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32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1.《孤独的割麦女》作者:威廉·华兹华斯(英国)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在沙漠中的绿荫间抚慰过疲惫的旅客;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是把遥远的不聿诉说?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弯腰挥镰,操劳不休……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飞白译)2.《黄水仙》作者:威廉·华兹华斯(英国)我独自游荡,象朵孤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颠:突然我望见密密的一群--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它们在那湖边的树荫里,在阵阵微风中舞姿飘逸。
象银河的繁星连绵不断--辉映着夜空,时暗时亮;水仙就沿着湖湾的岸边黄灿灿的一片伸向前方;我一眼望去便看见万千--一边欢舞一边把头频点。
水波在旁欢舞,但水仙比闪亮的水波舞得更欢;有这样快活的朋友作伴,诗人的心儿被快活充满!我看了又看,却难领悟这景象给了我什么财富:因为,有时我心绪茫然或冥思苦想地躺在榻上,这水仙常在我眼前闪现,让我把孤寂中的福安家--这时我的心被欢乐充满,并随着那水仙起舞翩翩。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文学观浅析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第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其文学写作观点标志着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
本文试通过对其作品理念的赏析,展示了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倡导对感情写作的文学观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情感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一浪漫主义的兴起“浪漫主义”(romanticism)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浪漫传奇)一词。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至4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此思想反映到理论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便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应“回到自然”,抒发真情实感。
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思想和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也都相当重视个性和情感在文学中的表现,浪漫主义文学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之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桎梏,彻底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与封建主义展开激烈斗争。
浪漫主义思潮正是对这一社会心理的响应。
在文学上,则表现出人们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热切追求和对僵化复古的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无情抛弃。
二威廉·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是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华兹华斯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便离开人世;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童年经历对华兹华斯影响甚深,和兄弟姐妹的生离、和父母的死别,都成为他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
华兹华斯于1790年和1791年两次赴法。
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年代,年轻的华兹华斯对革命深表同情与向往。
回国后不久,局势剧变,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渐趋保守,最后,他终于成为安享“桂冠诗人”称号的保守派。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的问世,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他的两篇序言则被视为浪漫主义的美学纲领。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在诗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诗歌的信仰和成就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中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我作为一片孤云”最直接的展示了华兹华斯是如何将他的诗歌原则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的,尤其是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如何利用他的想象力实现现实和强烈的情感相融合。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焦点声音。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诗歌领域的理论。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是自发的强大的感觉”,和诗歌源于“平静中集聚的情感”。
他诗歌的原则在他的民谣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原则的主体,在我看来是从日常生活中去选择故事和情景,来联系或描述它们,自始至终,在选择语言表达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人的口吻来表达,同时,给他们赋予一定色彩的想象,即普通的事情应该以不寻常的方式呈现给心灵,而且,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追踪他们的痕迹使得这些事件和情景更有趣,当然并不是招摇过市,只是我们的天性使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华兹华斯诗歌写作的设置原则有三个方面:素材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和事件;语言上,是普通人的话语和创作过程,将想象力融合于场景或事件中来描述与表达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些原则有助于瓦解古典学派的英语诗歌的理论基础,拒绝强调耗尽了诗歌写作的强烈情感的形式主义和知识的方法,并激励新一代的诗人。
因此,序言抒情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表现,而华兹华斯是英语现代诗歌之父。
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渴望爱的自然表达,许多评论家称他为“自然的崇拜者”。
他的东西可以穿透心脏,给读者自然的生命体验。
“我是一片孤云”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它可以带我们去他的诗意的信仰的核心。
它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佳选集诗之一。
因此,在下面,我将通过引用华兹华斯的诗学原则详细地分析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第二节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一、生平和创作1770年4月7日,华兹华斯出生在英国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
当地以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秀丽的山色而闻名,离他家不远,是一条后来被他称为“河流中最美的”德文特河,河对面则是他心爱的去处——考克茅斯城堡的废墟。
他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
华兹华斯童年时就能成段背诵斯宾塞、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
8岁时母亲去世,他被送至位于故乡东南二三十英里的一个叫豪克斯海德的小镇上学,直到1787年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为止。
在此期间,年轻的华兹华斯常在当地湖山之间随意徜徉。
他与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寄宿在当地居民家中,结识了农夫和羊倌。
学校校长是位诗歌爱好者,对华兹华斯在诗歌方面的兴趣爱好起了很好的引导和点拨作用。
可以说,在豪克斯海德将近10年的学生生活,对华兹华斯后来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787年,华兹华斯进入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
他对那里的课程不太感兴趣,却熟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又学习了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1791年,他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毕业前一年即1790年的暑假期间,华兹华斯由于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曾与同学一起去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行。
在法国,他还亲眼看到了法国人民欢庆攻陷巴士底狱一周年的情景。
华兹华斯对法国革命深怀同情。
在他的第一本诗集里,收有《黄昏信步》和《景物素描》等诗,诗中就有认为法国革命为人间带来自由、使自然生色增光的内容。
后来拿破仑上台,法国对内奉承旧贵族,对外发动扩张战争,这才使华兹华斯对法国革命产生了幻灭之感。
这种情况再加上他个人经济上的困难,一度使他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由于对他的政治活动不满,他的舅舅们又断绝了经济上对他的帮助。
他既无职业,又无手艺,一时糊口都成了问题。
正在危难之际,他的一位朋友去世。
这位朋友生前钦佩他的诗才,临死前给他留下了900英镑的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