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户外运动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
但是,户外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高校户外运动课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高校户外运动课的风险1.身体损伤风险:户外运动过程中,由于地形的不同或者气候的变化,可能发生身体损伤。
例如,高空索道、攀岩、滑雪等运动项目会存在跌落、摔倒、滑倒等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风险。
2.自然因素风险:户外运动课可能在森林、山区、河流等自然环境中进行,碰到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以及未知危险因素都会对安全构成威胁。
3.管理不当风险: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带队老师和指导员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2.设立安全隐患标志:为避免出现自然因素风险,需要在场地周围设立相应的安全隐患标志,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安全。
3.配备适当的装备: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学生需要配备符合运动项目的适当装备,例如攀岩需要具备头盔、抱绳、安全带等器材。
4.组织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各项运动项目的安全性,如天气、地形、日出日落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5.组建救援队:学校需要组建专业性救援队伍,保证比较严重的自然因素和身体损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援。
1.注重教育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实行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教师和学生参与安全管理,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学生在参加户外运动课程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确保遇到不同情况即时应对,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
四、结论在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长期试点和推广,野外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教学效果;安全保障一、引言2021年11月15日,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科考探查失联,经过8天的搜救,最终确定4人全部遇难。
四名人员均系地质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有过当兵经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大众轻视野外安全和野外生存技能缺失的问题,也引发了对高等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2002年教育部首批课程试点开设,到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类选修课。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以野外生存常识和野外生存技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然环境体验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的风险。
二、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野外生存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限制,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存在实际参加人数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野外生存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能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老师更多的注重其潜在的实用性,而学生则相对关注更课程趣味性。
浅谈野外生存训练中的安全问题目录摘要 (1)1、什么是野外生存训练 (1)2、我们同学的野外生存存在的问题 (1)2.1团队意识差 (1)2.2生存训练经验少 (1)3、各种野外生存安全问题汇总....................................................... ..23.1在野外的食品安全 (2)3.2在野外遇到突发情况 (2)4、各种野外生存的技巧 (2)4.1野外找水技巧……………………………………………………………….4.2野外生火技巧…………………………………………………………4.3野外睡袋的使用…………………………………………………………5、对野外生存的意见和建议..........................................................6、野外生存的意义所在..................................................................7、结语参考文献【摘要】我们如今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缺乏一种野外生存的经验了,所以当我们在野外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大学生都会不知所措,本课题提出了我们在野外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这些安全的一些解决办法。
对于野外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野外生存安全问题前言1、什么是野外生存训练野外生存训练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山川、场地)通过模拟军事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
它充分利用奇、秀、峻、险的自然环境,通过各种军事训练探险与野外生存活动,从情感上、体能上、智慧和社交上提出挑战,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活动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融炼团队”的培训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野外的本质就是生存训练。
野外生存所运用的媒介是野外环境。
它提供了一个“隔离的环境”,在这里队员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常规支持体系都不存在。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分析一、高校户外运动课存在的风险1.自然环境风险在野外进行户外运动课时,自然环境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天气突变、地质灾害、野生动物等都会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
2.人为因素风险在户外运动中,人为因素也是存在的风险之一。
学生的自身行为不慎、教练员的管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3.器材设备风险户外运动需要使用一定的器材设备,如果这些器材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检修和维护,就会对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
1.预防为主在户外运动课的风险管理中,预防为主是基本原则。
学校和教练员要充分了解户外运动中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科学合理风险管理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地追求刺激和挑战,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度冒险,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3.及时应对如果意外事件发生,学校和教练员要及时应对,做好紧急救援工作,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户外运动课的教练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具备紧急救援的能力,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课的程序和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学校要定期对教学环境、设施设备、教育教学活动等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
4.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在户外运动课的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风险,提高防范意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5.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援机制,配备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做到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6.加强家长监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让家长对学生的户外运动课有个全面了解,积极参与学校的风险管理工作,共同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野外生存课程的安全问题探讨野外生存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学生提供野外生存技能和体验的课程,通常在户外举行,学生将受到来自专业教练的指导和训练。
虽然野外生存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和经验,但也存在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安全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保证参加野外生存课程的学生的安全。
1.天气野外生存课程通常在户外举行,这意味着天气是很大的安全问题。
如果天气恶劣,比如下雨或下雪,学生可能会感到寒冷和湿透,这可能会导致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组织者应该在选择举办野外生存课程的地点和时间时,考虑天气因素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提供防水雨衣、保温毯等。
2. 狂犬病野外生存课程通常在野外进行,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野生动物,例如狗、猫、老鼠等。
这些动物可能会携带狂犬病病毒,这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因此,在野外生存课程中,要求学生要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并提供给学生野外生存必须的工具与防护措施,例如驱虫喷雾。
3. 食品和饮用水学生需要在野外生存课程中进食,这可能会带来许多安全问题。
因为野外环境的限制和不可控性,食品和饮用水的质量可能受到损害,食物存储可能不太合适,如不妥善处理,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在野外生存课程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少吃未经处理的野生食物,同时,饮用水也应该经过净化处理。
如果使用优质的食品供应商与营养师规划适宜的饮食方案,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健康。
4. 活动安全野外环境通常比较险恶,如果不慎,学生可能会受伤或脱离团队。
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攀爬山坡、跨越溪流、跳过障碍物等等,这些活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组织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提供安全装备、严格的安全规则、合适的培训等。
5. 保险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野外生存课程中意外受伤或生病,因此,为学生提供保险是很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保险承保的范围,并明确保险公司与无论是否在非本国境内都可以向其报告受伤事件。
总体来说,野外生存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教育和体验,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研究[摘要]通过文献、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
练课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诱因,为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保障,推进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出现伤害事故,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野外生存;安全隐患;对策研究
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现了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出现一些重大意外伤害或突发死亡事件,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阻碍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高校的向前发展。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伤病事故的发生,为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提供安全保障,推进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制定相应的应对预防措施,保障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我校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对象
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练员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了近十年以来的体育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文章。
查阅有关各类书籍,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共50位担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练员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安全隐患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国内研究者王磊(2005)[3]对隐患进行了分类,它包括连续行进时、避雨时、在宿营时、遭遇暴风雨时、雷击、滚石、泥石流、雪崩、昏厥、呕吐、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动植物伤害、中暑等隐患。
曹士云等(2007)[1]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隐患进行了分类,包括因地震、水灾、风灾等发生的自然灾害;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因重大的传染性疾病、突发性疫情、群体性的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也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恐怖暴
力等活动。
阎健等(2003)[2]将隐患分为雷击、落石、雪崩、迷路时、溺水、身体不适、昆虫叮咬或蜇伤、蛇咬伤、损伤出血、骨折及扭伤等。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的对策
我国一些学者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隐患的对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如邱海枝等(2004)[5]认为,高校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时应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顺利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依据。
曹士云等(2007)[1]提出在紧急情况中发生突发事件和重大伤害事故制定的应急预案及安全救护的体系,针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过程或某一活动的具体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或特殊危险情况,做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以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伤亡事故。
阎健等(2003)[2]介绍了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野外伤病的急救、求救信号的发放与识别、组织实施时的安全措施等内容;王磊(2005)[3]强调了对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出现危险的对策,野外生存活动应把安全问题放在显要的位置, 并且提出了防范与急救指施;李正贤(2008)[4]强调应尤其重视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中没有针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进行研究,没有对安全防范措施的应用、实施和效果评价。
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有必要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制定适用于贵阳医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应对预防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以及本校开展课程的经验,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按来源分为自然环境、组织者和参加者、活动过程及物质装备四大类。
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分类,将自然环境的安全隐患分为地形和天气两大因素;来自于以人为主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来自教练、助教、个体和团队等安全隐患;活动过程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行前、徒步穿越、营地活动、野外生活训练,野外定向训练,水上项目训练,野外体能训练阶段,攀爬项目训练阶段等组成;来自于物资装备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活动装备、食品、交通、医疗等方面。
其中,活动装备主要受绳索、行军和露营装备等因素影响;生活用具主要受刀具、炉具等因素影响;食品装备主要受食品的购买、存放、食用、处理等方面影响;交通工具主要受运输车辆、驾驶员、交通道路等因素影响。
医疗装备主要受医疗人员、药品、急救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二)建议
建议各高校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前,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针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安全隐患的来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并明确上至学
校管理者、教研室负责人,下至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的相应职责。
[参考文献]
[1]曹士云,白莉,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急预案和安全救护体系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阎健,张惠红,黄超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安全[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3,(5).
[3]王磊.浅谈野外生存安全防范与急救[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5,(4).
[4]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5]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