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售后回租业务会计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81.14 KB
- 文档页数:3
注册会计师《会计》中,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卖主(即承租人)应将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无论是售价高于资产账面价值还是售价低于资产账面价值)予以递延,并按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即:按该项资产计提折旧所采用的折旧率相同的比例对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进行分摊。
- 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
- 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如果售后租回交易不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
- 售价低于公允价值的,有关损益应于当期确认;但若该损失将由低于市价的未来租赁付款额补偿的,应将其递延,并按与确认租金费用相一致的方法分摊于预计的资产使用期限内。
- 售价高于公允价值的,其高出公允价值的部分应予递延,并在预计的使用期限内摊销。
递延收益摊销时,借记或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科目,贷记或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营改增前和营改增后)答:会计处理参见租赁准则,税务处理如下:一、契税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等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82号)规定:“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承受承租人房屋、土地权属的,照章征税。
对售后回租合同期满,承租人回购原房屋、土地权属的,免征契税。
”二、印花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合同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44号)规定:“对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含融资性售后回租),统一按照其所载明的租金总额依照“借款合同”税目,按万分之零点五的税率计税贴花;在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对承租人、出租人因出售租赁资产及购回租赁资产所签订的合同,不征收印花税。
”三、企业所得税处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收入确定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
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
四、增值税处理(一)营改增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二)营改增后,融资性售后回租按照贷款服务征税。
1、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本金),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新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一、背景介绍新的租赁准则将对企业的租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的租赁准则下,所有租赁合同都将在租赁债务与资产负债表上体现。
这些变化将会导致一些会计处理问题,特别是售后回租的情况。
本文将围绕新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的会计处理问题展开讨论。
二、售后回租的概念售后回租是指企业出售其房地产或其他资产,然后与收购方签订租赁协议,以继续使用该资产。
该交易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同时继续使用该资产。
售后回租顾名思义,就是售出后再租回。
三、会计处理问题在新的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交易涉及三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
首先,售出的资产在负债表上必须被删除。
其次,租赁债务必须在负债表上计入。
最后,企业在租赁期内必须按照租赁协议支付租金。
四、会计处理方法在新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交易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两种方法。
方法一:资产售卖收益法这种方法假设售后回租是一次售卖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根据售出资产的成本计算出收益或亏损,然后将其登记为交易的售出资产。
另一方面,企业根据租赁协议的未来支付款项计算出租赁债务,并将其计入负债表。
企业应该在支付租金时确认租赁费用。
这种方法下,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该清晰地将售后回租交易的细节披露出来。
方法二:租赁处理法在这种方法下,企业不将售后回租处理为售卖交易,而是作为一次租赁交易处理。
企业根据租赁协议计算出租赁债务,并将其登记到负债表上。
企业应该在支付租金时确认租赁费用。
此外,企业应该进行资产折旧,并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上。
五、结论在新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交易涉及三个会计处理问题。
企业可采用以上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之一来处理售后回租交易。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企业都必须注意向利益相关方充分披露售后回租交易的细节,以确保透明度和合规性。
售后租回是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售后租回,是企业盘活资⾦的⼀种⼿段。
企业把正在使⽤的固定资产卖出去收回价款,以解决急需的资⾦。
然后⼜将固定资产租回来继续使⽤,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固定资产并没有离开原企业。
这类似于把资产作“抵押”或“典当”。
当然,这样做是要付出⼀定代价的,即给出租⽅⽀付租⾦、利息和⼿续费等,同时也给出租⽅所拥有的资⾦提供了增值的机会。
所以,售后租回交易是⼀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
在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的销售价格和⽀付的租⾦是相互关联的,在实际⼯作中是通过⼀揽⼦谈判的⽅式,⼀并计算出来的。
所以,资产的出售和租回实质上是⼀笔业务。
基于此,出售资产的损益应按期进⾏摊销,⽽不应确认为出售当期的损益。
如果将售后租回损益⼀次确认为出售当期损益,可能会产⽣操纵各期利润的现象。
如果售后租回交易属于融资租赁,这种交易实质上转移了出租⼈所保留的与该项资产的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所以,是出租⼈提供资⾦给承租⼈并以该项资产作为担保。
基于此,售价与资产账⾯价值之间的差额,在会计上均未实现,其实质是,售价⾼于资产账⾯价值实际上是在出售时⾼估了资产价值,售价低于资产账⾯价值实际上是在出售时低估了资产价值。
所以,承租⼈应将售价与资产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递延,并按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分摊,作为折旧费⽤的调整。
售后租回交易属于融资租赁的具体账务处理如下:出售资产时,按其账⾯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按其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按其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
对已收到出售资产的价款,借记“银⾏存款”科⽬,并转销固定资产清理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按借贷双⽅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科⽬。
各期根据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分期摊销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科⽬,贷记“制造费⽤”或“管理费⽤”、“营业费⽤”科⽬。
若是分期摊销未实现售后租回损失,则借记“制造费⽤”或“管理费⽤”、“营业费⽤”科⽬,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科⽬。
新租赁准则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1.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的概述中,我们将介绍新租赁准则下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
租赁是一种常见的商业交易方式,而售后租回则是指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在将资产出租给第三方后,又从该第三方以租赁形式将资产重新租回的交易模式。
新租赁准则引入了对租赁交易的全面重审,旨在提高租赁交易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租赁交易往往被隐藏在资产负债表的注脚中,这导致了财务报表的不准确。
因此,新的准则并入了所有租赁资产和负债,要求公司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
对于售后租回这一特殊的租赁交易,在新租赁准则下也有着特殊的会计处理要求。
本文将会详细探讨售后租回在新租赁准则下的定义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要点。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售后租回在新租赁准则下的会计处理要求,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更加准确地评估租赁交易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同时,企业也将能够更好地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并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整篇文章的构思和组织结构,让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新租赁准则下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
目的部分将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新租赁准则下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面的知识。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将包括对新租赁准则背景和售后租回定义的介绍,以及新租赁准则下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要点一和要点二的详细解释。
在正文部分,作者将对新租赁准则的背景进行介绍和讨论,以帮助读者了解新租赁准则的制定原因和背景。
接着,作者将对售后租回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和适用范围等。
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会计处理流程(一)和出租人(承租人)签订协议,将自有固定资产(须是使用过的)出售给购买人(出租人),分两种情况:1 、出售价高于资产帐面净值(溢价出售):( 1 )承租人将拟出售的自有固定资产转为清理,借记“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科目,贷记“ 固定资产” 科目。
( 2 )和出租人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将资产出售给出租人,借记“银行存款” 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科目。
2 、出售价低于资产帐面净值(折价出售):(1 )承租人将拟出售的自有固定资产转为清理,借记“ 固定资产清理” 、“ 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 )和出租人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将资产出售给出租人,借记“ 银行存款” 科目,“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 科目,贷记“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
(二)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资产租回,承租人按资产帐面净值和应付租赁款的现值(折现率顺序依次为:内含利率、合同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较低者作为资产入帐价值,借记“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科目,按应付未付租息等,借记“ 未确认融资费用” 科目;按融资租赁合同附表中应付租金总额,贷记“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科目。
(三)在租赁合同签订时,承租人一般应向出租人支付租赁标的物 20—30% 作为租赁保证金,借记“ 其他应收款” 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 科目。
保证金用于支付最后一期或几期租金,借记“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科目,贷记“ 其他应收款” 科目。
(四)在租赁期内,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借记“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 科目。
将租金中所含租息部分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 财务费用” 科目,贷记“ 未确认融资费用” 科目。
(五)承租人计提折旧,分两种情况:1 、合同约定期末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承租人按正常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借记“ 制造费用”(工业企业,通过它进入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服务性企业)、“ 管理费用” 等科目,贷记“ 累计折旧” (折旧基金)科目。
新租赁准则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账务处理售后回租是一种特殊的租赁业务,涉及到租赁公司、承租人和供货方三方当事人。
在新租赁准则下,售后回租业务的财税处理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本文将介绍售后回租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一、售后回租业务的定义售后回租业务是指租赁公司向承租人提供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然后将固定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公司再将固定资产出租给承租人使用。
在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有权按照约定价格购买固定资产,从而完成售后回租的交易。
二、售后回租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新租赁准则,售后回租业务的账务处理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租赁公司提供资金购买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记为“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将借款记为“长期借款”科目。
2. 租赁公司将固定资产出售给承租人,将收到的款项记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将固定资产的成本记为“出售固定资产”科目。
3. 租赁公司与承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租赁合同记为“融资租赁合同”科目,同时将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记为“租赁收入”科目。
4. 在租赁期内,租赁公司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将折旧费用记为“折旧费用”科目。
5. 在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有权按照约定价格购买固定资产,租赁公司将收到的款项记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将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记为“出售固定资产”科目。
三、售后回租业务的税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售后回租业务需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税务处理:1. 租赁公司购买固定资产时,需要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2. 租赁公司出售固定资产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3. 承租人支付租金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4. 租赁期满后,承租人购买固定资产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售后回租业务是一种特殊的租赁业务,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财税处理。
售后回租承租人会计处理分录
售后回租的承租人会计处理分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租赁开始日,将资产账面价值与售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冲减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回租收益
2.租赁期间,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将递延收益转为收入。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回租收益
贷:其他业务收入
3.租赁期满,如果承租人选择退回租赁资产,则将租赁资产转回固定资产,同时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售后回租时的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清理-售后回租时的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回租收益(余额)
以上为简化处理示例,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和具体的账务处理规则。
如果您的具体情况和以上内容不同,请咨询专业会计师或查阅相关会计制度进行确认。
新租赁准则下,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2019年11月18日来源:财务与会计作者:彭正辉刘雪华新租赁准则要求承租人(卖方)将售后租回交易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并确认新的资产和负债,真实地反映承租人(卖方)的财务状况,提高了租赁活动的透明度。
但新租赁准则售后租回交易也存在会计处理模型、租赁债权债务、处置租赁损益及资产负债初始计量等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的不对称性,可能会影响租赁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一、售后租回交易会计处理规则售后租回交易是集销售和融资为一体的特殊租赁形式,是指承租人(卖方)将标的资产转移给出租人(买方),然后从出租人(买方)处又将同一资产租回的交易。
售后租回交易与标的资产的销售或购买不同,承租人(卖方)转让资产所有权并未转移实物,可以不间断地使用资产;出租人(买方)取得资产的所有权,但并没有实质上掌握资产实物,形成了标的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售后租回交易在不改变资产现有状况及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承租人(卖方)非流动资产向流动资产的转换,从而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用转让标的资产取得的款项分期支付租金,满足了融资需求。
售后租回交易中资产转让的交易价格和租赁付款额相互关联,往往是以一揽子方式谈判达成的交易,因此,新租赁准则要求依据新收入准则关于通过转移资产的控制权来履行履约义务的规定,评估确定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是否属于销售。
如果对标的资产的控制权移交给了出租人(买方),则该交易被视为资产的销售、购买以及租赁。
反之,不属于销售,应作为融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卖方)应当终止确认标的资产,并对租回交易应用承租人(卖方)会计处理模式,按保留的与使用权相关的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比例计量售后租回所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买方)的权利确认相关的利得或损失。
出租人(买方)应当按相关准则对资产的购买进行会计处理,并按租赁准则对标的资产应用出租人(买方)会计处理模式。
精心整理融资租赁售后回租会计处理流程(一)与出租人(承租人)签订协议,将自有固定资产(须是使用过的)出售给购买人(出租人),分两种情况:1、出售价高于资产帐面净值(溢价出售):(1)承租人将拟出售的自有固定资产转为清理,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与出租人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将资产出售给出租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固 2 (1(2 1、合同约定期末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承租人按正常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工业企业,通过它进入生产成本)、“营业费用”(服务性企业)、“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折旧基金)科目。
2、合同签订时不能合理确定期末将租赁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承租人按租期与正常使用年限较短计提折旧(一般按租期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六)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的摊销,分两种情况:1、出售价高于资产帐面净值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摊销,按折旧进度分摊。
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等科目。
?2、出售价低于资产帐面净值的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摊销,按折旧进度分摊。
借记“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科目。
(七)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取得租赁标的物所有权,分两种情况:1、承租人按正常使用年限折旧,资产帐面净值与资产实际价值应大体一致,承租人不需要调帐,以名义货价取得所有权,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名义货价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同时将“融2(1(2例8000万做售100元。
12贷:固定资产清理5200万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2300万?3、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按资产帐面净值与应付租赁款的现值(折现率一般为合同利率)较低入帐,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200万?未确认融资费用3350.01万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8550.01万4、A、第一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3025万贷:银行存款3025万B、第二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2850万贷:银行存款2850万C、第三年支付租赁本息时,收到出租人开具的等额租赁发票,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2675万贷:银行存款2675万567、89分析意见:在溢价出售、在租赁合同签订时明确所有权转移、在折旧按正常使用年限计提的条件下:1、当租赁合同签订时,承租人资产负债中资产方增加10850.01万(银行存款增加7500万、固定资产净值不变、未确认融资费用增加3350.01万);负债方增加10850.01万(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收益增加2300万、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增加8550.0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