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拖影学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13
实战维修,液晶屏维修方法,逻辑板维修经验几十列HSD190MGW1-AXX屏拖影严重与开机花屏横竖线的维修方法近日接到一个优派V A1903MB液晶屏,有时一次能正常图像的,但一关屏再开机又是线了。
经网上查找次料,很多人的HSD190MGW1屏都是拖尾严重的通病。
经本人的总结经验如下屏前左下角有6个检测点,主要是测量由上到下数的5、6点的检测点,第5点正常值是21.8V,第6点的正常值是负10.1V .第5点电压不正常就会引起屏拖尾严重。
第6点电压不正常就会引起开机花屏横竖线或有1/3横竖线的问题。
这两个电压在屏上都可以找到,VGL =-10.1VVGH-M=21.8V我是找根很小的漆包线一头去漆,不要太长哦!找一快黑色的软胶能压缩的那种,在DVD机上用来顶住机盖或主板的那种,只要能压缩的不导电的就可以了,不用调什么导电胶了,切成高度要高一点因为要借助屏的金属架的压力把漆包线和检测点接通。
放的时候你找点双面粘胶粘到软胶的一面上,放好漆包的和检测点的位置,然后把有粘胶的一面粘下去就好了。
再用屏的金属架压住装上缧丝就OK了。
这块屏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图像反应巨慢!且色彩失真,论坛里也有前辈谈论过解决办法就是飞线VGH-M电压到屏,看似简单,难就难在玻璃屏上如何固定飞线,今日刚好花了50块钱回收一台19宽屏冠捷就是这个故障,看了论坛里前辈们用的是碳粉调和胶的办法,估计很多人都失败而放弃了!手里有导电银漆,本店以修本为主,修液晶为辅的业务,于是发挥了导电银漆的威力,终极解决这类故障!1.HSD190MGW1-A00 REV:1屏,通电试机先是白屏然后慢慢色彩出现。
最后到一定程度就是色彩失真拆开盖位于屏的左下角有六个测试点,从上往下我量的电压为1.53V 0.78V 3.25V -9.9V -0.55V -9.93V。
对照网上别人所测的电压,参考了下有几处不对,不知道他的是不是对的,我也不管这么多了,以从上往下第五组电压-0.45V,认为这组电压不对,便想飞线VGH-M 22V,飞线到V处。
学液晶显示器的一点心得液晶显示器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诸多优点,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字符型液晶模块是一种用5x7点阵图形来显示字符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显示的容量可以分为1行16个字、2行16个字、2行20个字等等,这里以常用的2行20个字的HD44780U液晶模块来介绍它的编程方法,HD44780采用标准的14脚接口,其中VSS为地电源,VDD接5V正电源,VO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IO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DO-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HD44780U液晶模块内部的字符发生存储器(CGRoM)已经存储了192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它还有CGRAM,可自行建立字模),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比如大写的英文字母“A”的代码是O1Ooo(X)IB(41H),显示时模块把地址41H中的点阵字符图形显示出来,我们就能看到字母“A”HD44780U液晶模块内部的控制器共有11条控制指令,它的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的操作都是通过指令编程来实现的。
指令1:清显示,指令码O1H,光标复位到地址OoH位置指令2:光标复位,光标返回到地址OoH指令3:光标和显示模式设置I/D:光标移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S:屏幕上所有文字是否左移或者右移。
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指令4:显示开关控制。
led拖影原理
LED拖影现象是指LED全彩显示屏在循环播放视频时,行切换会给列或行
线上的寄生电容充电,导致某些LED灯在不应当亮的时候暗亮。
LED显示屏出现拖影的原因主要包括信号源质量、显卡性能、显示屏质量、电脑配置和线路质量等方面。
例如,如果信号源质量差,如输出频率与LED 显示屏不匹配,就容易导致拖影现象的发生。
如果显卡不足以支持高清画面,或者显卡总线与LED显示屏总线不一致,也可能导致拖影问题。
同时,显
示屏本身的质量、电脑的配置和线路的质量等也都可能影响显示效果,进而导致拖影现象。
解决LED显示屏拖影问题的方法包括确认信号源参数设置与LED显示屏匹配、更换高效性能的显卡、确保LED显示屏响应速度快、提高电脑配置、
更换高质量连接线路等。
同时,为了避免拖影现象,还应该定期清洁显示屏,并保持显示屏表面的清洁和干燥;正确使用LED显示屏,避免过度使用导
致过热,并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以及采取防静电措施,防止因静电干扰而出现拖影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LCD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液晶显示器按照显示原理有:TN型和STN型TN:液晶分子在两基板之间可扭曲90度,扭曲角度大小取决于外加电压,并由此决定像素显示的灰阶STN:液晶分子在两基板之间可扭曲180~270度,较小的电压即可使液晶的扭曲角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显示更多的灰阶变化。
为了提高对比度,大视角,高响应度,高色再现性,现在还有:IPS(IN-PLANE Switching)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花样垂直配向)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similar PVA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液晶显示器按照驱动方式分:单纯(无源)矩阵驱动和有源矩阵驱动单纯(无源)矩阵驱动:上下基板的电极采用简单的相互正交有源矩阵驱动:在X电极和Y电极交叉点处由有源(主动)元件TFT相耦合,并对像素进行控制。
从驱动方式看液晶显示的进展早期的字段(Segment)式驱动和现在普遍的矩阵(Martix)式驱动(简单矩阵和有源矩阵)静态驱动在显示文字,图形和图像方面受到驱动电极数目的限制,在成本上也不现实。
简单矩阵驱动由于对比度低,显示容量很难增大,还有无法做到很大的显示区域(由于单纯矩阵驱动,在现实区域变大时,其响应时间增加,尤其是中心)有源矩阵驱动(主动矩阵驱动或者开关矩阵驱动)是在显示面板的各个像素设置开关和信号存储电容,对液晶进行驱动,达到画面曾测鲜明,对比度高,广视角,高响应速度等特点。
1971年RCA提出有源矩阵驱动法,被认为现在主流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三极管)LCD的源头。
TFT LCD 的特点:从原理上没有简单矩阵那样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可以实现多像素化可以抑制交叉效应(cross talk),对比度高由于液晶激励时间可以很长,亮度高,响应时间快由于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利用溅镀、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成膜,可以实现大型化和彩色化可以同时在显示区域周边形成驱动电路,由于I/O引脚数骤减,有利于实现可靠性和低成本。
液晶显示器出现拖影现象咋办?
故障现象:开机后发现液晶显示器中显示的文字存在拖影现象。
故障诊断:引起这个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显卡驱动问题。
可以尝试更新显卡驱动或重新安装显卡驱动,同时建议调整一下分辨率和刷新率(液晶显示器的说明书上一般都标有最佳分辨率和刷新频率),也可能与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有关。
②显卡问题。
可以尝试重新拔插,并清洁金手指,同时可以观察一下显卡风扇是否运转正常。
③数据线问题。
需要更换数据线看看,或检查是不是数据线有弯折。
④屏线问题。
即VGA线(连接电脑与液晶显示器的那根线),检查一下这根线是否连接正常,有没有松动的问题。
可以更换一根质量好的VGA线试试,另外VGA线要离电源线远一些。
⑤显示器问题。
将该显示器接到其他正常的电脑上,如果问题依旧则可能就是显示器问题了,需要交给专业人员检修。
液晶屏故障现象和对应解决办法总结液晶屏故障现象:花屏,白屏,暗屏,图像淡,竖条,彩色失真,偏色,网纹干扰,彩色反相,字符虚或拖尾,亮线、亮带或者是暗线等。
一)花屏1)花屏故障现象总述:屏幕有图像,但图像上覆盖有点状、片状、马赛克等干扰。
对应维修思路方向:检查信号源,逻辑板,LVDS信号,主板,屏参,液晶屏。
2)花屏故障现象:用户菜单正常,只是图像出现花屏现象。
对应维修思路:检查主板及scaler处理芯片电路,补焊芯片。
3)花屏故障现象:不定时花屏,花屏中间图像夹杂很多细小的彩点。
对应维修思路:LVDS插线接触不良。
4)花屏故障现象:反复上电后,花的条纹、色彩有变化。
对应维修思路:检查逻辑板5)花屏故障现象:反复上电后,花的条纹、色彩无变化。
对应维修思路:屏本身坏机会大。
6)花屏故障现象:图像有干扰,字符上也有干扰。
对应维修思路:逻辑板、屏信号连线、数字板信号输出电路。
7)花屏故障现象:字符正常,图像有块状、点状干扰。
YPbPr输入信号,没有干扰。
再从AV端口输入,图像出现干扰。
对应维修思路:帧存储器假焊,图像增强处理IC控制信号线断。
8)花屏故障现象:图像全部是花点状,细碎花屏,字符是正常的。
对应维修思路:故障在视频解码器电路。
因为,图像增强处理电路产生的故障是块状的,不是细碎的。
9)花屏故障现象:图像上有扭曲状或者网纹干扰。
AV试机一切正常!度对应维修思路:中放、高放电路。
10)花屏故障现象:图像规则块状花屏。
对应维修思路:主板缓存与主芯片通信不良。
11)花屏故障现象:花屏鬼影,整个屏幕有杂乱的彩色条纹。
对应维修思路:关掉图像对比度来判断.如果关掉对比度,图像缺色就说明故障点在主板的格式变换电路和LVDS连接线.反之,如果关掉对比度,图像基本正常,说明就是T-CON板的格式变换器没正常工作.逻辑板主查屏供电及芯片供电,格式变换器与帧存储器通讯,屏存储器数据损坏。
12)花屏故障现象:开机时左上方出现瞬间花屏。
液晶显示驱动原理心得体会(共5篇)第一篇:液晶显示驱动原理心得体会SZRD 了解液晶顯示驅動原理1.Cs(storage capacitor)储存电容架构不同, 所形成不同驱动系统架构的原理。
(1).Cs on gate:儲存電容利用gate走線來完成。
優點:1)不需要增加一条额外的common走线,開口率(Aperture ratio)較大。
2)不影響儲存電容上儲存電壓的大小(響應時間影響有限)。
(2).Cs on common:儲存電容利用common走線來完成。
2.整块面板的电路架构。
(1).以一个1024*768分辨率的TFT LCD来说,共需要1024*768*3个点(每一个TFT与Clc跟Cs所并联的电容, 代表一个显示的点;三个RGB三原色代表一个基本的显示单元pixel)组合而成.(2).由gate driver所送出的波形,依序将每一行的TFT打开, 好让整排的source driver同时将一整行的显示点, 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 显示不同的灰阶.如此依序下去。
3.面板的各种极性变换方式。
(1).由于液晶分子有一种特性,就是不能够一直固定在某一个电压不变, 不然时间久了, 你即使将电压取消掉, 液晶分子会因为特性的破坏, 而无法再因应电场的变化来转动, 以形成不同的灰阶.避免当液晶分子转向一直固定在一个方向时, 所造成的特性破坏.也就是说, 当显示画面一直不动时, 我们仍然可以由正负极性不停的交替, 达到显示画面不动, 同时液晶分子不被破坏掉特性的结果.(2).面板各種極性變換方式:1)frame inversion2)row inversion与column inversion3)dot inversion4)delta inversionmon電極的驅動方式:(1).common電壓固定不變的驅動方式。
(2).common電壓不停變動的驅動方式。
1.面板极性变换与common电极驱动方式的选用:2.各种面板极性变换的比较:5.SVGA分辨率的二阶驱动: 指gate driver的输出电压仅有两种数值,一为打开电压,一为关闭电压.1.feed through电压:成因主要是因为面板上其它电压的变化,经由寄生电容或是储存电容,影响到显示电极电压的正确性.(1)CS on common時Common電壓不變之feed through。
家电检修技术2011年第4期()跟师傅学手艺液晶电视是时下主流产品,不久传统的CRT电视将逐渐淘汰。
学习液晶电视维修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怎样才能快速高效掌握这门技术呢?前段时间有不少网友发来短信问我,液晶电视好学吗?今天有空,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以及简单维修思路供大家参考。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在京城住进了酒店。
晚上秀才一连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他梦见自己在瓢泼大雨中,头上戴着斗笠,手中还拿着一把雨伞;第三个梦,他梦见自己和妻子在床上背靠背睡觉。
清早起来秀才感觉有点蹊跷,是不是暗示着什么?于是他就跑去找了位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见秀才一五一十讲来,连忙说你不用考了,赶紧收拾行李回家吧。
你想,墙上种白菜你种得到吗?在雨中头上戴斗笠,手中还拿着一把雨伞,这叫多此一举!和妻子睡觉是背靠背,能有戏吗?秀才一听,也不无道理呀!于是乎匆匆回到酒店,打包了行李,准备打道回府。
店小二看见连忙说,秀才大哥考试时间还未到,你这是-----?秀才就把晚上做的梦,以及找算命先生的前后因果说了一遍。
店小二听完连声说,有希望了!有希望了!你想,墙上种白菜而不是在地面上,这说明你高中!雨中头上戴斗笠,手中拿雨伞,这说明你准备充分!和妻子睡觉是背靠背,你只要翻过身来不就有戏了!秀才听后,赶考的信心又回来了。
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大家看看,同一个人、同一样的环境、做同一样的事。
心里状态不一样,所做出来的结果是绝然不同的!我们要保持一个好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里。
抛弃悲观思想、积极向前、努力争取,才能干好每一件事!想当年,我们都是从修收音机、黑白电视起家的。
不也是一路辛苦走到了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信!靠的是自学!与时俱进,成功的路是为有准备的人铺的!液晶电视(LCD)从某个角度讲,比CRT数字高清彩电容易修得多。
液晶电视的图像和伴音信号处理流程和CRT电视是一样的。
液晶知识点总结IPS模式的工作原理(液晶层中是否有双折射发生)一、显示技术分类1光学方式1)直观式2)投影式3)空间成像式2驱动方式3器件技术4显示方式1)主动2)被动5结构形式1)阴极射线电子束管2)平板显示3)投影显示二、液晶的分类1. nematic phase:向列型、丝状相、普遍的使用于液晶电视、电脑以及各类型显示组件上。
2. smectic phase: 近晶型、层列型用于光记忆材料的进展上。
3. Cholesteric phase:胆甾型、胆固醇型应用于温度传感器按液晶态形成的方式分类1热致液晶(thermotropic)在光电子技术包括显示器件方面2溶致液晶(lyotropic)由液晶分子尺寸的分类小分子、高分子(聚合物)三、液晶的基本特性:各向异性1介电常数2磁导率3折射率4粘滞系数液晶的光学性质:1旋光性(光波导效应)光矢量随着分子的扭曲而使其偏振面跟着旋转,出射光矢量转过的角度和扭曲角相同。
这就是所谓的光波导作用。
光通过后偏振面会转过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波长有关,这就是旋光效应。
光波导效应是TN模式液晶显示器工作的基础2双折射性液晶的折射率在平行和垂直与分子长轴的方向是不同的,展现双折射性。
3汲取二色性;液晶的光汲取系数在平行和垂直于分子长轴的方向是不同的,展现所谓的汲取二色性。
4光散射性;光芒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上会产生折射或反射而偏离本来的传扬方向。
四、1)液晶显示的基础:利用外加电压转变液晶分子取向,产生光调制。
2)液晶具有显著P0,.3)液晶加上电压,分子罗列状态简单发生变化。
五、液晶的三种形变:K11、K22、K33分离为展曲(Splay)、扭曲(Twist)、弯曲(Bend)形变之弹性系数(elastic constant)弹性常数K33>K11>K22光通量-功率的度量(lm)发光强度cd光照度lx光亮度cd/m2六、液晶显示器性能参数1、辨别率Display Resolution PPI = Pixels per 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开口率:在一个像素单元面积上透光面积所占的比例2、亮度提高显示器件的最高亮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提高背光源亮度(2)提高光路上全部材料的透光率;(3)提高液晶盒的透过率,主要是TFT象素的开口率。
液晶显示器图像拖影(显示有尾巴)的解决
液晶显示器不同程度的出现拖影现象~不是响应延迟,是显示的图像多了条从左至右的尾巴,具体比喻的话,有点类似于PS的吹风效果(吹风流风德泪流满面...)。
解决办法:
拔掉接显示器端的电源接头(不是显示器接插线板上那一头)重新插上后,症状减轻不少。
于是再拔掉,重新插。
我插插插。
结果。
好了
分析原因,估计是由于接头氧化所致,多插拔几次,把表面的氧化层磨掉了就好了
特别提醒!!如果有想用工具伸进去刮的同学,刮之前一定确认电源线另外一头接头已经拔掉。
屏幕运动物体呈现拖影专业素语以屏幕运动物体呈现拖影为题,我们将探讨拖影现象的原理以及在专业素语中的应用。
拖影现象是指当物体在屏幕上迅速移动时,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这种现象在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体中经常出现,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感受。
拖影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首先,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是由一系列静止的图像帧组成的,每帧之间有一个间隔时间。
当物体在屏幕上移动时,它会在相邻的帧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这就导致了拖影的出现。
其次,人眼在感知图像时会有一个持续的时间感知,即视觉暂留效应。
当物体在屏幕上移动时,视觉暂留效应使得人眼在两个相邻的帧之间会产生一个持续的感知,从而形成了拖影的效果。
拖影在专业素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拖影可以增强动作场景的真实感。
当角色进行快速动作或高速追逐时,拖影效果可以增加画面的流动感和动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
其次,在游戏中,拖影可以提高游戏的可玩性。
当玩家控制角色进行快速移动时,拖影效果可以使玩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速度和动作,增加游戏的刺激感。
此外,拖影还被应用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通过对物体的快速运动进行拖影处理,可以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感,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在使用专业素语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来描述拖影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说:“拖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加流畅和动感。
”或者“拖影可以增强角色的速度感和动作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拖影的效果,如“模糊的拖影”、“流动的拖影”、“持续的拖影效果”。
总结起来,拖影现象是当物体在屏幕上快速移动时留下的模糊影子。
它在电影、电视、游戏和虚拟现实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专业素语时,我们可以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来描述拖影的效果,从而使得文章更加准确和丰富。
通过对拖影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利用这一视觉效果,提升媒体表现力和用户体验。
全面解析液晶显示器的抗拖影技术随着BenQ第二代疾彩引擎(AMA Z)的发布,“插黑”等液晶显示抗拖影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前期报道请参考本刊7月上的技术广角:专家讲堂栏目)。
在显示高速运动物体的动态图像时,运动物体的拖影或残影现象所造成的运动模糊(Motion Blur),一直是液晶显示技术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相比,液晶显示器(LCD)在显示基本没有变化的静态图像时,其所具有的无闪烁等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显示高速变化的动态图像时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拖影问题。
这使得液晶显示技术在数字电视、视频播放及游戏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而如何利用各种抗运动拖影技术消除拖影现象,获得更为完美、流畅的动态图像显示效果,成为新一代液晶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原因分析:液晶显示器拖影现象的成因事实上,人们对于液晶显示抗拖影技术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过去人们曾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响应速度来消除或减少运动拖影现象,于是各种提高响应速度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现在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人们发现单纯依靠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降低拖影的严重程度,却不能直接改善运动图像的显示质量,而且并不能彻底消除液晶显示器/电视机在显示动态图像时的拖影。
实验表明液晶显示器的运动拖影既有显示器本身固有显示机制的因素,又和人眼的视觉特性有着莫大的关联。
换句话说,液晶显示器的运动拖影问题实际上是由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与人眼的视觉特性联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可以想象,当你在聚精会神地欣赏体育类节目时,如果屏幕出现拖影会是何等扫兴的一件事。
1.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我们的视觉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感知特性,而视觉惰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
也就是说,视觉系统所感知的主观亮度总是滞后于作用到人眼的光信号。
如图2所示,当外部光信号作用于人眼时,视觉系统并不能立即产生相应的亮度感觉,而是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由小到大、最终达到稳定的亮度感觉过程。
人眼的结构与视觉惰性曲线同样,当作用到人眼的光信号消失后,视觉系统原有的主观亮度感觉也不会立即消失,而是有一个逐渐衰减、直至最后消失的延迟过程(图2中的t1~t2),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暂留特性(有时也叫做视觉残留特性),人类视觉系统的平均视觉暂留时间大约在0.1秒左右,而且会因刺激光线的颜色不同持续时间略有差异。
当人眼受到亮度周期性变化的光脉冲信号作用时,若信号变化的频率较低(光信号作用的间歇时间大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就会使人会产生闪烁感;反之,频率足够高的光脉冲信号,作用间歇时间小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人眼就会认为看到的是连续的、无闪烁的信号。
不会使人眼产生闪烁感的最低频率就称为临界闪烁频率,现在业界认为临界闪烁频率一般在20Hz左右;但实际应用中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值,如电影格式为24帧/s(换算成频率就是24Hz),我国使用的PAL制式电视广播25帧/s,国外的NTSC制式多为30帧/s,LCD显示器的帧率60Hz,而CRT高达85Hz。
理论上讲,只要动态图像显示的频率(帧率)高于这个数值(20帧/s),人眼感觉到的就应该是连续的、稳定的图像,但为什么我们仍然会在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明显的拖影呢?这是因为“拖影”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只有让各种显示设备尽可能地符合我们的视觉特性,才能最终获得自然、舒畅的视觉效果。
2.液晶显示的原理及其视觉暂留特性液晶显示技术与CRT显示技术在发光和显示机制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CRT显示的原理是通过加热显像管的阴极来发射电子束,经过加速电场和偏转磁场后撞击荧光屏的一个荧光像素点,使其被激发而释放出光子。
CRT的扫描电路就这样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不断地高速扫描,只要扫描速度足够快,就可以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呈现出完整的图像。
CRT显示器的结构荧光屏上的每个像素点都只在被电子束撞击的瞬间发光,撞击结束后其发光强度会迅速衰减,这就是CRT显示所具有的脉冲型(Impulse Type)驱动和光输出机制(参见后文中的图5)。
这种脉冲型驱动和光输出机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容易导致视觉上的闪烁感,为了减小闪烁就只有尽可能地提高扫描频率,例如现在CRT显示器公认的无闪烁频率是85Hz,远远高于20Hz的临界频率。
但是在显示含有运动场景的动态图像时,这种脉冲型驱动和光输出机制则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能非常及时地响应驱动信号,实现实时、快速的图像显示刷新,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动态图像显示效果。
与CRT显示相比,液晶显示则是通过像素矩阵进行光输出切换来显示图像的,不同于CRT那种扫描成像的方式,液晶显示不会产生闪烁感;其次,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点不具备主动发光的能力,需要由背光系统提供高效、均匀的光源透射实现光输出。
LC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在外加驱动电压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扭转而变成有序排列—此时光线可以顺利通过,停止加电后液晶分子重新复原为其固有的无序排列状态—这样又能阻止光线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有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滤光片,液晶材料就夹在这两个偏振滤光片之间,与这两个偏振滤光片一起控制光输出的通路。
由于液晶分子扭转、复原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控制电路收到“变成最亮”的驱动信号后,并不能立刻产生相应的高亮度(白),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逐渐提升直至稳定亮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Tr称为上升时间(Rising Time);同样,当控制电路收到“变成最暗”的命令后,也不会立刻转变成低亮度(黑),这也需要经过一个逐渐下降直至无亮度的过程,所需的时间Tf称为下降时间(Falling Time)。
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之和称为黑白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用来表示液晶面板对于驱动信号的响应速度;另外,现在还有一种表示响应速度的方式—灰阶响应时间(Grey To Grey,GTG),它表示的是从任一灰阶(度)变换到目标灰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液晶面板使用了过驱动技术(Over Drive),通常就会使用灰阶来表示它的响应速度。
CRT显示器与LCD显示器光输出特性的对比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液晶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依赖于液晶分子在驱动信号作用下的扭转、复原过程,而这两个过程都需要较长的响应时间,从而导致像素的亮度改变总是明显滞后于驱动信号的变化;另一方面,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也使得屏幕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帧画面的显示状态,直到加载了下一帧画面时屏幕上的内容才稍有变化,这种长时间不改变的情况,加重了人眼视觉暂留的效果。
液晶显示器这种“Hold Type(保持型)”的驱动和光输出模式,正是导致严重拖影的原因。
3.对症下药,如何来解决运动图像拖影的问题?液晶显示技术特有的延迟和保持特性,导致了光输出(显示画面)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作用于具有暂留特性的视觉系统,加之人在观看运动图像时眼睛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画面中的运动目标,从而明显延长了主观画面在脑海中存在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原来的一帧画面尚在视觉系统中“挥之不去”时,后面的各帧画面就“接踵而至”,最终这些主观画面相互叠加,就会使人感觉到严重的拖影现象。
拖影现象的成因:图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轨迹,A点为第N帧画面时运动物体所在的位置,B点为第N+1帧画面时物体所在的位置;由于视觉暂留特性,两帧同时存在于观看者视觉系统中的主观画面相叠加,就形成了带有拖影的主观图像由此看来,导致拖影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显示器的保持特性及人类视觉的暂留特性。
因此,解决拖影问题的办法也要从这三个方面下手。
例如使用过驱动技术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使用脉冲驱动方式或者提高视频图像的帧频来改变显示器的保持特性,最后就是使用特殊的视频信号处理技术来适应人的视觉暂留特性。
与拖影过招之一:响应时间应该功成身退?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响应速度较慢时,拖影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液晶驱动电路的响应速度;而当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后,所出现的拖影则主要取决于液晶显示器的保持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降低响应时间的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拖影现象,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拖影,其效果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液晶显示器固有的保持型电光转换机制的限制。
在响应时间上,CRT显示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即使是目前响应时间最短的液晶显示设备,其响应时间也只能降低到毫秒(1ms=10-3s)的数量级,而CRT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一般只有微秒(1μs=10-6s)数量级,二者相差实在太大。
显然,单纯依靠提高响应速度的方法,很难使液晶显示器的拖影现象降低到CRT显示器的那个水平。
一味地走响应时间这条路最后通向了一个“死胡同”。
与拖影过招之二:脉冲式显示技术发威既然在响应时间上行不通,那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解决拖影问题呢?人们首先想到了CRT 显示器的脉冲式显示模式,能不能把它借鉴到液晶显示器上面?1.全黑帧插入抗拖影技术的实现插黑技术的实现原理全黑帧插入技术(Black Frame Insertion)有很多种说法,如全黑数据插入技术(Black Data Insertion),又或者是插黑技术(Black Insertion);但它们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情,就是在原有视频图像的基础上,每两帧画面之间插入一个全黑的中间帧,并使帧频率增加一倍(图8)。
插黑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非常容易实现,而且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它只需要在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中增加相应的插黑处理电路,而不必改变现有液晶显示以及背光系统的结构。
事实上,插黑技术很早之前就被提出来了,但当时并没有被推广开来。
其主要原因是如果采用了插黑技术,人眼观察到的动态图像实际上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是全黑画面,若亮度和响应速度太低,很容易造成主观感觉上亮度的明显下降及闪烁感等问题。
BenQ的FP241W Z是第一台实现量产的插黑机型因此,高响应速度和高亮度是应用插黑技术的两个前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液晶产品的响应速度和亮度已足以满足插黑技术的应用条件。
例如BenQ最近发布的第二代疾彩技术,实际上就是由插黑技术和“高级运动加速器”(Advanced MotionAccelerator,AMA)技术共同组成的,AMA是BenQ所采用的一种提升液晶显示响应速度的技术,正是在提高响应速度的基础上,才得以使用插黑技术来降低运动拖影现象。
2.脉冲式背光抗拖影技术的实现如果说插黑技术是从液晶面板上动手脚,那么脉冲式背光技术(Impulse Backlight)则是拿背光光源开刀,按照实现原理的不同,现阶段的脉冲式背光技术分为背光闪烁技术(Flashing Backlight)和背光扫描技术(Scanning Backlight,又被称为Scrolling Back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