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13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 B【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 B【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九年级(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________下联是: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用了反语的修辞。
B. “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 欧阳修,号放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欧阳修,号放翁”对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九年级(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________下联是: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阅读下面文字填空。
(1)读《三国演义》,看英雄命运,最令人叹息的是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气绝而亡的________。
其中“亮”是指________。
(2)你肯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吧。
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谈谈喜欢的原因。
【答案】(1)周瑜;诸葛亮(2)示例: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因为关羽这个人物是赤胆忠心的化身,是诚实守信的代言人。
与刘备失散,天各一方,被曹操收留并重用。
当得知刘备在荆州刘表处时,关羽毅然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冒死投奔齐备。
这是多么的忠心耿耿,令人肃然起敬。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著名篇的考查。
名著名篇首先要从中国的四大名著读起。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藏,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让人着迷的艺术特色,都能让所学者叹为观止。
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2.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以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以儿童的善良、纯真,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虚伪冷酷。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D.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答案】 B【解析】【分析】《骆驼祥子》的作者应为老舍,不是“冰心”。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积累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知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分析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中心主题。
他的抒怀诗集《吉檀迦利》集中表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想少年时代旧事的角度来表达故事,第一人称的表达视角使故事更为真切。
C.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点的那些描绘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多数温婉体谅,善解人意,寄望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录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品德”“语言”“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语言”这种。
【答案】D【分析】【剖析】此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呼、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派别等。
回首所读文章的有关情节,依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语言》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 D【评论】做好此题需要平常学习中要做居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知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 2017 ·北京)名人旧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假名片。
观光这些旧居,是认识历史、感悟文化、吸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门路,请你依据要求,达成各小题。
(1)下面是名人旧居散布图。
请你依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旧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绘社会各色人物,显现北一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很有感想。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观光记录本上写下的感觉,此中比喻句运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百草园目睹了鲁迅美好的童年纪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仿佛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陶醉此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仿佛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一般人的朴实与和蔼。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知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知识及名篇名著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战国期间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册。
B.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等。
C.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土,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颂扬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吊民伐罪英豪壮举的列传。
【答案】 D【分析】【剖析】 D“列传”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颂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亮地表现了铤而走险的主题。
故答案为: D【评论】本题考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累积能力。
文学知识包含各样常有文体、作家作品、史册体例等。
文化知识包含传统文化中人物称呼、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文籍等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知识量大,眉目众多,学生要依据必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仔细对照,防备张冠李戴,时代混杂等。
2.以下有关文化、文学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浒传》中,从最先占有水泊梁山,到豪杰齐集,直到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
B.陈涉复立楚国社稷。
封建君主祭社稷,乞求丰年,以后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此刻天的“前言”、“序言”。
是说明书本著述或第一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状况的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不属于这种文体。
D.《三国演义》中的“滔滔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豪”,读罢,不由令人想起发生在长江上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破江东孙权。
孙权、刘备携手抗击曹操,周瑜巧设连环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大营。
【答案】B【分析】【剖析】 B.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答案为: B【评论】文学知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波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常注意累积,理出线索,形成系统。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 B【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
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 B【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部编版初三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2.综合学习。
(1)阅读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起拜倒在地。
这段话是明代________(作者)写的《水浒传》中的________(写人物名称和情节)(2)请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________【答案】(1)施耐庵;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倒拔垂杨柳(2)失信者会受到惩戒【解析】【分析】(1)根据片段一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描写的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出自名著《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2)考寓意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主题的表达要凝练深刻、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
仔细观察画面,图画上招聘单位拒绝招收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可见其寓意为:警醒人们,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故答案为:⑴施耐庵;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倒拔垂杨柳;⑵失信者会受到惩戒。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
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
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内的注释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列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用了反语的修辞。
B. “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 欧阳修,号放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欧阳修,号放翁”对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九年级(1)班开展“气象物候”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看云测天气】云层现象:在夏天,积云迅速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请根据以上云层现象,向小明同学解释该云名称及天气将如何变化。
(2)【参观气象局】九(1)班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参观了泰兴市气象局,了解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预测天气的原理,临分别时准备送一幅对联给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赞扬。
下联已经拟好,请你对出上联。
上联是:________下联是:收玉棉金谷。
(3)【解气候现象】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请用所学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首先要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然后再解决问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云的变化判断天气的能力。
根据对云和天气的关系的了解和给出的天气特点可以知道,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的可能。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
根据天气预测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拟写即可。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影响物候的几个因素可以知道,庐山海拔较高,在高下差异的作用下,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所以,夏天有些人往往喜欢到庐山去旅游避暑。
故答案为:(1)小明同学,你看那积云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这样的云叫积雨云,积雨云出现,将会有雷雨天气,有时甚至有冰雹或龙卷风。
(2)测晴雨天象;看风云变幻;察风云天气(3)这是因为气候与地势高下有关,庐山海拔较高,夏天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点评】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______①______(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______②______(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B.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C.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D.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A. 笔走龙蛇B. 高山流水C. 博览群书D. 落子无悔【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需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作答.根据第一处前面的“中正平和,雅致清丽”可知此处应填清幽平淡.根据第二处前面的“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可知此处应填相得益彰。
故选B。
(2)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成语的意思来选择对应的项目。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高山流水为弹琴。
博览群书说的是应读很多的书,意思与“琴棋书画”无关。
落子无悔说的是下棋。
故选C。
故答案为:(1)B(2)C【点评】第一题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4.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 “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
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 A【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7.根据下列信息完成填空。
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
②他的小说中有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虚伪贪暴,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
③她改写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①它是________;②他是________;③她是________【答案】《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可知,①是对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评价;②是对契诃夫作品内容的评价;③是对《简爱》的评价故答案为:《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①《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②契诃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在表现同一个主题:奴性和奴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心理。
契诃夫也许是俄罗斯第一位作家,认识到金钱、官职、权威和权力不过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惧。
③《简·爱》一改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被后世称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8.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别担心,亲爱的。
要我进棺材可没那么容易。
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硬说我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