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9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王经会审题:洪杰杜婧超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填在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收回。
3、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卷Ⅱ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
这反映了当时A.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B.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D.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3.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A. 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下·和平期中) 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 . 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性B . 自然经济占优势地位C .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较快D .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考点】2. (2分) (2018高一下·泰安期末)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 .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考点】3. (2分) (2018高二上·宁夏期末) 下列企业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初衷的是()A . 开平煤矿B . 轮船招商局C . 江南制造总局D . 发昌机器厂【考点】4. (2分) (2017高三上·开封月考) 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数量18个364公里投资额1545.7万元1250.9万元A . 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B . 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C . 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D . 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考点】5. (2分) (2019高一下·邵阳期中) 如表反映了1873-1926年中国的进出口税率(%)的变化。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873188318931903191119211926进口税率 4.9 4.8 3.4 3.3 3.2 3.1 3.8出口税率8.810.87.3 4.5 3.3 3.1 3.0(资料来源: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955年,61页)A . 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该表B .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C .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 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考点】6. (2分)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玉田县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第Ⅰ卷(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A 2.B 3.C 4.A 5.D 6.A 7.D 8.A 9.C 10.B 11.D 12.A 13.A 14.B 15.D 16.C 17.B 18.D 19.A 20.A 21.B 22.D 23.A 24.A 25.B 26.D 27.A 28.D 29.B 30.C 31.C 32.A 33.C 34.B 35.D 第Ⅱ卷(30分)
二、综合题(共两道题,共30分)
36.(18分)
(1)22(1分)
(2)低(1分)地形地势(1分)
(3)①(2分)热量与光照(2分)
(4)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山地多,耕地少。
(4分)
(5)海岸线西海岸曲折,东海岸较平直;地势西海岸低缓,东海岸陡峻。
(4分)
37.(7分)
(1)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
(2)冬季(1分);温和多雨(2分)
(3)纬度低,气温高,对流旺盛,对流层顶所达高度高。
(3分)
38.(8分)
(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王经会审题:洪杰杜婧超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填在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收回。
3、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卷Ⅱ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
这反映了当时A.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3.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A. 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填在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收回。
3、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
卷Ⅱ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分,满分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特别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因此庄稼的根特别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
这反映了当时A、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B、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D、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3、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ﻩ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4。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版籍”“版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能够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6、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推知A.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B. 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 《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D.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現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3、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足C. 连续性D. 脆弱性4、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5、“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6、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1.河北《元氏县志》载,民国时期当地“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具有A. 农工结合的特点B. 自给自足的特点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工商皆本的特点【答案】B【解析】材料“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用品是由自己生产的,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正确;“农工结合”并不属于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且材料无法体现“农工结合”,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错误;“工商皆本”不属于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且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2.“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材料体现的核心观念是A. 重农B. 抑商C. 海禁D. 重商【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社会各色人等“莫不志在良田”,体现的核心观念是重农思想。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
点睛: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人们思想上“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念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3.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B. 推广农业经验C. 讲究精耕细作D. 注重农时,因地制宜【答案】C【解析】材料表格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注重提高耕种效率、发展农田灌溉、合理安排农事、大力提高产量,这些都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限于农业工具的创新,故A错误;材料内容也不限于农业经验推广,故B错误;注重农时,因地制宜,也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故D错误。
2018年河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 ) A .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 .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C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 .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2.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 )A .曲辕犁B .水排C .翻车D .筒车3.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耒耕耜耕 4.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下列哪件物品不在自给自足的范围( ) A .丝绸B .茶叶C .盐铁D .粮食5.战国时期,政府组织力量兴修的水利工程大量出现,如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彰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这表明战国时期( ) A .最高执政者已建立绝对权威 B .各诸侯国加强治水方面的联合 C .重农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施政 D .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6.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观察下图,郑国渠位于( )A .①B .②C .③D .④7.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短曲辕犁的出现( ) A .标志牛耕技术普及 B .加速江南经济开发 C .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 .标志经济重心南移8.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30小提,每小题2分)1.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B.C.D.2.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运用了自然力B.可调节水的流量C.提高了耕作技术D.此工具出现于宋朝3.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农耕的推广B.奴隶集体劳动效率低下C.阶级矛盾的激化D.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4.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
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
据此可知()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5.以下是某电视剧一场景:王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上海火车站迎接李某,当李某出现时,王某上前握着李某的手说“李先生您好”。
请你判断此场景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运动后C. 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
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
玉田县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BAC 6—10 CBCAA 11—15 DBCDA
16--20 DACBC 21--25 CABAB 26—30 DBAB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2个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参考答案:
(1)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6分,一点2分)
(2)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下降)。
(言之成理即可,6分)
(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
(4分)应对: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2.参考答案:
(1)服饰(或服装)、婚礼习俗。
(2分)
(2)途径:通过从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建议: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
(2分)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言之成理即可,6分)
(4)进一步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言之成理即可,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