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开关柜规格以及设计规范(原创版)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方案设计
1.引言
2.设计标准
本方案设计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3.技术要求
3.1.外部环境要求
3.2.电气性能要求
-额定电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额定电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绝缘电阻:大于100MΩ
-漏电流:小于0.5mA
3.3.结构设计要求
-外壳:采用防护外壳,防止触电和入侵物。
外壳材料应具备耐腐蚀、耐高温、防尘防水等特性。
-隔板:应采用耐高温、耐热、绝缘性能好的材料,保证隔板的刚度
和绝缘性能。
-接线端子:应采用高质量的铜材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氧化
性能。
3.4.操作要求
-操作面板应设计合理,易于操作。
-开关柜内部应标明清晰的电气连接图,便于维护和检修。
-防止误操作,如设置防误操作开关、防误接线等。
3.5.保护要求
-过载保护:根据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过载保护器,确保设备不受过载电流损害。
-短路保护:采用熔断器或断路器等器件,确保在短路情况下及时切断电源。
-漏电保护:设置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引起的触电和火灾事故。
4.质量控制
-材料采购: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出厂检测:对每个开关柜进行严格的出厂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售后服务: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
5.安全防护
-防触电:采用绝缘材料和防护装置,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防火防爆:采用防火材料和防爆设备,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防误操作:设置防误操作开关、防误接线等装置,防止误操作引起的事故。
6.总结。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 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1.主要技术指标:低压配电间的开关柜更新选用MNS低压抽出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其技术参数和性能应符合以下技术指标:3.1环境条件1)温度:一10℃~+40℃。
2)日温海拔高度:<1000m,户内安装。
3)环境差:25℃。
4)年平均温度:+30℃。
5)相对湿度:≤95%,(+25℃)。
6)地震烈度:≤8度。
3.2运行条件1)工作电压:380V±10%。
2)工作频率:50Hz±5%。
3)接地系统:TN-C。
3.3开关柜技术要求3.3.1设备规范1)名称:400V低压开关柜2)型式:MNS型抽屉式3.3.2电气规范1)额定电压:380V2)最高工作电压:440V3)额定频率:50HZ4)额定绝缘电压:660V5)额定电流:水平母线(铜质) 2000A垂直母线(铜质) 由各回路工作电流确定,截面不低于100m26)工频试验电压:主电路 2500V/1min辅助电路 2000V/1min7)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水平母线:80 kA (1s有效值)垂直母线:50kA(1s有效值)中性母线:48kA(1s有效值)。
8)额定峰值耐受电流:水平母线:176kA垂直母线:105kA9)防护等级:外壳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3.3.3开关柜结构及性能要求1)设备的框架和外壳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外壳及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隔板采用覆铝锌钢板或优质冷轧钢板(厚δ≥2mm)经静电粉末喷涂处理,除应满足内部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外,还应能承受设备内外电路短路时的电动力和热效应,不因设备搬运、吊装、运输过程由于受潮、冷冻、撞击等因数而变形和损坏。
开关柜颜色采用浅驼色。
2)开关柜应设置各自独立的功能单元小室、电缆室和母线室。
柜内全分隔,功能单元小室小室、电缆室和母线室之间的隔板均做到无卤素、阻燃、自熄灭,整柜全封闭,防护等级达IP40。
3)抽屉式开关柜的抽屉单元在柜上应有“移动位置”、“试验位置”、“分断位置”、“连接位置”、“分离位置”几种确定的位置,对每一个位置均应有明显的对应标志。
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篇一: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XX电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辅助厂房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附件1:技术规范书1、总则1.1 本规范书适用于XX电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的低压开关柜设备,它提出了该设备的使用条件、设备的功能设计、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试验、包装、运输、提供备品备件、仪器仪表供货及现场所需安装指导、技术服务、技术资料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招标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低压开关柜设备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如未对本招标文件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符合招标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偏差(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差异表中。
1.4投标方须执行本招标文件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合同签订后3个月,按本规范的要求,投标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方,招标方确认。
1.6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人保留对本技术规范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力,投标人应承诺予以配合。
1.7 本工程采用KKS标识系统,投标方在中标后提供的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和设备标识必须有KKS编码,KKS编码应遵守招标方应用约定,保证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和设备标识正确使用KKS编码。
1.8 本技术规范在低压开关柜采购合同签订后,自动生效成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各方严格履行。
本技术规范中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1.9 投标方在投标书和投标澄清书中承诺事宜对于本低压开关柜的合同仍然有效,投标书和投标澄清书与本技术规范不同之处,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1.10本技术规范在低压开关柜采购合同签订后,自动生效成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各方严格履行。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2)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2)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2)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 (4)第一节一般规定 (4)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 (5)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 (6)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 (6)第一节一般规定 (6)第二节短路保护 (7)第三节负载保护 (7)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 (8)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11)第五章配电线路的敷设 (12)第一节一般规定 (12)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 (12)第三节钢索布线 (14)第四节裸导体布线 (14)第五节封闭式母线布线 (15)第六节电缆布线 (15)第七节竖井布线 (19)附录一名词解释 (1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低压配电柜技术规范(一)引言概述:低压配电柜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规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旨在介绍低压配电柜的技术规范,以便确保其设计、制造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正文:一、设计要求1.1 配电柜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应符合所需的负载要求。
1.2 配电柜应采用可靠的绝缘材料,并具备良好的隔离性能。
1.3 配电柜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性要求,并应考虑易于维护及检修的需要。
1.4 配电柜的布局应合理,各部件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以便散热和通风。
二、制造要求2.1 配电柜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2.2 配电柜内部的导线和电缆应按规定的截面和材料要求进行选用和布置。
2.3 配电柜的接线应牢固可靠,确保接触电阻小、传导性能良好。
2.4 配电柜应具备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及时切断电源。
三、安装要求3.1 配电柜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3.2 配电柜应安装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和可靠接地的场所。
3.3 配电柜的接地系统应符合当地的电气安装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3.4 配电柜的电缆和线束应合理布置,避免交叉和干扰,以提高系统稳定性。
四、运行要求4.1 配电柜应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及时清理灰尘和杂物。
4.2 配电柜的温度和湿度应处于额定范围内,以确保配电柜的正常运行。
4.3 配电柜的断路器和保护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4.4 配电柜的运行日志应及时记录电流、电压等参数,便于故障排查和维护。
五、安全管理要求5.1 配电柜的使用人员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并具备操作证书。
5.2 配电柜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5.3 配电柜的维保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能够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5.4 配电柜的故障和事故应及时进行记录和汇报,以便进行问题追踪和改进。
总结:本文介绍了低压配电柜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包括设计要求、制造要求、安装要求、运行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
低压配电柜设计规范低压配电柜是供电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设计规范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低压配电柜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 设计准则:低压配电柜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和GB50052-2013《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等。
同时,还应考虑现场环境、用电负荷、系统容量、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需求。
2. 设备选择:根据用电负荷和设备的工作特性,选择适当的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设备和控制设备,并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3. 配电柜布置:低压配电柜应有合适的布置位置,方便操作、维护和安全使用。
柜体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和防护等级,并考虑柜内设备的合理布局和通风散热等因素。
4. 绝缘和接地:低压配电柜应具备适当的绝缘和接地措施,以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柜体和设备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并能耐受额定电压和频率下的运行。
5. 过载和短路保护:配电柜应配备适当的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保护电力设备和用电负荷不受过载和短路的影响。
保护装置应具备灵敏可靠的动作性能,并能自动切断故障电路。
6. 照明和标识:低压配电柜应具备良好的照明和标识系统,方便操作、检修和识别不同的设备和功能。
柜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柜台和设备时可清晰可见。
7. 可靠性和兼容性:低压配电柜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兼容性,能够正常工作和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动。
设计时应考虑到设备的寿命、可操作性、故障诊断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8. 标准化和规范化:低压配电柜的设计应尽量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以提高设计效率、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厂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等要素,使低压配电柜能够以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制造和使用。
9. 防火与防护:低压配电柜应具备一定的防火和防护能力,以防止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柜体应采用防火材料,配备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设备,并设置可靠的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2)第一节电器的选择 (2)第二节导体的选择 (2)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 (4)第一节一般规定 (4)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 (5)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 (6)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 (6)第一节一般规定 (6)第二节短路保护 (7)第三节负载保护 (7)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 (8)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11)第五章配电线路的敷设 (12)第一节一般规定 (12)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 (12)第三节钢索布线 (14)第四节裸导体布线 (14)第五节封闭式母线布线 (15)第六节电缆布线 (15)第七节竖井布线 (19)附录一名词解释 (1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2.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表2.2.2 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注:L为绝缘子支持点间距。
第2.2.3条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当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或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2.2.4条导体的允许载流量,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温度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2.2.4)式中K:温度校正系数;t: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1:敷设处的环境温度(℃);tt:导体载流量标准中所采用的环境温度(℃);2第2.2.5条导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下列温度值:一、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二、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体,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10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
)第2.2.6条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中性线(以下简称N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且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
第2.2.7条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
第2.2.8条采用单芯导线作保护中性线(以下简称PEN线)干线,当截面为铜材时,不应小于10mm2;为铝材时,不应小于16mm2;采用多芯电缆的芯线作P EN线干线,其截面不应小于4mm2。
第2.2.9条当保护线(以下简称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2.2.9的规定。
表2.2.9 PE线最小截面第2.2.10条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5mm2;无机械性的保护时为4mm2。
第2.2.11条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禁用作PEN线。
第2.2.12条在TN-C系统中,PEN线严禁接入开关设备。
注:TN-C系统——在TN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其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
TN系统——在此系统内,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通过PE线与该点连接。
其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配电设备的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本章的规定适用于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一般场所内的配电设备的布置。
变电所低压配电室的配电设备布置,应符合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的规定。
第3.1.2条配电室的位置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设置在尘埃少、腐蚀介质少、干燥和震动轻微的地方,并宜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第3.1.3条配电设备的布置必须遵循安全、可靠、适用和经济等原则,并应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试验和监测。
第3.1.4条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
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第3.1.5条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mm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mm以上。
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第3.1.6条同一配电室内并列的两段母线,当任一段母线有一级负荷时,母线分段处应设防火隔断措施。
第3.1.7条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
第3.1.8条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
第3.1.9条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和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1. 9的规定。
表3.1.9配电屏前后的通道的最小宽度(m)注:1、受限制时是指受到建筑平面的限制、通道内有柱等局部突出的物限制;2、控制屏、柜前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可按表3.1.9的规定执行或适当缩小;3、屏后操作通道是指需要在屏后操作运行的开关设备的通道。
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第3.2.1条在有人的一般场所,有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
注:1、置于伸臂范围以外的保护仅用来防止人无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2、伸臂范围是指人手伸出后可能触及的区域。
第3.2.2条标称电压超过交流25V(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2X级。
第3.2.3条遮护物和外罩必须可靠地固定,并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第3.2.4条当需要移动遮护物、打开或拆卸外罩时,必须采取下列的措施之一:一、使用钥匙或其它工具;二、切断裸带电体的电源,且只有将遮护物或外罩重新放回原位或装好后才能恢复供电。
第3.2.5条当裸带电体用遮护物遮护时,裸带电体与遮护物之间的净距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当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级的网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100mm;二、当采用板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50mm。
第3.2.6条容易接近的遮护物或外罩的顶部,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4X级。
第3.2.7条当采用遮护物和外罩有困难时,可采用阻挡物进行保护,阻挡物应能防止下列情况的发生:一、人体无意识地接近裸带电体;二、操作设备过程中人体无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
注:阻挡物用于防止无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不能防止故意绕过阻挡物而有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
阻挡物是指栏杆、网状屏障等。
第3.2.8条在有人的一般场所,人距裸带电体的伸臂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上方时,裸带电体与地面或平台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2.5m;二、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侧面或下方时,裸带电体与平台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25m;三、当裸带电体具有防护等级低于IP2X级的遮护物时,伸臂范围应从遮护物算起。
第3.2.9条在正常的人工操作时手中需执有导电物件的场所,计算伸臂范围时应计入这些物件的尺寸。
第3.2.10条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一、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 2m;二、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 9m。
第3.2.11条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的开敞式配电设备,其未遮护的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遮护物或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的高度不应小于1.4m;阻挡物内屏前、屏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
第三节对建筑的要求第3.3.1条配电室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部分不应低于三级。
第3.3.2条配电室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当配电室为楼上楼下两部分布置时,楼上部分的出口应至少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
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
第3.3.3条配电室的顶棚、墙面及地面的建筑装修应少积灰和不起灰;顶棚不应抹灰。
第3.3.4条配电室内的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第3.3.5条当严寒地区冬季室温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时,配电室应采暖。
炎热地区的配电室应采取隔热、通风或空调等措施。
有人值班的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采光。
在值班人休息间内宜设给水、排水设施。
附近无厕所时宜设厕所。
第3.3.6条位于地下室和楼层内的配电室,应设设备运输的通道,并应设良好的通风和可靠的照明系统。
第3.3.7条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的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3X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