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敏《民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格权)【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67.96 KB
- 文档页数:22
第十三章 一般人格权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与特征(见表13-1) ★★★表13-1 一般人格权的概念与特征考点二:一般人格权中的价值内涵(见表13-2) ★★★★表13-2 一般人格权中的价值内涵 概念:权利集合性一般人格权的概念与特征特征:概念抽象性、内容广泛性、地位基础性 人格平等:主体资格平等 一般人格权中的价值内涵 人格尊严:社会性的精神特质人身自由:身体活动、精神活动的自由 一般人格权的功能:解释功能、创造功能、补充功能兜底条款一般人格权的司法适用严格的条件限制 一般人格权考点三:一般人格权的功能(见表13-3)★★★★★表13-3 一般人格权的功能考点四:一般人格权的司法适用★★(1)是开放的权利,具有兜底条款的作用。
(2)适用应当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①一般人格权只有在不能适用具体人格权时才有适用余地。
②必须通过个案的价值裁量来确定在具体案件中是否存在人格利益被侵害的情形,进而判断此种人格利益是否应当受到一般人格权的保护。
③应当限制一般人格权所保护的法益的内容。
④在适用一般人格权对受害人提供精神损害补救时,应当考虑受害人是否实际遭受了精神损害,应当结合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受害人个人的感受来确定是否遭受精神损害以及受害程度。
13.2 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一般人格权的功能。
答:一般人格权作为自然人人格利益的法律表现,其保护对象为自然人人格利益之抽象及总和,具有解释、创造和补充立法上明确规定的具体人格权的功能:(1)解释功能一般人格权对于进一步明确个别人格权保护目的,保证各具体人格权制度的正确适用,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司法裁判中,在遇到就具体人格权的法律规定应如何适用产生分歧或疑惑时,应依据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原理进行解释,并要求其至少不得违背一般人格权所规定的价值内涵。
(2)创造功能①一般人格权为生成新的具体人格权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立法者据此可以对法律没有类型化为具体人格权的人格法益进行权衡救济,具有明显的价值宣示功能。
第三十七章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37.1 复习笔记一、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概述1.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主要类型(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责令侵权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
只要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侵权行为正在进行之中,不论该行为持续多长时间,也不论侵权入主观上有无过错,受害人都有权请求侵权人停止其侵害。
(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又称排除妨害,是指排除侵权行为给他人正常享有和行使民事权益所造成的妨碍。
排除妨碍的适用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给他人正常享有和行使民事权益造成了妨碍。
(3)消除危险消除危险是指消除因侵权行为而造成他人民事权益的损害或者扩大损害的危险。
消除危险的适用以存在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的危险性为前提。
(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侵权人将非法侵占的财产返还给受害人。
当侵权人非法侵占他人的财产时,受害人就有权要求侵权人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坏的财产修复。
恢复原状的适用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被损坏的财产要有修复的可能;二是须有修复的必要。
(6)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人支付一定的金钱或实物赔偿因其侵权行为给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
赔偿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侵权人侵害他人财产权益造成损失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②侵权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及知识产权等,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③侵权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精神损害的,侵权人应当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
(7)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侵权人向受害人公开承认错误,表示歉意,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场合。
赔礼道歉虽然不能对侵权人的财产造成影响,但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赔礼道歉可以采取口头道歉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道歉的方式。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因其侵害了他人人身权益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消除这种不良后果;恢复名誉是指侵权人因其侵害了他人名誉而将受害人的名誉恢复至未受侵害时的状态。
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关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一编民法概述第一章民法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法的概念1.民法的词源“民法”一词源于罗马的市民法。
罗马法中调整私人间的关系最为发达,许多规范适应商品经济关系的调整需要,制定专门用于调整私人之间即市民关系的法律,并以以市民法称之。
2.实质民法和形式民法(1)实质民法实质民法是指凡调整民事关系(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皆为民法规范。
(2)形式民法形式民法是指以“民法”命名的法律。
以民法命名的法律集中规定各项民法制度,其主要为民法规范,也称其为民法典。
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曰本民法典等。
形式民法存在于法典化国家,并且只是近代立法的产物。
民法学所研究的民法,一般是以形式民法内容为主的实质民法。
3.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1)广义民法广义民法是指私法。
私法是指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不具有权力性质的法律关系的法,公法规范的社会关系具有权力性质。
(2)狭义民法狭义民法仅为私法的一部分,一般认为不包括商法,也有的认为还不包括劳动法、亲属法。
民法学所研究的一般为狭义民法,但在我国就一门课程来说,不包括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亲属法的具体内容。
4.一般民法和特别民法(1)一般民法,是指规范一般民事关系的法律,如各国的民法典。
(2)特别民法,是指规范特定方面、特定领域的民事关系的法律。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1.民法调整对象的含义民法的调整对象即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1)财产关系的含义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财产关系多种多样,民法仅是调整一部分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
(2)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①主体平等,即当事人之间的地位平等;②存在于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③一般由当事人自己的意志决定。
(3)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内容①财产的归属与利用关系,即一项财产归何人所有和利用;②财产的流转关系,即一项财产从一主体转移于另一主体。
第三十一章 特殊的侵权责任3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特殊的一般过错侵权责任1.网络侵权责任(1)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是指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后,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侵权责任特殊的一般过错侵权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医疗侵权责任监护人责任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校方侵权责任 物件致害责任用人者责任 产品责任无过错侵权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环境侵权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特殊的侵权责任在法定情况下应与网络用户承担的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就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取决于是否履行“通知—删除义务”,以及是否“知道”。
①“通知—删除义务”如果没有证据显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则被侵权人知道自己被侵权的事实后,有权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通知,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到该通知之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否则,应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②“知道”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1)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所负有的在合理限度范围内保护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2)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侵权责任法以场所与活动两种标准界定,将安全保障义务人区分为以下两类:①公共场所的管理人。
侵权责任法所列举的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就是典型的公共场所,此外,机场、码头、公园、餐厅等也都属于公共场所;②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第四章 自然人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自然人概述1.自然人的概念(1)概念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概述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单独实施的行为监护的概念 监护的分类未成年人的监护监护 精神病人之监护关于担任监护人的争议监护人职责的具体内容监护的变更和终止宣告失踪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宣告死亡自然人自然人是相对于法人的民事主体,指因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2)属性①自然属性。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生理规律而出生和存在的、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哺乳动物。
②社会属性。
自然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法律属性。
自然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是法律所赋予的,在不同时代,自然人的法律意义并不相同。
2.自然人与公民(1)在外延上,民法通则中使用的“公民”概念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概念完全一致,指一切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而无论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民法通则中使用的“自然人”则是指一切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人,因此,自然人包括我国公民与外国公民以及无国籍人。
外国公民是有某一外国国籍的自然人,无国籍人不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
(2)在内涵上,“公民”和“自然人”所使用的领域和所表示的权利状况均不相同。
“公民”使用在公法领域,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和宪法权利;而“自然人”使用在私法领域,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民事权利。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根据民法通则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可见,出生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能力的唯一法律事实,其在性质上属于事件。
(1)出生的意义①出生的判定标准在出生问题上的通说为“独立呼吸说”,即出生是自然人脱离母体并保有生命而成为民事主体的法律事实。
我国法律事实上也采“独立呼吸说”。
②出生的构成要件第一,必须脱离母体,构成“出”;第二,必须保有生命,构成“生”。
目 录第一编 民法总论第一章 民法概述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自然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法 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非法人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民事权利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物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代 理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期限与诉讼时效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人格权第十二章 人格权概述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 一般人格权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 具体人格权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人格权的保护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 物 权第十六章 物权概述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 物权变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 所有权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 相邻关系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共 有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 用益物权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 担保物权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 占 有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债权总论第二十五章 债的概述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六章 债的履行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七章 债的保全和担保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八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债权分论第二十九章 合同概述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章 合同的订立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一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3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二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3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三章 违约责任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四章 合同分则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五章 不当得利之债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六章 无因管理之债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编 继承权第三十七章 继承权概述37.1 复习笔记37.2 课后习题详解3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八章 法定继承38.1 复习笔记38.2 课后习题详解3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九章 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39.1 复习笔记39.2 课后习题详解3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章 继承程序40.1 复习笔记40.2 课后习题详解4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编 侵权责任第四十一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41.1 复习笔记41.2 课后习题详解4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二章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42.1 复习笔记42.2 课后习题详解4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三章 数人的侵权责任43.1 复习笔记43.2 课后习题详解4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四章 侵权责任方式44.1 复习笔记44.2 课后习题详解4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五章 不承担侵权责任和减轻侵权责任的事由45.1 复习笔记45.2 课后习题详解4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六章 特殊责任主体对他人致害的责任46.1 复习笔记46.2 课后习题详解4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七章 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上):过错与过错推定47.1 复习笔记47.2 课后习题详解4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八章 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下):无过错责任48.1 复习笔记48.2 课后习题详解4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编 民法总论第一章 民法概述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民法的概念(见表1-1) ★★表1-1 民法的概念考点二: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指的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C)A 指导功能B 补充功能C 惩罚功能D 约束功能2、下列现象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A 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B 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经济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济业务C 国家税务机关可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适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亲戚具有有限的订立合同的权利3、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一栋大楼即将建设,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一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
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D)A 自愿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4、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B )A 家庭暴力B 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C 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D 串通投标的行为5、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A )A 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B 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C 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D 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6、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B )A 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B 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C 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D 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7、孙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商业门面房,李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
当孙某得知即将兴建的平安大道将从自己的房屋位置通过,就将该房转让给李某。
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民法的哪一基本原则?( A)A 诚实信用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公序良俗原则D 自愿原则8、甲知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第十一章 人格权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1.生命权
(1)生命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生命权,是指民事主体维持其生命存续和安全利益的权利,是最起码的人身权。
生命权
生命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内容
身体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侵害身体权的行为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健康权的概念和内容
侵害生命、身体、健康权的赔偿责任 自由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内容
自由权和隐私权
隐私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内容和与相关权利的冲突 姓名权的概念和内容
姓名权和肖像权 名称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内容
肖像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内容和合理使用 名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名誉权和荣誉权
荣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不作为请求权
人格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商品化权的概念和特征
商品化权
侵害商品化权的抗辩理由
人格权
的法律特征在于:
①生命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的生命及其安全利益。
②生命权只有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或者处于危险状态时才能行使。
③生命权一旦受到实际侵害,任何法律救济对主体本身都毫无意义。
(2)生命权的内容
①保护自己的生命。
自然人的生命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实行正当防卫;在遭受意外事故时,有权实行紧急避险。
自然人的生命权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剥夺。
②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
自然人的生命遭受他人的威胁,处于危险状态时,本人或者近亲属有权请求司法机关责令加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
2.身体权
(1)身体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身体权是自然人主体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
身体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①身体权是自然人主体享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②身体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的身体及其利益。
③自然人对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享有支配权。
(2)侵害身体权的行为
侵害身体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伤害他人身体;殴打他人身体;破坏他人身体;非法搜身;给他人身体造成其他侵害的其他行为。
3.健康权
(1)健康权的概念
健康权是自然人保持身体机能正常和维护健康利益的权利。
健康权的保护范围既包括生理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但对心理健康的侵权认定应当从严掌握。
(2)健康权的内容
健康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健康保持权。
①自然人享有保持生理、心理机能正常及健康状态不受侵犯的权利,自然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保持和追求健康。
②自然人患病时可以请求医治,恢复健康。
③自然人的健康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可以请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可请求司法机关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
4.侵害生命、身体、健康权的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解释,侵害公民身体致人伤残死亡的,除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还应当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1)财产损失赔偿
①丧葬费
侵害他人身体造成死亡的,丧葬费由加害人支付。
丧葬费包括尸体运送费、火化费等,其标准可参照当地相应阶段的一般水平酌情确定。
②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侵害他人生命权致人死亡,应由加害人赔偿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③医疗费
侵害他人身体权和健康权造成伤害或者致人疾病的,加害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因此而支出的医疗费,包括挂号费、诊断费、住院费、手术治疗费、药费等必要的医疗费用。
④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
受害人因身体或者健康受到侵害而无法工作或者从事经营,因而丧失其正常参加工作或者从事经营本应获得的收入,是受害人的一种可得利益损失,应由加害人加以赔偿。
⑤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侵害他人身体致人残疾,残疾者除要求赔偿上述医疗费、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外,还有权要求加害人赔偿生活补助费。
(2)精神损害赔偿
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遭受非法侵害,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②因侵权行为致受害人死亡,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③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自由权和隐私权
1.自由权
(1)自由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自由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其行为和思想自主,并不受他人或者组织非法干涉、剥夺、限制的权利。
其特征为:
①自由权是自然人行使其他民事权利的重要保证,是整部私法的精神所在。
②自由权是自然人主体所独享的一种权利,非自然人之主体不能享有。
(2)自由权的内容
①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指自然人维持其身体、行为自主,并不受他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干涉、限制、剥夺的权利。
包括身体自由权、行为自由权、精神自由权。
a.身体自由权,即自然人支配其身体行为的权利。
b.行为自由权,即自然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包括进行各种民事行为、政治及其他活动、各种事务性行为的自由。
c.精神自由权,即自然人支配自己意志从事独立思维活动的权利。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非法拘禁、限制自然人身体;利用受害人自身的羞耻感、恐怖心理妨碍其行为;妨碍通讯自由;扣押受害人的身份证明、通行证明以妨碍其行动自由。
②婚姻自主权
婚姻自主权包括结婚自主权和离婚自主权。
a.结婚自主权是指自然人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婚姻,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人加以干涉的权利。
b.离婚自主权是指夫妻双方解除婚姻的自主权利,它是婚姻自主权的另一方面。
2.隐私权
(1)隐私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隐私又称个人秘密,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所知悉的秘密,包括私生活、日记、照相簿、生活习惯、储蓄及其他财产状况等。
个人秘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个人秘密与社会或者公共利益直接相关,另一部分个人秘密与社会或者公共利益没有关系。
隐私权仅保护自然人的后一部分的个人秘密,它指的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知悉或者披露的权利。
隐私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
③隐私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利。
(2)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个人生活安宁权;
②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
③个人通讯秘密权;
④个人隐私使用权;
⑤个人隐私维持权。
(3)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①刺探、调查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
②干涉、监视私人生活或领域;
③擅自公布、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④搜集占有他人内衣等秘密物品。
(4)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
①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隐私权是个人控制自己信息流通的权利。
而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自然人在行使知情权时,常常与他人的隐私权发生冲突,如何来解决这种矛盾?有学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