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题3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4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小李同学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春花、夏蝉、秋果、冬雪,每一季都有不同的风韵,更有那渤海湾的大螃蟹,横行脑际。
”根据以下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A.南方地区、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北方地区2.小李同学的家乡应该是以下哪个城市()A.沧州B.福建C.拉萨D.呼和浩特3.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是()A.米饭B.牛排与奶酪C.馒头D.油条与豆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A.B.C.D.5.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A.纬度较低,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C.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6.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穗大饱满的原因是()①气温年较差大②年平均气温高③日照时间长④昼夜温差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下图中的I、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回答下面小题。
7.有关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⑥8.下列关于I区和Ⅳ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Ⅳ区由于地势高峻成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B.I区东部水草丰美,以三河马、、细毛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C.Ⅳ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D.受降水的影响,I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读我国四大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②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③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④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⑤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⑥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维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远D.晴天多3.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4.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5.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藏羚羊B.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C.太阳能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6.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喜马拉雅山脉C.东北三省D.三江源地区7.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B.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大面积的冬小麦C.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D.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小麦8.下列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A.B.C.D.9.下列地理事物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雪域牧场,牦牛成群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10.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适用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防止海水遭受污染C.治理“地上悬河”D.保护热带雨林11.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12.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温和多雨D.冬冷夏热1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须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B.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牦牛为特有畜种15.下列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口B.拉萨C.广州D.重庆16.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的是()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③许多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④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B.太阳辐射强C.气温日较差大D.气温年较差大18.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大气洁净,空气稀薄C.河湖多,雨水足D.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19.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降水C.地势D.季风20.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A.青稞、小麦B.小麦、玉米C.青稞、玉米D.青稞、水稻21.青藏地区修建青藏铁路时,在某些地段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A.方便野生动物在铁路沿线游玩B.方便游客更好地观赏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C.方便当地的牧民更好地放牧D.为野生动物预留季节性迁徙通道22.藏族人民的主食是()A.馒头B.米饭C.糌粑D.粽子23.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24.家住上海的沙沙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A.爷爷说,“你可以去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B.奶奶说:“多拍些草原、雪山、骆驼的照片回来.”.C.爸爸说;“你要带上厚外套和防晒用品.”D.妈妈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25.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中唱到“山有多高啊,水有多长,通往天堂的路太难..”反映了青藏地区()A.气温低,降水少B.河流多,流程短C.海拔高,地势险D.矿产资源丰富二.解答题(共5小题)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示区域一向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圣地,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著名的河谷农业,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材料二: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每年约有20万人来此采挖冬虫夏草,每挖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1)本区地表形态特征是,反映出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2)图片甲是当地人崇佛礼佛的圣地;(3)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之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危害有(至少答出两点).27.如图,读“青藏地区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主要形成原因是.(2)图1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3)从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是.A.太阳能B.石油C.煤矿D.铁矿(4)图2是小云到该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它位于图中①②③三座城市中的.(5)下列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是.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28.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C是.(2)写出河谷农业区的名称:①,②,该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图中铁路的名称是,其铁路线的起点是,终点是.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青藏地区位于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山脉以北、山脉以西.(2)青藏地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该高原被誉为雪域高原,因其具有独特的气候,该地区的和对河流流量具有天然调蓄作用.(3)在青藏地区被誉为“聚宝盆”的是:.该地形区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有察尔汗等盐湖,盛产钾盐,含有煤炭、石油、铅锌矿等多种矿产资源.(4)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谷地中,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农耕作业.南部的谷地和东北部的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其中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豆等.(5)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这种气候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形成的.在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不畏严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30.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2)图中河流A是.该河流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本区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较高的原因是.(3)图甲中的动物是本地区代表畜种,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乙图中的景观是本杜区著名的宗教建筑.(4)青藏地区的海拔高,气温低,为什么太阳能资源丰富?.(5)小玲在青藏旅游时拍摄了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三张照片,仔细观察这三张照片中藏袍穿戴方式的不同,简要分析原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9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16•泰安)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②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③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④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⑤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⑥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⑤【分析】青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解答】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做到: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和禁止放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解答即可.2.(2016•大庆)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维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远D.晴天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原气候、高寒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3.(2016•张家界)下列农业类型与地理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灌溉农业B.北方地区﹣水田为主的农业C.西北地区﹣旱地为主的农业D.青藏地区﹣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我国的四大区域在降水量、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耕地类型等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农业类型看,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及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牧业和特色的河谷农业.依据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理解解答即可.4.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解: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畜牧业发达.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但草原面积大,发展了高寒畜牧业.故选:B.【点评】考查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5.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藏羚羊B.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C.太阳能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同时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同时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以耐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故选:D.【点评】考查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对河流、太阳辐射和农业的影响.6.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喜马拉雅山脉C.东北三省D.三江源地区【分析】青海省是我国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素称“中华水塔”.黄河的上源是约古宗列曲,往南越过巴颜喀拉山,就是长江上源通天河.过去,江河源头地区水草肥美,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解答】解:青藏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D.【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特点,要理解记忆.7.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B.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大面积的冬小麦C.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D.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小麦【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解: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可以发展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大面积种植水稻;东北平原纬度高,气温低,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甜菜;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故选:D.【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出正确选项,理解解答即可.8.下列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A.B.C.D.【分析】读图可得,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位于南方地区,乙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地区,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丁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答】解:从图中看出,A是桂林山水,B是布达拉宫,C是窑洞,D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藏传佛教圣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建筑物,读图解答即可.9.下列地理事物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C.雪域牧场,牦牛成群D.城镇遍布,繁华热闹【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区,城镇较小,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故选:D.【点评】青藏地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受环境影响,形成特色的河谷农业.10.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适用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防止海水遭受污染C.治理“地上悬河”D.保护热带雨林【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为了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A.【点评】青藏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分析】依据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来解答此题.【解答】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选:A.【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是常见的基础题.12.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高寒B.干旱C.温和多雨D.冬冷夏热【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青藏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低,空气稀薄,所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1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须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B.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分析】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解答】解:A、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旅游时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做法是正确的;B、青藏地区紫外线较强,旅游时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做法是正确的;C、青藏地区气温低,旅游时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做法是正确的;D、青藏地区气温低,选择冬季旅游做法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较简单.1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牦牛为特有畜种【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是牦牛.故选:C.【点评】考查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对河流、太阳辐射和农业的影响.15.下列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口B.拉萨C.广州D.重庆【分析】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2倍.这样多的日照,称它为“日光城”并不过分.【解答】解: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很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光照强烈,太阳总辐射量在我国最多,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首府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的能源概况,要理解记忆.16.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的是()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③许多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④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解答】解: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由于高寒,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自然景观,夏季冰雪融水多,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在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故选:D.【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高寒特征带来的影响,要理解记忆.17.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B.太阳辐射强C.气温日较差大D.气温年较差大【分析】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解答】解: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气温的日较差大,该地区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18.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大气洁净,空气稀薄C.河湖多,雨水足D.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故选:D.【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要理解记忆.19.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降水C.地势D.季风【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藏袍在一天中的穿戴方式不一样,主要是因为A. 高原地区的风俗习惯B. 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C. 高原地区气候严寒D. 接受更多阳光,有利健康2.某旅游团 7 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 旅行社宣传单提示 : ①早晚天气较凉 , 备好外套、棉衣 ; ②准备遮阳伞、墨镜 ; 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 ; ④带好雨衣等。
我们班小李同学把上述提示与其成因进行的对应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 , 光照强③——海拔高 , 气压较高④——经常下雨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B.②地区的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C.③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D.④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4.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5.我国的四大牧区是()A.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 甘肃、青海、西藏、新疆D.甘肃、青海、陕西、宁夏6.正在青藏高原旅行的王先生,发朋友圈说旅行中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原因可能是A.纬度降低B.纬度增高C.海拔降低D.海拔升高7.一位教授把我国四大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回答问题。
( 1)“绿色中国”对应的是_________地区。
甲图中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我国四大高原中的 __________高原。
( 2)写出区域分界上的三条主要山脉。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3)青藏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特征是 __________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___ 。
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 318国道指从上海到西藏樟木的公路。
读318国道示意图(图5),完成小题。
(1)图中318国道①路段比②路段沿线地区()A. 平均海拔高B. 年均温高C. 年降水量多D. 聚落规模大(2)在成都以西路段,沿途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 高山族B. 藏族C. 蒙古族D. 傣族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黄牛被称为“高原之舟”B.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C. 江汉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D. 青藏铁路是我国最长的铁路3. 在土地上种庄稼,种了一季又一季,收获了一年又一年,这说明()A. 土地是可再生资源B. 土地是非可再生资源C. 可再生资源可随意使用,不用担心其枯竭D. 土地的生产能力是不会下降的4.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图”,完成下列各题(1)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是()A. 平均气温增高B. 平均海拔增高C. 年降水量增加D. 人口密度增大(2)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途经湖南省可游览的景点有()A. 黄山B. 林芝C. 张家界D. 贡嘎山5.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A. 青藏高原B. 海南岛C. 东北平原D. 四川盆地6.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干旱B. 湿热C. 高寒D. 酷寒7.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点是“高”“寒”B.青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沿岸D.本区交通落后,至今没有公路和铁路8.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澜沧江以外,另外两条是()A. 长江、黄河B. 长江、雅鲁藏布江C. 黄河、珠江D. 珠江、塔里木河9. 青藏高原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高,原因是()A. 水源充足B. 光照强C. 热量丰富D. 土壤肥沃10.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1.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示地貌名称为()A. 黄土塬B. 黄土梁C. 黄土峁D. 黄土川12. 不同地区文化都留下环境的烙印,下图所示地区拥有延绵的雪山,成群的牦牛,藏族服饰、青稞酒、酥油茶等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藏高原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热量充足②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③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新疆的优良畜种主要是三河马、三河牛④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规律大致是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滥采砂金B.全面禁猎C.乱砍滥伐D.过度放牧3.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藏族C.壮族D.蒙古族4.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藏南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位于青藏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河湖稀少②种植业发达,铁路网稠密③太阳能资源丰富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关系不密切的是A.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B.冬寒夏凉,空气稀薄C.地处板块交界区,地热资源丰富D.草地、荒漠分布较广7.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区,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光热适宜 D.人口众多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②是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9.①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干旱B.高寒C.冷湿D.湿热10.③区域的特色农业是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灌溉农业D.河谷农业11.造成②④两个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资源12.图中的城市B和C分别是()A.格尔木、拉萨 B.成都、昆明 C.西宁、兰州 D.西宁、拉萨1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是A.B.C.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年冬季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严重B.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春旱严重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夏季最严重D.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发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②过度放牧③任意砍伐树木④鼠害肆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下列属于“三江源”的是()A.珠江B.黄河C.塔里木河D.怒江17.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A.四季有花常见雨B.旱地麦浪泛金黄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跳锅庄18.青藏地区主要作物有()A.小米、青稞 B.青稞、豌豆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19.青藏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便于脱卸袖子的原因是()A.冬寒夏凉 B.太阳辐射强 C.气温日较差大 D.气温年较差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A.地壳活动强烈B.海陆变迁剧烈C.开采活动频繁D.全球气候变暖2.一双火眼金睛看穿老师设下的陷阱,所以哪个是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图()A.A B.B C.C D.D近些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地理知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央视热播的《航拍中国》记录片中展示的坎儿井、棉田、零星分布在山麓的绿洲等画面,其航拍地是A.B.C.D.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
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区——刀削面B.②地区——手抓肉C.③地区——桂花酒D.④地区——酥油茶5.《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位于图中的()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6.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A.地势影响B.季风影响C.纬度影响D.海洋影响7.下列地区与其经济特点不相符的是A.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 B.香港——世界著名的加工工业中心C.青藏地区——高寒农业 D.内蒙古高原——畜牧业8.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牦牛为特有畜种9.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
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有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光照强③——海拔高,气压较高④——早晚经常下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海省 B.西藏自治区 C.云商省 D.四川省11.关于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铁路的修建将会给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B.西气东输工程对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电力紧张的状况起重要作用C.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开发水电主要为满足本地的电力需求D.南水北调是把长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缓解那里的水资源不足的状况12.沿青藏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①美丽雪山②绿油油的稻田③藏羚羊在奔跑④别致的傣家竹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回顾青藏地区的相关内容,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题1.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A. 山东B. 陕西C. 重庆D. 青海【答案】D【解析】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其主食是糌粑,青海位于青藏地区,故D符合题意。
2.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我选择到A. 江南水乡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青藏地区【答案】D【解析】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要选择到青藏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
【考点】四在地理区域的特征3.有关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B. 属于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C. 人口稠密D.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答案】C【解析】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属于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区,高寒缺氧,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稀少;对日照削弱能力不强,纬度不高,日照充足,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所以选C。
4.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河水湍急,水能资源充足B.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C. 海拔高,气压高,空气洁净D.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热量充足【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是我国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在它的东部边缘,山高谷深,河水湍急,水能资源充足,故A叙述是正确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不是最大的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B叙述是错误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空气洁净,有着丰富的洁净无污染的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故C叙述是错误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空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业区集中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平原,故D叙述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
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5=60分)1、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菠萝香2、7、8月份,青藏高原上广大地区的气候()A.炎热B.凉爽C.高温多雨D.非常寒冷3、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沿岸4、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D.有“世界屋脊”之称5、下列大河,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A.长江 B.黄河 C.雅鲁藏布江 D.珠江6、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著名三大畜种是()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C.细毛羊、滩羊、牦牛D.羚羊、紫羔羊、蒙古马7、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B.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C.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8、青藏地区河谷地带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棉花、玉米B.甘蔗、水稻C.青稞、小麦D.花生、水稻9、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10、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冰川萎缩②草地沙化③水土流失加剧④野生动物锐减A.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A.黄河、澜沧江 C.黄河、珠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 D.珠江、塔里木河1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13、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矿产资源B.禁止滥捕滥猎C.增加蓄水量D.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14、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1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读图,回答问题。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2.我国青藏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A.干旱B.湿润C.高寒D.湿热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养育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长江黄河均发源于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毡,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均来源于这一地区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还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
3.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源地区,下列河流不是发源于该地区的是()A.长江B.黄河C.淮河D.澜沧江4.加强对该地区的保护是为了()A.开发旅游资源B.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C.停滞该地区发展D.开垦更多的耕地5.昆曲、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这些戏剧是我国下列哪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剧种()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下列各地钾盐储量非常丰富的地区是A.藏南谷地B.湟水谷地C.柴达木盆地D.塔里木盆地7.我国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干旱B.高寒C.冷湿D.暖湿8.这种服装适应的环境是()A.沙漠环境B.水乡环境C.日温差大的环境D.年温差大的环境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和主要河流、湖泊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A.西北多,东南少B.东北多,西南少C.西北少,东南多D.东北少,西南多10.关于西藏自治区河流、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都注入太平洋B.河流都注入印度洋C.湖泊大多为淡水湖D.湖泊大多为咸水湖11.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其主要牲畜有A.牦牛B.三河牛C.三河马D.伊犁马12.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九章《青藏地区》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四大盆地中,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当人们从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
A.中国
B.印度
C.锡金
D.尼泊尔
3、青藏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B.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少雨
C.冬冷夏热、降水丰富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4、青藏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地之中,其主要原因是:( )
A.谷地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
B.谷地中的气温较高
C.谷地中人口较多
D.谷地中的河流有丰富的河流
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地区只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部分
B.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是因为有太阳直射现象
C.目前,从青海湖到纳木错湖旅游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
D.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无污染电站
6、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珠江
7、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是()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8、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9、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位于()
A.柴达木盆地
B.三江源头
C.湟水谷地
D.青海湖周围
10、驰名中外的鸟岛位于()
A.东海
B.南海
C.青海湖
D.洞庭湖
11、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蚕豆
C.马铃薯
D.青稞
12、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内部是大草原,牧草丰美
B.周围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环绕
C.是青海最主要的农业区,盛产青稞、小麦、蚕豆
D.盆地内部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多沼泽和盐湖
13、.关于青海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外流湖
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C.位于柴达木盆地
D.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14、下列电站位于青海省境内的有()
A.刘家峡
B.青铜峡
C.李家峡
D.三门峡
15、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神龙架自然保护区
16、青藏地区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A、耕作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17、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18、下列牲畜中,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的是( )
A、骆驼
B、牦牛
C、山羊
D、绵羊
19、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 )
A、煤、石油、核能
B、太阳能、地热和水能
C、巨大的风能、核能
D、丰富的生物能、水能
20、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唐古拉山脉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1、有关青藏地区当前交通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定期航班从拉萨能往世界各地
B、高原上河湖众多,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C、西藏的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占有很大比例
D、因修筑铁路困难很大,高原上还没有一条路线
22、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
B、纬度最高的高原
C、气温最高的高原
D、海拔最高的高原
24、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寒冷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降水十分丰富
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25、青藏高原上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纳木错
D、洞庭湖
26、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有( )
A、珠江、怒江
B、黄河、海河
C、长江、黄河
D、辽河、淮河
27、下列省区与其对应的主要农业区组合正确的是()
A.甘肃——湟水谷地
B.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
C.内蒙古——河西走廊
D.青海——河套平原
28、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新疆的农业,它们各自具备的特色依次是()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29、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含气候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均通过本区
30、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二、综合题
16、西宁到格尔木段铁路是青藏铁路的已经建成通车的一段,沿这段铁路可以看到许多青海的地理事物。
下列所见,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请你判断。
A.流水潺潺的湟水谷地()
B.雄伟壮观的龙羊峡电站()
C.波光粼粼的青海湖()
D.盛产钾盐的察尔汗盐湖()
E.白雪皑皑的可可西里山()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密集、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这里也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
材料二: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黄河源头乃至三江源地区生态全面恶化的重要标志。
黄河断流、湖泊干涸、雪线上升、冰川崩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迹象表明:黄河源生态全面告急!
材料三:2000年5月,国家在此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1月24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即哪三江之源?
(2)为什么称“三江源”为“中华水塔”?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主要有哪些表现?。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 三
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 A.青海省 B.西藏自治区
C.云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 三江源的“三江”是指:( )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图中的铁路是“十五”规划中的标志性工程,它的起点是,终点
是。
(4)青藏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B.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C.气温高,雨量充足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5) 青藏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为:(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煤、石油
D.水能
2. 我国最大的钾肥厂位于:( )
A.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附近
B.位于西藏自治区的羊八井
C.位于四川的成都
D.位于准噶尔盆地
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政区的名称:
A B
C D
(2) 图中数字所代表公路的名称是:
②
③
⑥
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