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图解-整脊疗法(高清)
- 格式:doc
- 大小:16.99 MB
- 文档页数:11
脊疗-治疗相关疾病好方法脊柱疗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此疗法的记载,但是,真正被医学界重视还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
早在1895年,美国一个叫巴马的医师,他认为脊柱是身体的栋梁,而脊神经又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认定是大脑、小脑和延髓的延伸,如果有脊柱发生错位,压迫了神经,就会导致人体的不适或五脏六腑的病变而加速身体的衰老。
脊柱是人体的栋梁,它位于颈、躯干和骨盆的被面中央,坐落在骨盆上。
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耻骨和坐骨等所构成。
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宽后窄的环状结构,除了支持上身体重,又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
由于骶髂关节有轻微的易动性,加之体位负荷重力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错位。
骨盆错位后,首先会造成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皮肤粗糙、面部色素沉淀、脸上出现皱纹,年龄偏大者,过早出现老年斑等衰老症侯。
其次带来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减退,骨盆移位,必然会导致脊柱移位,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把人体骨盆比作高楼大厦的基础,脊柱就是高楼的墙体,当地基塌陷时,墙体就会发生偏歪,甚至楼房倒塌。
人体骨盆歪了,脊柱又怎能直立呢?因此,脊柱—骨盆错位,几乎人人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的祖先对脊柱早已有大量的研究,背部的督脉(阳脉之海),正好走在棘突的尖线上,脊柱两侧,就是华陀夹脊穴和膀胱经,支配人体脏器的穴位,星罗棋布,分布在脊柱的两侧。
从解剖学上来讲,脊髓分出的31对脊神经,就分别从不同的椎间孔穿出,调节支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骨盆、脊柱错位后,本来间隙就很小的椎间孔,首先变形,周围肌肉、韧带张力发生改变,脊椎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仰、侧屈)发生障碍,进一步压迫血管、神经,阻塞经络,引起一系列的感觉运动障碍和脏腑生理机能改变,造成内分泌机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早期的头痛、头晕,视力下降、颈部僵硬,多梦、失眠,口渴、心烦、耳鸣、耳聋、胸闷、气短,肩胛酸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反应迟缓,腹部胀痛、小便困难、便秘、腹泻,肥胖、消瘦,男性阳萎,女性月经紊乱,经络进一步阻塞,病情进一步加重,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甚至发生癌变。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应用解剖(一)基本概述1.综述: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支持人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20°- 40°胸椎后凸20°- 40°腰椎前凸30°- 50°骶骨后凸倾斜骨组织类型:A.皮质骨: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氏系统B.松质骨: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突环椎弓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三)各段椎骨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无间盘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无间盘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