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导论2
- 格式:pptx
- 大小:68.14 KB
- 文档页数:8
体育2课程描述
体育2课程是一门针对高中学生的体育课程,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技能训练:学生将继续学习和提高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
他们将通过练习和比赛来加强技能和理解比赛规则。
2. 身体素质训练:通过练习和运动训练,学生将提高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他们将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能测试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身体水平。
3. 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将学习关于健康的相关知识,如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运动安全等。
他们将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学会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4. 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通过团队运动和合作项目,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支持和配合。
他们将通过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体育文化与乐趣:通过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了解体育历史和文化,学生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他们将参观体育比赛、学校运动会等活动,体验体育的乐趣和荣誉。
体育2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身体健康、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将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并在团队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培养方式1.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并于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高度重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育。
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习和实践在实习单位完成。
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的指导工作。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按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一)学位基础课(10学分)自然辩证法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外国语 80学时 4学分Ⅰ学期逻辑学 40学时 2学分Ⅱ学期体育科研方法 40学时 2学分Ⅱ学期(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体育教学:1.体育课程导论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2.体育教材教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3.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4.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5.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运动训练:1.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2.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3.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4.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5.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Ⅱ学期(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体育基本原理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2.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3.学校体育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4.体育组织与管理 40学时 2学分Ⅱ学期5.健身与健美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6.太极拳 40学时 2学分Ⅰ学期7.网球 40学时 2学分Ⅱ学期8.羽毛球 40学时 2学分Ⅱ学期(四)实践教学(8学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电子书]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
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引论0.1 复习笔记0.2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体育概念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体育功能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体育目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体育过程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体育手段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体育科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体育文化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体育体制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体育发展趋势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引论0.1 复习笔记【考点归纳】考点一:概念表0-1 概念考点二: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表0-2 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考点三: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表0-3 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考点四: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1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体育学的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体育概念。
体育课程导论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体育的方法和技巧3. 体育的基本技能4. 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5. 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总结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四、教学步骤本课程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学习。
2.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总结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8. 下节课预告: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学生对体育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的情况;3. 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情况;4. 学生培养良好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情况;5. 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导论教案体育教育专业导论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教育原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体育教育领域的基础认识,为日后深入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在体育教育专业导论课程中深入学习和思考,全面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动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教育的定义、范畴和特点。
2. 掌握体育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演变。
3. 理解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体育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4. 熟悉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相关领域。
5. 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教育的概念和范畴2. 体育教育的历史沿革3. 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4. 体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5. 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相关领域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术研讨和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体育教育的概念和范畴教学内容:介绍体育教育的概念、范畴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体育教育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讲解体育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的传统和现代发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3. 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探讨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体育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4. 体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难点:- 体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灵活运用。
-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教学的概念。
- 体育教学的目的。
- 体育教学的意义。
2. 体育教学原则:- 科学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个体化原则。
3. 体育教学方法:- 讲授法。
- 示范法。
- 练习法。
- 游戏法。
- 比赛法。
4. 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制定。
- 教学内容的安排。
- 教学过程的组织。
- 教学评价的实施。
5. 体育教学实施:- 教学环境的创设。
- 教学活动的组织。
- 教学资源的利用。
- 教学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 简要介绍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讲授:- 详细讲解体育教学原则、方法和设计。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3. 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并模拟教学过程。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 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2.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体育教学设计的情况。
- 学生模拟教学过程的熟练程度。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反思。
- 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