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的意思
- 格式:docx
- 大小:20.03 KB
- 文档页数:6
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表现了作者晏殊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⑵,晚花红片落庭莎⑶。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⑷,几回疏雨滴圆荷⑸。
酒醒人散得愁多⑹。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过:飞过,过读平声。
⑶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⑷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⑸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⑹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作品介绍】《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是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词作。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白话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赏析】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浣溪沙晏殊的注释 导语:《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 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绾 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以下是小编整 理浣溪沙晏殊的注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作品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⑴ 一曲新词酒一杯⑵,去年天气旧亭台⑶。
夕阳西下几时回⑷? 无可奈何花落去⑸,似曾相识燕归来⑹。
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1]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 《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 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 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 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 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 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 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 春中常景, 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 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 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2] 白话译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 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 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
晏殊浣溪沙原文与译文浣溪沙是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与译文吧!1、浣溪沙宋代: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译文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注释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
③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④莫辞频:频,频繁。
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⑤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珍惜,怜爱。
取:语助词。
赏析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
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
”,劈空而来,语甚警炼。
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
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
“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
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之一振。
紧接着,词人将离别看成是平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词人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huàn xī shā浣溪沙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本文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有缘人为大伙儿分享的3篇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注释:篇一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⑴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⑴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⑴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⑴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作者介绍篇二晏殊[1](991-1055),字同叔,有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伤春之情与人生哲理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宋词,全词以伤春为主题,却蕴含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哲思。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填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留恋。
2、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三、创作背景此诗一般认为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晏殊知应天府时所作,根据是“张寺丞”与“王校勘”应为晏殊在应天府时的下属张公寿与王君玉,以及《能改斋漫录》《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上所载的,“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
使侍史诵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名,终篇者无几。
又使别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
仪凤终沈影,鸣蛙只沸羹。
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
’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
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
时春晩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也。
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1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流传最广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感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试题:(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浣溪沙》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6、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篇1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
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⑤怜:珍惜,怜爱。
⑥取:语助词。
频:多次。
译文1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2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
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
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译文3: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倒不如怜惜眼前曼舞的歌女。
译文4:芳年易去,人生苦短,平平常常的离别也会使人消魂断肠。
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不要推辞这频频而来的歌舞欢宴。
极目辽阔无际的山河,会加重对远方亲友的怀念,见到风雨吹落鲜花,更加感伤春光的短暂。
倒不如放开情怀,怜爱眼前这俏丽的佳人,她会给我带来快乐无限。
【评点】本篇为晏殊的代表作品,是春日感怀之作。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篇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词的大意是:填一曲新词听丽人演唱,倒一杯美酒仔细品尝,只觉得非常惬意而宠辱皆忘。
时令气候依旧,亭台池榭依旧,都与去年没有什么两样。
夕阳已经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再现光芒?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
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
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于是“我”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
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片的起首,“一曲新词酒一杯”,以赋笔起,平平叙来,以淡墨点染,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暗点题,“去年天气”、“旧”,时间概念;“亭台”,空间概念,一起合成物是人非的“怀旧”境界,情深似海,凄婉动人。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出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情形的回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以比兴之笔再渲染怀旧深悲。
“夕阳无限好”,暗喻去年的赏心乐事;“西下”喻都成过去;“几时回”,作“何时可再回”解。
从夕阳西下这眼前景起,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冀。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的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浣溪沙古诗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浣溪沙晏殊解释
《浣溪沙》是一首中国古代词,由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
以下是对《浣溪沙》的解释:
《浣溪沙》是一首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词,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
词中的“浣溪沙”是一个意象,指的是洗涤河沙的女子。
这个意象在词中起到象征和隐喻的作用。
词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深情。
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在词的后半部分,“今宵酒醒何处?”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词人希望能够与爱人相聚,共度美好的时光。
然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暗示着爱情的难以实现和离别的无奈。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
它通过描绘秋天的凄凉和寂寞,以及对爱人的思念,展现了晏殊对爱情的深切感受和情感表达。
《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情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
浣溪沙古诗词浣溪沙古诗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古诗词1这句诗的意思是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
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浣溪沙》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翻译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浣溪沙》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一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一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浣溪沙宋晏殊的古诗意思浣溪沙是宋代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千古名作,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下面我会为大家解析这首古诗里的深层含义,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浣溪沙,一名杏花流水,是晏殊的爱情之作。
在这首诗中,他将女儿的离别比作河水北去,带出了无尽的惆怅及离愁别恨之情。
这首诗的第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透露出早晨刚到的寒冷气息。
这种气息是早晨特有的,也和女儿离开时的心情一样难以释怀。
整个诗的气息就被这种微妙之情铺满了。
第二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对春天愉快气息最好的描述。
作者讲述了一种新鲜生命的喜悦,但是却因女儿离开而深感寂寞。
第三句“东风谁送春归去”,是对季节的描绘,向我们阐释春天四季更替和离别的悲伤。
这个句子也在暗示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第四句“忍把浮名,换了清闲住”,是作者表达的感慨。
他在为清闲的生活而奔波,却因为女儿的离去感到烦恼。
这个句子也让我们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第五句“任他明月下西楼”,告诉我们作者要忘掉一切,放手去追求自己的心境。
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刻,它包含了离别、思乡、魂归故里、领袖归来、遗憾和无限遐想。
第六句“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对离别的哀伤之情的描述。
重帏深下,就连皎洁的名字也被屏蔽在外,而莫愁堂则仿佛成了作者的心境,他被如此离别折磨着,却又想评价自己的境界。
最后一句“为问何人、琵琶声若霜满地”,是对诗中心的描绘。
就像琵琶声震耳欲聋,一声哀婉,沉醉于诗的美与哀,又被琵琶声的若有所思感动。
作者此时已经不再关注外面的世界,而是被内心的感情所感动。
综上所述,浣溪沙虽然有五十多个字,却蕴含了深深的悲伤和离别的哀婉之情。
诗中的每个字都承载着作者自己的情感,也带给了读者深度的感受。
晏殊的《浣溪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以离愁别恨为主题的绝妙佳作,这种离愁闷结的境界在整篇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最能概括唐宋诗词中的离情别绪的名篇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闻名遐迩的诗作之一。
晏殊的浣溪沙的意思《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晏殊的浣溪沙本意:一般是指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
所以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原本意思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晏殊的浣溪沙主旨:本词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
拓展: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进京参试,与千余进士一起参考。
颇受真宗赏识,御言:“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
真宗、仁宗两朝间历任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
为人好贤,范仲淹、韩琦、孔道府、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的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有诗文集二百四十卷,编选梁陈以后的诗文一百卷,但都佚散。
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多首,其中《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他的作品以典雅华丽,抒发闲情逸致见长。
王灼赞曰:“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可见他为宋朝的长短句创作的贡献是多么大的。
他的诗为“西昆体”,词作多用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现仅存《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浣溪沙表达了对光阴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浣溪沙》中表达了对光阴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其中"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幻无常,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
浣溪沙晏殊主旨浣溪沙晏殊主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下面是关于浣溪沙晏殊主旨的内容,欢迎阅读!《浣溪沙》【年代】:宋【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词句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通“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指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意为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可译为不得已,没有办法。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 浣溪沙 晏殊的意思是什么?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 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如下为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 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篇 1:浣溪沙晏殊赏析 《浣溪沙》这首歌是晏殊的独唱曲,可是一、二年来,每次高唱到“无可奈 何花落去”这句就唱不下去,因为歌词中必须有个对句,晏殊写了上一句,下一 句一直对不出来。
有一次晏殊经过扬州,在大明寺休憩。
寺庙的墙壁涂满过客留下的诗。
晏殊 闭上双眼,低头踱步,叫随从把墙壁上的诗念给他听,但不要说出作者的名字及 住处。
几乎每首诗才念不到几句就被他打断,因为大多穷酸无趣。
直到随从念出 王琪的〈咏史〉诗,他觉得这首诗写出“当年隋宫乐曲被当成圣乐,不料实为亡 国哀音”的哀怨,却又不带怒气,精深而美妙。
晏殊如获至宝,马上召王琪来吃 饭。
饭后两人闲步池畔,这时已是暮春,地上落花片片。
晏殊说:“我每次填词 时,一得到佳句,就赶紧写在墙壁上,慢慢推敲琢磨,有的一整年都想不到好的 对句。
就像‘无可奈何花落去’,到现在还想不出下一句怎么对。
”王琪不加思 索回答:“似曾相识燕归来。
” 这个对句,连明朝的大文学 家杨慎都说是“天然奇偶”。
因为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都无法永远长存, 如春花会凋谢,春光易流逝,全是大自然的规律,也都“无可奈何”,人无法阻 止。
然而,春花消逝的同时,却有春燕的归来,心中稍有慰藉,可也只是“似曾 相识”,而不是原来的燕子,让人再次陷入世事变化的惆怅。
篇 2:浣溪沙晏殊的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 表达了时光
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 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 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 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 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 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 一样的清 歌美酒。
然而, 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 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 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
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 是眼前 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 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 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 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 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 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 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 却又情知难返的纡 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 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 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 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 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 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 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 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 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
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 它只是“似曾相识” 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 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唯 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 却有哲理的意味, 启迪人们从更高 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 却表 现得十分含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