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早晨诵读必修基础课标梳理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天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元朝王祯的《农书》;(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 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问世、传播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制作表格呈现学习要点的方法。
3. 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自主先学】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①中国古代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 影响:(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和小牛皮,促进了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迎来了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交流促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回答:1.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作用?2.据材料三,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影响?【反馈评学】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考点要求】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点落实】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2.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第 2 页第 3 页1.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总之,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为何不同?认识?1.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3.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 4 页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重难点突破】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影响3、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三、【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导入』:师:中国曾经在科学技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成就是四大发明。
『新授』:师: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通过课件,以展览的形式一一展出。
师:首先来学习造纸术,提问我国古代在没有纸之前,用什么来记录事件?生:龟甲、兽骨、竹木简、布帛(向学生出示图片)师:问学生这些文字载体的缺点分别是什么?生:价格昂贵;不宜携带师:所以纸的发明就提上了日程,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向学生出示图片)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造纸术的国家,但明显有缺陷,问有什么缺陷?生:纸质粗糙,不便于书写。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腻。
这样的问题直到东汉才得以解决(向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两汉纸的区别)。
生:东汉纸要细腻一些,有利于书写。
师:回答正确,东汉纸就是我们熟知的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向学生展示史料和制作过程),引出后人将之称为“蔡侯纸”,到魏晋南北朝时纸质提高,并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师:中国既然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那么西方改变牛皮这样书写材料的历史又是什么时候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造纸术的传播,让学生总结,其传播过程。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课方案●课程标准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照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虑其不一样的原由,并从中剖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渐渐滞后的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室、互联网等资源,分组采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有关资料,并在讲堂上互相沟通,进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
建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过对本课的学习,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课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课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深刻的社会原由。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方法列表的方法、资料剖析法、议论法等●教课过程及重点:导入新课: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家”。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前走在世界前列。
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瞠乎其后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常常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 世纪从前更是这样。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创建了当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以前感触:“近代世界赖以成立的各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但是却不为人知。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强国地位及其贡献;3.分析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流。
二、课前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八章;2.视频资料《大国之殇》;3.课堂活动准备:制作古代科技发明卡片、制作电子板报等。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铁器、瓷器、中国结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的智慧和技能为何能够造出这样的优秀的文化和科技产品?导出本课主题。
2. 学习(40分钟)(1)造纸术1.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大国之殇》来了解造纸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分析造纸术的发明对于古代中国技术、文化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2)指南针1.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大国之殇》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分析指南针的发明对于古代航海事业、军事、国际贸易的影响。
(3)火药1.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大国之殇》来了解火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分析火药的发明对于古代军事、文化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4)印刷术1.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大国之殇》来了解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分析印刷术的发明对于古代文化发展和传播以及世界文明的影响。
3. 活动(30分钟)1.学生分组,制作古代科技发明卡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发明;2.学生分组,制作电子板报,了解中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4. 练习(15分钟)做相关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视频资料、活动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各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科技产品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同时,本课还让学生通过制作卡片和电子板报等活动方式,从中深入展开对古代科技发明与报告制作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扩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单元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内容:成书于东汉,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意义: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起源:算筹(2)出现:元末明初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直到明代以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3)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原因是商业的繁荣)(4)外传: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观测机构:尧设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主要成就(1)天象观测:①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战国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③后人据唐朝天文学著作辑成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天文仪器: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农业历法:①夏朝编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四大农书:①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②《齐民要术》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 《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写,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