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程序及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推荐)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ステップ1:准备工作
1.1 选择合适的体位,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2 确定护理场所的清洁卫生,如果需要局部消毒,需要进行局部消毒;
1.3 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相关知识,熟悉药品使用方法;
1.4 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注射泵、床边滴定管、口服液等;
1.5 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
1.6 熟悉有关的礼仪规范,特别是熟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相关的临床行为规范。
ステップ2:护理操作
2.1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调整引流参数;
2.2 按护理要求检查、调整及消毒引流管;
2.3 按要求处理患者的引流液,做好护理记录;
2.4 拧螺丝、连接引流管及管路系统,并强化监测;
2.5 执行必要的按摩护理,帮助患者排出合适的液体;
2.6 对引流液中的外来物质进行清洗,并对有病原学检出的液体采取特殊的措施;
2.7 注意患者的体征,如肢体麻木和发热的症状,及时反馈。
ステップ3:评分
3.1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就诊者的主观反应和客观数据进行评估,以衡量护理技术效果;
3.2 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以及操作前、中、后期患者体征及安全性进行认真评估;
3.3 分数范围从1-5分,满分5分,及格于3分;
3.4合格者可颁发实践证明书。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
【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渗血或渗液。
2.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指导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状态。
2.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扭曲、脱出。
3.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如患者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物排出。
5.搬动患者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6.拔管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发绀、切口漏气、皮下气肿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科室:被考核人:项目总分操作要求分值扣分理由得分职业规范2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2不符合规范要求—1评估9 (1)护士洗手、核对,解释(2)患者病情、呼吸状态(3)患者胸腔引流情况(4)患者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222未洗手—1,未查对—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准备10 (1)护士:洗手、戴口罩(2)用物:检查备齐用物,放置合理(3)环境:整洁、安全(4)患者:理解并配合操作4222一项未做—1用物准备不全—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操作57 (1)携用物至患者床前(2)核对,解释(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引流管侧靠近床边(4)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生理盐水,使长玻璃管埋于水下3~4cm,在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5)铺垫巾,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戴清洁手套(6)松开引流管连接处,消毒、连接更换水封瓶,将引流瓶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cm(如有负压吸引,连接负压吸引管)(7)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瓶中长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8)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引流液性状(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44128101034未评估—2一项未做—2一项未做—2一项错误—3(未倒盐水—3、长度错误—3、未注明日期和水量—3)一项未做—2(未铺垫巾—2、未双重夹闭—2、未戴清洁手套—2)一项错误—2(未松开—2、未消毒—2、未更换—2、未妥善放置—2)一项未做—3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2指导 2 正确指导患者 2 未做—2处置 4 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4 一项不合格—1 洗手 2 流动水洗手 2 未洗手—2记录 2 记录患者的反应及引流液性质 2 一项未做—1评价12 (1)操作规范、熟练、管道固定稳妥,连接正确(2)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3)体现人文关怀(4)患者或家属知晓告知事项4422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总分100主考人:考核日期:。
五十、胸腔闭式引流技术评价标准
日期主考老师考号姓名总分
目的:
1、保持引流管通常,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因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因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结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引流液量增多,
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因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
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低于胸膜腔,
7、拔出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皮下气肿
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注释:
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到2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自然;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到3项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与评分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实训十二胸腔闭式引流
【实训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操作用物】
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放置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闭式胸腔引流瓶、两把无齿血管钳、治疗巾、弯盘、无菌生理盐水
2.治疗车下层医用垃圾桶
【操作要求】
全程时间10分钟,每超过15秒扣1分,提前不加分;超过12分钟停止操作。
【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案例:患者,王平,食管癌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
(一)目的
1、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
2、保持胸瓶内有一定水位,以防气体进入胸腔。
3、利于胸腔内积液积气的排出。
4、保持胸瓶无菌,防止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作好记录。
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
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7、拔除引流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