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肢体语言之身姿语手势语
- 格式:pptx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56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礼仪篇:教师的手势.手势的作用有三:一是澄清和描述事实,二是强调事实,三是吸引注意力。
一、教师的手势语言(一)教师手势教师手势,即教师利用手的动作与姿势,传递思想感情,组织教育教学,展示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职业修养。
,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两个方面的作用。
教师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可分成四种类型:1.形象手势,用来模拟状物的手势。
2.象征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的手势。
3.情意手势,用来传递情感的手势.4.指示手势,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
(二)教师的基本手势1、垂放与背手(1)垂放,是教师最基本的手势.手的放位置有两种:第一种是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叠放或相握于腹前;第二种是双手伸直下垂,掌心向内,分别贴放于大腿两侧,当教师站立或行走时,通常可以选择两手垂放或者背手,这是基本的手势。
(2)背手,多见于站立、行走时,既可显示教师的权威,又可镇定自己.应用方法,双臂伸到身后,双手相握,同事昂首挺胸,但要注意,被收拾容易给他人留下盛气凌人的感觉,所以在正式场合,或者有领导和长辈在场的情况下需要慎用.2、持物4.鼓掌鼓掌,是用以表示欢迎、祝贺、支持的一种手姿,多用于会议、演出、比赛或迎候嘉宾。
表示欢迎、祝贺或支持时,可以鼓掌致意。
其正确的手势是:以右掌有节奏地拍击左掌。
若有必要,可站立起来并高兴地双手鼓掌。
不过,社会上也流行以鼓掌来表示讽刺、反对、拒绝、驱赶之意。
它被称作是“鼓倒掌".在交谈中,你向对方伸出拇指,自然是表示夸奖,而若伸出小指,则是贬低对方.对教师来说,此种手势则是严禁使用的。
5。
夸奖夸奖,这种手势主要用以表扬学生。
表扬他人时,可以伸出右手,翘起拇指,指尖向上,指腹面向被夸奖者。
6.指示指示,是用以指示方向的手姿。
当教师需要为他人引导或指示方向时,标准的手势应当是:伸直并拢手指,掌心向上,腕关节伸直,指尖与手臂形成一条直线,首先指向被引导者的身躯中段,随后再指向其应去之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体态语言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
而联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情、目光、身势、手势、头势、空间、仪表风度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1、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
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
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
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
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
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
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目光语言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
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
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
同时还要用眼神的变化,以目光语言随时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过程。
讲课前,教师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可以振奋学生精神,稳定教学秩序;讲课时,教师“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
关于教师上课时的正确手势运用(1)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伸手训练:“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一些呢?”(2)抬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抬手训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3)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举手训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4)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表示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挥手训练:“努力吧!奋斗吧!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5)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
推手训练:“不!不能这样!这不是我们的逻辑!”(6)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至下区)——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压手训练:“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7)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摆手训练:“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8)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心手训练:“爱国魂是最纯洁的灵魂,爱国心是最美好的心灵。
”(9)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物等。
侧手训练:“你要想获得幸福,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10)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合手训练:“军人的责任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维护社会的安宁。
”(11)分手(两手在胸前由合而分,双手打开,做另一手势状)——根据打开后手势的区域不同分别表示空虚、沉思、消极(下区),赞同、乐观、积极(中区),兴奋、赞美、向上(上区)等。
教师演讲中的手势、表情和姿势
教师在演讲中的手势、表情和姿势可以帮助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势、表情和姿势,可供参考:
1. 手势:
- 打开手掌:表示开放、接纳和友善。
- 握拳:表示力量、决心和信心。
- 指向:用手指指向某个地方或物体,帮助学生关注重点。
- 手势配合语言表达:例如,画圈表示整体或总结,画箭头表示方向或前进,握住拇指表示合作等。
2. 表情:
- 面带微笑:传递友好和积极的情绪。
- 眼神接触:与学生建立联系,展示关注和兴趣。
- 严肃的表情:表达严肃的态度和重要性。
- 鼓励的表情: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3. 姿势:
- 站立姿势:保持笔直的身体姿势,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
- 行走姿势:在教室中行走时,整齐有序,示范正确的行为。
- 使用教具:使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具时,展示正确的姿势和操作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演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手势、表情和姿势,以更好地与学生产生连接,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