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第36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能力提升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
第36课时人类生存的地球
1.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
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B )
A.冰川B.流水
C.风力D.海浪
【解析】河道纵横是由于流水的冲刷形成,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
2.[2014·丽水]“五水共治,治污在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B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解析】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不可能禁止使用。
3.下列事件不会因为地震而发生的是 ( D ) A.水灾 B.海啸
C.传染病流行 D.下雪
【解析】地震后大量的生物死亡,很容易污染水源,并引起许多种类型的传染病流行。
4.为减轻沟谷山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5.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__地核__。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__碰撞(或挤压)__和张裂。
2012年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资料专题39人类生存的地球一、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考点二火山2.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______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3.火山是由________ 、火山口、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4.喷发物主要由固体喷发物、液态喷发物和气态喷发物组成。
固体喷发物主要有_______ 、火山尘、火山弹;液态喷发物主要是_______ ;气态喷发物主要有水蒸气、SO2、H2S、氮、氧等。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软流层,在强大的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火山口或地表裂隙喷出地表。
5.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______和休眠火山。
6.火山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火山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危害:__________ 、埋没农田、_________,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但火山也会给人类带来好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7.目前全世界的各类火山共有______余座,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考点三地震8.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如同竹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9.地震的结构,包括______ 、震中和________ 。
10.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区。
11.地震的预防:发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考点四板块学说12.1915年德国科学家_______创立了“大陆漂移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_________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___________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2、地球仪和地图1)经线和纬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
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太阳和月球:1)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
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基础巩固达标与检测(十六)(测试范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多数是()A.星云 B.卫星 C.恒星 D.行星2.下列天体系统按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 B.银河系、星系、地月系C.宇宙、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3.下列现象中,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是()A.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B.发生日食现象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减弱D.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4.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大小却相似,原因是()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似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5.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C.碎石、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6.科学探索的基石是用鲜血和生命砌成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科学献身的英雄。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是谁()A.明朝的万户B.德国人冯布朗C.俄国人齐尔考夫斯基D.美国的戈达德7.有关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B.太阳是最大的恒星,表面温度达到6000摄氏度C.因为太阳能发光发热,所以九大行星绕它转D.太阳系中有卫星的行星是土星和木星8.如果你漫步在宇宙空间中,下列现象不可能的是()A.无数的星星在周围闪烁 B.周围漆黑一片C.看到的物体好像近在眼前,却可能远在天边 D.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9.宇宙中有星光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圆缺变化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尾巴的彗星,还有存在于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等,这说明()A.宇宙是太空中的所有物质 B.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C.宇宙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D.宇宙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10.早在1970年我国就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
第40课时人类生存的地球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考点1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a1.从地表到地心依次可分为__ __三层。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二、地壳运动考点2知道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a1.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 __。
2.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3.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 __的作用下,发生__ __或__ 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考点3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b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
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板块学说考点4知道板块学说;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a1.大陆漂移说:1915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依据__ 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
2.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__ 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 __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__ __上,不断地发生_ __和__ __。
3.板块的__ 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__ __ 。
4.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考点5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a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 __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考点6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a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__ __的特点,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14·湖州)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第36课时人类生存的地球
1.[2014·金华改编]云南盈江发生5.6级地震,30余万人受灾。
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2.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B.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3.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地壳变动进行得很剧烈、很迅速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4.2010年4月14日,冰岛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艾雅法拉火山全面爆发,二氧化硫气体和火山灰等直冲云霄,炽热的熔岩流将冰川熔化,形成洪水。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
A.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也液态和固态的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喷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增多
【解析】火山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5.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正确的是( B ) A.地震、海啸B.滑坡、泥石流
C.沙尘暴、火山喷发D.台风、洪涝
6.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B ) A.各种化学元素B.岩层和化石
C.生物D.组成地壳的地层
7.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减小
C.火山喷发和地震与地壳运动无关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8.如图36-1所示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支持了 ( A )
图36-1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解析】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不同是由于海床移动造成的,说明了板块是运动的。
9.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 D ) A.海地(北美洲)地震引发了海啸,天津沿海地区的居民要马上撤离
B.有人预测2016年5月1日上午8点天津要发生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D.如果发生地震,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桌边
【解析】蚂蚁搬家要下雨,与地震没有直接关系。
地震时尽量逃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来不及则可以躲到坚实的床边、桌边、柜子下等。
10.[2015·衢州]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地球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地球上的水是循环不息的,不必担心水资源短缺
11.[2015·台州改编]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球上的板块是在海洋上慢慢移动的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个部分
C.目前地震学家能借助地震仪准确预报各种地震
D.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2.[2015·温州]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引发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块的__碰撞和张裂__。
13.2010年4月14日,青海某地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聚集该地展开施救。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m 以上,来自平原地区的救援队员进入灾区会因海拔高,__缺氧(或空气稀薄)__等原因而引起头晕、呕吐等高山反应。
14.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地幔__(选填“地壳”“地幔”或“地核”);炽热的熔岩喷出后将逐渐冷却,形成岩石,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凝固__,形成的岩石为__岩浆岩__(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15.如图36-2所示为水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图36-2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①____降水____;④__水汽输送__;
⑥____蒸发____;⑦__地表径流__。
(2)图中__水汽输送__环节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地补充。
16.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如图36-3所示,根据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图36-3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_
西南__。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四川__。
(3)图中发生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云南__。
(4)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华东区__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
(5)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
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
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
__开山采石,必然会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需慎重(答案合理即可)__。
17.读两极地区及气温比较图(如图36-4),回答下列问题。
图36-4
(1)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其原因是__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
极大陆上气温相对较高,日照时间较长__。
(2)由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可知,南极气温比北极气温低的多。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__南极地区是大陆(或平均海拔高,冰雪覆盖)__。
(3)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试列举极地的科考价值。
__南极大陆是资源宝库,天然实验室等__。
18.一亿几千万年以前,四川盆地曾是大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上升逐渐形成了内陆湖,这个湖和长江之间还隔着一道分水岭(今三峡一带)。
长江的上游从这分水岭向东流出,分水岭西侧的水则流进湖中。
流水不断冲刷着地面,在分水岭上冲出了一条条山沟,并且一天天扩大、加深、延长,从只是下雨时才有水的沟壑发展为河流的新上游,最后将分水岭切割出一条通道,使长江和四川盆地的内陆湖连接起来了。
当时地势并不险峻,后地壳上升运动活跃。
一般情况下,河谷被流水冲刷到河面与海面的高度接近时,力量就要大大减弱,甚至失去向下侵蚀的能力,转而主要破坏两岸,开拓河谷,河流两岸的高地也逐渐被夷平。
可是这里一方面流水在不断冲刷河底,另一方面河底因流水冲刷而失去的高度,随即由于地势升高而得到补偿,因此河底与河面总是保持较高的高度,河
水经常具有强大的向下的冲刷力,来不及向两岸扩展,因而就使两岸显得愈来愈高峻了。
有人说深峻的峡谷的出现成为地壳上升的标志。
(1)四川盆地原来是大海的一部分,现在却是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盆地,这是__地壳变动__的结果。
(2)从材料可以看出,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地壳__上升__运动和流水__侵蚀__的结果。
(3)为什么说深峻的峡谷是地壳上升的标志?
__河水下切取决于落差,有抬升才能不断地提供落差,从而不断地下切。
所以说峡谷是地壳上升的标志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