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宾中考古诗词名句赏析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3
2013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不管你是否准备充分,2013年的一模就这样步履匆匆地来了又去了。
一模过去了,中考还会远吗?面对一模成绩,特别是语文,难免会有些同学焦虑不安,并波及家长。
但是焦虑不安于事无补,于己有害,所以一模之后的中考复习,最先要准备的是良好的心态,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
在下一阶段高效复习。
古诗理解要细致如浦东去年一模试卷考查篇目是元曲《四块玉·别情》,第八小题要求选出理解恰当的一项。
这道题错误率很高,大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选项,而A选项的表述是:“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出错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没有仔细阅读,将“分别之时”看成了“分别之后”;二是没有细致理解“自送别”中“自”是自从之意,此句意思应当是“送别之后,”因此选项中“分别之时”是不恰当的。
古诗理解中的选择题,内容涉及整首诗歌,若是干扰项区分度不大,那么没有细致的分析和甄别,做对题目并不容易。
复习建议:一、逐句理解诗句含义。
二、了解写作背景。
三、理解主旨和情感(作品中人物情感和作者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湖北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健龙【考点梳理】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备考指导】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宜宾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默写(10分)(2013宜宾)1.填空(1)子曰:,不亦说乎?(《论浯·学而》)(2)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灭寺夜游》)(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5)《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
”《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6)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两句诗是:“,。
”(7)古诗词中有很多体现亲情的名句,请写出上下相联的两句:“,。
”(二)基础及应用(15分)(2013宜宾)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炽热(zhì)纤细(xiān)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匀称(chèn)愧怍(zuò)屡次(lǚ)鲜为人知(xiǎn)C.稽首(jī)参差(cī)亘古(gèn)戛然而止(jiá)D.玷污(diàn)荫庇(yìn)两栖(xī)锐不可当(dǎng)(2013宜宾)3.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萧瑟憔悴相形见拙鞠躬尽瘁B.照相剽悍迥乎不同迫不急待C.骄奢绮丽沧海桑田冥思遗想D.琐屑赢弱变幻多姿土地平旷(2013宜宾)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在“4·20”芦山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工作中,雅安市各级工会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职工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B.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有着不町分割的联系。
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1.【2013年·四川省内江市】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岳阳边。
15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2分)1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颈联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
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故听之可以解烦黩④,涤昏秽⑤,旷神怡情,恬淡寂寥⑥。
宜乎⑦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⑧也。
枫飒走石潄⑨;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⑩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⑾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⑿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⒀,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⒁,登首阳而以为清⒂也哉[注]①樛(jiū):弯曲向下。
②离奇:树根盘曲。
巃嵷(lóngz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
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
故听之可以解烦黩④,涤昏秽⑤,旷神怡情,恬淡寂寥⑥。
宜乎⑦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⑧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潄⑨;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⑩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⑾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⑿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⒀,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⒁,登首阳而以为清⒂也哉[注]①樛(jiū):弯曲向下。
②离奇:树根盘曲。
巃嵷(lóngz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①,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②,潇洒而杜疏③。
2013年中考文言文之八年级上册复习宜宾市翠屏区南广中学校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周敦颐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积累十名句积累(一)(时间:10分钟满分:32分)1。
名句填空。
(12分)(1)__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__其不善者而改之__。
(3)三人行,__必有我师焉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5)海日生残夜,__江春入旧年__。
(6)夕阳西下,__断肠人在天涯__。
(7)山光悦鸟性,__潭影空人心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风直到夜郎西__.(9)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无可奈何花落去,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
(11)正入万山圈子里,__一山放过一山拦__。
(12)问渠那得清如许?__为有源头活水来__。
2.理解填空.(20分)(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__。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5)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
(6)《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
(7)《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__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__.(9)李清照《如梦令》中描写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__.(10)与成语“源头活水”有关且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__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_。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1.【2013年·四川省内江市】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岳阳边。
15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2分)1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颈联:尾联:【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7.(1)B【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9.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
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
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答案:A【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二、阅读(共43分)(一)古诗文阅读(共1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J11宜宾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 年)寿阳曲•江天暮雪[元代]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9、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0、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 “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参考答案】19、D 20、A(2021四川宜宾)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9.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访”的地点、人物及事件结果。
B.第一联“犬吠水声中”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
C.第二联写树丛深处有麋鹿出没,中午也没听见道士敲钟声音。
D.第三联写道士居所环境,野竹、青气、飞瀑、碧峰共成奇境。
20.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诗体,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21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树深”对“溪午”,“青霭”对“碧峰”。
C. “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
D.全诗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勾勒出“道士”的生活境界。
【参考答案】【分析】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考点一古诗词鉴赏,真题回放【真题1】(2015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为诗意理解题。
考察考生结合全诗对诗句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
【答案】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能力。
答题的时候要紧扣“狂”字思考归纳,力求全面。
【答案】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真题2】(2016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考生对诗句中的意向、意境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
【答案】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2013年四川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
(3分)《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2)请就【甲】【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
(3分)【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赏析:【参考答案】15.(1)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
(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2)甲: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1分)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1分)“割”字炼的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赏析一个词给1分,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词)乙: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1分)。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
(1分)诗人此刻面对此地此景,怎能不触景伤怀?(1分)第二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两种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此题答第一种或第二种均可给分)(2013四川达州)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 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 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 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