工作 1、路面的排水能力研究 1.1路表渗入率的研究

水闸过流能力及稳定计算

水闸过流能力及结构计算计算说明书 审查 校核 计算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11 年 08 月 29日

1、水闸过流能力复核计算 水闸的过流能力计算对于平底闸,当为堰流时,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附录A.0.1规定的水力计算公式: 23 02H g b m Q s εσ= 22 '02?g bh Q h H c c ? ?? ? ??+= 40 01171.01s s b b b b ???? ? ? - -=ε 式中:B 0—— 闸孔总净宽,(m ); Q ——过闸流量,(m 3/s ); H 0——计入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深,(m ); h s ——由堰顶算起的下游水深,(m ); g ——重力加速度,采用9.81,(m/s 2); m ——堰流流量系数,采用0.385; ε——堰流侧收缩系数; b 0——闸孔净宽,(m ); b s ——上游河道一半水深处的深度,(m ); b ——箱涵过水断面的宽度,m ; h c 进口断面处的水深,m ; s σ——淹没系数,按自由出流考虑,采用1.0; ?——流速系数,采用0.95; 已知过闸流量Q=5.2(m 3/s )先假设箱涵过流断面净宽确定箱涵过流断面高度,经试算得: 综上,过流断面尺寸为2.5m ×2.0m (宽×高),设计下泄流量Q 为5.2m 3/s ,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2、结构计算 **堤防洪闸均为钢筋砼箱涵结构,对防洪闸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墙基应力计算。 (1)抗滑稳定计 1)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工况一:施工完建期,荷载组合为自重+土压力 工况二:外河设计洪水位,荷载组合为自重+土压力+扬压力+相应的闸前闸后静水压力+风浪压力 2)荷载计算 计算中砼强度等级为C20,钢筋采用Ⅰ、Ⅱ级,保护层厚度梁25mm、板20mm,符号规定:力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力矩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闸门重 2.352×9.81=23.07 KN; 闸底板重25×4.0×0.7×4.1=287 KN; 闸墩重25×0.8×4×2*2=320 KN; 平台板,梁25×(0.25×0.45×2+1.05×0.15)×2.5=23.91 KN; 柱25×2.82×0.4×0.4×4=45.12 KN; 启闭力-100 KN; 启闭机重0.56×9.81=5.49 KN; 启闭梁25×(0.3×0.5+0.25×0.4+1.35×0.12)×2×3.5=72.1 KN; 工作桥25×(5.9×0.12+0.2×0.25×3)×2.0=42.9 KN; 25×(6.28×0.13×2×0.13+1.2×0.15×5×0.15)×2=34.73 KN; 启闭房砖墙22×0.864×4.1×4=311.73 KN; ∑自重=23.07+287+320+23.91+45.12-100+5.49+72.1+38.815+340 =1016.98KN; 水重10×2.0×2.0×2.5=100 KN;

《老子说庄子说》读后感500字

《老子说庄子说》读后感500字 导读:本文《老子说庄子说》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子说庄子说》读后感500字寻寻觅觅,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书店中,尽权利睁大那双疲倦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书海之中,寻觅你的身影。你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不顾政事,活得如此逍遥的人可能并不多。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我看来,只能感叹:经典的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充斥了书店中这一小小的柜台。哎!凄凄惨惨戚戚。可好在我仍能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你的身影——《庄子》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庄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

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庄子怎么样你愿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反复品读庄子的文章,除了惊叹于作者文学上的技巧以及哲学逻辑能力巧夺天工之外。我又无数次责备自己的思想造诣的肤浅,无法渗透其逍遥的梦境。同时也惭愧自己笔头上工夫的拙劣,否则倒是可以弥补内涵的不足,如同漂亮衣服之于平庸姿色,多少使文章读起来赏心悦目。大哉,庄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盂,但我已想飞,飞出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我会在空中像你那样独自寻觅心灵之中最美的家园。

《黄帝内经》灵枢 ● 癫狂病篇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病篇第二十二 *导读:【题解】文中论述了癫证和狂证的病因、证候和治疗方法等,故名"癫狂"。【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 【题解】文中论述了癫证和狂证的病因、证候和治疗方法等,故名"癫狂"。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写之,置其血于瓠[1]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骨癫疾者,颇[2]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挽,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

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提要】本段讲述了癫病的分类、病证特点、治疗方法及判断死证的依据等等,对于现代癫痫病的中医药治疗有指导意义。 【注释】[1]瓠音壶,葫芦。 [2]颇音坎是指口外、颊前、颐上的部位,相当于腮部。 【白话解】眼角向外开裂于面颊一侧的,称为锐眦;内侧靠近鼻的,称为内眦,而上眼胞属于外眦,下眼胞属于内眦。癫病发作时,病人先是出现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感到头部沉重而疼痛,双目上视,眼睛发红。癫病患者在严重发作之后就会出现心中烦乱。诊断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其天庭部位的色泽来预知其发作。治疗这一类型的癫病时应取手太阳经、手阳明经和手太阴经的穴位,针刺泻其恶血,待其血色由紫暗的颜色变为正常了以后止针。癫病开始发作时角牵引歪斜,啼哭、呼叫、喘喝、心悸等症状出现时,应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治疗,观察病情的变化,掌握其牵引的方向,左侧痉挛就在右侧经脉的穴位上施针,右侧痉挛就在左侧经脉的穴位上施针,针刺出血,直到血色变正常之后才能止针。癫病开始发作的时候出现身体僵硬,脊柱疼痛的症状,治疗时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放血,血色变得正常之后才能止针。要想很好的治疗癫病,就应该常与患者居住在一起,观察其发病过程中的情况和变化,取得丰富的资料。在发病的时候,观察其症状特点,判断病邪之所在,并断定发病时当取何经穴治

老子的中庸思想

老子的中庸思想 《老子》第二十九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培,或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这里论述了他的无为思想的具体表现:中庸思想。东周时代的政治形势,如老子所说,有的欲取天下为王。在老子看来,他们不可能成功,天的意志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谁想改变,?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企图保持权力,结果必定会失掉。?老子用了一些隐喻论述他的观点,他说,天下万物,有的在前面行走,有的在后面跟随,有的送暖气,有的吹冷风,?有的强壮,有的赢弱,有的得胜,有的失败。当时,大小诸侯就是这样,你争我夺,争战不已。老子最后得出结论,?从政者要戒除走极端,戒除奢侈,戒除过分。 这是老子的“中庸”思想,其要旨是不要走极端,不要奢侈,不要过分。?核心是不要走极端(去甚)。有人说,老子的思想意在取消矛盾或消解矛盾,这是不公正的。老子是提出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和转化,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解决矛盾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即使矛盾激化,实现矛盾的转化,这要看是什么矛盾。解决“甚,奢,泰”这样的问题,不必等激化了再着手解决,那样就麻烦了。当然去甚,去奢,去泰之后,还是存在矛盾的,虽然老子没有谈及,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说,他并没有取消矛盾或消解矛盾。 儒家也提倡中庸思想?,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或许儒家的这一思想就来源于老子吧。共同的地方是两者都不希望矛盾的激化和转化。儒家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 还说“过犹不及”, “无过无不及”等等。总之,他们希望通过执其两端?,使矛盾得到和解。然而老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合理性,过去批判中庸思想是走了极端。中庸作为文化心理现象已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思维方式也一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常用“太极端了”,“太奢侈了”,“太过分了”等说法描绘某人的不良行为。?这说明中庸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去甚”是正确的,极端是偏离中道的,不代表事物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事物普遍具有中心和两端三部分,不论从空间角度看,还是从时间角度看,都是这样。(参看庞朴先生的<<一分为三>>)极是中心,也叫中极,两端本来就是端,?前边加个“极”字,可能是说,这个“端”是属于“极”的。总之,偏离中心,离开轨道,?就会走入歧途。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甚”,“奢”,“泰”的现象,去甚去奢去泰是非常必要而又重要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老子的知足思想 (韩国)禹柄吉 老子的思想当中“知足”是很高贵的思想。它含有老子的辩证思想和转化思想。首先从老子的辩证思想来看知足的意义,老子说人世间一切概念判断,价值判断等都是相对的,是相比较而产生的,所以人们知足,就会感到灵魂的安宁。他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就告诫我们:人应该知足,不然就会引起灾祸。比如黄金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东西,但人们越想得到黄金,他们的心越烦恼,社会越乱,如果人们干脆把黄金看做石头的话,人们不会争,心自然得到安宁,社会自然太平。 再从老子的转化论上看他知足思想的意义,他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我们知足就能得到更多的东西。老子说“小则得,多则惑”,就是我们小取反而能多得,相反我们贪多就会迷惑。这就是知足能使万物转化的思想。比如杯子里有满满的东西,我们无法再加上东西。但如果杯子空空的话,我们可以加上很多东

谈水泥稳定碎石透水基层的应用

谈水泥稳定碎石透水基层的应用 摘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透水基层主要利用级配碎石的渗透性与水泥稳定性,使路面基层结构具有渗透性能好、强度高、易施工、适应性广等特点。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透水性能、原材料组成设计与选择。一座位于黄土与不同石质相间、多变的地质地段的隧道,为顺利排除洞内水,将路面基层设计成排水结构,确保路面排水基层工程质量,是保证工后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隧道衬砌采用弹性防排水设计,在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设防水板、土工布及环向、纵向软式透水管;路面基层采用15cm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作为透水层,使隧道内渗透水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进而渗流进入纵向碎石层,再进入纵向混凝土排水管排出。1、水泥混凝土面层排水基层(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仰拱填充C10片石混凝土凝土管和覆盖洁净1-2cm碎石层组成排水沟仰拱C25混凝土隧道排水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透水基层的技术原理及特点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采用不含或少含4.75mm以下粒径的级配碎石,掺入一定比率的水泥组合而成。选用合理组分配比,提高透水基层承载力,并满足排水功能。其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等方面与一般路面基层相同。路面透水基层

应具有承载能力强、排水效果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在隧道工程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1.1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透水基层的优点(1)未经水泥处治的碎石集料,在施工摊铺时易出现离析,在碾压时不易压实,尚且在施工机械作用下易出现推移变形;(2)稳定连续级配碎石,比较密实,经水泥处治后渗透系数K300m/d,不能满足排水设计规范;(3)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即能满足排水要求,又能满足强度要求。1.2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的排水和强度(1)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的渗透系数控制在1000m/d~6000m/d之间,排水效果要满足排水设计要求;(2)掺入一定比例水泥使集料混合均匀并在机械压实下,达到密实,无侧限强度要满足强度和承载能力要求。2、水泥稳定升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与大孔碎石混凝土的基本区别在于组分配合比和成型试件不同。大孔碎石混凝土配合比以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成型试件采用150×150×150mm试模,取28天强度作强度验证标准。而水泥稳定开级配碎石配合比以设计强度为依据,同时达到排水要求,采用Ф150×150mm试模,成型试件取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试验作验证标准。如何选择碎石级配,掺入多少水泥,才能满足基层承载、排水双重功能要求,至关重要。2.1材料的选择(1)水泥:应优选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小于6h,其它指标符合国家现行水

老子说水

老子说水 文章作者:山群来源:本站原创 我第一次正式接触老子,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学一篇《诸子说水》的课文。读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读到了“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那时,感觉老子的智慧就像阳光下的一滴水珠,纯净,朴素,却闪亮着迷人的光芒。 如今,有机会读一读老子的著作,我还是在不经意间留意着老子笔下的水。我发现,水,其实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老子爱用水作比喻,比得自然,比得精妙,比得有老子自己的味道。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出现有关水的比喻的,我找到以下五章: 王本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王本第八章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王本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王本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本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邦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四章,以水喻道。把“道”比喻成“涌浪”,意为水面底下强大的向上冲的水流。有道是“不怕浪高,只怕涌大”,涌在水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起伏,但它的实际作用力量却非常强大。这个比喻,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道力量强大却又不强势,而且体现出道的一种生命力。道是活的,是宇宙本体的一片动力,它是主动地吸引万物来归顺它。而后,又把“道”比作“渊”,万物归顺后在这里,锉去他们的锐角,解开他们的纷争,和合他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他们带来的泥沙。万物在这里聚合,混合,融合。正如沈善增先生提出的,《老子》写给侯王看的政治哲学书,最后,老子号召王侯效法三皇五帝之前的圣王,用道来治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第八章,沈善增先生的理解与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有很大歧义,但由于我细读的是《老子走近青年》,所以还是根据沈先生的理解来理解了。第八章,以水喻德。善于治水的人,不仅

灵枢经脉循行病候背诵

灵枢经脉循行病候背诵 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可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支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出次指之端)。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出其端)。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葭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手少阴心经 (1)经脉循行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益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

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 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 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 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 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 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 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刚柔辨证治疗胆胀

刚柔辨证治疗胆胀 【关键词】胆胀;刚柔辨证;心身疾病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调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不仅提出了病名,而且对症状描述也很准确。张仲景《伤寒论》对其论述更加精确、详细,所立方剂如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方剂。其后《症因脉治》柴胡疏肝饮及《柳州医话》一贯煎皆为历代治疗胆胀行之有效的方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为后世临床辨证治疗积累了经验。 胆胀多发生在40~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且以偏胖体型为多见。其因既与饮食结构变化有关,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本病的证候特征是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其证有虚实,又有阴阳之别。 1 刚柔辨证 胆胀是典型心身疾病,其刚柔证治基于中医心身医学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生活压力和情绪的复杂化,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心身疾病为主的医学模式。中医心身医学虽起步较晚,但中医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心身并治的整体医学模式以及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已引起广泛关注。 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中医内科心身疾病的病机主要为肝疏泄太过与不及引起的机体刚柔不能相济,因而提出“刚柔辨证”

纲领。因心理社会压力、情志刺激首先伤肝,肝疏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烦躁易怒为刚证;肝疏泄不及,气机不畅难伸,则抑郁难解为柔证。刚证、柔证患者临床表现有鲜明的证候特点,刚证肝火上炎,焦急易怒,凡事不能忍;而柔证患者则表现肝气郁结,抑郁、闷闷不乐、善太息等。这些证候的不同表象有其内在的物质基础,这在中国古代医籍中早有论述,《灵枢·寿夭刚柔》指出:“人之有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阴阳为万物之纲纪,人为万物之灵,人的阴阳当分为心神的阴阳——刚和柔,身形的阴阳——短和长。阳刚和阴柔反映了人精神活动的两大属性,这与先天禀赋有关,后天不易改变。阳刚和阴柔的两种气质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内在因素。 临床上,刚证患者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肝疏泄太过的阳亢阴虚的肝旺证候,表现除有胆胀的症状外,还可见性情急躁、易怒,遇事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声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多见肝旺阴虚血瘀证,故治宜柔肝养阴、活血化瘀;柔证患者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的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临床表现为性情较温和,忍耐性强,遇事敢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中,语声较低微等特点,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湿。 2 典型病例 2.1 刚证 案例1:患者,女,38岁,右上腹疼痛4年,加重1个月,于2008年8月2日就诊。2年前,患者在某医院做B超提示胆囊炎伴胆囊多发结石,最大直径约1.1 cm,曾服用多种中西药(具体不详),疗效不显。

【语言哲学】老子的语言观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是开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智慧,他的哲学思想启迪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自古及今,绵延不绝。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仍然闪烁着光辉,并在当今世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老子不是语言学家,没有系统的语言理论,语言观点多数是零散的片断,而且主要体现在他的哲学论述中。分析老子的著名命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可以看出他的语言观。在老子看来,道是不可以用名言概念言说和表述的,可以言说和表述的,就不是恒常的道和名——那个作为事物本原的具有最高普遍性的道。道是不能命名的,如果可以命名,决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名。从老子的说法看,表示言说的道,是指具体的语言活动,即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不能谈论“道”的本体,它既不能给“道”下定义,也不能对“道”进行描述和描绘。日常语言描述的决不是“道”,而是“道”的种种表现和体现。然而,老子还是给与“道”一个名称,用“道”这一最高范畴来言说“道”,老子的道(言说)已不是一般的日常语言,而是一种哲学语言。另外,在老子看来,语词是事物的标志,是事物的代表。名称是代表某种事物的,它由特定的语词来表示。语词可以分为一般语词和特殊语词,分别表示一般名称和特殊名称。老子说的第一个“名”作名词用,是泛指的,包括一般名称和特殊名称。“可名”的“名”作动词用,即给予事物命名,老子认为,给予事物的名称都是特殊的具体名称,而不是一般名称。所谓老子的一般名称应理解为具有普遍性的名称即常名。老子为“道”起了不同的名称(别名),如“大”,“一”等,这些是普遍性程度最高道的概念。同时他在描绘“道”的情况下,也使用了许多具体名称或者概念。但是具体概念不能真正了解恒常的道,用他的话说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老子的无名学说,不要名称,不要概念。直接去把握。 就是不要搞那些使用语言的思想教化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把语言看作是人的一种活动,一种行为。“言”是一种行为,“不言”是另一种行为,老子提倡后者,反对前者。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老子那里,语言绝非空洞无物的东西,它代表一种思想,一种主张,一种方略或者政策。他提倡“不言”,就是不要鼓吹和宣扬这些东西,而是实行无为而治。

透水砼

1.0.1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正确应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统一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道路工程、室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轻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1.0.3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应考虑地形条件、景观要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和结构形式。 1.0.4 本规程中未涉及部分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执行。1.0.5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半成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验收,除应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 由粗骨料及其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 2.1.2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Water-washing Pervious Concrete) 粗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经水冲冼后,表层粗骨料露出本色原型的透水混凝土。 2.1.3 增强料(Reinforcer) 利于改善透水混凝土中集料间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的胶凝材料。 2.1.4 连续空隙率(Interconnected voids) 透水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续空隙体积与透水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2.1.5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表示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参数,定义为在测试方法的量器中,单位时间(mm)内水渗透出的量(s)。测试方法见附录B。 2.1.6 平整压实机(Formation Machine) 将虚铺的自由状态下的透水性混凝土进行压实,使其符合透水混凝土路面功能要求的专用低频振动机械。 2.1.7 抹平机(Levels Machine) 是将压实后的透水性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使其达到规定的平整度要求且符合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专用机械。 2.1.8 减压鞋(Reduced Pressure Shoes) 技术人员在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穿的一种特殊用具,可增大技术人员脚部与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施工时对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破坏。 2.1.9 轻荷载道路(Light Load Road) 允许轴载4吨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 2.1.10 保护剂(Protectant) 用于保护彩色透水混凝土颜色的高分子类材料 2.1.11 基层全透水结构(Total Pervious Structure) 路表水能够直接向下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2.1.12 基层半透水结构(Semi-pervious Structure)路表水缓慢而少量地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2.1.13 基层不透水结构(Water-tight Structure) 路表水不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积水排入道路两侧或市政管网中 Mg—1m3透水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用量 Mc—1m3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Mw—1m3透水混凝土中水的用量 Mz—1m3透水混凝土增强料的用量 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 c—水泥的表观密度 w—水的表观密度 z—增强料的表观密度 3.1.1 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砂性土不应使用全透水和半透水结构混凝土道路,使用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应设置排水措施。 3.1.2 城镇道路的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为轻荷载道路的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3.1.3 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017智慧树黄帝内经章节测试全对答案

2017年智慧树黄帝内经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 1【单选题】(3分) 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答案C. 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3分) 《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答案B. 唐朝王冰 3【多选题】(3分) 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答案BCD 4【单选题】(3分)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答案A. 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3分) 《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答案A. 诵 第二章测试 1【单选题】(3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答案A. 阴阳 2【多选题】(3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答案ACD 3【单选题】(3分)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答案A. 阴虚阳亢 4【单选题】(3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黄帝内经:灵枢第05章 根结

根结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翻译】岐伯说:天地之气,互相感应,寒暖也随之交相转移,所以阴阳的变化,孰少孰多,都有一定的规律。阴道为偶数,阳道为奇数。假如发病在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对于这种阴阳不能调和的现象,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假如病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好象树木的茎叶枯槁水湿下渗,阴阳互移,又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不正的邪气侵入了经络,变化多端,主要是由于不知道经穴根结是脏腑关键所在。等到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阖失常,精气走泄,阴阳大伤,那精气就不可复聚了。至于九针的紧要所在,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知道经脉根结的道理,这样针刺的原则一说就可以了;如不知道经脉根结的重要性,那针刺的道理就等于绝灭。 【原文】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阴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具本也。 【翻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即目内眦的睛明穴。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即耳部的听宫穴。太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象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枢轴。如果太阳之关失去功能,就会使肉节溃缓而发生暴病,所以诊治暴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渎”就是皮肉瘦小憔悴的意思。如果阳明经失去了阖的功能,阳气就会无所止息而发生痿病,所以诊治痿病,可取用足阳明胃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无所止息”,是说正气运行不畅,而邪气就留在里边了。如果少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摇,不能在地上安然行走,所以诊治骨摇病,可取足少阳胆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骨摇”,就是骨节缓纵不收的意思。以上这些病,必须追究它的根源而予以治疗。 【原文】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合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不足。 【翻译】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端的隐白穴,归结于上腹部的太仓。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归结于廉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端的大敦穴,归结于胸部的玉英而下络于膻中穴。太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插关;厥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门扇;少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转枢。假如太阴主关的功能失常,就会使脾失去运化

水的自净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 一、简介: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有机的自净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易被氧化的有机物所进行的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在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数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第二阶段是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该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水温、有机物浓度、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等而不同。一般要延续数天,但被生物化学氧化的物质一般在5天内可全部完成。第三阶段是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这个过程最慢,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二、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7)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则生物不能栖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就要随之大量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有毒物质浓度或数量下降,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随之回升,最终趋于正常的生物分布。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机物过高,那么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丰富的有机物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随之减少。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使纤毛虫之类的原生动物有条件取食于细菌,则细菌数量又随之减少;而纤毛虫又被轮虫、甲壳类吞食,使后者成为优势种群。有机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无机营养成分,如氮、磷等,使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旺盛又使鱼、贝类动物随之繁殖起来。 三、实现方式: 水体自净主要通过三方面作用来实现。 1、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其中稀释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净化过程。 2、化学作用 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