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古代数学、天文、农业、医学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以四大发明为例分析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法指导1.可以运用归纳法记忆四大发明的内容及影响,运用中外比较法来加深对古代科技特点的认识。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造应社会发展需要时,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表现,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它们向世界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难点:中国古代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其中第1课讲授“四大发明”,第2课时讲授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和医学。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有机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关四大发明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本图片选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她展示了中国哪一伟大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你还知道哪些?引入:教师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第一目“四大发明”(注意“前言”和“历史纵横”部分),完成下表:3组学生板演预测四大发明发明背景出现时期成就与影响改进造纸术1.竹简、牛骨、布帛等书写材料的缺陷;2.汉代教育的发展。
1.西汉出现早期的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魏晋南北朝:技术进步,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2.唐宋:竹纸、皮纸为主;唐末:8世纪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存在缺陷;2.彩色套印技术的使用。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火药道教的发展(炼丹)古代1.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2.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情: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的基础,而且初中也曾经学过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一定了解。
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能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本课难点在于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巨大的原因,学生应在此下功夫。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一、四大发明:(课件1—14)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
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2.时空观念: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3.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②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4.家国情怀: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
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
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古代中国人民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贡献,重点掌握诸多世界之最。
(2)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作用。
(3)运用:分析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明确成就与贡献的史与论的关系。
(2)了解两汉和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黄金时期,发现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往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
(3)了解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能提出关于贡献、发展特点的个人见解,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勉励自己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人生理想)(2)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杰出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生态度)(3)体会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思想及影响。
难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特征,探讨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有300项,中国大约175项,占据一半以上。
明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学发展,出现了一些在传统科技实现突破的科学巨匠。
那么中国科技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的成就呢?它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新课学习(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中国古代起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但是竹简太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
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
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这种纸原料易得,绳头、乱麻、树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麦秆、布片都可以用做造纸的原料,并且纸张质地细腻,集中了缣帛与竹简的优点,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程目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四大发明(一)成就1.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
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
8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2. 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知道哪些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3.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造纸术的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背景和过程。
2. 掌握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造纸术的发明背景。
2. 讲解造纸术的制作过程。
3. 分析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造纸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故事讲述:讲述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火药的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火药的发明背景和过程。
2. 掌握火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火药的发明背景。
2. 讲解火药的制作过程。
3. 分析火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火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故事讲述:讲述火药的发明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火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
4.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印刷术的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印刷术的发明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印刷术的发明背景。
2. 讲解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3. 分析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印刷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故事讲述:讲述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4.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指南针的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和过程。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 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课前导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一些发明和发现1.请列举出你知道的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
2.你认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和贡献?课堂探究知识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1. 印刷术古代印刷术分为两大体系,分别是木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其中,木版印刷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方式。
它有着独特的制版方法、印刷技术和材料使用。
而活字印刷则是中国古代后期的一种印刷方式,在宋元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课堂讨论:1.木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区别是什么?2.你觉得印刷术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有何影响?2.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伟大发明,它是人类历史上指导航海最主要的工具。
在我国东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
时至今日,指南针仍是航海和探险的必备工具。
课堂讨论:1.你知道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吗?2.指南针对于古代的航海和探险有什么重要作用?3. 火药“火药”或称“火铳”,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项技术可以追溯到唐代。
火药的发明,对于武器的发展、卫国戍边、火炮制造,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课堂讨论:1.你知道火药的成分和制作方法吗?2.火药的发明对于古代中国有哪些影响?课后作业1.请思考,古代中国有哪些其他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为什么它们能够在古代中国出现?2.请回答,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巨大,也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也要学习古人的精神,积极探寻科技创新,为推动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必修三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结合教材,个人以为课标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了解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代表。
2、归纳、理解古代科技的特点。
3、分析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4、掌握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东、西方)的影响。
5、反思:古代中国科技在近代历史中落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教材地位(1)在本单元中,本课内容讲述了我国古代发明与发现,每一种发明成就都是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本课是对以前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2)在本单元中,本课内容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课古代科技是物质层面的发明,第9、10课文学艺术则是精神层面的创新,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另外,本单元与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一中一西,相互呼应;与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古一今,对比鲜明。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演变的过程。
(2)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展示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古代中国科技长期世界领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基本学科素养。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起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的能力。
(3)学生通过随堂习题检测,巩固课堂所学,以便掌握古代科技的基本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借此——(1)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焕发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