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19.64 KB
- 文档页数:10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优秀3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公开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x行,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导入语:在2003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
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x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x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说。
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
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
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三、原音重现:金博士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讲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我们先欣赏原音重现,对照课后练习英文片段听演讲录音,体会演讲的语调、激情。
(播放录音)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概括。
(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②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③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前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节课的教学实录,展示我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梦想的过程。
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知识。
通过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1.准备了一份简洁清晰的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和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学习。
2.根据课程内容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实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3.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工具,如色子、纸牌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探究。
教学过程预热在课堂开始时,我首先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枚骰子,并告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投掷几次。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投掷骰子并记录结果。
然后,我让他们将自己的投掷结果汇总到黑板上,并简要讲解了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概念讲解接下来,我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案例来进一步讲解概率和统计的相关概念。
我通过举例说明了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们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观点。
实践探究在学生对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希望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来解决。
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某个班级有40个学生,其中有30个男生和10个女生。
如果从这40个学生中随机选择3个学生,那么至少选择到一个女生的概率是多少?学生们组成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讨论和探究。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
我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指导和讲解。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今天上午,我参加了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的课堂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们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了解了马丁·路德·金等人对于梦想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如何在自身的生活中树立追求梦想的信仰和勇气。
本节课的开篇,老师首先放映了《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演讲录像,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为黑人争取民权的权利,表达了自己对于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意味的美好世界的向往。
而我们学生更加青睐他理性的口吻、深情的表达,以及顽强不屈的品质,渴望更多地了解他的故事和背景。
随后,我们开始了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个人梦想和社会追求结合起来实现。
同学们围绕“什么是梦想?”、“人们为什么需要梦想?”、“障碍和失败如何影响我们实现梦想?”等问题展开讨论。
其中,一位同学发言谈到,梦想是自己内心深处渴望实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追求,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动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意义深邃。
而另一位同学则分享了自己曾经在追求梦想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尝试,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课本,阅读了《我有一个梦想》一文。
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一次讲演,他在演说中呼唤人们打破种族隔离,追求平等和自由。
而我们从中也得到了启发,认识到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发扬自己的勇气、耐心和马不停蹄的努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挫折、遭到嘲讽和非议,但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和肯定。
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老师总结了本次课的重点,并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梦想信念,并努力学习和提高,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拥有追求梦想能力的青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梦想这一词汇所蕴含着的巨大能量,认识到梦想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而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前进的目标和信仰。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中语文说课稿: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高中语文说课稿: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我是某某应届毕业生×××,今天有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你们!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现就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而高一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演讲词,本文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联系当前黑人生活的现状,要求美国政府兑现诺言,否则将动摇国家的基础,同时,也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策略和方式,号召黑人为实现目标斗争到底,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强烈愿望。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演讲词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通过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辞的特点,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揣摩重要词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19.1本版编辑/·高中◆名师课堂《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及反思◉王岱(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100102)摘要:这是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开设的“穿越时空的声音”专题课中的一节精读课。
这个专题以鲁人版必修五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中心,围绕“以天下为己任”这一话题组织了10篇文章,其中以演讲词为主。
整个专题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类活动展开。
这节精读课引导学生抓住演讲词的特点,在逻辑、情感和思想上鉴赏和学习这篇传世经典。
关键词:演讲词逻辑性思想情感【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学习演讲词的特点及写作,梳理演讲思路,分析其逻辑性。
2.认识非暴力抵抗主义,把握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时代背景1963年8月28日,逾二十万美国人聚集于美国首都,为全体人民同享公正,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馆之间的林荫道上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示威。
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二)进入情境,鉴赏分析师:如果48年前,你就在现场———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馆之间的林荫道上聆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你会被金的演讲打动吗?为什么?生:我会被打动,被金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这种献身精神所打动!师:金的梦想是什么?生:金的梦想是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师: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生: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生:我被马丁·路德·金的逻辑力量所打动。
他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这样金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之后他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黑人悲惨的处境,挑明了这次集会的原因和目的,激发了黑人斗争的热情。
紧接着又是一转,第二部分对黑构,阅读方法也慢慢得以形成。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一)导语出示一些名人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由此,引出本课话题——美国黑人生活的历史和现状,及课文题目《我有一个梦想》。
(屏幕上显示:麦克尔·乔丹、科比、詹姆斯。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和学生关注的人物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预习检查。
※通过强化重点字词和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图片)学生通过预习,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了了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整体感知。
1.思考:,结合几个问题梳理文章内容。
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屏幕显示:“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引出“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他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四)问题探究。
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讲话的深远意义。
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为此,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其中,第二个问题让同学之间进行自由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屏幕显示 1.课文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为什么直到17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把它放在后边起什么作用?2.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五)品味语言。
这篇演讲词具有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号召力,本环节的重点内容是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1.你能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备怎样的特点吗?2.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一部分生读删过的,另一部分生读原文。
(得出结论: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
《我有一个梦想》方案一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梦想是在喧闹的尘世中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诗人海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痛苦煎熬,他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备受沙皇专制迫害,一生多次遭受流放的俄国浪漫诗人普希金,他的梦想是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奔放;面对秋水长空,万物勃发的壮丽江山,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少年心事当拿云”,他的梦想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么,你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什么吗?二、研读课文,突破重难点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涉及作者梦想内容的段落范围(17~25段),明确后集体朗读。
2、请同学根据六个“我梦想……”,概括出作者梦想的内容。
(说明“领悟作者在“梦想”具体内容安排上的内在逻辑性。
)3、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梦想?结合课文,回答哪些段落写到相关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在明确课文1~6段写出了黑人集会的原因与目的后,集体朗读1~6段,并重点品读第2段。
具体体会“一百年后的今天”在文中反复出现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感受黑人在生活上备受压榨、经济上十分贫困、政治上遭受歧视的悲惨现状,进而明确作者提出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说明:演讲词在文体上属议论文,教学中打破课文内容自然顺序,由“是什么”再到“为什么”,牵一发动全身,可以调动学生的理发思考)。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梦想呢?学生速读课文,搜寻相关段落,明确后,集体朗读7~16段,回答黑人为争取自由平等所采取的斗争手段、方式和态度。
多媒体展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坚持不懈,长期斗争;印度国父圣地·甘雄领导民众进行独立运动而采取“非暴力抵抗”斗争等相关资料。
(说明:扩充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难点的理解、突破,这一过程,涉及到“怎么办”的问题,也是紧扣核心内容,继续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将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展开一次课堂教学。
下面请各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梦想。
学生A: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
我喜欢音乐,尤其是钢琴。
每次听到美妙的音乐,我就会被它们深深吸引。
我希望能够用我的音乐才华,给人们带来美妙的享受。
学生B: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职业,他们可以帮助别人恢复健康。
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和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生C: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很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纯真而无邪的笑容总能让我感到快乐。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成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教师,给每个孩子带来温暖和知识。
学生D: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我喜欢画画,每次看到美丽的风景或者有趣的事物,我都会用画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我希望将来能够通过我的绘画作品,传递出一种美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老师: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
下面请问大家,你们是如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呢?学生A:我会每天练习钢琴,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表演,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学生B:我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义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医疗服务。
学生C:我会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技巧,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关心并关爱每一个学生,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D: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勤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挑战自己,创作出更有创意和个性的艺术作品。
老师:非常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实现梦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坚持不懈,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和毅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今天的课程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谢谢!老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和积极参与。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范文第一篇:《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范文《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课题】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第四课《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富有思想意义和感染力的演讲词。
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幻灯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了背景和演讲词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极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词,所以第二课时以揣摩重点语句为纲,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且进行有关的演讲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理解演讲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的表现力。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演讲实践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运用效果。
2、深层理解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
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对马丁·路德·金及黑人解放运动进行深入了解,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理解的背景材料,也可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阅。
2、布置学生根据演讲词的特点,以自己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
3、学生要认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布】第二课时一、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
通过视频和一些图片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分析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总结了演讲辞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演讲辞的特点有哪些?生1:首先在内容上要切合主题,符合听众的利益,要有针对性、鼓动性、思想性。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2《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实录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以感受排比的表达效果体会演讲思路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文章的整体思路发展教学流程:导入语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
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
因为我已达至顶峰。
我不会在乎。
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
长寿本在情理之中。
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
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
他让我攀登险峰。
我极目远眺。
前方就是乐土。
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
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
我不怕任何人。
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简介作家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
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
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时代背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请找出含有面对这个题目,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
默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齐读一遍。
教师范读,再请学生自读。
请根据这些句子,在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小节: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体会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
2.能够以此文为例,初步归纳、掌握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的要点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归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2.学习马丁路德金“像大麦那样”,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把悲哀变成歌唱”。
恪守信念,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说课新修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做过多分析。
本单元的要求是领悟品味其中深含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我在教读本课时,为避免教学目标过大、过空、过虚,单就情感为切入点,体会这篇演讲稿的感染力。
学习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讨论法,朗读法。
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分析文本,体会作者在文句中所蕴含的感情;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讨论法。
通过积极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对于教具的使用:为避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课件,我采用当场输入电子板书程序,突破了课件的限制,梳理情感线索。
上课一.导入新课:边讲边播放课件:历史的声音: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二.教学教程;师:有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大家: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语?生:梦想师:请问正面描写梦想的段落在哪里?生:17节到完师:正面描述梦想部分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1——16节的作用又何在?师提示:1——16节没有正面描写梦想,它在这篇演讲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情感。
演讲稿最重要的是达到和听众的共鸣,情感上的感染力。
除了刚才有的同学说的内容铺垫、背景介绍,还有情感上的铺垫,情感蓄势。
有了这段蓄势,才使得后面的正面描写梦想部分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所以这节课我们单就演讲稿的情感,以情感为切入点,细细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马丁路德金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又能激起一种什么样的共鸣?请大家在1——16节推荐一段文字,来给大家评说一下,朗读一下,给大家品味一下这段文字当中,你读出了马丁路德金的什么情感?生:1——2节。
表现出了马丁路德金内心的痛苦与愤怒。
师:你从哪几句话特别能看出他的痛苦与愤怒?生:读“黑人生活在一……流亡者。
”师:这两句话反映出黑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生:受人歧视师:精神上受到歧视生:物质上非常穷困。
师:极度穷困。
请你来读一下这两段中的情感。
来想像一下我们都是受苦受难的黑人。
生:读师:生读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归属感的悲惨现状。
补充介绍一下当时黑人的生活条件课件播放:一组黑人孩子的生活的黑镜头、白人饶有兴味地观看黑人被用私刑吊死、新奥尔良警察殴打黑人致死。
教师旁白:从18世纪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长在美国的黑人一直忍受着被轻易地剥夺生命权;忍受着来自警察的随意的恶意的暴力;自由和平等对他们而言似乎就只是奢望。
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艰苦、坚持、执着地追求着,他们一方面默默地忍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打击、屈辱、痛苦,另一方面始终坚守着自由、平等的爽朗的秋天终归到来。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味道不够浓,这两节中除了刚才她说的修辞比喻以外,还有什么?生:排比师:排比的作用是什么?生:增强语势师:作者为什么一直强调“100年后的”这个定语而不是今天?生答:历史、情感师:渴望自由的急切。
再朗读,诠释痛苦急切两种感情。
生:再朗读师评:这位同学读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痛不欲生生:还有10——14节,排比、反复,愤慨师:你来给大家愤慨一下。
生:朗读师:鼓掌。
这位同学的朗读我用16个字来形容:如出堂之弹、江海决堤、波涛汹涌、大浪淘沙。
再稍加分析一下,补充一下,长短句的概念:长句便于叙述,语气较为平淡;短句长于抒情,语势较为强烈;10——14节,从长句到短句:人生安全、生存权;物质条件;选举权政治权。
是从小到大渐次加强,递进关系。
谁来重读一下,读出这种递进。
生:重读师:这位同学读的是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生:7——8节。
师:你先读一下,让大家从你的读中体会是一种什么情感?生:读师:读的很平淡。
是否因为你是女孩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这段文字马丁路德金情感是平淡的,非暴力的师:反对暴力,理智。
他的非暴力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大家讨论一下:从文中找找,真正驱使马丁路德金要非暴力抵抗,要团结白人兄弟的这样最深层的思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思想是真正打动那些黑人乃至白人以及现在在座的我们。
扣住文本,讨论一下,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思想?生:使美国变成一个和平的国家。
国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师:爱国情怀。
理智的斗争方式。
不仅是基督教徒,他爱的是黑人,美国的自由。
生:15段。
受了苦难,仍要坚持——坚韧。
师:请读一下生:读师:感性的声音,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我们的心灵。
如果当时她在场,黑人一定会觉得具有鼓舞力。
抑扬顿挫,扬的是痛苦、愤怒,抑的是当他诠释着爱国情怀,和他的理智的时候,这样的情感如一条浪线在听众,我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17——27节他的梦想,由国家到家庭,同样也能反映他的爱国情怀。
请大家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来诠释一下马丁路德金的爱国情怀。
每一次朗读都是对文本的再次把握,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敢读、想读、乐读、会读,对朗读能力和语言理解力的提高。
师范读。
背诵师:26——27节,尤其是26节中优美的交响曲如何理解?按说梦想到25节已结束了,25——26节强调的是什么?“优美交响曲”是什么含义?生:各谐,协奏。
白人。
黑人,所有的美国人。
我们国家师:27节,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一个深受苦难的人,毅然能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声音,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榜样。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节,感受一下这种爱国情怀。
马丁路德金最大的梦想就是美国的梦想,美国的自由与希望。
三、师:这篇文中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都烧起我们内心的一团火,烧灼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小结一下:演讲稿也好,作文也好,如何使它具有感染力,在情感上能够感人,又能用它的理来服人?本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出气势——以情感人,使文章情感充沛,如大江之水。
爱国情怀是我们全人类最高尚的一种情怀,最深刻的一种感情,激起所有热爱真善美的人的共鸣。
所以还有思想深度的挖掘。
——以理感人四、作业布置:1.在刚才这节课上理解的基础上进上步朗读课文,反复朗读,培养一种语感,再次认真去体会一下马丁·路德·金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一切。
2.我还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文章送给我的礼物,转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再转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
这是一首小诗,是我遭受挫折时常常鼓励我的。
请班长读一下。
结语:这次的ppt我都是以大麦作为背景,在我心目中,像马丁路德金,特瑞纱修女,巴金都是像大麦这样的人。
这首小诗也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首小诗,他认为这首小诗诠释的是一种能抵抗不幸命运的一种精神。
对你我来说,我们应该如此:无论遭受如何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像大麦那样,像马丁路德金黄色那样,有勇气把悲哀变为歌唱,有勇气让自己的生活更顽强,更丰富多彩。
仅以以上一首小诗与各位分享。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蝴蝶效应”这个理论?生:(学生回答略)师:是的,这个理论常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说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最终会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
在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对大家说,这个理论在社会领域也是有实例可资验证的。
黑板上有一串数字,就是我验证这个理论的密码。
1852年,在美国,有一个小女人写了一本大书,叫《汤姆大伯的小屋》,这个名字叫斯陀夫人的女人手指翻动书页的振颤,掀起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史称南北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在1863年,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签署了一个宣言,史称《解放黑奴宣言》。
同学们注意,这不是结局,故事才刚刚开始,黑奴解放宣言的曙光还没来得及晒暖黑人们单薄的衣衫,结果就碰上了日偏食。
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黑人们一直在昏暗中期待云开日出的时刻。
再然后,时间指向了1963年,有一个叫马丁·路德·金的黑人领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面对着25万黑人兄弟饥渴的眼睛,喊出了自400年前黑人踏上美洲大地那一刻起,最响彻云霄的声音:“我有一个梦想。
”这声音所掀起的巨大风暴,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签署了新的《选举法案》。
同学们请注意,这还不算高潮,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在145年之后,公元2008年,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这匹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马——奥巴马摘取了第44任美国总统的桂冠。
同学们请看,斯陀夫人这只小蝴蝶所掀起的这场风暴有多大!我想,在这场黑人兄弟争取自由和平等的革命风暴中,马丁·路德·金那洪亮浑厚的声音将永远被刻进这张历史唱片的纹路里。
如果说奥巴马将被历史定格成一匹昂扬奋蹄的黑马,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就是它坚实的基座。
是的,当初整个黑人世界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剩下了梦想,而正是有了梦想,他们才重新拥有了一切。
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到课本85页,让我们用饱满的激情一齐从17自然段一直读到本页末。
生:齐读师: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梦想的核心内容。
生:清除种族歧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师:接下来,就有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为什么?换句话说,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梦想为什么就不能像本山大叔那样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呢?所以我们要追溯他产生这个梦想的根源。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1-6段,请同学概述一下,让马丁·金产生“消除种族歧视,实现平等自由”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请快速浏览7-16段,概括大意。
生:(浏览并概括)斗争的方式和斗争的决心。
师:那么,关于文章的内容,我们只剩下了27-32段了,我请同学们朗诵这一段,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帮我填一个空格,这一段写的是马丁对未来的___?_。
生:(齐读然后填写)期待师:至此,这篇文章的整体文脉我们梳理完毕。
有同学可能会产生小小的感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梳理起思路来怎么这么简单啊?广告上不是说这篇文章是近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吗?能这么简单就被我们征服了?是的。
你想的一点没错。
这篇文章的文脉就是这么易于梳理。
我向来认为,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简单的,把艰涩难懂当深刻的人,要么是虐待狂,要么是自虐狂。
简单,恰恰是这篇文章的优点。
同学们请注意,这是一篇演讲辞,面对的是听众,如果思路不清晰而简单,听众又怎么能听懂呢?所以演讲辞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思路清晰。
(板书)有同学可能还有一个疑惑,刚才在分析文章时,你首先脱口而出的是梦想是什么,然后才自然而然的引出为什么,但为什么马丁却把“是什么”放在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这就引出了演讲辞的第二个特点: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