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语音韵学—声母(2)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9
普通话声母韵母发音要领一、发音原理气流从肺部呼出,经过喉头使声带颤动,经过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声音经过唇、齿、舌、牙、腭等发音器官协调动作,双唇开合、收敛、展放,舌头平伸、翘起、后缩、抬高、降低形成舌位高低前后,软腭下垂、上抬通塞鼻腔等造成不同音色的语音。
口腔自然打开,笑肌微微提起,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可以形成较好的共鸣效果。
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
软腭和小舌可以上下活动,如果软腭和小舌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来,这时发出的声音是“口音”,便如b,p,d;如果软腭和小舌下垂,鼻腔通路打开,气流经鼻腔引起共鸣,此时就发出鼻音了,便发:m,n;如果软腭悬在当中,三条路都通,从下面来的气流可以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出去,这就造成一种半鼻音或鼻化音了。
二、声母发音要领b、p、m、f、d、t、n、l、g、k、h、j、q、x、zh、ch、sh、r、z、c、s共21个辅音音素。
发音时,一定要找准发音部位,阻碍气流的部位。
发音方法对,接触部位准确,接触时迅速,口中蓄有足够的气流,发出的声音才会富有弹性,干净利落,清楚、有力、优美。
(一)双唇音b、p、m,都是由双唇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辅音。
b:口音,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不送气音,透出的气流微弱。
发音时双唇紧闭、中部着力、阻塞气流,然后突然放开,使受阻的气流从口腔迸发出来。
p:口音,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送气音,透出的气流很强。
发音时双唇紧闭、中部着力、阻塞气流,然后突然放开,使受阻的气流从口腔迸发出来。
m:是鼻音,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
(二)唇齿音f :上齿接触下唇,气流在这一部位受阻碍,让气流完全从唇齿间的缝隙中摩擦而出,发出摩擦的声音,声音带不振动,是清辅音。
(三)舌尖中音d、t、n、l 。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气流在这一部位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
d、t是清音,n、l是浊音。
d:清音,声带不振动,不送气声母。
第二章語音章二语音一、名词解释;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
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类;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3,等呼观念的改变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宋元时代韵图那种把字音按声类和韵类发音的不同区别为两呼四等的分析方法,到明代已不再符合语音分析的实际情况。
明末,“等”的观念完全被“呼”代替。
到清代,就完全用四呼来代替原来的两呼四等了。
两呼四等合流为四呼的大概情况是:开口一二等变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变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变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变为撮口呼。
四、如何利用韵图认识反切韵图的编纂目的,特别是宋元韵图的编纂目的,主要在于展开韵书的语音系统、阐明韵书的反切。
今天查阅字书(如《玉篇》)、韵书(如《广韵》),或者看《经典释文》以及经史诸子的注释,会遇到一些无法由上下字直接切出读音的生僻字。
这种情况可借助韵图。
简单说来,反切上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一直行,但大多数不同图;反切下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图、同一横行。
王力先生称用这种方法查字叫“横推直看”。
在韵图中查字,首先要知道反切下字属于什么韵,这需要一定练习才能记得住。
如果查出的字不认识,可根据同一直行其他声调的字去推。
五、等韵门法1,什么是门法门法是按照反切来查图的方法。
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使用韵图的一些法则和条例。
2,门法的产生早期韵图,如《韵镜》,只有所谓《归字例》,教人怎样查图,怎样根据反切在韵图中找字。
随着韵图大量出现,语音不断发展,利用韵图练音识字渐成风气,韵图的若干问题也暴露出来。
如《七音略》端、知组安排在同一行,精照组也在同一行(《韵镜》亦然),一四等为端精组,二三等为知照组。
但《广韵》四江韵里有一小韵,“桩,都江切”,桩是知母字,都是端母字,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不属于同一个字母。
韵图对这个韵字没有根据反切上字“都”把它列入一等,而是列在二等的位置。
门法就专门解释这个矛盾,称这种情况为“类隔”。
3,门法的发展可以认为韵镜的《归字例》是门法之发端,《四声等子》里的《辨音和切字例》和《辨类隔切字例》是门法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汉语(2)一、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分析及其分类(一)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分析p57韵母的组成成分可以分析为韵头、韵腹和韵尾韵头(介音)+韵腹+韵尾只能是i/u/ü元音只能是i/u/n/ng注意:对于一个韵母而言,以上三部分不一定都具备,但韵母必须有韵腹。
概念:响音——语音学中把元音和鼻音这类乐音成分占优势的音,称之为响音。
如a、n等。
判断:普通话韵母的组成成分都是乐音性的,即都是响音。
概念:噪音——语音学中把乐音成分不占优势的音,叫噪音,如b、p等。
概念:韵基(本韵、押韵中的“韵”)——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的部分就是韵基,包括韵腹、韵尾。
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
如韵母iang,其中ang是韵基。
汉语传统的音韵学把韵基看作本韵。
韵基也是押韵中的“韵“。
判断:韵基、本韵、押韵中的“韵”所指相同。
概念:某个语音成分受相邻的不同语音成分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部分相同,就是同化。
顺同化——是前面的语音成分影响后面的语音成分,使后面的语音成分变得与前面的语音成分相同或部分相同。
英语中后缀-s,在清音后面读清音[s],在浊音后面读浊音[z],如books[bu:ks]、bows[bauz]。
逆同化——是后面的语音成分影响前面的语音成分,使前面的语音成分变得与后面的语音成分相同或部分相同。
如汉语“版面”[panmian]一般读成[pammian]韵母分类的讨论韵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类:一、从组成成分及结构分:单韵母:a/o/e/i/u/ü/- i ( / )/er;ê复韵母:ai/ei/ao/ou——前响复韵母:韵腹+韵尾iao/iou/uai/uei——中响复韵母:韵头(介音)+韵腹+韵尾ia/ie/ua/uo/üe——后响复韵母:韵头(介音)+韵腹鼻音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舌尖鼻音韵母(前鼻)ang/iong/uang/eng/ing/ueng/ong/iong——舌根鼻音韵母(后鼻)。
普通话水平测试知识科普:声母普通话水平测试知识科普:声母导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
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知识科普:声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普通话水平测试知识科普:声母篇1一、声母的性质汉语音韵学传统分析法把一个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每个音节还有一个声调,这样,汉语的音节就有三个必备要素:声母、韵母和声调。
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叫做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大都由辅音充当;22个辅音中,只有ng不做声母。
二、声母的种类及发音要领1、普通话的声母分为辅音声母和零声母两大类:以辅音开头的音节,其声母为辅音声母;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其声母称为零声母。
2、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1个零声母。
注意:普通话大部分辅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声音不响亮;为了便于称说,需要在其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而声母的实际发音称为“本音”。
3、辅音声母按照发音的不同,可做不同的划分:(一)按发音部位分为7种双唇音:发音时双唇紧闭构成阻碍:b、p、m唇齿音:发音时下唇与上齿构成阻碍:f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z、c、s舌尖中音: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d、t、n、l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举起并后缩,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zh、ch、sh、r舌面音: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j、q、x舌根音: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g、k、h(二)按成阻方式分为5种塞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完全闭塞,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气流冲过阻碍,爆发成音,故又称爆破音:b、p、d、t、g、k 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靠近,中间形成窄缝,使气流从中间流过,摩擦成音:f、h、x、s、sh、r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完全闭塞,挡住气流,然后打开形成一条窄缝,使气流从中间流过,摩擦成音:j、q、z、c、zh、ch 鼻音:发音时,口腔通路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气流振动声带后由鼻腔流出:m、n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舌尖两边松弛下垂,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尖两边空隙流出,发出声音:l(三)按是否送气分为2种送气音:在发塞音和塞擦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强:p、t、k、c、ch、q不送气音:在发塞音和塞擦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b、d、g、z、zh、j(四)按声带是否振动分为2种清音:发音时气流不振动声带。
现代汉语讲义-语音-声母目的要求1.掌握声母的发音,做到对声母进行正反描写。
2.重点把握汉语声母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21个辅音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声母的发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分析。
(对于发音部位来说,生理分析比较可靠;而对于发音方法来说,声学分析比较理想。
吴宗济)(一)发音部位什么是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位置做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1.双唇音:上唇+下唇 b[p] p[pˊ] m[m]2.唇齿音:上齿+下唇 f[f ]3.舌尖前音:舌尖+上齿背 z[ts] c[tsˊ] s[s]4.舌尖中音:舌尖+上齿龈 d[t ] t[tˊ] n[n] l[l]5.舌尖后音:舌尖+硬腭前 zh[# ] ch[# ] sh[# ] r[# ]6.舌面音:舌面前+硬腭前 j[ʨ ] q[ʨˊ] x[# ]7.舌根音:舌根+软腭 g[k ] k[kˊ ] h[x]“+”表示抵住或接近;符号#表示未找到对应的国际音标。
(霍凯特:发音体与发音点)(二)发音方法什么是发音方法:发音时,发音器官用什么方式来阻碍气流通道,以及发音动作的过程。
(吴)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黄)1.阻碍的方式(1)塞音6: b[p] p[p] d[t] t[tˊ ] g[k ] k[kˊ] 也叫爆发音、迸发音、破裂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
(2)擦音6: f[f ] h[x ] x[#] sh[# ] s[ s r[# ]发音时,发音部位靠近,气流从缝隙中挤出。
(3)塞擦音6:j[ʨ ] q[ʨˊ] zh[[# ] ch[[# ] z[[ts ] c[tsˊ]兼有塞音和擦音的特点。
(4)鼻音2:m[m] n[n ](5)边音1:l[l ]2.声带是否颤动(1)颤动(浊音)4:m[m] n[n] l[l] r[#](2)不颤动(清音)17:3.气流的强弱(1)送气音6: p[pˊ] t[tˊ] k[kˊ] q[ʨˊ] ch[# ] c[tsˊ]肺部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