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06.49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实验课程编号:110309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指导书名称:(无)课程总学时:56实验总学时:56开设实验项目数:17总学分:3.5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
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
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人:史彭实验方式: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实验基础课,其教学的着重点是严格的基础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对所谓“成果”的追求。
2024年高中物理实验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在21世纪的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践观察、实验探究和科学实证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分析评价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1. 实验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实验室安全与仪器仪表使用方法-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巧- 实验步骤规范与实验报告撰写2. 基础实验与拓展实验内容的设计- 基础实验重点覆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光学等领域- 拓展实验涵盖新能源利用、生物医学应用等前沿领域3. 实验设计与开放性探究的培养-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与统计分析技巧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与比较获得科学结论5. 物理实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了解物理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医学诊断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1. 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2节课为实验技术实践课程,每节课120分钟- 每周1节课为实验技术理论课程,每节课45分钟2. 教学环境与设施要求- 学校配备现代化物理实验室- 提供全面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相关工具3. 教师角色与要求- 导师型教师,引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维方法- 熟悉物理实验技术知识与实验设计方法4. 学生评价- 综合考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成果等因素-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进行相互评价四、学生能力培养目标:1. 实验技术操作能力培养-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 具备严谨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步骤和报告撰写能力 2. 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培养- 运用已学知识设计、改进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开放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3. 数据分析与科学推理能力培养- 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统计分析技巧-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科学结论和推理能力4. 实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了解物理实验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五、教材与资源:1. 主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技术教程》2. 辅助教材:《实验技术与数据分析》《物理实验设计与创新》3. 资源网站:物理实验技术教学资源库六、实验技术课程的评价与发展:1. 评价与考核- 制定定期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体系- 编制学生实验技术能力评价表2. 课程持续改进- 教师参加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七、总结:通过高中物理实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实验技术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奠定良好基础。
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一、考试要求- 强调基础物理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 测评学生对物理学原理、概念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重点掌握物质、运动、力、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相关定律。
- 理解牛顿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 熟悉电磁学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等。
2. 基本物理实验-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基本物理实验操作。
- 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能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工程力学基本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相关知识。
-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等。
- 研究光学基本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
4. 现代物理- 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熟悉原子结构和核物理的相关知识。
三、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 组成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评分- 根据题目难度和解答准确度进行评分。
- 解答题的答案应简洁明确,计算过程清晰。
-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得到更高分数。
五、备考建议- 充分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 高效使用时间,进行大量练和题目训练。
- 注意解答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准确性和清晰性很重要。
- 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相互讨论和研究。
以上为《2023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的简要内容概述,提供给考生备考参考。
《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22001-02课程名称:物理实验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al Experiment (1)-(2)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时:60学分:4适用对象:全校理工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本身以及它与各个自然学科、工程技术部门的相互作用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对当代和未来的高新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建立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物理学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它深刻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及各个学科科学实验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通识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广泛的学科领域,具有多样化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1、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基本素质,确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通过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不确定度分析、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常用仪器的调整和使用,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能够对常用物理量进行一般测量,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实验现象,建立合理的模型和定量研究物理规律;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进行简单的具有研究性或创意性内容的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实验学时:60学时(春天学期30学时;秋季学期30学时)适应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一、实验目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及物质大体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它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乃至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物理学的研究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需依托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进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
实验能够发觉新事实,实验结果能够为物理规律的成立提供依据。
归根结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成立仍是物理规律的发觉都必需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此后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相辅相成。
规律、公式是不是正确必需经受实践查验。
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查验,由实验所证明,才会取得公认。
物理学又是今世技术进展最主要的源泉。
物理实验的方式、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和其他学科领域。
本课程是高校各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彼此独立。
它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学实验研究,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实验结果也比较有定论。
它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同窗取得大体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式和实验技术诸方面取得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在培育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大体知识,大体方式和大体技术”(即“三基”能力);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实验方式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育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其中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珍惜公共财物的优良道德;和在实验进程中彼此协作,一路探索的团队合作精神。
上海交大医学物理实验大纲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医学物理实验是医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术,学会运用物理原理分析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
基础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基本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理解。
医学物理实验: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力学等医学相关领域的物理实验,如生物电信号的测量与处理、医学影像的物理原理等。
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实验。
三、实验方法和技术
实验方法: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测量与处理等。
实验技术:通过实验,学生应熟悉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如光学技术、电学技术、磁学技术等。
四、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包括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三部分。
平时实验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使用《医学物理实验教程》等教材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参考书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参考书进行学习。
六、实验时间安排
本课程实验时间具体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实验室条件而定。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校目前每年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生多达五千人,三十三万人时以上。
在创建高水平大学和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我校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宗旨,建立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按四个层次(四级物理实验)分别面向全校各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课。
每级物理实验的教学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四级物理实验分别对应着四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必修一、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级物理实验主要包含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知识领域,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各个学科。
本级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性、普及性实验,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本课程面向理、工、文、商等各专业学生开课。
二、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内容1.第3周、第4周:绪论(1)物理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2)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2.第4周:配合不确定与数据处理的实验实验1. 单摆的设计和研究,实验2. 时间测量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实验3.第5周---16周:学生按课表大循环做实验每周完成下列实验中的1个实验,每个实验4学时。
“示波器测量时间”、“用天平测量质量”、“直流电表和直流测量电路”、“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声速的测量”、“直线运动与碰撞”、“钢丝杨氏模量的测量”、“切变模量的测量”、“固体比热容的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测量螺线管的磁场”、“透镜参数的测量”、“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8学时)”、“干涉法测微小量”、“用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荷”、“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4.第17周:考试按课表大循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一个实验,当场交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L2121101、L212110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理、工科开课学期:2、3学期学分:2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45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它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方面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该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设立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1、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拟定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基本要求1.能够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等。
3.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例如:比较、放大、转换、模拟、补偿、平衡和干涉等方法。
4.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电流强度、折射率等。
5.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例如:测长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直流电表、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教案:初中物理基础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功率实例,引发学生对功率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让学生明白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瓦特(W)。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将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等器材连接成串联电路。
(2)调节电压:通过移动滑片,改变电压表的示数,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3)记录数据:分别在不同的电压下,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计算功率: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
4.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小灯泡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解释为什么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灯泡会变暗。
5. 拓展延伸:讨论生活中其他与功率相关的现象,如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功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独立完成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4. 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积极思考,探讨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但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以及其他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涵盖以下内容: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电流等。
3、力学实验:包括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等。
4、热学实验:研究热力学过程,如热传导、热辐射等。
5、电学实验:研究电路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等。
6、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等规律。
7、现代物理实验:涉及量子力学、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讨论与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评估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计2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第1周:课程介绍与实验安全教育。
2、第2-3周:基本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大纲
Experiments of Fundamental phys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L2122114、L212211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2、3学期
学分:2.5学分
学时:60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57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二、教学目的
基础物理实验是针对光电子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它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
1.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 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能够用不确定度理论来处理数据,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2.通过物理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达到:
(1)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了解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方法。
例如:比较法、图形法、转换法、模拟法
等。
(3)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校准、水平、铅直调整、简单光路的等高共轴调整、视差的消除、逐次逼近调整、按回路连结电路等。
(4)能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力、温度、电压、电流、电阻等。
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例如:测长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直流电表、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3.要求学生认识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并在实验中逐步培养成自觉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
适合专业、年级光电子专业
总学时/实验学时60/57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学
时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备
注
1 基本测量游标卡尺、千分尺的
使用,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物理天平的使用,不
规则物体密度的测
量,间接测量的数据
处理
3 必做验证16
2 转动惯量的测量学会用三线摆测转动
惯量的方法,检验转
动惯量的平行轴定
理,掌握电子秒表的
使用
3 必做验证16
3 惠斯通电桥掌握惠斯通电桥测电
阻的基本方法;掌握
自组惠斯通电桥的基
本原理
3 必做综合16
4 伏安法测电阻电学常用仪器仪表的
使用、利用欧姆定律
合理测定电阻值。
3 选做综合16
5 电子束仪实验
电子束的磁偏转、电
偏转的观测及定量分
析。
3 选做综合16
从
提
供
选
做
题
目
中
任
选1
个
6 杨氏模量的测定用拉伸法测金属丝杨
氏模量、用光杠杆测
微小伸长量。
3 选做综合16
7 电表的改装与校电流表、电压表扩大
3 必做综合16
从
提
供
选
做
正量程的方法、欧姆表
的定标。
8 电位差计的使用
及校表
电位差计原理及使用
方法、利用电位差计
较准电表。
3 选做综合16
9 电子示波器的使
用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
电压波形、测定交流
信号的电压和周期。
3 必做综合
10 霍耳效应实验了解用霍尔元件测磁
场,测量霍尔元件的
霍尔系数
3 必做综合16
11 分光计的调整与
折射率的测定
分光计的原理及使用
方法,用最小偏向角
法测棱镜折射率。
3 必做综合
12 牛顿环实验用等厚干涉原理测量
透镜的曲率半径。
3 必做综合
13 迈克尔逊干涉仪
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
节、测激光的波长。
3 选做综合
14 用分光计测光栅
参数
理解透射光栅结构特
性、测定光栅常数及
光波波长。
3 选做综合
15 照相技术照相机的使用,进行
照相、底片冲洗初步
实践。
3 选做综合
题
目
中
任
选
1
个
16 固体声速测量学会用直接测量法测
量声波在固体中的传
播速度
3 必做综合
17 氢原子光谱的研
究
学习映谱仪和阿贝比
长仪的结构、原理及
使用方法,测量氢光
谱三条谱线的波长。
3 选做综合
18 固体线胀系数的
测定
用光杠杆测微小伸
长,确定线胀系数的
大小。
3 必做综合 8
19 磁性液体表观密
度的测量
结合实验室所提供的
装置,设计磁流体表
观密度的测量方案,
测量不同磁场下磁流
体表观密度,并进行
分析。
3 选做综合 8
20 测温电桥的电路
设计、安装与使
用
了解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的温度特性,掌
握测温电桥的设计原
3 必做设计8
从
提
供
选
做
题
目
中
任
选
2
个
理,并独立设计、组装,并对其进行校准。
21 万用表的设计和
组装
自行设计、组装、调
试多功能用电表。
3 必做设计8
22 用电视显微密立
根油滴仪测电子
电荷
测定电子电荷,并用
微机处理数据。
3 选做综合8
23 数码照相与图象
处理
学习数码相机的使
用,了解图象处理的
一般方法,并进行图
象组合处理。
3 选做综合8
24 菲涅尔双棱镜干
涉
学会用双棱镜测定光
波波长
3 必做综合8
25 光栅单色仪学会用光栅单色仪在
可见光区进行定标的
方法。
3 必做综合8
26 夫郎和费单缝衍
射
观察、测量单缝的夫
郎和费并测量单缝的
宽度
3 必做综合8
27 自组透射式幻灯
机
学会设计并组装自组
透射式幻灯机。
3 选做综合8
28 迈克尔孙干涉仪
测空气折射率
学会一种测量气体折
射率的方法。
3 选做综合8
29 测量节点的位置
及透镜组的焦距
学会一种测量节点的
位置及透镜组的焦距
的方法。
3 选做综合8
30
θ调制和颜色的
合成观察白光经一维光栅
衍射连续光谱,了解
将黑白图象经空间滤
波后变为彩色图象原
理。
3 选做综合8
31 圆孔衍射观察圆孔的夫郎和费
衍射,测量艾里斑的
直径及圆孔直径。
3 选做综合8
32 洛埃镜干涉观察洛埃镜实验的干
涉条纹并使学生明确
半波损失的内容,测
量钠光波长。
3 选做综合8
33 全息照相实验激光全息照相的原理
及应用。
3 选做设计8
34 杨氏双缝干涉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
涉现象的条件.观察
日光及单色光的双缝
干涉图样.测定单色
3 选做综合8
光的波长。
五、考核方法
实验课成绩为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60%,实验操作考试占40%。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2.建议参考书目:
《大学物理实验》,郑建洲等海事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基础物理实验》,吕斯骅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物理实验教程》,丁慎洲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编写人(签字):编写人职称:
审阅人(签字):审阅人职称:
审批人(签字):审批人职务:
本大纲启用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