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慢病知识讲座的活动内容1. 嘿,咱来聊聊糖尿病这只大老虎!你知道糖尿病是咋悄悄找上门的吗?就像那隐藏在黑暗中的小怪兽,一不小心就出来捣乱啦!咱可得弄清楚它喜欢啥时候攻击。
比如说,饮食习惯不好,老吃那些甜得要命的东西,是不是就给它可乘之机啦?然后咱们得知道怎么应对它呀,不然被它欺负了咋办!2. 高血压呀,那可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你想想,它就像一只缠人的小猫咪,时不时就来骚扰你一下。
你晓得怎么判断自己血压高不高不?别光觉着没啥大事儿,等有症状了可能就晚啦!平时就得注意,别老生气,那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咱可得长点心呀!3. 冠心病,这可不是好惹的主儿!它就好像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暴风雨。
你知道哪些习惯可能会招惹它吗?吸烟、不爱运动,这些都可能是导火索哟!那咱咋预防呢,就得多出去走走,锻炼锻炼,对自己好点不行吗?4. 脑血管病啊,简直就是脑袋里的定时炸弹!像个潜伏的特务一样,危险着呢!知道为啥冬天它更容易发作吗?咱得像侦探一样寻找蛛丝马迹呀,可不能马虎!发现不对劲赶紧采取措施,别等事情严重了才后悔呀!5. 慢阻肺,听着挺陌生吧?但它可凶啦!就像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大怪物。
你说要是总吸二手烟,能不得这病吗?所以呀,咱身边要是有人吸烟,可得提醒提醒,这也是为大家好呀!了解了这些,咱们才能更好地跟它抗争!6. 关节炎,哎呀,那疼起来可要命咯!就跟有一万只小虫子在咬你似的。
你知道为啥天气一冷它就容易犯吗?咱可得给自己保暖好呀,别为了漂亮就不管不顾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7. 哮喘,就像那调皮的小孩子,时不时就来闹一场。
你有没有发现啥环境容易引发哮喘发作呀?花粉多的地方可得注意咯!那怎么能让它安静下来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大啦!8. 慢性肾病,这可是个隐藏很深的家伙!像个狡猾的狐狸一样。
你知道怎么才能早早发现它吗?定期体检很重要呀,别不当回事儿!爱护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生活呀!9. 帕金森病,这也是个难缠的主儿啊!就如同身体被上了一道枷锁。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教育系统职工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之慢性病防治知识问与答一、慢性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慢性病?答:慢性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指病程为长期,很难或几乎不能治愈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
2.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慢性病常见、多发,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着,有些几乎不能治愈,增长幅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3.慢性病的危害有多大?答: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并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死于慢性病。
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
不仅如此,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贵病。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问答4.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答: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遗传因素等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职业、婚育状况(对女性而言)、遗传因素、社会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
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5.年龄与慢性病有何干系?答: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几率越大。
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40-60岁),但其病变的积累每每从青少年开始。
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仅供个人研究参考6.性别与慢性病有何关系?答:与女性比拟,男性患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大概性大而且早。
除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半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通常不能完全治愈的一类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慢性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特举办了这次“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
## 一、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 二、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患者本人的危害,慢性病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二是对社会的危害,慢性病的治疗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负担。
## 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胜于治疗,对于慢性病也是如此。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2. 积极锻炼: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3.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降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慢性病的早期症状,有利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 四、健康生活知识除了预防慢性病,人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健康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避免生病。
以下是一些健康生活知识:1.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3. 避免长时间的坐姿,适当活动身体,避免久坐不动;4. 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通过以上的讲座,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慢性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的方法,同时也能学到更多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携手努力,预防慢性病,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明天!。
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
尊敬的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慢性病是指罹患时间较长、进展慢的疾病,包括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这可能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并发症。
要预防高血压,我们应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摄入盐分和脂肪的量,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要遵循医生建议的饮食控制方案,选择低糖、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坚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心脏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同时,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就医,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最后,提醒大家要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病。
这种疾病通常由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等因素引起。
预防COPD的关键是戒烟和远
离空气污染源。
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进行呼吸系统康复。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加强预防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谢谢大家!。
慢性病知识讲座第一章高血压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
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
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高血压病人六不宜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慢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慢性疾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由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慢病健康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围绕慢病健康教育知识,介绍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慢病的定义和分类慢性疾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通常持续数月或数年,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慢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慢性疾病、环境性慢性疾病和行为性慢性疾病等。
二、慢病的危害和预防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合理饮食: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2. 积极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5.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压力,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慢病的管理和治疗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合理的管理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管理和治疗的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遵循医嘱。
2. 饮食控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3. 运动干预: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慢性病知识讲座第一章高血压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
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
压发病率增大。
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
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不宜烟酒过量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2.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3.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4.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5.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6.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
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7.其他:如果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
●减少食盐摄入量。
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4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有效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血压。
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注意心理。
社会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
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
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一乱:不规则用药。
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增高的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乱:随意停药。
停服降压药物后,血压往往在2—3天内便再次增高,而且有些降压药物倍他乐克等不可骤然停药,三乱:频繁换药。
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乱:不愿联合用药。
依靠少数药物降压,势必增加川药量,诱发药物不良反应。
小剂量联合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不同作用的药物相互之间互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
自行增减降压药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
以免导致血压大起大落。
最好是能得到医生的指导。
预防高血压日常保健1.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
3.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
4.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
5.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
6.不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7.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
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8.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
9.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第二章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无任何症状,当血糖明显升高时,病人才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俗称“三多一少”。
重症糖尿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
久病之后,可出现心脏病变,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视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坏疽、致残,致亡等不幸后果。
发病机理糖尿病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常认为遗传为患者提供了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生病则为环境因素造成。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不论I型或Ⅱ型均较肯定。
糖尿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易感者,极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环因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
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油腻、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暴食,运动量减少等。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以上三种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慢性并发症:1.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眼底特异性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
3.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病早且发展快,易并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大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
4.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及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
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热、触电,虫爬、蚂蚁走等感觉异常,还可有软弱无力,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异常。
5.感染:糖尿病极易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及皮肤。
口腔、泌尿系、胆系感染,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感染,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
糖尿病防治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
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
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洒。
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预防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此病到目前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
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
四、糖类摄入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饮食原则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灿、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止。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
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 6.1(110) ~7.0(126)mmoL/L(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1)。
★每2-3个月。
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全面检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每3—6个月应监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监测体重: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指数正常值应为1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