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电磁学期末复习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5.7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

1.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环上,圆环绕圆环的旋转轴线以角速度ω转动,圆环磁矩

=ωqr2/2。轴线上一点A与圆心相距x,则A点磁场强度=ωqr2(r2+x2)−3/2/(4π)。

2.一电子在0.002T的磁场里沿螺旋线运动,半径为5.0mm,螺距20mm。则电子速度的大小

为2.08×106m/s,与磁场的夹角为arctan(π/2)或57.5°。

3.利用霍尔效应可判断半导体载流子的正负性。

4.空心螺绕环的自感为L0,加入铁芯后自感为L1,在铁芯上锯开一个断口后自感为L2,则

这三个自感的大小关系为L0

5.磁化强度为常数M的细条形永久磁铁长l,横截面积A,则N、S极间的磁力=μ0A2M2/(4πl2)。

6.两线圈串联,顺接时总电感为1.0H,保持位置不变,逆接时总电感为0.4H,则互感=0.15H。

7.RLC电路的固有频率f0=[2π(LC) 1/2]−1。当f0不变时,在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和临界阻

尼三选一)情形下,RLC暂态电路能最快地趋于平衡。

8.简谐交流电的描述方法有函数描述、矢量描述和复数描述,其中函数描述是忠实表述。

9.一材料电导率为5S/m,相对介电常数为1,电场强度为250sin(1010t)V,则传导电流密度

和位移电流密度分别为1250sin(1010t)A/m2和22.2 sin(1010t) A/m2。

10.太阳光正入射到半径相同的球面和圆盘面上,均发生全反射,若球面所受光压为P,则圆

盘面所受光压为2P。

二、判断题

1.(×) 与电场线可起始于电荷类似,磁感应线可起始于电流。

2.(×) 由毕-萨定律推导高斯定理时,需要利用B∝1/r2的性质。

3.(√) 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作功。

4.(√) 缓变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回旋磁矩守恒。

5.(√) 均匀磁场中通以稳恒电流的一任意线圈由ABC和ADC两段不同材料组成,则二者所

受磁场作用力大小相同。

6.(×) 磁棒沿棒长方向均匀磁化,在棒中间的表面附近取内外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等。

7.(√) 把一个灯泡和一个线圈串联,将其先后接到电动势相同的直流和交流电源(有效值)

上,则直流情形比交流情形的灯泡亮。

8.(√) 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容中电场能的最大值与电感中磁场能的最大值相同。

9.(×) 电荷守恒定律与麦克斯韦方程组彼此独立。

10.(×) 电视和雷达利用了电磁波的中波波段。

三、 简答题

1. 定性表述顺磁效应的微观机制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答:具有固有分子磁矩的物质,有外磁场时,分子受磁力矩m 分子×B ,使m 分子有顺着外场方向排列的趋势,产生与外场方向一致的磁化强度。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对分子定向排列的干扰越大,因而顺磁效应越弱。

2. 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用很长的导线制作纯电阻,常将导线折成双股线,再绕成线圈形状。这种绕法为什么能基本消除线圈的自感效应?

答:这种绕法,使得每匝导线附近都有另一匝通以相反电流的导线配对,自感相消。或:该绕法所得线圈,可等效于两个基本相同且理想耦合的子线圈反向串联,总电感=L +L −2M = L +L −2L =0。

3. 谈谈本课程中学过哪几种类型电流以及各自的产生机制。

答:1) 传导电流:自由载流子在导体中的运动而成;2) 极化电流:电介质中的分子极化程度随外电场变化所产生的电流;3) 磁化电流:磁介质自发或在外磁场激励下,分子电流定向排列所产生的电流;4) 运流电流:真空中的自由电荷运动而成;5) 位移电流:电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所至。

4. 如图,一闭合铁芯平均周长为l ,其中一部分缠绕安匝数为NI

的线圈。对整个铁芯回路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有

d L Hl NI ⋅==∫H l v ,所以H =NI /l ;但如果按照长边为a 的狭

长虚线环路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则Ha =NI ,因而H =NI /a 。两种

结果显然不同,如何解释这一“矛盾”?

答:前一个答案更正确。关键是铁芯外附近有不可忽略的磁场强度(不是磁感应强度!),而第二种解法要求铁芯外H =0。

四、 计算题

1. 如图,一圆筒内磁感应强度均匀分布,且d B /d t 为常数,点P 、Q

坐标分别为(−a ,b )和(a ,b ),求下列两种情形下P 、Q 两点间的电势差。

(1) P 、Q 之间用圆弧导线连接;

(2) P 、Q 之间用直导线连接。

解:(1) 用直导线分别连接OP 和OQ ,由于二者均⊥E 感,不产生感生电动势无贡献,所以

U 弧PQ =−E 弧PQ =−E 扇形回路=d Φ/d t =d B /d t θ(a 2+b 2)/2,其中θ =2arctan(a /b )。

(2) 同理U 直线PQ =−E 直线PQ =−E 三角回路=ab d B /d t 。

2. RLC 串联电路,R =30Ω,L =10mH ,C =20μF ,电源电动势e =100cos(103t )V(t 单位是秒),求:

(1) 电源的平均功率及功率因素;

(2) 如何使得功率因素变为1?

解:(1) 总复阻抗Ż=R +j ωL +(j ωC )−1=30−40j Ω,复电动势峰值V m =100V ,

电流峰值I m =V m / Ż=1.2+1.6jA ,视在功率S =½|V m I m |=100V A ,

电源平均功率P =½Re(V m I m *)=60W ,所以功率因素cos ϕ=P /S =0.6.

(2) 只需使复阻抗虚部为零即可,如:可以串联一个40j Ω的元件,40j =1000 L j ,即

40 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