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泊效应模型的辽宁省海岸带陆地范围测度及其时空
- 格式:ppt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辽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东临黄海,位于东经118°52′-125°38′,北纬38°43′-43°26′之间,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较早进行经济开发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的过度和不合理已经导致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对辽宁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足迹模型是评价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常用方法之一。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需求的度量,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量的度量。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我们可以评估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土地的生态承载力。
而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土地生态承载能力的评价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对辽宁省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
辽宁省的生态足迹主要由人类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能源消耗以及各种废物排放组成。
对土地的利用直接影响着土地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辽宁省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已经远低于国际标准,而工业和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占用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存在严重的土地资源过度利用问题。
辽宁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对能源的消耗也是较为严重的,这直接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
我们还需要对辽宁省的生态供给进行评估。
生态供给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的能力,如空气净化、水源保护、食物生产等。
辽宁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生态供给能力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辽宁省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其生态供给,这表明辽宁省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如果继续以目前的发展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将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辽宁省的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04-09;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4-11-20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71)、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WR2014005)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狄乾斌(1977-),男,山东滕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
E-mail :dqbwmn@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分异研究——基于“湖泊效应”和BASS 模型狄乾斌,韩帅帅(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摘要:地理要素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是经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通过系统自组织力和人为干预影响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
将渤海看作一个巨大的湖泊,以环渤海地区3省2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湖泊效应”和BASS 模型构建理论体系,利用缓冲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分层边界和圈层结构。
结果表明:①湖泊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呈现随距离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大幅下降的趋势;②将环渤海地区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和边缘区,边界线依次为66km 、216km 和区域边界;③圈层结构特征明显:重点区中心城市与核心区港口城市形成双核结构;随着距离增加,从核心区、重点区至边缘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 ”型结构。
关键词:湖泊效应;BASS 模型;城市经济影响区;环渤海地区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90;X171.1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5)06-0690-08城市经济影响区是指中心城市经济活动能够影响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表征首位城市与区域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1]。
城市经济影响区是基于中心城市与区域周边地区客观经济联系划分的一种经济区域,其空间组织反映了各级城市对区域内经济腹地的争夺[2]。
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研究旨在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束缚,根据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建立一种跨行政区的发展模式,形成经济影响区内水平一致、和谐共生,区际间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开发格局。
基于RS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模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海岸线的动态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对其进行监测和模拟可以有助于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因此,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模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特别是对于我国辽宁省辽河三角洲海岸线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当地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还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选题内容及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RS和GIS技术,对辽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模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遥感影像获取和处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2.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通过GIS技术对辽河三角洲海岸线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包括海平面变化、海岸侵蚀和沉积等方面。
3. 模拟预测:通过对前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利用现有的物理模型对海岸线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进行预测。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创新点和重要意义: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海岸线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海岸线动态变化的覆盖和监控。
这对于相关部门的海岸线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对前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结合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可以为未来的海岸线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3. 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辽宁省辽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预期成果和进展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成果和进展:1. 完成辽河三角洲海岸线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形成高分辨率海岸线的遥感监测数据。
2. 通过GIS技术对辽河三角洲海岸线进行动态分析,包括淹没模拟、岸线侵蚀和沉积等方面。
D O I:10. 3969/j. issn. 1672-2469. 2018. 05. 005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法的辽宁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陆静良(辽宁省铁岭水文局,辽宁铁岭112000)摘要:文章在详细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管理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建立了适用于辽宁省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元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辽宁省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
结果表明:辽宁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平处于$级,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辽宁省2018年和2020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平分别处于$级和I级;基于改进模糊元分析的权重计算法表现出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评价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模糊元分析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辽宁省;改进熵权法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回良玉曾在2009年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 出,应结合我国的水利基本国情建立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三条红线”进行水资源管理; 陈雷部长在全国水资源管理会议上提出实现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实施水资源的最严格管 理[1]。
我国政府提出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应严 格控制、明显改善水资源浪费和严重污染问题,努 力按照“三条红线”基本要求保证用水总量、用水 效率系数和纳污能力符合控制标准。
根据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水利学者 利用多种手段和技术方法从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其中主要包含“三条红线”的解析、基本思路 和主要原则、实施措施和制度保障等,而有关水资 源管理水平和主要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2]。
随着水 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全国范围内普遍建 立了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和相关措施。
目前,对 水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以及全面、科学地对未 来水资源管理状况进行预测已成为验证水资源管理 相关制度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遥感的辽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动态监测
辽宁省拥有众多海岛资源,其中包括一些无居民海岛。
这些无居民海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居民稀少,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价值也逐渐认识到,开始重视对这些海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
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测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情况,遥感技术成为一种高效、全面的监测手段。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的海岛影像数据,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如海岛的形状、面积、植被覆盖情况等。
遥感技术还能够捕捉海岛周边海域的动态变化,如海洋污染、海岸侵蚀等。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面积进行监测。
通过对海岛影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海岛的准确面积和边界信息,从而了解海岛的利用程度和开发活动的范围。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类型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判断海岛上的建筑物、设施等人工结构,进而了解海岛的开发利用类型,如旅游开发、渔业开发等。
遥感技术还可以分析海岛上的植被覆盖情况,了解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破坏情况。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观测海岛周围海域的水质、水温等海洋参数,从而提前预警海洋污染和海岸侵蚀等问题,为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情况,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对海岛开发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数据和科学参考,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45卷第3期渔业科学进展Vol.45, No.3 2024年6月Jun., 2024 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230112001 /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45(3): 31–45CUI P D, BIAN X D, ZHANG Y X, SHAN X J, JIN X S, WANG H B.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graulis japonicus spawning grounds in offshore waters of the Liaoni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4, 45(3): 31–45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崔培东1,3卞晓东1,2①张雨轩1,2单秀娟1,2金显仕1,2王惠宾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2. 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烟台 265800;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摘要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 a)、浮游动物丰度(F d)、浮游植物丰度(F 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
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评价与空间分析闫吉顺;黄杰;王鹏;林霞;赵博【摘要】文章根据海域自然资源属性和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域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调和模型,对包括底质资源、水质资源、生物资源、水深资源、海域空间资源、岸线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重要滨海湿地和河口资源共9类在内的辽宁省海域自然资源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应用海域自然资源评价调和模型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须考虑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保持评价指标在评价单元内的独立性;调和系数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海域自然资源的干扰.%This paper,based on the attrib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by using the way of evaluation which AHP and the tool of spatial analysis on ArcGIS,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marine natural resources evaluation harmonic model,using a total of 9 indexes including sediment resources,water quality resources,biological resources,water depth resources,sea space resources,coastal resources,energy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 and important coastal wetlands and estuaries,evaluated the water natural resources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pplying marine natural resources ap-praisal harmonic model,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ust be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geographical spatial continuity characteristics,and can keep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cells.Harmonic coefficient should full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life to the sea area natural resources.【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8【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海域资源;资源评价;层次分析法;调和模型【作者】闫吉顺;黄杰;王鹏;林霞;赵博【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海域自然资源是指与海水水体以及海底和海面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其丰度和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海洋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