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1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一.适应证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中等量以上)。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开胸术后。
二.禁忌证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肝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三.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
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
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2.麻醉与体位(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
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1)戴帽子、口罩、手套,消毒局部皮肤,覆盖消毒洞巾。
(2)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
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3)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4)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5)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
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技术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水封瓶内必须用无菌等渗盐水,其长管必须在液面下3-4cm
3.置放胸管的患者若术后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4.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得高于床沿,距出口胸管处皮肤处60-100cm,患者下床活动
时胸瓶低于膝关节,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5.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6.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
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脱管处理:
1)引流接头松脱: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胸管近心端,消毒接头后重新接紧引流管,打开血管钳,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尽可能从胸管排出积气。
2)胸管脱落:立即用手捏紧伤口,随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块覆盖插管处,使其密闭,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8.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如引流液量增多,
及时通知医师。
9.更换引流瓶时,应用出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
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10.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11.拔除引流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果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2.使用中的胸瓶有效期为一周,脓胸患者须每日更换。
胸腔闭式引流术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提问:
一、胸腔闭式引流适应症:
答:1、中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2、外伤性中大量血胸
3、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
4、脓胸
5、开胸术后
二、胸引流管拔管指征:
答:引流后经X线证实肺膨胀良好,无再有气体和液体引出。
临床上一般认为引流液不呈现脓性或血性,每日引流液体100ml(不能有气体)以
下可拔管。
三、胸引流管护理就注意的事项
答:
1、半卧位以利气液引流;保证胸引流瓶处于引流管口水平以下50cm。
2、妥善固定、避免扭曲、经常挤压、保持通畅。
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连续3小时每
小时引流量达200毫升以上,应注意进行性血胸可能。
4、按需更换引流瓶及连接管, 更换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芜湖市中医医院
闭式胸腔引流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姓名:科室:得分:
监考人:时间:
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注意事项:
1)瞩患者不能擅自拔出引流管。
2)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3)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4)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5)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作好记录。
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
医师。
6)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
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7)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8)拔除引流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
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实训十二胸腔闭式引流
【实训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操作用物】
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放置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闭式胸腔引流瓶、两把无齿血管钳、治疗巾、弯盘、无菌生理盐水
2.治疗车下层医用垃圾桶
【操作要求】
全程时间10分钟,每超过15秒扣1分,提前不加分;超过12分钟停止操作。
【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案例:患者,王平,食管癌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科室:被考核人:项目总分操作要求分值扣分理由得分职业规范2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2不符合规范要求—1评估9 (1)护士洗手、核对,解释(2)患者病情、呼吸状态(3)患者胸腔引流情况(4)患者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222未洗手—1,未查对—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准备10 (1)护士:洗手、戴口罩(2)用物:检查备齐用物,放置合理(3)环境:整洁、安全(4)患者:理解并配合操作4222一项未做—1用物准备不全—1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1操作57 (1)携用物至患者床前(2)核对,解释(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引流管侧靠近床边(4)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生理盐水,使长玻璃管埋于水下3~4cm,在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5)铺垫巾,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戴清洁手套(6)松开引流管连接处,消毒、连接更换水封瓶,将引流瓶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cm(如有负压吸引,连接负压吸引管)(7)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瓶中长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8)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引流液性状(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44128101034未评估—2一项未做—2一项未做—2一项错误—3(未倒盐水—3、长度错误—3、未注明日期和水量—3)一项未做—2(未铺垫巾—2、未双重夹闭—2、未戴清洁手套—2)一项错误—2(未松开—2、未消毒—2、未更换—2、未妥善放置—2)一项未做—3一项未做—1一项未做—2指导 2 正确指导患者 2 未做—2处置 4 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4 一项不合格—1 洗手 2 流动水洗手 2 未洗手—2记录 2 记录患者的反应及引流液性质 2 一项未做—1评价12 (1)操作规范、熟练、管道固定稳妥,连接正确(2)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3)体现人文关怀(4)患者或家属知晓告知事项4422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一项不合格—1总分100主考人:考核日期:。
五十、胸腔闭式引流技术评价标准
日期主考老师考号姓名总分
目的:
1、保持引流管通常,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因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因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结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引流液量增多,
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因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
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低于胸膜腔,
7、拔出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皮下气肿
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注释:
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到2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自然;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到3项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