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复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料(一):浅谈提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然而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这天,我们务必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务必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自然界才会越来越完美,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光明。
谈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画: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美不胜收,极目远眺,鸟在天上飞,人在绿中游。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天,出现了许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音符。
透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产生了以下粗浅的认识:“非典”给人们的启示———爱护野生动物就等于爱护我们自我2003年发生了一场突入其来的灾难—“非典”,在那段非同寻常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提心吊胆,谈“非典”色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人失去了他(她)们宝贵的生命。
“非典”来自动物传染似乎成为当今专家研究的共识,正是由于对超多野生动物的捕杀、食用,导致了“非典”的快速传播。
这给我们又敲响了警钟,爱护动物就等于爱护我们自我,爱护动物就等于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人们呢?总是那么奇怪的生活着,需要它、留恋它,却总又在改变它、宰杀它、破坏它,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也就自然想得多了。
儿时的记忆也总在脑子里回荡:小时候在村头的小河边洗衣、玩耍,到清清的小河里与鱼虾游戏快乐的情景总给我一丝留恋,然而,这美妙的风景线正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也许永远找不回来。
童年的记忆和故事时常讲给只有4岁的女儿听,女儿小小的心灵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给我们所带来的快乐中。
然而,此刻回老家,看到的小河已不是原先的样貌,河水不再那么清澈,河边堆放了凌乱不堪的垃圾,河里的小鱼、小虾也不见了往日的踪影,女儿也不会真正体会到我们小时候与大自然共同生活的快乐,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总有一些失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计学二班 吴炜佳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只有坚持可继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谱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向人们警示着地球空间尤其是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像似一张大网紧密相连。
如果这张网某些环节受损或变化,必将引起生物间连锁反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命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三个和谐的统一。
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的第一要务。
二、现代化社会的自然现状和自然难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
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2019年精选初中政治思品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13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鲁人版复习巩固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2016年9月22日是我国第10个无车日,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自2007年首次开展以来,始终秉持绿色化的交通发展理念。
截至目前,我国承诺参加活动的城市已达171个,无车日活动影响力逐年增强,2016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优选公交、绿色出行”,提倡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将出行变成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方式。
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②解决了交通拥堵,保障了道路畅通③将会彻底杜绝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④有利于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公布的数据,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或较大影响。
这些数字警示我们( )①公众要加强环保立法、严格执法②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地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③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④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安全人命关天,安全工作的容错率是零。
”这句话的理论依据是(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②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起码、最重要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人生有来无去B、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C、生命是短暂的D、生命是可贵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著名音乐人因醉酒驾驶造成4车追尾事故,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这说明( )A、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不尊重生命的行为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C、主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罚金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时下,把野生动物作为餐桌上的佳肴,能吃上野生动物成了一些地方人们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