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战略的联系,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 ▪ 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的某些特征未能做出
具体分析。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 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教邓宁在1976 年提出的。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 国企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了进一 步阐述。
理论的基本观点
▪ 折衷理论的核心优势理论是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 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 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 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所有权特定优势
所有权优势又称“竞争优势”或“垄断优 势”,有以下四类: ▪ 技术优势 ▪ 组织管理优势 ▪ 规模优势 ▪ 金融和货币优势
市场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 中间产品交易困难; ▪ 外部市场失效; ▪ 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过高。
内部化收益与成本
(1)收益: ▪ 主要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性所带来
的收益。 (2)成本: ▪ 创建内部市场可能会增加成本 ▪ 内部化交易成本:企业为克服外部市场的
交易而付出的代价。较小的交易成本是跨 国公司市场内部化的原因和动机。
内部化理论的评价
贡献性: ▪ 市场不完全是由于市场失效以及某些产品的特质
或垄断势力的存在。 ▪ 市场不完全可以用内部化来消除。 ▪ 跨国经营是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的表现。 缺陷: ▪ 把发达国家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仅仅节省交
易成本,淡化了对资本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 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区位及其与跨国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垄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 全性。该理论认为,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 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