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果蔬干制
- 格式:pptx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92
第一节干制的基本原理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二、干制机理三、干制过程曲线四、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五、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第二节干制方法与设备一、自然干制二、人工干制第三节干制工艺一、原料的选择二、原料处理三、升温干燥四、通风排湿五、倒换烘盘六、回软七、分级八、压块九、防虫处理十、包装十一、贮存果蔬干制:就是经过一定预处理的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促使其脱除一定水分,而将其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习惯上,将以果品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果干,以蔬菜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干菜或脱水菜。
前者如葡萄干、红枣、柿饼、荔枝干等,后者如黄花、干椒、脱水大蒜等。
干制品具一定的色、香、味、形,可溶性固形物达75%以上,按干物质计算达80%左右,而且加水后要能复原。
果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在《本草纲目》中,用晒干制桃干的方法。
大批量生产的干制方法是在1795年法国,将片状蔬菜堆放在室内,通入40℃热空气进行干燥,这就是早期的干燥保藏方法,差不多与罐头食品生产技术(1810年)同时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插PPT第4、5页)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插PPT第6、7页)干制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生产方便——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延长贮藏期------ 经干燥的食品,其水分活性较低,有利于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以延长食品的市场供给,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
第三章果蔬制品加工工艺第一节《概述》一、填空题1.果品的种类依果实结构分为类、类、类、类和类。
2.蔬菜依食用部位不同可分为类、类、类、类及其他类。
3.果蔬采收后将进行、、、和等一系列采后处理,以达到贮藏的要求,延长贮藏寿命之目的。
4.果蔬采后进行、、、、、和等一系列的商品化处理,以达到、和的目的,同时为加工优质产品备好原料。
5.果实的成熟度是确定适宜采收期的重要依据,果实的成熟度一般可划分为、和三种。
6.果实的颜色包括和。
果实成熟过程中,其底色由变,由转,是判断成熟度的主要依据。
7.果实硬度是指,硬度与细胞间隙内原果胶的含量、组织结构有关,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
8.果蔬种类繁多,性状各异,采收方法多种多样,可概括为和两大类。
9.刚采下的橘果,摊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让其正常失水3%~4%,时间约3~7天不等,这个过程叫。
橘果预贮有的作用。
10.是指采后给果蔬提供高温、高湿的条件,使果蔬的轻微伤口愈合的过程。
如马铃薯采收后保持在℃以上两天,然后在℃和 %的相对湿度下,保持10~12天,促进伤口愈合。
11.果蔬采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果实的温度尽快降低到接近冷库温度的过程叫。
其目的在于。
预冷温度℃,预冷的方法有、、、、等。
12.在果蔬采后或贮藏过程中,将果蔬放在高于其生长环境温度(一般为℃)进行短期处理,这个过程叫。
经热处理后再放在适宜温度环境中贮藏,可以增加果蔬的贮藏品质和耐藏性。
13.果蔬采收后,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腐保鲜处理的过程叫。
14.果蔬采收后,用乙烯或乙烯利处理,使果实由绿熟(初熟)转为成熟,由不宜食用变为适合食用的过程叫。
主要应用于香蕉、番茄、李子、鄂梨等果蔬中。
15.蔬菜由于供食用器官的不同,成熟标准不一致,所以没有固定的统一价格。
一般根据坚实度、清洁度、大小、重量、颜色、形状、成熟度、新鲜度以及病虫害和机械伤等分为三级,即、和。
16.果蔬采收后清洗的目的在于。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去除污物常用加,浸洗1~3分钟,或0.2~0.5g/l 的,清洗2~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