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我们成功了∣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们成功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成功”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PPT、课件、黑板、粘纸、小礼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教师播放小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猜测视频或图片中的人是否成功,为什么?2. 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最想成功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二、发现生活中的“成功”(8分钟)1. 用PPT展示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成功的场景和成功的人物。
2. 通过PPT和课文的引导,学生了解成功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5分钟)1. 教师根据课件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鼓励大胆表现。
四、理解课文(12分钟)1. 多媒体互动:教师通过答题游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选票游戏)。
2. 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文中夹叙夹议的段落对故事情节的作用是什么?五、团队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代表一起完成听力活动和朗读指定内容。
2. 活动结束时,为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小礼物和粘纸。
六、课文表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并进行评价性反馈。
2. 学生谈谈自己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2分钟)1. 完成课堂练习册。
2. 制作自己的“成功海报”。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感性理解“成功”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团队合作活动,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表演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融入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二年级语文《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生字、预习课文。
(二)、了解北京申奥的有关情况,收集北京申奥的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
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理解“成功”1、(板书“成功”)学生齐读。
你有过成功的经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过努力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以后,你的心情怎样,能给我们说说吗?2、师谈话板书课题:是的,我们成功了(板书),心里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高兴地把课文题目读出来。
这个环节,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成功”的含义,感受成功的心情,为进入文本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感知“成功”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文下的大枫叶,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同桌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师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4、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题中的“我们”是指谁?干什么事成功了?生回答,师补充介绍有关北京申奥的背景: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一个国家能够举办奥运会,是这个国家体育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中国人民同样以极大的热情企盼着2008年奥运会能在北京举行。
北京在“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下,成功开展了各种申办活动。
最终,国际奥委会选择了北京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这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这个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师补充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1、《我们成功了》精品教案一、自读识字课前谈话:1、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个图片(出示奥运会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生:奥运会)你真厉害,奥运会的标志你都认识,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
课前老师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奥运会的知识,收集的了吗?谁想说给老师听一听呢?随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1、你了解的真不少,你真棒,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2、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你的课文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奥运会的知识,真让老师开阔了眼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课件出示奥运会的图片,教师作解说。
播放北京欢迎您的音乐。
备用材料(2008年的奥运会已经在我国顺利举行了,在2008你的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们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获得100枚奖牌,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奥运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非常光荣的。
那么能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更是实力强大的,奥运会的举办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荣誉。
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
比如美国、法国、英国、希腊、澳大利亚等等举办奥运会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
在1993年中国北京曾经申请举办2000年的奥运会,在最后的投票选举中,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确实非常可惜。
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气馁,不断地建设祖国,我国的实力一天天的强大,北京也成为了举世注目的美丽城市,北京继续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
八年的期待,到了2001年7月13日,2、(点击出示:2001年7月13日)这是什么日子,你们知道吗?生:申奥成功的日子。
是,申奥成功的神圣的那一刻,是多么让人兴奋、多么让人自豪,今天就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再重温那令人激动的神圣的时刻,(播放申奥成功的录像实况)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生回答:看到了申奥成功了,心情激动兴奋随即,同时点击课件图。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我们成功了》(人教版课标版二上)是一篇体现申奥成功时欢乐、激动之情的讲读课文。
北京申奥的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
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
“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也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教师用福娃玩具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感情。
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认识“功、奥、讯、传、约、聚、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合理想象、感情朗读,体会成功了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福娃玩具,奥运图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1、热情好客的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他们是专程来看望你们的,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福娃形象娃娃玩具。
2、认识他们吗?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吧!3、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4、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取得圆满成功,喜悦之情感染着我们每个中国人,你们知道吗?早在1908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有申办奥运的心愿,可是直到2008年我们才梦想成真,经历了100年的等待和期盼,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重温我们申奥成功是那神圣画面,一起向世界欢呼:“我们申奥成功了!”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
5、齐读课题,读课题时,你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呢?(激动、喜悦)6、下面就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课文吧!谁来告诉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1、同学们读书真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放下课本,让老师看看你们读书的收获。
2、出示带拼音生字,瞧,我们的奥运志愿宝宝来了,谁来介绍一下他们?3、出示去拼音生字,志愿宝宝来考大家了,谁来接受挑战?4、出示火车生词,你们真棒!字宝宝这就要开启火车,带大家去我们的申奥现场,如果你读对了就快上车吧!(指名读)下面让我们坐着字宝宝的火车一起来到课文中吧!按自然段顺序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引导学生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成功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如“成功”、“举行”、“欢乐”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成功和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们成功了》所讲述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讲解知识点: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生字,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理解生词的含义。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相互纠正读音和语音。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学知识点: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的书写和课文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使用互动式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例如,让学生用词语描述自己心中的奥运会等。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抄写生字、家长听写等。
同时布置拓展性作业,如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和故事,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参与度等,考试成绩包括识字、朗读、理解和作文等项目。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成功了》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用“高兴地”、“激动地”等词语描述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我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喜悦心情。
(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体验。
3. 学会用词语描述心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喜悦心情。
2. 学会用“高兴地”、“激动地”等词语描述心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上海世博会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参加世博会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喜悦心情。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1)学生讨论:当我们成功举办世博会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教师引导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情感体验。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跟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我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2)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3)观察生活中让自己喜悦的事物,试着用“高兴地”、“激动地”等词语描述心情。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世博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加学生对世博会的认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参加世博会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世博会的意义。
《我们成功了》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成功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成功理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们成功了》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成功?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总结成功的要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功的理解和体会。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情境体验(1)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成功案例。
(2)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加深对成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功的要素和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成功故事。
六、教学拓展1. 成功案例分析:教师列举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成功人士案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成功之路,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2. 成功经验分享: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或家长来校,为学生讲述他们的成功故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成功的要素。
《我们成功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
师板书“成功”,让学生用成功说一句话。
(例: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成功了。
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
)
交流:你有过成功的时候?你成功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愉悦开心……)和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申奥成功的时刻,看一看举国欢庆的场面。
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同桌互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做什么事情成功了?
2.自学汇报
(1)认读生字游戏:数星星
xùn chuán yuējù huī luó hū
讯传约聚挥锣呼
jī yōng bào lèi zé kè yáng
击拥抱泪泽克扬
(2)认读词语
喜讯传来欢聚挥舞锣鼓欢呼飘扬
击掌拥抱泪水光泽奥林匹克
(3)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10个会写的生字“申匹互京泪洋拥抱相扬”
让学生说一说字的间架结构,师指导:“击”的第三笔是“竖”,“匹”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4)感知内容
课题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全国人民)做什么事情成功了?(北京申奥成功了)对于北京申奥你知道多少呢?课件出示介绍北京申奥背景: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一个国家能够举办奥运会,是这个国家体育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中国人民同样以极大的热情企盼着2019年奥运会能在北京举行。
北京在“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下,成功开展了各种申办活动。
最终,国际奥委会选择了北京作为2019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这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三、精读领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2019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了,举国欢庆。
)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在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
“喜讯”什么意思?(令人高兴的消息。
文中具体指“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成功了”。
)“不约而同”什么意思?(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练习用“喜讯”“不约而同”造句。
(喜讯:听到这个喜讯,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不约而同:听了这个风趣的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
“欢乐的海洋”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人多气氛浓厚)
课件播放视频:欢庆,体会“欢乐的海洋”。
2.学习课文第二段
第二段中的哪个词语看出人多?(几十万)这么多聚在天安门广场在在干什么?(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学生大声齐读三遍:“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体会“一遍遍高呼和人们的心情”
3.小组学习第三段
(1)讨论交流:这一段中哪个词语再一次说明了人多?
体会句子“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的意思。
谁的出现把当时的欢庆推向了高潮?
(2)小组汇报
这一段中哪个词语再一次说明了人多?(人如海)
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人们随着人群只顾高呼,已经忘记了自己流淌的泪水)
谁的出现把当时的欢庆推向了高潮?(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课件展示图片。
4.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齐读“2019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课件出示图片。
5.读读句子,再次感受欢庆的场面。
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课堂总结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
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泪花浸润着欢快的笑脸。
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
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五、课堂练习
填空
(2019)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19)年奥运会成功了。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在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六、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2019年奥运会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2019年申奥成功
挥舞国旗放声高呼
人如海歌如潮
2019年在京举行
【教学反思】
本课的情感氛围浓厚,在教学中,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文中理解词语,第一个问题是“处理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时。
先提出“是什么喜讯?为什么叫喜讯呢?”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知道了“申奥成功的喜讯。
”第二问题是对“不约而同”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这些涌上街头的人,事先没有打电话,没有约定,行动就一致起来。
到这时候,学生就知道了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