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技术规范(2)
- 格式:doc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4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解读第一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解读《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解读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煤矿正确使用管理安全监控系统和检测仪器,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制定了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
此标准于2007年1月4日发布,4月1日起实施。
《管理规范》替代了原煤炭工业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煤安字[1995]第562号),与后者相比,一是增加了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和联网等要求;二是增加了甲烷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并补充了设置图;三是增加了其他传感器的设置要求;四是增加了安全监控系统联网信息处理和管理要求;五是结合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对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进行了细化;六是删除了质量标准及评定办法。
标准编制说明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煤矿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瓦斯治理7项措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和联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2006年底,高、突矿井及低瓦斯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装备率分别达到了99%和67.5%。
有高、突矿井的67个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联网,产煤县(市)中有165个实现了联网,山西、黑龙江、重庆等实现了全省(市)联网。
尽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普及和推广,在现场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加强监控系统现场管理,指导和规范煤矿正确使用和管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检测仪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加强对安全监控产品的监管,制订和修改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 1求》《煤矿甲烷检测用载体催化元件》《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等安全监控设备的煤矿安全标准。
更改状态一览表目录1.目的 (4)2.使用范围 (4)3.相关文件和术语 (4)3.1相关文件 (4)3.2术语 (4)4.职责 (4)5.管理内容和要求 (5)6.炼焦车间技术操作规程 (5)6.1焦炉概况: (5)6.2调火工岗位操作规程: (9)6.3炉门修理工岗位操作规程 (18)6.4煤气组长、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 (20)6.5热修岗位操作规程 (27)6.6推焦工长(哨工)岗位操作规程 (33)6.7推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38)6.8熄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41)6.9拦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44)6.10装煤车司机岗位操作规程 (46)6.11炼焦车间推焦车岗位事故应急处理 (48)6.12交换机工岗位操作规程 (49)6.13煤塔司磅工岗位操作规程 (52)6.14铁件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3)7.回收车间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55)7.1班长职责 (55)7.2煤气鼓风机岗位操作规程 (55)7.3冷凝岗位操作规程 (61)7.4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 (65)7.5空压机操作规程 (68)7.6电捕焦油器操作规程 (70)7.7制氮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72)7.8粗苯岗位操作规程 (74)8.备运车间技术操作规程 (79)8.1煤场管理岗位操作规程 (79)8.2煤场喷水工岗位操作规程 (80)8.3漏煤工岗位操作规程 (80)8.4配煤工岗位操作规程 (81)8.5运煤皮带机岗位操作规程 (83)8.6粉碎机岗位操作规程 (84)8.7放焦工岗位操作规程 (85)8.8运焦皮带工岗位操作规程 (86)附表1 (88)附表2 (88)附表3 (89)1.目的为规范各岗位作业程序,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标准化要求,特编制本指导作业技术规程。
2.使用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焦化厂各生产车间的各个工艺流程及岗位操作。
3.相关文件和术语3.1相关文件《文件管理程序》3.2术语3.2.1程序文件对相关的控制活动规定具体实施内容、范围、目的、职责、方法和步骤,以实现管理要求的文件。
目录第一部分: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第一章焦炭试样的采取3第二章焦炭工业分析试样的制备7第三章商品煤样采取方法10第四章煤样的制备方法15第二部分:煤焦分析部分操作规程第一章焦炭机械强度的测定方法20第二章焦炭中的焦末含量及筛分组成的测定方法22 第三章焦炭水分的测定方法23第四章焦炭灰分的测定方法24第五章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25第六章焦炭固定碳的计算26第七章焦炭全硫的测定方法27第八章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28第九章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29第十章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30第十一章煤中挥发分测定方法31第十二章煤中固定碳的计算32第十三章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33第十四章烟煤粘结指数的测定方法34第十五章煤的胶层测定方法36第十六章发热量的测定方法40第三部分:煤焦主要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第一章电子天平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41第二章LD系列电子天平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42 第三章箱形高温炉使用时应注意事项42第四章制样室主要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43第一部分: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第一章焦炭试样的采取1、主题内容与适用X围本标准规定了焦炭取样制样的名词术语,取样地点、房屋与设备工具,工业分析试样和物理性能检验试样的采取制备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焦炭的工业分析和物理性能检验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2、名词术语2.1批和批量以一次交货的同一规格的焦炭为一批,构成一批焦炭的质量称为批量。
2.2基本批量标准中所规定的最小批量。
2.3份样由一批焦炭中的一个部位,取样工具动作一次(当人工采样时可连续数次)所取得的焦炭试样叫份样。
2.4副样由一批焦炭中采取的部分份样组成的试样叫副样。
2.5大样由一批焦炭的全部份样或全部副样组成的试样叫大样。
2.6水分试样由大样或副样按规定方法进行破碎、混匀、缩分所得的供测水分的试样。
2.7筛分分析试样由一批焦炭中按规定方法采出的供测定焦炭粒度分布的试样。
2.8机械强度试样由一批焦炭中按规定方法采出供测定焦炭机械强度的试样。
煤炭分析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前言煤炭分析仪器设备是煤炭质量检测的重要工具,为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和人身安全,对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安全要求。
本文规定了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定,旨在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减少操作人员的事故率,确保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安全要求人员要求1.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其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经验,并接受过相关岗位培训和指导。
2.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良好的遵章守纪、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的思想和自律能力。
设备要求1.煤炭分析仪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在仪器设备的以及配合设备的运作过程中,必须确保设备的质量状况良好,不能使用损坏和未经维修保养的设备。
2.煤炭分析仪器设备的安全控制保护系统必须正常运作,维护保养必须经常进行,确保设备的运作过程安全可靠。
操作规程开机操作1.在启动前,必须检查设备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对检测仪器的全部指标必须合法有效。
2.操作人员要向下部门或技术管理人员请示,并获得相关操作权限。
确保检测的正确性和利用率。
3.启动电源必须保证安全可靠。
开机指示灯亮起,待电源指示灯才能正常工作。
4.检查下位主机指示灯亮起,待电源指示灯才能正常工作。
5.打开检测仪器电源,并进行设备预热。
.6.开始检测前必须认真确认样品与配平仪控制参数合法有效。
确保进入正常结算状态。
7.检测完毕后必须主动断开配平系统电源,关闭系统内电源,及捏顶保护。
关机操作1.停止检测后,必须断开配平仪电源,并停止所有配平设备的操作才能进行源代码计算。
2.停止计算后,必须停止检测仪器运行,并断电。
设备及各配套设备的电源必须停止运行并拔掉线插头。
必须拉下电源断电开关。
3.停止工作后必须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并进行设备使用记录和故障报修。
稳定性、准确性与精度1、检测仪器工作在稳定状态下,确保电源稳定,运行温度升温稳定,检测数据稳定,确保检测仪器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精度。
焦炉调火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部分内容:焦炉调火工岗位工艺技术操作标准1 测量设备的使用及维护1.1调火测量温度和压力主要用红外测温仪和焦炉微压数字测量仪。
1.2红外测温仪使用时,要先检查电量是否够用,发射率调整是否准确,测温仪是否校正准确与合格证。
1.3要轻拿轻放,定期检查与校表,要有专人妥善保管。
1.4要保持红外测温仪目镜干净,测温仪要防止雨水,下雨时测温要打伞防止损坏测温仪。
1.5长时间不用的红外测温仪,应将电池取出。
1.6不读数或压力超过表的范围时,应立即关闭考克。
2 技术规定1.1燃烧室所有火道在交换后20秒,不得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
1.2硅砖蓄热室温度不得超过1320℃,不得低于900℃。
1.3小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50℃,不得低于250℃。
1.4分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00℃。
1.5焦饼中心温度(出炉前30分钟)应为950~1050℃,上下两点温差不应超过100℃。
1.6炉顶空间温度应为800±50℃。
1.7高炉煤气支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机焦侧煤气管道),一般保持在900~1100Pa;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一般保持在3000-5000Pa。
1.8用混合煤气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支管压力200Pa以上,体积混合比一般为3~5%,最大不超过7%。
1.9空气过剩系数,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为1.15~1.20,用焦炉煤气时为1.20~1.25。
1.10看火孔压力为0~5Pa。
1.11在吸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推焦前30分钟)不小于5Pa,其波动范围不应超过10Pa。
1.12高炉煤气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焦炉煤气交换考克加减考克开度偏差不应超过±3mm,关闭时不应超过±5mm。
1.13打看火孔盖,必须有带横梁(横梁长>120mm)的长1.5米左右的铁钩子。
3 一般操作3.1直行温度测量:3.1.1测量标准火道为7、26眼。
煤化验仪器检定及校准管理规定(暂行)编制:会签:审核:审定:批准:二〇一四年九月煤化验仪器检定及校准规定1 目的根据电厂化学监督的相关要求,规范煤化验仪器的检定及校准工作,保证实验仪器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煤化验仪器的检定及校准。
3 规定和程序3.1 煤化验仪器定期计量检定一般规定3.1.1 煤化验使用的天平、温度计、温控器、热电偶、热量计(量热仪)、氧弹、压力表等仪器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计量检定。
3.1.2 煤化验使用分析天平(含化验设备自带的天平)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3.1.3 煤化验使用的温度计、温控器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3.1.4 煤化验仪器的热电偶每年至少检定一次。
3.1.5 煤化验热量计(量热仪)、氧弹及相关压力表(含减压阀压力表)每两年至少检定一次。
3.2 煤化验仪器定期标煤试验、热容量标定一般规定3.2.1 马弗炉、热量计(量热仪)、工业分析仪、测硫仪定期用标煤进行精度和准确度试验,热量计(量热仪)定期标定热容量,水分测定仪定期进行对比试验。
3.2.2 马弗炉标煤试验周期为每月一次,带挥发分高和低的标煤各一对,各项测试结果均在标煤的不确定范围内为合格。
3.2.3 热量计(量热仪)标煤试验周期为每周一次,带发热量高和低的标煤各一对。
3.2.4 工业分析仪标煤试验周期为每月一次,带挥发分高和低的标煤各一对。
3.2.5测硫仪标煤周期为每月一次,选择由小到大硫分的标煤各四对。
3.2.6 煤分析仪器进行标煤试验的测试结果在标煤的不确定范围内为合格,若试验数据不合格需及时分析原因。
3.2.7 热量计(量热仪)的热容量标定周期为3个月,连续5对苯甲酸标定合格后进行苯甲酸或标煤反标。
如下情况下需重新标定:设备更换量热温度计;更换热量计大部件如氧弹头及连接环;设备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的内筒温度相差超过5K或热量计经过较大的搬动之后需要重新标定。
3.2.8 如果热量计(量热仪)的量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重新标定的热容量值与前一次的热容量值相差不应大于0.25%,否则应检查试验程序,重新进行标定。
2024年装煤车安全维护检修技术规程范文1、总则本规程适用于____米捣固焦炉FRC5521.00装煤车的维护检修。
2、装煤车的用途及机构与结构说明2.1本设备的主要用途:FRC55521.00装煤推焦车为____米捣固焦炉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之一,运行在焦炉的机侧。
主要功能是将煤槽内配合煤料捣固成的煤饼,从机侧装入焦炉炭化室进行高温干馏炼焦。
本装煤车设置了两台余煤回收处理装置,相对的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
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增加了自动识别炉门号及自动对位系统。
2.2主要结构简述捣固焦炉上使用的装煤车分为左、右型,煤塔右边的炭化室使用左型装煤推焦车。
左边的炭化室使用右型装煤推焦车。
装煤推车由钢结构、走行装置、余煤回收装置、装煤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七部份组成。
2.2.1、钢结构装煤车钢结构主体采用高架龙门式结构组装而成。
承受装煤装置、司机室及电气室、液压设备、电气设备等全部载荷。
2.2.2、走行装置走行装置在钢结构前、后端梁的底部,由四组台车组成,通过电机、减速器、车轮驱动整机在轨道上运行。
每组台车由平衡架、走行轮及传动装置组成。
为了降低轮压,提高装煤车的平稳性,在前、后端梁底部各装有一组弹性轮装置,在走行台车的驱动下从动运行。
每组台车均由一台YPT225M-6调频调速电机(30KW980r/min)驱动,经联轴器、电液制动器、减速器使车轮转动。
走行台车采用90°角式轴承座使更换车轮非常方便。
2.2.3、装煤装置装煤装置安装在钢结构上,用于在捣固机捣固力的作用下使煤饼成型,并将其成型的煤饼送入炭化室。
该装置由装煤装置、煤槽的左、右活动壁、装煤底板、前挡板部件、后挡板及锁闭机构、前部链轮、后部链轮、后挡板卷扬机、移动机构、链条及链条的上下托辊、落煤装置等组成。
装煤传动由一台电机(YZR400L1-10160KW588r/min)驱动,制动由电液制动器(YWZ3B-710/180-12.54)和涡流制动器(WZ400-4410)来完成。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技术规范山西辰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4日前言 (1)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 (1)3.1 标准状态 (1)3.2 颗粒物 (2)3.3气态污染物 (2)3.4无组织排放 (2)3.5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2)3.6 荒煤气 (2)3.7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 (2)3.8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 (3)3.9 调试期间 (3)3.10 检测期间 (3)3.11 复检期间 (4)3.12 校验期间 (4)2.13参比方法 (4)3.14 相对准确度 (4)3.15满量程值 (4)3.16标定 (4)3.17预处理 (5)4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描述 (5)4.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 (8)4.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 (8)4.3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 (8)4.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 (8)4.5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 (8)4.6出焦定位系统 (8)4.7气象系统 (8)5技术要求 (8)5.1外观要求 (8)5.2环境条件: (8)5.3供电电压: (9)5.4安全要求: (9)5.5校准 (9)5.6净化 (9)5.7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9)5.7.1.6异常情况自动恢复功能 (11)5.7.1.7故障自检测功能 (11)5.7.2通讯系统 (12)5.7.2.1通讯接口的定义 (12)5.7.2.2协议的层次结构 (12)5.7.2.3协议交互的模式 (14)5.7.2.4超时重发机制 (15)5.7.2.4.2执行超时 (15)5.7.2.5控制通讯 (15)5.7.2.6下位机之间及下位机和智能设备仪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15)5.7.2.6通讯编码 (16)5.7.3数据通讯及处理设备 (16)5.7.3.1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拓扑结构 (16)5.7.3.2中控工作站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 (16)5.7.3.3中控工作站基本标准: (21)5.7.3.4中控工作站基本报表: (21)5.7.3.4.1炉顶颗粒物测试表 (21)5.7.3.4.2装煤测试表 (22)5.7.3.4.3 拦焦测试表 (23)5.7.3.4.4 炉门泄露测试表 (24)5.7.3.4.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表 (24)5.7.3.4.6治理设施开停表(最近5次) (25)5.7.3.4.7产量显示 (25)5.7.3.4.8当月测试数据统计表 (26)5.7.3.4.9当年测试数据统计表 (26)5.7.3.4.10当日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 (27)5.7.3.4.11当月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 (27)5.7.3.4.12当年除尘设备运行统计表 (27)5.7.3.4.14当月产量汇总表 (28)5.7.3.4.15当年产量汇总表 (28)5.7.3.5下位机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的选型要求 (28)5.7.3.5.1颗粒物测试仪 (28)5.7.3.5.2 SO2浓度测试 (29)5.7.3.5.3 H2S浓度测试 (29)5.7.3.5.4炉门CH4泄露测试 (29)5.7.3.5.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 (29)5.7.3.6数据传输过程及数据处理过程的计算方法规定 (30)5.7.4气象系统 (30)5.7.5数据查询和检索 (31)5.8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 (31)5.8.1排放源参照点设置 (31)5.9污染源排放标准 (32)5.10采样频率 (34)5.10.1颗粒物测试仪 (34)5.10.2SO2浓度测试 (34)5.10.3 H2S浓度测试 (34)5.10.4炉门泄露测试 (34)5.10.5炉盖、上升管泄露测试: (34)6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定位置 (34)6.1可视化信息子系统 (34)6.2炉顶连续监测系统 (35)6.3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 (35)6.4出焦时连续测定系统 (36)6.5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 (36)6.6出焦定位系统 (36)6.7气象系统 (37)7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37)7.1一般要求 (37)7.1.1调试 (37)7.1.2检测 (37)7.1.3复检 (38)7.1.4效验 (38)7.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 (38)7.3气态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检测 (38)8安装时的质量保证 (39)9认可和效验检测 (39)10 运行管理 (39)前言为了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范和实施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系统,贯彻《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的技术指导,针对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具体情况,对其安装、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等进行规范。
检测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指把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分别安装到焦炉炉顶、装煤车、拦焦车上,正常运行168h 后,为保证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必须要认定的指标。
技术指标的检测时段为168h,同时还要考验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连续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并运行90d后,再进行一次复检。
每年应对安装机械化顶装煤焦炉的连续监测系统进行一次校验检测。
1范围1.1本技术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
1.2本技术标准适用于监测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SO2、H2S 以及加煤口、上升管及炉门的泄露点数。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技术规定中引用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HJ/T126-2003《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76-199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 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3术语3.1 标准状态标准状态是指温度273K。
压力为101 325Pa条件。
3.2 颗粒物颗粒物是指燃料或燃料和其他物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液体和烟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
3.3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是指以气体状态分散在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3.4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5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的规定,为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3.6 荒煤气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煤气是除焦炭以外的最重要的化工产品(煤气对干煤的产率为15~19%),炼焦炉的出炉煤气也称“荒煤气”,其中含煤焦油、粗苯、氨、硫化氢、化合水等杂质。
3.7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是指对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浓度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及对加煤口、上升管、炉门泄露点的连续监测,每个污染源的测定和监视时间不得少于总运行时间的75%。
3.8 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是指连续测定机械化顶装煤焦炉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泄露点等,所需的全部设备。
它主要包括一下系统:1)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a)炉顶连续监测系统b)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c)出焦时连续监测系统d)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e)出焦定位系统f)气象系统2)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a)主要可视模块和支撑环境b)报表及其它可输出信息。
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完成对采样点数据的采集并检测出污染物浓度,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完成数据的处理,生成图表、报表、并且控制和管理数据采集子系统。
3.9 调试期间在检测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前,未经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要求无组织排放烟气无组织排放烟气的连续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68h)3.10 检测期间在未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检测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68h)3.11 复检期间在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技术指标检测合格,仪器连续运行90d以后,复检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检测系统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运行时间(不少于24h),复检时不得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
3.12 校验期间对正常运行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进行校验所要求的运行时间(不少于24h)校验时不得进行计划外的维修、保养或调节。
2.13参比方法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3.14 相对准确度参比方法和无组织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法同步测定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取同时区间的测定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参比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3.15满量程值“FS”为“full scale”即“满量程”的英文缩写,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本系统的最大测量值。
通常设置为高于排放源最大排放浓度的1~2倍。
3.16标定用标准气体和零气对检测气体浓度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定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3.17预处理所需检测的气体不能满足仪器检测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关的净化或加湿等处理才能被正常检测。
4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描述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可以分成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
1)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a)炉顶连续监测系统b)装煤时连续监测系统c)出焦时连续监测系统d)炉门小炉门连续监测系统e)出焦定位系统f)气象系统2)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a)主要可视模块和支撑环境b)报表及其它可输出信息机械化顶装煤焦炉测控系统的监测任务种类来划分,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炼焦炉无组织排放烟气有害物质浓度的监测,另一个就是对炼焦炉有害烟气泄露的监测。
测试完后需要把将相关数据通过有效实时的通信方式(有线或无线)传输到本系统的“可视化信息综合子系统”,并经过数据转化和数据处理得出测试结果储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