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明朝君权的膨胀
- 格式:pdf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10
第15课明朝君权的膨胀导学案历史冀人版七年级中主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掌握本课基础知识,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通过合作掌握明朝君权膨胀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同时提高阅读、理解、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题的学习,认识到君权的强化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日益衰落的历史趋势。
同时结合我国现实,认识到人治到法治的发展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学习重点:明朝君主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学习难点:如何理解这些措施加强了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课前预习提纲:1、本课的课文标题是什么?君权是什么含义?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2、本课内容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请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概括明朝君权的膨胀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将小标题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史实的表述。
)4、明朝之前(如秦朝、汉朝、隋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有哪些?5、反对君权膨胀应该加强哪一方面的建设?与父母交流或上网查询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成就。
学习过程:一、教师首先导入:经过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又是如何发展的,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课文已经了解了相关内容,下面请回答:(大屏幕展示填空题)(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末年,政治腐败,灾害连年,饥寒交迫的农民纷纷起义反抗。
出身贫苦的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打败了江南的各个割据势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建立:年,在(今)称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在回答一个正确答案后,鼓掌表示正确。
(二)明朝君权膨胀的表现:1、教师导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政权,作为替代元朝的新的封建王朝,自然就会延续封建社会的管理模式,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请大家思考:明朝之前的秦朝、汉朝、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明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课题明朝的君权膨胀备课时间5、2 上课时间5、3 主备人佟勇建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并识记主要历史知识点。
2、理解并能简要概括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重点明朝君主专制集权加强措施难点如何理解这些措施加强了明朝君主专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今天我们去参观,来到展厅前看一首词<风阳花鼓词>,请一同学朗读;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问:大家看到的这是民间传唱的凤阳花鼓词,你从词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生答:朱元璋.我们走进展厅一看到两幅人物图片(显示),同学们知道他的经历吗?讲讲他的故事.师引导生回顾南京的相关历史,培养学生横向联系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显示)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历史上我们学过的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讲解:正因为有这样亲自骑马打天下的经历,所以明太祖对他的江山分外珍惜,登基伊始,便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朱家天下,加强皇帝权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明朝君权的膨胀>。
生答(或讲解):朱元璋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家人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到一个小寺庙出家做了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那座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了起义军。
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
他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
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光武帝刘秀,参加过反对王莽的绿林起义。
让生通过故事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显示)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显示板书:第15课明朝君权的膨胀师引入到情景体验请同学们读课文88-90页内容,说说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显示:明太祖加强君权)讲解:改革行政机构是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的。
讲解:先看在中央的改革,(点击中央,显示以下内容)废除丞相,(问:丞相制度是哪朝建立的?因何事而废?)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七下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15课明朝君权的膨胀
1、明朝建立者、时间、都城?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应天(今南京)
2、明朝强化君权的根本目的?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明太祖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特务机构,明宪宗设立西厂特务机构。
)③思想方面: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加强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但它又抑制了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3、厂卫特务机构设置目的、特点、影响?
直接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根本目的:巩固皇权,强化专制统治。
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影响: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机构,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八股取士的内容、格式、观点?
内容:《四书》《五经》格式:8个固定部分,即八股观点:根据经书观点作答,不能擅自发挥
5、八股取士对科举考试的发展?社会危害?
对科举考试的发展:八股取士使科举考试更加规范化,考官有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
社会危害:形式呆板僵化,内容陈旧空洞,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思想。
《明朝君权的膨胀》一、学情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一定的感性了解,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在接触的影视作品、所读过的书籍中也积累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一些零碎的了解,比如就明朝而言,有的同学看过电影《锦衣卫》,很多同学听过也看过《明朝那些事》,知道朱元璋当过和尚,知道凶残的锦衣卫,机智的刘伯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的有利条件。
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让他们爱学历史的最好方法仍是兴趣,通过课下的了解,学生往往对课本以外的历史人物及故事更感兴趣,所以相比系统的知识结构梳理、高度概括的历史陈述、对历史现象与本质的深入分析而言,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历史的细节与历史故事,所以从兴趣入手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的重要指导思想。
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比如为什么君权得到加强、君权膨胀反而表明中国传统社会逐步走向衰落了呢?所以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明朝君权的膨胀》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君权的不断强化与膨胀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特征。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的中央集权自秦始皇称帝以来,经历了草创建立、发展完善到走向极端和没落三个阶段。
如果把明朝加强君权放在整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就会发现,明朝的加强君权使得君主权力几乎不受制约,已经失去了中央集权创立以来的活力,是整个社会走向衰落的征兆。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包括废除宰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种种措施造成严重的官僚奴化,法律体系严重被破坏,科举制度也走进了死胡同,这些都阻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正常发展,皇帝也日益陷于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