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5
课程设计格式段落要求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XX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XX学科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教材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教材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
3.教材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XX学科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进行XX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XX学科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XX学科。
3.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实验设备:进行XX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考试:进行章节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掌握XX学科知识。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2课时,共8课时完成本章节的教学。
3.教学地点: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章节差异化教学措施包括:1.学习风格: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实验、讨论等,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1.使用统一样式的封面。
2.注意中英文括号、逗号的分别使用。
3.一级标题,黑体小二,顶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4.二级标题,楷体三号,顶格,节号与节名间空一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5.三级标题,宋体小四,顶格,节号与节名间空一格,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
6.正文,不论中英文均宋体小四,行距1.5,段前空四格。
7.全篇不加粗,无标黄字体,全文黑色。
8.关键词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
9.注意上标和下标。
10.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一格,百分号不空。
11.多少到多少,不能使用90-100,应使用90~100。
12.表头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段前段后空0.5行。
13.表格内容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
14.复杂表格,超过三行的,使用三线表。
15.图片图尾宋体五号,居中,行距1.5,段前段后空0.5行。
16.图片大小适当,居中,图片清晰,与本设计对应,不要出现未知数据。
17.课设最后附一张主要构筑物的图,A4纸打印。
18.所有计算过程需要使用公式编辑器。
19.参考文献格式有固定要求,宋体五号,行距1.5。
20.自动生成目录,目录标题楷体小二,居中,行距2.0,段前段后空0.5行;目录内容楷体小四,行距1.0;目录要有层次性,突出一、二、三级标题。
21.页眉从正文页开始,宋体小五,普通页眉横线。
22.摘要、目录页码从Ⅰ开始,使用希腊数字。
23.正文页码从1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24.课程设计正文部分页数10~20页。
25.相似题目的文字部分互相不可雷同。
26.禁止出现具体厂商、单位名称。
27.课设文档格式为.doc格式,office2007或wps等软件格式默认是.docx,需要另存为.doc;此外,打印时,建议另存为pdf格式,防止蹿行。
28.交作业时,电子版文件名称为“学号-姓名”,纸质版用塑料封皮夹住。
29.文字书写要用书面语,不要大白话。
课程设计格式字体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如××××(具体知识点)。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学科主题)的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学科领域)相关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掌握××××技能,如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
2.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和思考。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等,参考教材第×章。
课程设计格式怎么设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够描述×××(知识点)的发展过程,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理解并解释×××(理论或法则)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如实验、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或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如小项目、实验等),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注重个别差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以下教学安排:1.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 内容概述:介绍×××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通过实例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要求格式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结合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有机。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相关学科前沿动态介绍。
2.教材第二章:方法论,实际案例分析。
3.教材第三章:应用领域,实验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创新等。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遵循合理、紧凑的原则,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设计题序层次和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印装
统一用A4纸打印。
每页约44行,每行约34字;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排列。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
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
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结论(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都用第四种格式
参考文献不能列为一章。
所列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
例1(著作):1.宋尚桂.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和模式.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烟台南山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姓名:
所在学院:计算机与电气自动化学院
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封面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核心概念个,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个。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核心概念:详细讲解个核心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2.方法论:介绍种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核心概念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
2.参考书:提供种参考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个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实验设备:准备种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占**%的比例,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
2.作业:占%的比例,包括次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占%的比例,包括次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结果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共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课时。
2.教学时间:每周课时,持续个月。
3.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顺序及要求1、封面采用统一制定的封面。
2、正文(符合撰写规范要求)由标题、文字段落、图、表等部分构成。
由于测试工程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差异,难以规定统一的内容形式。
但是,必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
(1)内容见附件(2)编写格式①标题每个题目的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例如:“一、XXXX”。
②图图题采用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图题紧接图的下一行居中打印。
图中的标注一律采用中文。
图号按顺序编号,例如:“图1 xxxx”。
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例如“图1-1 xxxx”表示图1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不写英文)。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
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
③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
表格后空一行,继续正文内容。
表按顺序编号,例如:“表1 XXXX”,编号的后面空2格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
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3、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内连续编号,同时,所列的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
序号作者. 题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4、附录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较复杂的公式推演、12-程序等,应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如果附录内容较多,应设编号如附录1、附录2等。
附录应有附录名。
附录、附录号及附录名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5、排版及装订要求①排版要求:测试报告一律采用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为A4复印纸,页边距采用:上1.0cm、下1.0cm、左1.5cm、右1.0cm。
无特殊要求的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课程设计一般的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XX学科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XX学科的基本框架。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主要介绍XX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使用XX学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主要介绍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实践,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掌握XX学科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XX学科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XX学科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
说明书
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2、原始数据:
3、工作条件:输送机连续工作,单向提升,载荷平稳,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10年,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5% ,输送带的传动效率一般为0.94-0.96。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7日至12月25日
《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二、运动简图:
三、工作条件:输送机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启动,使用期限10年、两班制工作,输送机速度允许误差为±5%,输送带效率一般为0.94~0.96。
五、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手写);
2、手工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用A1图纸绘制);
3、计算机绘制零件工作图2张(即轴、齿轮,图纸大小自定)。
指导教师:甘卓权
开始日期:2015年12月7日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25日
目录
一、传动方案确定 (1)
二、电动机选择
(一)类型选择 (1)
(二)电动机功率选择 (1)
1、计算带式输送机所需输入的功率 (1)
2、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 (1)
3、选择电动机功率 (1)
(三)电动机转速选择 (1)
1、计算滚筒轴的工作转速 (1)
2、电动机转速选择 (2)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一)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2)
(二)各级传动比分配 (2)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计算 (2)
1、各轴的转速 (2)
2、各轴的功率 (2)
3、各轴的转矩 (3)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一)带传动设计 (3)
1、确定设计功率 (3)
2、选择V带型号 (3)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3)
4、验算V带速度 (3)
5、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 (3)
6、确定齿轮的结构 (4)
7、计算V带初拉力 (4)
8、确定V带作用在轴上的力 (4)
9、确定带轮的结构 (4)
(二)齿轮传动设计 (6)
1、设计原则 (6)
2、材料、热处理选择 (6)
3、选择精度等级 (6)
4、齿轮设计 (6)
5、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8)
6、确定齿轮的结构 (8)
(三)轴的设计 (9)
1、齿轮轴的设计 (9)
2、低速轴的设计 (13)
(四)轴承校核 (19)
1、轴承的预期使用寿命 (19)
2、齿轮轴是的轴承 (19)
3、低速轴上的轴承 (19)
五、减速器的结构设计 (20)
六、减速器附件的结构设计 (20)
七、减速器的密封与润滑 (21)
N
m
m ⋅m ⋅
m 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