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7.61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下册音乐《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徽调式。
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
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新的乐器,学会新的歌曲,能自己创作旋律。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生学会唱了一首歌曲,并不代表他就学懂了音乐,如何挖掘音乐潜在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修养,才是音乐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并在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旋律和饱含的童趣以及抒情、愉悦的情感。
2、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3、认识民族乐器“箫”,了解箫的音色特点。
学生分析:通过两年的观察、了解,二年级的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两年学下来对各种节奏的认知能力较强,但巩固度不高,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演奏乐器为音乐伴奏。
教学意图:首先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否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是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音乐新课程理念,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在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中,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评价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了猜乐器,穿插游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其次,注重儿童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聆听《箫》时,我采用让学生先听歌词,然后再让学生把听到的歌词用动作表演出来。
学会后,让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接着通过合作的方式让给学生学会歌曲,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感受到歌曲亲切的、活泼的、好听的旋律情境,激发了学生创编歌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箫》,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能运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一、教学目标1.理解箫的基本知识,包括箫的形状、音域和演奏方法。
2.能够正确和熟练地演奏箫。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十字唇簧箫。
2.音乐课教学相关的视听资料。
3.音乐课教学相关的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和出发点(10分钟)通过系统的声音播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然后,展示一个真实的箫,向学生介绍箫的形状和音域。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导学生发现箫音发出来的音与他们身边常见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个别回答,并展示一个箫的演奏片段或视频,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正向激励和激发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箫的制作材料和形状。
然后,详细讲解箫的音域,通过对箫上各孔的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解释,让学生理解箫的不同音程的发声原理。
最后,讲解箫的演奏方法,包括吹气力度、舌位和手指按孔。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际操作演示箫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感受箫的发音方式。
3.操作练习(30分钟)向学生分发箫,让学生有机会手持箫亲自操作。
首先,让学生练习箫的握法和指位,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演奏简单的音阶或乐曲。
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能熟悉箫的弹奏方法,并感受到箫演奏的乐趣。
4.艺术欣赏(15分钟)放映有关箫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箫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通过观看和聆听,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箫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5.小结和巩固(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由表演和交流,展示他们学到的箫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出箫的形状,标注箫上的各孔和演奏方法。
2.练习箫的握法和指位。
3.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习到了箫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度和方法,因为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乐器,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巧。
《萧》教学设计(共7篇)《箫》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分小组自由选择(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自由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歌曲《箫》是一首2/4拍的,抒情优美又不失愉快欢乐的汉族民歌。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较为宽松,以八分、四分音符节奏为主,偶尔在小节中出现附点四分音符,刻画出宝宝学会吹箫以后,得意洋洋、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能按乐句进行呼吸。
教学准备电子琴箫课件教学过程一、随《郊游》音乐做律动,开始音乐之旅。
二、歌曲《箫》导入:1、出示乐器——箫,有一个小宝宝正在学吹箫呢,咱们去听一听,聆听《箫》2、学生看课件,介绍箫。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
这种单管竖吹的箫,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
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
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
三、学习歌曲《箫》:1、聆听《箫》,感受情绪,请同学回答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轻快地,优美的)2、复听歌曲《箫》,学生拍手拍腿感受歌曲速度。
(中速)3、教师用“LU”哼唱旋律,学生感受旋律的连贯,轻快。
4、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用“LU”哼唱旋律。
5、找一找自己唱不好的乐句,大家以来学。
6、解决难点,结束句的一字多音,教师指导唱,要求气息连贯,注意音准。
7、请同学当小老师,反复练习。
8、教师范唱歌词,学生思考:箫是什么做的?怎么吹?用象声词模仿箫的声音?9、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0、听琴,学生轻声填唱歌词。
《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连贯的气息,用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在歌唱中唱好一字多音的乐句,能够按乐句进行呼吸。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箫》,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
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
教学难点: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来欣赏江南水乡那独具韵味的风光,优美婉转的音乐。
1.感受江南风光,聆听箫的音色。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江南风光以及丝竹乐器的图片,并配合箫的背景音乐。
)小结:江南水乡的柔美,孕育出了温婉细腻、含蓄优美的江南音乐风格,刚才我们听到的优美、婉转的音乐就是由江南丝竹乐器—箫独奏的。
2.简介江南丝竹乐器--箫,认识箫并学习箫的演奏姿势。
3.模拟箫的声音。
(截取教材中二声部的旋律模拟箫的“吁”声来哼唱,要求唱的轻柔、连贯、流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了解江南地方风情,音乐的特色,为后面表现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模拟箫的声音是本节课的发声练习,同时为二声部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江南民歌《箫》,我们先来听一听。
1.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用身体随乐轻轻晃动身体。
(2)复听歌曲,模仿吹箫的动作随乐律动。
(3)再听歌曲,聆听歌词意思,能根据歌词创编简单的动作参与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每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且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熟悉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唱歌曲。
1.范唱2.结合柯尔文手势复习五声调式的五个音:12356。
湘教小学音乐二下《第4课箫》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湘教小学音乐二下》是一篇介绍箫这种传统中国乐器的教材。
本节课通过学习箫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小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箫这种乐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箫的特点和演奏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箫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箫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方法。
2.能够演奏简单的箫曲。
3.培养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箫的演奏技巧。
2.理解并演奏箫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箫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奏箫,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展示箫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方法。
2.箫乐器:每人一把,用于实践操作。
3.乐谱:提供简单的箫曲,供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箫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箫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箫的实物,讲解其构造和演奏方法。
同时,示范演奏一首简单的箫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箫的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指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演奏。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箫在传统音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箫演奏家,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箫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箫》教案《箫》教案一、教学内容:1、表演唱《萧》。
2、编创活动。
二、教学目标:1、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萧》。
2、能准确的唱出音符的音名和音高,并能用手势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萧》。
教学难点: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导入: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二)认识乐器:萧,出示萧的图片,介绍萧的音色,特点、听萧演奏的乐曲。
学生模仿萧演奏的姿势。
(三)模唱旋律:1=C2/45 6 1 2 | 6 5 3| 5 23 2 | 1 -|U……6 1 3 5 | 6 3| 5 - | 5 -|U ……要求:声音集中、圆润,体会吹萧时的感觉。
(四)学习歌曲: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师用母音U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4、师生接唱歌词。
5、演唱歌曲。
6、歌曲感情处理:声音明亮甜美,突出民歌的特点,又要连贯抒情,体现旋律的特点。
第一二句要表现小宝宝得到一管萧的喜悦心情第三四句要唱出小宝宝吹萧的认真劲儿第五六句要表现小宝宝学会以后的高兴心情。
三、编创活动:表演唱:1、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模仿萧声伴奏。
2、用自己能找到的音源伴奏。
3、师生评价:分组互相说说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四、小结下课。
《箫》教案一、教学内容:1、表演唱《萧》。
2、编创活动。
二、教学目标:1、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萧》。
2、能准确的唱出音符的音名和音高,并能用手势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萧》。
教学难点: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导入: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二)认识乐器:萧,出示萧的图片,介绍萧的音色,特点、听萧演奏的乐曲。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箫》教案教学设计概述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对象为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学习内容为湘教版音乐教材中的《箫》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箫》这首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基础概念讲解和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箫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能够初步感知音乐节奏,并能模仿场景和口令发出声响。
3.通过合唱练习,提高个人的音乐表演和合作能力。
4.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教学内容1.箫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讲解。
2.初识音乐节奏,模仿场景和口令发出声响。
3.合唱练习和歌曲演唱。
教学重点1.熟悉箫乐器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方法。
2.通过实践感受音乐节奏。
3.合唱练习和歌曲演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通过模仿场景和口令发出声响,感知音乐节奏。
2.歌曲演唱中的节奏把握和互相配合。
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观看分段讲解视频,了解箫乐器的构成、演奏方法及优美音乐片段。
2.编排小组活动,模拟声乐表现、场景模仿,感受音乐节奏。
3.手动演示款曲歌曲怎样演唱,再让学生跟读练习。
4.小组合作练习歌曲演唱,并加以完美收尾,乃至合唱演出。
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视频剪辑,分段讲解箫乐器的构成和演奏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
3.教学用具:箫等乐器,打击乐器,音乐播放器。
4.教师精心策划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箫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箫乐器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方法。
2.播放视频剪辑,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了解箫乐器的构成和演奏技巧。
3.展示箫乐器,逐一介绍箫身、箫嘴、吹孔等各个部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箫乐器。
第二节初识音乐节奏,模仿场景和口令发出声响。
1.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场景和口令发出声响,感受音乐节奏。
2.指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发出节奏,令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感知强弱变化。
唱:锣鼓歌箫-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了解锣鼓歌和箫的乐器特点。
2.培养学生集体合唱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为以后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材、音乐录音和乐器制作模板。
2.学生带来箫。
三、教学过程
1. 温习长笛和口哨的演奏方法
1.让学生回忆长笛和口哨的演奏方法。
2.教师可以先示范演奏一遍,在引导学生跟唱。
2. 引导学生认识唱的锣鼓歌
1.教师播放唱的锣鼓歌,让学生听一遍。
2.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打桌子、手掌等打击乐器,领略歌曲的节奏感。
3.再让学生跟唱歌曲。
3. 引导学生认识唱的箫
1.教师播放箫的演奏,让学生听一遍。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箫,参考乐器制作模板。
3.让学生练习箫的演奏方法。
4. 合唱和表演
1.让学生分组,练习唱歌和演奏箫。
2.集体合唱,加上箫的演奏,形成整齐的音乐声。
3.可以考虑在学习展示会、课堂分享会等场合表演。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唱歌和演奏箫。
2.学生能够听出锣鼓歌和箫的乐器特点,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
3.学生参与性强,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增强集体协作能力。
《箫》教学设计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小学朱浩舟授课班级:203班教学内容:1、歌曲《箫》;2、欣赏《紫竹调》。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汉族民歌《箫》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悦的情感,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唱好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处2、渗透传统民族音乐。
教学准备:电子琴,幻灯片,多媒体、电子琴、洞箫、竹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1 2 3 4 ︱5 - ︱ 1 5·︱1 5·︱5 4 3 2 ︱1- ︱(师)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朱老师您好!2、教师弹奏音乐发声练习3、复习歌曲《小乌龟飞上天》师:好!同学们,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歌曲《小乌龟飞上天》。
学生跟着音乐齐唱。
二、问答式导入、师生问答互动1、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师:好!同学们刚才唱的非常好。
我来问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多,谁能给我们讲一下你了解认识几件乐器?生1:有笛子,生2:葫芦丝,生3:二胡。
师: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很多,除了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像古筝、琵琶、唢呐、箫等等,好多好多的。
今天呀我带来了一件乐器。
2、辨别“箫”和“笛子”【教师出示民族吹管乐器箫实物】师:谁知道这是件什么乐器?生1:笛子,生2:箫师:好!箫。
回答对了。
师:有的学生说是箫,有的学生说是笛子、不好辨认,【教师出示笛、箫实物】师:笛是横着吹、箫是竖着吹。
三、渗透民族传统音乐1、课件演奏箫的画面。
师:我来让你们听一听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箫演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怎么样?生:好听!师: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生:是低沉的。
2、课件演奏笛子的画面。
师:好!下面同学们再听笛子【课件出示笛子吹奏民乐曲《喜洋洋》】生:真好听!师:笛子的音色是怎样的?生:明亮、快捷师:好!明亮快捷,回答的很好!3、出示课题。
《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曲《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
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
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
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
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伴奏等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并尝试用歌曲中的骨干音12356创编旋律片段。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连贯的气息,用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在歌唱中唱好一字多音的乐句,能够按乐句进行换气。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箫》。
2、教学难点:能用连贯的气息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用歌曲中的骨干音12356创编旋律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那你知道这件乐器的名称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用箫演奏的曲子。
(二)核心过程推进:
*学唱旋律
1、箫的声音怎样的?
2、老师唱歌谱,听听音乐中哪个音最长?让学生指出并分别唱唱这几个音。
2、再听乐曲画个圈表示长音
3、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找出了这些长音,这些长音都对应着哪些音符呢?我
用字母谱帮你们标记。
这些音都要唱两拍
1(do) 5(sol) 2(re)
4、师生接龙演唱歌曲旋律:咱们来个接龙游戏你们负责唱歌曲中所有的长音,其他的我来完成。
(NO.1唱)
5、这个游戏最难的部分就是衔接,那一定要看好听好在哪接唱,把每一个音符唱准唱好。
(NO.2唱)
6、你们唱长音基本在乐句的最后你们觉得他应该唱的强还是弱?用轻轻的声音听好琴再来唱一遍。
(NO.3唱)
7、我还有一个小问题想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演奏箫
吗?谁想来比划比划?(NO.4唱)
8、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模仿箫呢? 选择La wu li选择曲子用
吹一下这首曲子。
(NO.1完整模唱)
9、吹箫是要按孔的,手指要灵活起来,还有你们能和我一样边吹箫边晃动
身体吗?有表演地模仿吹箫的动作模唱曲调。
(NO.2完整模唱)(你们的声音就
像箫一样婉转动听)
*学唱歌词
引语:有一个孩子叫山娃,从小就和他的爷爷生活在大山里,他的爷爷能用
箫吹出动听的曲子,常常把森林中的小鸟小鹿吸引到身边。
山娃羡慕极了,也想让爷爷教给他吹箫,爷爷就用上好的紫竹做了一把箫送给山娃并教给山娃吹箫的方法,山娃高兴极了每天很认真的练习,渐渐的也能吹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来了,这个故事在我们山东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
1、小宝宝学吹箫时是怎样的心情?
2、歌词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有感情地把歌词读一遍
3、再听歌曲:哪一句唱的最长?仔细聆听,看谁的耳朵最灵?
新时调:指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各种时兴小调、小曲,有的已发展成曲艺,有
演唱,有伴奏。
●第一二句要表现小宝宝得到一管箫的喜悦心情
●第三四句要唱出小宝宝吹萧的认真劲儿
第五六句要表现小宝宝学会以后的高兴心情。
最后一句的“了”字一字多音教师指导唱,要求气息连贯,注意音准。
按乐句进行换气
*歌曲处理
1、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发现这首歌曲中既有连贯也有跳跃的地方让我们再次唱起歌曲,用你们的歌声感受歌曲的连贯和跳跃。
2、学生说一说跳跃的地方。
你们找的非常准确
3、老师找了一件小乐器帮助你们表现歌曲的跳跃,学生试着用响板伴奏。
提要求
4、同学们能不能边唱边伴奏?(教师在连贯处加入三角铁)
你们用响板表现歌曲中的跳跃,老师用什么乐器表现完成歌曲中的连贯部分?好现在我需要一个小帮手,谁来帮助我?
5、歌曲感情处理:连线唱得要连贯圆滑。
声音明亮甜美,表现小宝宝高兴的样子。
(三)开放式延伸
教师拓展讲解中国五声民族调式中的骨干音1 2 3 5 6
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商角徵(zhǐ)羽。
分组创编:
三小组:
三小组:
全体:
(四)课堂小结:五个音符展示了我国民歌的独特魅力。
例如江苏的民歌《茉
莉花》还“出口”到了歌剧王国意大利,被作曲家普契尼用在《图兰多公主》中,作为这部中国背景歌剧的象征元素。
而也正因为它的中国特色,被张艺谋用作申奥、申博的主题音乐。
希望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中继续探索我们的民间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火种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中发展。
冼星海的童年是在珠江海堤的下环街外祖父家度过的。
这里濒临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委婉低迥的民谣和姑娘优美的渔歌随着海风,送到星海耳中,小星海常常跟着哼唱,还缠着外祖父问这是些什么歌。
外祖父常拿出自己的竹箫,吹出逼真的螺号声,使星海很着迷,他也把两手放在胸前弹动,嘴还不停地吹。
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星海很快就能吹奏广东水乡的民歌了。
从此,三尺竹箫成了小星海的亲密伙伴,每到晚上,他都坐在屋檐下吹奏心爱的箫。
从此,从事音乐成了冼星海的终生理想。
他带着一根竹箫漂洋过海,又带着一根箫回到祖国,成为我国伟大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