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2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7
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702-92 铀矿地质普查规范1992-07-24发布1992-12-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EJ/T702-92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普查目的和任务 (1)3普查工作基本准则 (1)4普查工作程序 (2)5普查工作程度 (2)6普查技术要求 (3)7 储量计算 (6)8 普查区资源评价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8)附录A 铀矿地质普查成果标准(补充件) (9)附录B 铀矿普查地质报告编写格式及附图、附表(参考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铀矿地质普查规范EJ/T 702-9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铀矿地质普查阶段(下称普查)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工作程度、技术要求、储量计算、资源评价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铀矿地质普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可作为铀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报告验收和制定工作细则的依据。
2 普查的目的和任务依据铀矿地质资料和综合找矿信息,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在选定的铀成矿远景区内,大致查明铀成矿地质背景、放射性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圈出成矿远景地段,发现和评价铀异常点(带)、矿化点和矿点及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见附录A)或矿体,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 普查工作基本准则3.1 铀矿普查工作要以找大矿、富矿为目标,以提高普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3.2 铀矿普查包括普查找矿和普查评价两个层次的工作。
普查找矿要在铀矿区域地质调查或成矿预测成果基础上进行。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交通、经济情况,优先选择下列地区进行普查工作:a. 区域地质调查确定的远景区;b. 各类物探、化探测量发现的异常点(带);c. 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选出的找矿靶区;d. 已知矿区外围或其他方法发现的矿化点、矿点。
3.3 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面中求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加强综合研究,提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
3.4 根据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积极开辟新区,探索新类型。
缺乏能使铀沉淀的还原剂.因此,除了在极为干燥的古气候条件下铀的迁移受到限制,以及存在着富含还原剂组分的地质体等特殊情况外,通常在花岗岩地区大部分浸出的铀是可以往下渗流迁移的。
我们可以对铀的浸出迁移过程作如下描述:水溶液通过粒问和孔隙渗滤浸取花岗岩中以“裂隙铀,,等形式存在的活性铀,尔后逐渐向较大的裂隙和断裂汇集。
当古气候极为干燥时,在水溶液往下渗滤的局部滞流地段可以形成下降式的铀矿堆积。
它们通常是在绢云母(水云母)一细晶黄铁矿化花岗岩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
绢云母在偏碱性介质中被绿泥石所取代,使溶液局部酸化趋于中性。
A14[Si40lo](OH)8+10Mg2+2H4Si04+10H2O=2Mg5A1[AISi3010](OH)8+20H+黄铁矿与赤铁矿的平衡在pH=7时,其Eh值为一0.386 V左右。
正是这种酸碱中和及负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沥青铀矿得以形成。
所以矿石中见有较多的赤铁矿和蠕绿泥石。
中基性脉岩也会使下降水流中的铀淀出,这不仅因为脉岩中的Fe lI起着还原剂作用,也还因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氟被脉岩中的钙所固定,使碳酸铀酰、氟化铀酰离解。
所以沿着脉岩除见红化外,还发育有碳酸盐化和萤石化。
但就总体而言,溶液大体保持着近中性的pH值c 黄铁矿氧化所引起的酸化被花岗岩的缓冲作用所抑制。
如新生石英的淀积,H3Si04一:Si02+OH一+H20钾长石的绢云母化,3KAlSi308+2H20:KAl2[A1Si3010 ](OH)2+6Si02+2K+20H一绢云母的泥化,4KAl2[A1Si3010](OH)2十10H20=3Al4[Si4010](OH)8+4K++40H一深部的脉状承压水流速十分缓慢,并因附近脉岩侵入的余热以及地热异常等因素使溶液得到加热。
水溶液温度的增高,特别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会导致水溶液中铀的溶解度的降低,丧失对围岩中铀的浸取能力,并局部出现铀的沉淀。
但是由于水中铀的浓度并未饱和,铀沉淀的规模不大。
第一编铀的性质与铀矿物特征1.U的原子序数为92,原子质量为238,自然界中有三种同位素:U238〉U235〉U2342.金属铀的制取:还原法,电解法3.钝金属铀:外貌像钢,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微带淡蓝色色调.粉末状:由氧化呈灰黑色.熔点:1405摄氏度.硬度:比铜稍低.密度:很大.常温:19.05g/cm34.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金属铀发生相变:1.013x10的5次方pa下:阿尔法-U 贝塔-U 伽马-U存在温度:小于667.7度667.7-774.8度大于774.8-1152.3度晶体结构:斜方四方体-立方密度: 19.05 18.15 17.91机械性质:延展性脆性塑性5.铀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几乎可以与稀有气体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所需温度取决于铀的粒度与反应元素的性质。
6.铀的还原能力很强,金属铀和低价态铀都为强还原剂,U0与U3+能与水强烈反应,自身氧化为U4+或UO22+。
7.地壳中不存在金属铀与三价铀化合物8.U6+为亲氧元素,故自然界中U既不形成自然金属,也不形成硫化物,砷化物或碲化物9.铀为:强络合物形成条件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络合形成多种络合物10.U5+→UO2+仅在PH为2—4的水溶液中存在。
至今尚未在地壳中找到是否存在U5+络合物11.①自然界中:铀的氧化态只为4价与6价。
②实验室条件中:U的过滤态为+3价与+5价12.+4价具有弱碱性,故只存在于强酸溶液中。
+6价一般溶于稀酸13.+6价具有两性特征,(1)在酸性与中性介质中呈弱碱性(2)在碱性中呈弱酸性第二章铀矿物的基本特征1.U离子亲石元素与氧有强亲和力,在自然界只形成:氧化物,氢氧化物与含氧盐类矿物,而不形成硫,砷,氟化物,类矿物,也不存在单质铀2.铀酰离子结构:(1)单独的U6+离子不稳定,U6+在矿物中几乎为UO22+形式存在(2)UO22+呈哑铃状(U-O共价键很牢固)(3)其电荷全集中于:赤道平面,沿垂直长轴平面分布:①赤道平面—离子键②水平长轴—分子键3.六价铀矿物晶体结构有三种类型:层状型,健状性,架状型。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1.1 预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1:50000)~(1:10000)铀矿地质填图,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1.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00)的铀矿地质填图,合理选择(1:5000)~(1:2000)的物探、化探测量,并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次生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
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摘要:铀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对于寻找潜在的铀资源、合理利用已发现的铀矿床以及制定有效的采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成岩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
同时,对铀矿床的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矿产地质调查、开采试验、测量评估等多个方面。
最后,对目前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铀矿床,地质特征,资源评价,矿产地质调查,矿石特征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铀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核能发展和国家能源供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寻找铀资源、合理开采铀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对于铀矿床的合理利用、高效开采以及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铀矿床的成岩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地质特征,可以为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而资源评价可以帮助确定铀矿床的产量、品位、开采方法等,为有效开发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并为今后铀矿床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本文旨在系统综述铀矿床的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具体研究目的与内容如下:(1)系统梳理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成岩成矿环境、矿床类型、矿石特征等,为铀矿床的研究与找矿提供参考。
(2)详细介绍铀矿床的资源评价方法,包括矿产地质调查、开采试验、测量评估等,为铀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探讨当前铀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并给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铀矿床的地质特征2.1 成岩成矿环境铀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成岩成矿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铀矿床成岩成矿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稀有元素,可用于核能发电。
铀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主要用于了解铀矿地质成因、分布规律和勘探开采工作。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方面介绍铀矿地质学,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
一、铀矿的成因铀矿的成因比较复杂,地质学家通常将其归纳为海底热液成因和古洞穴成因两大类。
海底热液成因中,存在大量铀矿物质,高温高压下,铀、钡、铌、硼、磷等稀有金属元素被溶解,随溶质沉积和沉淀,有利于铀矿的成因。
古洞穴成因中,受热、潮湿、有机碳和金属离子营养物质的作用,地下铀矿物质形成了二氧化铀酸根矿体,构成了现代铀矿。
二、铀矿岩石学特征铀矿的岩石学特征以痕量稀土元素为主,以二氧化铀酸根为主要成份。
除了二氧化铀酸根外,还包括石英、活性矿物、蒙脱石等,有的含有少量的稀土硼酸矿物以及少量的D-水杨酸盐矿物,综合构成了铀矿的多样性。
三、铀矿的分布规律铀矿的分布规律与岩石物理化学特征有关,一般可以概括为花岗岩,火山岩,碳酸盐岩,高温岩类地层包裹体,神秘深层岩类地层包裹体以及堆积物中的磁性性质等六类地质环境。
有利矿化地质环境中,铀矿的数量大;受地表改造时间过程长,铀矿的数量少。
四、铀矿的勘探开发铀矿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地质工作、监测工作、矿业环境评价和技术改造四个方面进行。
地质工作主要是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进一步发现、归纳和分析铀矿分布特点和储量数据;监测工作主要是地质勘探、采样分析、成分组成分析和活性测试,用以发掘丰富的铀矿资源;矿业环境评价主要是采矿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评价,以及开采后环境恢复技术,旨在确保采矿过程中环境安全;技术改造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实施多孔性、立体颗粒结构、反射性、耐腐蚀性和长期保存性等采矿技术进行改造,旨在提高铀矿的开采成效,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开发。
本文从铀矿地质成因、铀矿岩石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四个方面,总结了铀矿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为勘探开发铀矿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支持。
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铀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1 区域地质特征江西省修水县郭家坪铀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的江南台隆之修水-都昌台陷的修水---武宁凹褶断束内的修水复向斜西端(图 1 - 1) .修水复向斜由三个雁形排列小向斜组成(东港-董坑向斜、东津-杭口向斜、修水-庙岭向斜); 郭家坪铀矿位于东港-董坑向斜南翼的上震旦---下寒武系地层中。
1. 1 区域地层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1)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成区域褶皱基底。
其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海相浊流沉积为主的复理石建造或类复理石建造及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的泥砂质、浅变质岩系,金、铀含量较高,广泛分布于九岭山、九宫山一带,构成九岭复背斜、九宫山复背斜核部地层。
(2)震旦系地层。
分布于修水-武宁复向斜两翼,呈角度不整合于双桥山群之上,分为下统硐门组和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属浅海-潮坪相的硅质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岩性为含泥硅质白云岩、硅质岩。
1. 2 区域构造区内基底褶皱复杂,以近东西向展布的修- 武复向斜表现最强烈;盖层褶皱开阔,两翼基本对称。
断裂构造发育,空间展布上大体可归纳为 NNE 向、NEE 向、NW 向三组。
(1) NEE 向构造,主要为加里东期构造活动的产物,一般平行或近于平行基底褶皱的轴向,控制着地层的发育,岩浆岩的活动及断陷盆地的展布,如古市-德安深断裂,渣津-柘林大断裂等。
(2) NNE 向断裂为区域上的郯庐深大断裂西枝,其规模较大,斜切基底和盖层褶皱,从加里东-喜山期(燕山期活动最强烈)多期多次活动,它控制了本区铀矿床、铀矿化的空间分布。
(3) NW 向构造规模小,分布零星,切割 NNE 向构造,形成较晚,为喜山期产物。
1. 3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受大断裂控制,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岩浆活动始于晋宁期,终于燕山晚期,以燕山期活动最强烈,主要分布于九岭山、幕阜山、九宫山一带。
九岭山以晋宁期的九岭富斜长花岗杂岩体为主,呈岩基产出,为复式岩体。
铀矿地质重点成矿类型与找矿摘要:我国核电发展对铀矿铀矿资源的需求日益激增,要求有更多的铀矿储量作保障。
文章阐述了世界巨型铀矿床的主要类型、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
我国铀矿床类型齐全,但像澳洲、加拿大那种元古宙巨型铀矿床尚未突破,黒色页岩型和地浸砂岩型矿床也只是发现、勘查阶段。
为快速、有效地增加铀矿储量,要将世界巨型铀矿类型置于找矿重点。
关键词:铀矿类型;资源储量;找矿方向我国核电发展对铀矿资源的需求量日增。
上世纪末期中国年产金属铀约400吨,2005年增加至1050吨。
而我国核电年耗天然金属铀2005年已达1570吨,预计至2020年将会年耗天然铀5760吨,甚至7000吨。
铀矿生产量的供需缺口甚大,虽然目前核电大国,都是依赖进口铀,而不是铀资源大国,但从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看,核电要有一定的资源储量做保障。
撇开核战备不说,仅核电站,没有足够的资源储量保证,说不定哪一天进口受限时“无米断炊”。
从国外找铀矿的经验看,寻找大型、巨型铀矿床类型是快速增加铀资源储量的有效手段。
新的成矿理论在突破大型、巨型铀矿床,增加资源储量上效果明显。
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纳米比亚等国资源储量巨大,矿床类型并不很多。
已知大、巨型铀矿类型是:①不整合面(脉)型,②地浸砂岩型,③黑色页岩型及我国较突出的类型:④花岗岩型,⑤火山岩型。
至于其他类型如硅卡岩型与伟晶岩型等多为小型和介于中小型。
一、世界巨型铀矿类型、知名矿床及主要矿化特征1.不整合面(脉)型。
主要分布在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澳大利亚的兰杰、奥林匹克坝、贾比卢卡、金都尔矿床等储量都在数万吨以上,加拿大的凯湖、拉比特湖、克拉夫湖、雪茄湖、麦克阿瑟河矿床等,都储量巨大。
矿床成矿时代古老,大约在1740~1450Ma之前,成矿属于中元古时期。
相当于我国北方蓟县群和长城群下部,南方缺失。
成矿条件:要具备稳定的古陆地块;早元古代为冒地槽活动带并伴随岩浆侵入或火山活动;元古代中后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盖层砂岩产状平缓(5°~10°)。
2#花岗岩型铀矿断裂构造特征分析本文依据有关断裂构造的分形理论,探讨了一种可以迅速地测量多区域断裂分维值的方式,而且得到了目标区域的断裂分维值以及其平面等值图。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断裂分维值与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之间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其大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高低。
86%左右的铀矿床位于目标区域的花岗岩型铀矿田断裂分维值D>1.18的范围内,这说明了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可能性随着断裂分维值的增大而增加,为该区域的花岗岩型铀矿设置新的预测标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标签:花岗岩型铀矿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分维值0引言断裂构造是一种复杂且普遍的自然界地质现象,借助传统的方法通常仅能对其特征做相关的定性描述,但依据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Mandbrolet分形理论,就能够有效、方便地对其特征做相关的定量分析。
本文借助花岗岩型铀矿的例子,以非线性角度对断裂构造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花岗岩型铀矿分布与其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花岗岩型铀矿设置新的预测标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目标区域地质状况目标区域由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运动,其内产花岗岩型铀矿皆为复式的岩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充足的铀源、高比例的活动铀等特点。
目标区域的花岗岩体断裂构造的发育方式大体上有EW、NWW、NE和NNE向几组断裂,其互相之间切割,产生了区域内总体构造格架。
某些断裂构造对铀矿床产出部位进行控制,还有的断裂构造对岩体展布方向进行控制。
大量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断裂构造的具有几何形态与分布分形的结构特征。
沈忠民、卢新卫、李本亮和平田隆幸等各自研究过于不同尺度的地壳断裂构造下的分形特征,得出分维值能够对断裂构造的自相似性与空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定量地描述。
而且Lewis与Berry 也指出,断裂体系的分维值大小是断层动力学机制与规模、数量和组合方式的综合表现,是一项能够成为对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进行反映的定量参数的综合性指标。
伴随着不断深入研究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相关的应用领域将会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在勘探与预测评价煤、金属矿产和油气等地下资源的相关领域,并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立志当早,存高远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验收、评审铀矿资源/储量及各类成果的总
要求;也是制定铀矿地质各类专业规范、规程、规定、指南等的总要求;还可作
为铀矿矿业权转让,铀矿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铀矿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33 一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 10001 一19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没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
铀矿普查与勘探.pdf第二章铀矿普查与勘探第一节铀矿普查1956年地质部航测队首次进入安徽,在沿江的巢湖—马鞍山、滁县—张八岭一带进行1:2.5万伽玛测量,工作面积6104平方公里,未发现异常点。
1957年3月至1958年底,中南309队14分队先后在休宁、广德、泾县—旌德、贵池—繁昌、枞阳—昆山等地区开展普查工作,完成普查面积1:10万2099平方公里、1:2.5万1256平方公里,槽探15100立方米,井探1011米,发现异常点1347个。
1959年华东608队航测队在大别山、庐江—枞阳地区进行1:2.5万的航空伽玛测量,工作面积17300平方公里,发现92个航放异常点。
这年航空工作成果明显,资料齐全。
同年,华东608队安徽第三地质队在淮河以南的蚌埠、滁县、六安、巢湖、安庆、芜湖、徽州等7个地区22个县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共完成普查面积1:10万922平方公里、1:5万6458平方公里、1:2.5万3498平方公里、1:1万420平方公里,槽探22091立方米,井探1412米,发现异常点3083个,揭露点15个。
1960年华东608队航测队在绩溪至祁门的大片地区进行航空伽玛测量,完成工作面积1:2.5万2239平方公里、1:5万4617平方公里,发现异常点27个,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荷塘组中。
同年安徽第三地质队在大别山、庐枞、沿江和皖南地区进行普查,完成工作面积1:5万545平方公里、1:2.5万2920平方公里、1:1万1189平方公里,施工槽探37710立方米,井探1460米,发现异常点5496个,异常带177个,揭露点3个。
1961年3月,华东608队安徽第三地质队撤出安徽,至此安徽省铀矿地质普查工作中断。
1964年3月,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华东608队11队重返安徽,部署在黄山、九华山、绩溪地区和大别山、桐城—岳西地区,年内完成普查面积1:10万618平方公里、1:5万1142.8平方公里、1:2.5万1984.8平方公里、1:1万36.2平方公里,槽探5114立方米,井探64.7米,发现异常点509个,异常带28条,揭露点3个。
铀矿地质学概论铀矿是一种重要的高熔点金属,主要是用于核电站和核武器。
这些矿物种类是多样的,其发现范围也是广泛的,因此针对矿物的地质学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铀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在采矿领域的应用。
铀矿的地质分类铀矿的地质分类主要包括:碱性矿物、元素矿物和化合物矿物。
碱性矿物指的是钾铀矿类,如弗罗里石、拉克米石、巴维尔石和芙蓉石等,其中以弗罗里石最为常见。
元素矿物指的是以金属形式存在的,如将威尔铀、紫松矿、汞铀矿、碳钨合金等,其中将威尔铀最为常见。
化合物矿物指的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如英利铀矿、乌马矿、碳酸铀、硫酸铀等,其中英利铀矿最为常见。
铀矿的地质属性铀矿的主要地质属性包括:形状、结构、岩石类型及密度。
形状可分为结晶、沉积及超细结晶等三大类,结晶形状有棱柱、锥体、立方、八角体等,沉积形状有薄片、粒状、碎屑状及管状等;结构可分为角晶结构、石英结构、晶体结构等;岩石类型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和碳酸盐岩等;密度可分为低密度(3.03.3 g/cm3)、中等密度(4.04.9 g/cm3)及高密度(5.05.5 g/cm3)等。
铀矿的地质环境铀矿一般分布于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及火成岩等岩体中,主要分布在花岗岩、流纹岩、辉石岩、白云岩等的构造带位置上。
铀矿的形成环境大致可以分为深水环境、浅水环境和集水环境三类。
深水环境,指的是深洼谷、深海谷以及海底古洼地等环境,是铀矿形成的最重要的地质环境;浅水环境,指的是湖泊、河流及河滩等浅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二重要地质环境;集水环境,指的是河谷、湖泊、河流及河滩等集水介质,是铀矿形成的第三重要地质环境。
铀矿的地质勘探铀矿的地质勘探包括定向勘探、浅层勘探、深部勘探和大地测量等四大类。
定向勘探是从已知百分之铀矿石品位出发,采用地理勘查、室内化验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浅层勘探是从地表出发,采用地质勘查、采样、室内分析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深部勘探是从坑内出发,采用开采、测井、勘探等方式,对铀矿进行勘探。
话说找铀矿话说找铀矿一、铀矿地质概述铀,属于锕系元素,原子序数为92,系天然产出的最重的金属。
它具有亲氧或亲石性质,与氧、氟、氯的亲合力较强,极易形成氧化物或含氧盐,自然界中不存在铀的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氢化物及单质形式。
自然界中铀有四价和六价两种价态,具氧化-还原特性,能形成种类繁多的铀矿物。
在岩浆条件下,四价铀最稳定,以晶质铀矿存在。
氧化条件时,铀易从四价氧化为六价形成铀酰离子,与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硅酸盐、钼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结合形成各种盐类,并为褐铁矿、蛋白质、磷酸钙、粘土矿物、有机物和沥青所吸附。
铀酰离子的化合物易溶解在含硫酸根或碳酸根等阴离子的水体中,并随地下水迁移,生成各种次生铀矿物。
铀属于两性元素,铀的氧化物既可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铀酸盐,也可与酸作用生成铀酰化合物。
铀还能形成多电荷的大离子团,与钍、稀土、钇、铌、钽、锆、铪等类质同象。
业已发现的铀矿物和含铀矿物有170种以上,但只有25-30种铀矿物具开采价值。
根据铀矿物的物性和产出状态,将其分为两类。
其一为黑色、暗褐色,比重大于5,硬度为5-6,沥青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主要为原生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铀黑)、钛铀矿、铈铀钛铁矿、铌钽铀矿和铀石等;其二为色彩鲜艳,比重较小(小于4),硬度一般小于3,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主要为表生铀矿物,有硅铜铀矿、水铀钒、绿铀矿、钒铀钡铅矿、黄硅钾铀矿、铜铀云母和钡铀云母等。
按铀的存在形式分,可有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吸附状态三类。
独立矿物是指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铀化合物,它们的含铀率比较高,如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钙铀云母、铜铀云母、铁铀云母、水铀矿、柱铀矿、硅铀矿、红铀矿、磷铀矿、黄钾铀矿、深黄铀矿、水砷铀矿、钒钾铀矿、硅铜铀矿等;类质同象是指性质上相近的元素在晶格中以可变量互相代替的现象,如在独居石、磷灰石、钛酸盐、铌钽酸盐等矿物中,四价铀替代离子半径大致相等的元素,形成类质同象形态的含铀矿物,它们含铀均较低;围岩吸附是指有机质、蛋白石、磷灰石、粘土、氢氧化铁等以物理或化学的形式吸附铀酰离子,从而形成含铀矿物,它们含铀也很低,如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