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一高高中化学必修1《112分散系及其分类》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3.在了解分散系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相关新闻【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思维方法,从中也体会到了分类的最大优点,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也可以分门别类的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思考与交流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uSO4溶液、泥水、振荡后的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属于什么类?【学生回答】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师讲述】我们最熟悉的混合物是溶液和浊液。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把一种物质分散到了另外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把这种体系化学上统称为分散系。
【设疑】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体系是分散系?【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溶液、浊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新课讲授一、分散系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2、组成分散质分散剂【教师讲述】按照分类的思维,分散质和分散剂按照状态的不同可以有固态、液态和气态,那么分散系有9种。
【设计意图】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散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
【教师讲述】如果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3种(注:1nm=10-9m)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R<1nm 1nm<R<100nm R>100nm 稳定性、均一性均一、稳定均一、较稳定不稳定丁达尔效应无有有透过滤纸情况通过通过不能透过半透膜情况通过不通过不通过【设计意图】体会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等特征。
2.通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检验胶体性质,对比溶液、浊液,了解常见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结论:(1)分散系具有多样性;(2)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3)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2、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3、胶体:叫做胶体。
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_ _ _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5、Fe(OH)3胶体的制备: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现象: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前者:后者:6、胶体的分类(1)、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等(2)、气溶胶:云、雾、烟尘等(3)、固溶胶:红宝石、蓝宝石、土壤胶体等7.胶体的性质(1)渗析应用如何区别胶体与浊液_,如何区别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区别浊液与溶液_________。
(2)丁达尔效应:的现象。
丁达尔效应的应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 ` 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扫地时扬起灰尘,阳光从窗户射入,也会看到一条光柱,光柱中还可清晰地看见小灰尘在飞舞等。
(3)布朗运动:胶体的粒子可以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
(4)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原因:胶粒带有电荷(胶粒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能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
说明: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②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微粒。
设计内容《化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1.教学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知识, 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他们列举现实生活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选择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①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进行教学设计,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掌握了三种分散系的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区别这三种分散系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胶体这一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胶体的重要性质一一丁达尔效应;在本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得出的“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丁达尔效应”的结论启发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应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化学学习方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_(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课标要求1.化学1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第4点: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第2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安排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之后进行,其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学习本课题内容时,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要充分认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同时由于胶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本课题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活实际、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胶体性质的介绍,教科书虽然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但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在“科学视野”栏目中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对胶体的性质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3.经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本班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自学能力比较强,喜欢探究和合作。
四、教学目标1.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化学概念(分散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们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3.利用探索性实验、模拟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必修Ⅰ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分类,能够区分辨析2.认识丁达尔效应,掌握胶体的概念、特性及应用【重点难点】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 胶体的概念、特性及应用一、分散系,自学阅读P25—P26,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系的状态,分散系共有___组合方式:分散质分散剂气态气态液态液态固态固态3、初中学过的溶液____(是或否)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_______,溶剂属于______;初中还了解了悬浊液和乳浊液,他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泥水中的水是______,泥土小颗粒是______。
4、自学阅读P26—P27,完成下列填空:二、胶体2、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例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Fe(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叫做固溶胶。
【实验探究】实验一、(Fe(OH)3胶体制备及胶体、溶液、浊液外观特征的比较):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注意不能把胶体写成“↓”)实验二、验证CuSO4溶液与Fe(OH)3胶体是否发生了丁达尔效应液体分散系实验步骤:把盛有CuSO4溶液与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过滤Fe(OH)3胶体和黄泥水,实验步骤:分别对Fe(OH)3胶体和黄泥水进行过滤,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腌制咸鸭蛋时,Na+、 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胶体粒子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请说明半透膜上孔径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①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胶体分散系具有___________,而其他分散系不具有这一性质,所以,______________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提纲(2)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组成2.了解分散系的分类3.了解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如何制备胶体重点:分散系的分类难点: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导:学生回忆什么叫溶液?什么叫浊液?思:阅读教材P25至P29,思考下面问题:1.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叫做分散系2.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叫做,叫分散剂3.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形成种组合4.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 .5.分散系中:稳定,介稳定,不稳定,. 能透过滤纸,能透过半透膜。
6.Fe(OH)3胶体的制备:向中逐滴加入,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所得的分散系为,粒子直径为。
常见的胶体有。
7.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的现象,这是由于胶粒对光线的作用。
用于区别。
日常生活举例。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是或否)分子的热运动。
(3)介稳性:胶体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4)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做定向的现象。
胶体中胶粒的带电情况医疗和工业上的应用。
(5)胶体的聚沉:向胶体中加入. . 等胶粒会凝聚成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将带有小分子.杂质离子的胶体放入半透膜,系紧,将半透膜袋放入水中,使得进入水中。
医疗和工业上的应用8.胶体的应用事例二.深入学习1.下列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CH3CH2OH水溶液B.雾C.含有尘埃的空气D.饱和食盐水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是否能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
1.
2.把下列物质分为两类.
①纯水②泥水③纯H2SO4④稀H2SO4⑤蔗糖水⑥空气⑦铁粉
3.在初中我们把纯净物继续分类,可表示为
单质
纯净物酸
化合物碱……
盐
氧化物
而混合物还能否继续分类呢?如硫酸铜溶液,它是由溶质分布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又如石灰乳是由氢氧化钙的分布在水中而形成的液,属于物。
硫酸铜溶液石灰乳可统称为。
【探求新知】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分散系是.
分散质
(2)组成
分散剂
(3)分类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气、液、固三种状态,它们之间有种组合方式.如图:
分散质分散剂
气态气态
液态液态
固态固态
思考:请试着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4)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和.
练习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 盐酸
B. 碘酒
C. 胆矾
D. 豆汁
2.下述物质中属于无色分散系的是
A. 空气
B. Fe(OH)3
C. 水
D. 食盐水
2.胶体
【实验探究】
Fe(OH)3胶体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
实验现象:烧杯中溶液呈,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Fe(OH)3胶体性质实验
性质实验1: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
性质实验2:将Fe(OH)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区别;胶体具有,而其它分散系不具备这种性质。
【归纳总结】
(1)含义
(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
介稳性的原因:。
②丁达尔效应
含义: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原因:。
应用:
③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④胶体的电泳
含义:
原因:
应用:
⑤胶体的聚沉
含义:
原理:
方法:
应用:
【知识梳理】
随堂练习
5. 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 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
6. 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A. 直接过滤,没有得到滤渣
B. 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 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 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7.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 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移动
D. 溶液中通入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入一束光线出现明显的光带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 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 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 鉴别CuSO4与NaOH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9. 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在土壤里施用含氮
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A.(NH4)2SO4
B. NH4HCO3
C. NH4NO3 D . NH4Cl
10. 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 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 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 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11. 胶体的介稳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现象要破坏介稳性的是
A.生产涂料
B. 配置墨水
C. 明矾净水
D. 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12. 用物理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 溶液
B.悬浊液
C. 胶体
D. 乳浊液
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
1. 下列关于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液体
B.胶体都有颜色
C. 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 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2. 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液溴和汽油
B. BaCl2溶液和H2SO4混合
C. 酒精和水
D. 鸡蛋清和蒸馏水3.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在溶有1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 A个胶粒
B. 将一束强光透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还和胶体的知识有关
D. 纳米材料粒子之间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4. 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鸡蛋清②淀粉溶液③硫酸钠溶液④Fe(OH)3胶体⑤Fe(OH)3悬浊液
5.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具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①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②都不能透过滤纸
③均为有色透明的液体④呈红褐色
⑤都比较稳定,封闭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⑥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⑦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6. 请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检验胶体的性质,首先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
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向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怎样检验你是否制得了胶体?
(3)某同学在活动过程中,便滴加FeCl3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出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7. (1)分别将CuSO4溶液、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到的现象是
(2)把盛有三种分散系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半透膜是孔隙比滤纸孔隙还小的选择透过性膜,分别用三种分散系实验,发现只有CuSO4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由以上三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8. 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现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
淀粉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