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果蔬干制 第三章脱水技术原理和食品干制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7
第1章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一.名词解释1、果蔬加工: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处理,消灭或抑制果蔬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保持或改进果蔬的使用品质,制成不同于新鲜果蔬的过程。
2、食品败坏:一种食品,凡是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和状态而质量变差即可认为是败坏,分微生物败坏和化学败坏。
3、质地因子:果蔬中使果蔬体现为脆、绵、硬、软、细嫩、粗糙、致密、酥松等质地的化学成分,它们是影响果蔬质地最基本的因素。
4、加工专用种:某些果蔬品种符合加工的要求,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鲜食品质,这些品种被称为加工专用种。
5、酶促褐变:是指在有氧存在时,酚酶(多酚氧化酶、儿茶酚酶)很容易将果蔬中含有的酚类物质氧化成醌,再进一步形成羟醌,羟醌进行聚合,形成黑色素物质。
6、非酶促褐变:是在没有酶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褐变称为非酶促褐变。
二.填空1、在果蔬加工中,根据化学成分功能的不同,通常可将其分为四类,色素物质,营养物质,风味物质,质地因子。
2、引起食品败坏主要原因有生物败坏、化学败坏、物理败坏。
3、褐变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
4、果蔬半成品保存的方法有盐腌处理,硫处理,防腐剂应用,无菌大罐保藏。
5、果蔬加工中,原料的特性包括原料的基本化学组成、原料的组织结构特性、原料采后的生理特性,它们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影响。
6、果蔬加工的预处理工序包括:拣选、分级、清洗、去皮、去核、切分、修整、烫漂、硬化、抽空等工序。
三、选择题1. 大多数腐败菌适宜在水分活度( )以上生长。
A. 0.6 B.0.7 C.0.8 D.0.92. 果蔬的败坏包括()。
A.生物学败坏B.化学败坏C.杀菌温度低D.酶与非酶褐变E.封罐不严3. 影响酶促褐变的因素有()。
A.温度 B. 微生物种类C. PH值 D. 氧气 E. 底物浓度四、简答1、烫漂的目的?答:①.钝化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类,减少氧化变色和营养损失;②.排除果肉组织内的空气;③.增加细胞通透性,有利于水分蒸发;同时热烫处理的干制品复水性好;④.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有害微生物和虫卵;⑤.除去果蔬原料中的不良气味,减少不良苦味、涩味及辣味;⑥.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肉组织变得富有弹性。
果蔬干燥加工技术果蔬干燥加工技术是一种将水分从果蔬中脱去,并保留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方法。
干燥后的果蔬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便于储存和运输,并且可以被制成各种食品产品。
本文将介绍果蔬干燥加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果蔬干燥加工技术原理果蔬干燥加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参数,将果蔬中的水分蒸发掉。
水分的蒸发会改变果蔬的结构,使其变得坚硬且不易腐烂。
同时,适当的干燥温度和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果蔬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二、果蔬干燥加工技术方法1. 自然晾晒法自然晾晒法是果蔬干燥加工技术中最为原始的方法。
通过将果蔬摆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风吹干果蔬中的水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天气条件限制,干燥时间较长,且易受到虫害和灰尘的污染。
2. 热风干燥法热风干燥法是将果蔬放置在热风中进行干燥的方法。
通过加热空气,提高空气的干燥能力,加快果蔬中水分的蒸发速度。
这种方法干燥效果好,时间短,但对设备和能源要求较高。
3.真空冷冻法真空冷冻法是将果蔬放置在低温和低压的环境中进行干燥的方法。
通过降低温度和压力,使果蔬中的水分以固态形式直接转化为气态,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这种方法干燥速度快,能够极大地保留果蔬中的营养成分,但设备和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三、果蔬干燥加工技术应用果蔬干燥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果蔬干果通过果蔬干燥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各种果蔬干果,如苹果干、葡萄干、香蕉干等。
这些果蔬干果不仅具有浓郁的果蔬风味,而且在保存期上也较短时间新鲜果蔬更为长久。
2. 果蔬粉果蔬干燥后,可以将其制成果蔬粉。
果蔬粉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面粉、奶粉或营养品中,增加其营养价值。
果蔬粉也可以直接制成冲泡饮料,方便快捷。
3. 果蔬口袋将果蔬干燥后,可以制作果蔬口袋。
果蔬口袋是一种便携式的果蔬零食,方便携带和食用。
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享用果蔬的需求,还可以在休闲时间充当零食。
第二章果蔬的干制干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甘肃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果蔬干制是指脱出一定水分,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同时保持果蔬原来风味的果蔬加工方法。
制品是果干或菜干。
它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 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 干制品水分含量少,有良好的包装,则保存容易。
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较易运输贮藏。
3. 由于干制技术的提高,干制品质量显著改进,食用又方便。
4. 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
因此,果蔬干制品对于勘测、航海、旅游、军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果品蔬菜干制的基本理论果品蔬菜干制,目的在于将果蔬中的水分减少,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同时,果蔬中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产品能够长期保存。
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性质及干燥基理(一)果蔬组织内部的水分状态及性质果蔬的含水量很高,一般为70%~90%左右。
果蔬中的水分是以游离水、胶体结合水和化合水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游离水: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是充满在毛细管中的水分。
所以也称为毛细管水。
游离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它占果蔬含水量的70%左右,如马铃薯总含水量为81.5%,游离水就占64.0%,结合水仅占17.5%;苹果总含水量为88.7%,其中游离水占64.6%,结合水占24.1%。
游离水的特点是能溶解糖、酸等多种物质,流动性大,借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可以向外或向内迁移,所以干燥时排除的主要是游离水。
第一节干制的基本原理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二、干制机理三、干制过程曲线四、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五、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第二节干制方法与设备一、自然干制二、人工干制第三节干制工艺一、原料的选择二、原料处理三、升温干燥四、通风排湿五、倒换烘盘六、回软七、分级八、压块九、防虫处理十、包装十一、贮存果蔬干制:就是经过一定预处理的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促使其脱除一定水分,而将其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习惯上,将以果品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果干,以蔬菜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干菜或脱水菜。
前者如葡萄干、红枣、柿饼、荔枝干等,后者如黄花、干椒、脱水大蒜等。
干制品具一定的色、香、味、形,可溶性固形物达75%以上,按干物质计算达80%左右,而且加水后要能复原。
果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在《本草纲目》中,用晒干制桃干的方法。
大批量生产的干制方法是在1795年法国,将片状蔬菜堆放在室内,通入40℃热空气进行干燥,这就是早期的干燥保藏方法,差不多与罐头食品生产技术(1810年)同时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插PPT第4、5页)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插PPT第6、7页)干制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生产方便——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延长贮藏期------ 经干燥的食品,其水分活性较低,有利于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以延长食品的市场供给,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