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探究一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 格式:doc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热开水的温度:教室气温: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据.3.处理数据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为min(分钟);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重点、难点解析】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开水的温度。
第3课时物态变化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中考)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这是由于汗液()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答案:B2.(2022·四川南充中考)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这是由于瓶内的饮料发生了扩散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答案:C3.(2023·湖南岳阳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答案:B解析: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项A错误,B正确。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选项C、D错误。
4.(2023·湖南永州中考)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吸热答案:C5.(2023·四川成都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小草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A正确。
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选项B错误。
河面上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选项C 错误。
实验探究: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摄氏标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为,用符号℃表示.2.如图所示的玻璃液体温度计是由装有感温液的、玻璃毛细管和三部分组成.量程是℃,分度值是℃,其示数为℃.3.液体温度计原理:根据感温液的的性质使感温液发生变化来显示温度的.4.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和,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将温度计的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靠碰到或容器壁.③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5.注意事项:①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的高低,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防止被测物体温度过高时,液柱将温度的感温泡计胀裂.②感温泡不要靠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感温泡要与被测液体长时间充分接触,直至读数稳定.④读数时,感温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和俯视.提示: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⑤不能将温度计当作搅拌器使用,以免碰破感温泡.6.训练:⑴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错误是:A.B.C.D.7.拓展:①认识体温计:图为体温计,经特殊设计,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使其离开人体后,水银会在细管处断开,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能够取出后读数.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其示数为℃.②认识寒暑表:图为测气温的寒暑表.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示数为℃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教材解读1、晶体的特点是 ;写出三种晶体 ; 写出非晶体四种: 。
2、(1)通过观察可知“铜和玻璃不同的加工工艺”,结合探究课题请你提出一个猜想?(2)实验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要求?这样做的目的?(3)在实验探究时,分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四____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解读一.初中升学本实验理论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兼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考试时间:10分钟)【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5.估测冷水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评分表【实验目的】练习估测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分度值1℃),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二.本实验中考命题视觉1.对使用温度计测量时应注意问题的认识.2.巩固学生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的理解.3.巩固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认识.三.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的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解析] 使用温度计应注意三个方面,即测量范围、使用、读数。
注意测量范围,即先估计待测温度的最大值,选用的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应超过此值,否则不仅读不出温度,还有可能使温度计损坏;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注意使用方面的技能,即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充分与被测液体接触,且要接触一定的时间,否则温度计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可能不相等;注意读数,即要测出液体的温度,应当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时,才可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脱离被测液体。
图A的错误在于温度计没有竖直放置,不利于读数,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图B的错误在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应该放在液体中间。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学生实验
基本操作类实验: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测定性实验: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物态变化温度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物态及其变化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大概念素养目标对应新课标内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P9】运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P9】掌握固态、气态、液态的基本特征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P9】运用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物态变化的部分规律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P9】能通过物态变化等实验,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P12】一、物态变化温度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物质的状态及物态变化1.【新独家原创】关于铁块、饮料和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是铁块和空气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铁块和饮料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只有饮料D.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是铁块2.【教材P9图片变式】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态的冰逐渐变为液态,随着时间的延续,水消失了,这是因为水变成了气态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在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称为。
知识点2温度3.在大气压一样的情况下,关于物体的冷热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 ℃的水冷B.一壶10 ℃的水比一杯10 ℃的水热C.零下10 ℃的铁块比零下10 ℃的木块冷D.100 ℃的沸水与100 ℃的铁块一样热(2023陕西西安新城区行知中学月考)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7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0 ℃5.【新独家原创】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的冷热程度。
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 ℃,这个温度读作,若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则该温度为。
2022年版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实验4.1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9个4.1. 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1用托盘天平测量小木块和杯中水的质量。
4.1.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例2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4.1.3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例3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4.1.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例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利用具有秒表功能的设备测量自已脉搏跳动30次所用的时间。
4.1.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5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小球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
4.1.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例6用手拉动弹簧测力计体验1 N、2 N、4 N力的大小,测量一本物理教科书所受的重力。
4.1.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例7用实验室指针式电流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流。
4.1.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例8用实验室指针式电压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
4.1.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例9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活动建议:(1)蜡块会漂浮在水面上,尝试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蜡块的密度。
(2)用电子天平测量- -些家用物品的质量,感受电子天平在操作上的优点,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4.2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2个4.2.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1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4.2.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用弹簧测力计、平板、细绳、长方体物块、棉布、毛巾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 2.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3用水、盐水、压强计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4用水、盐水、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4.2.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例5用杠杆、铁架台、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探究一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实验准备1、(1)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图片观察比较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不同点构造无缩口缩口无缩口量程-20℃——110℃35℃——42℃-30℃——50℃分度值1℃℃1℃用途实验用测体温测气温相同点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单位都是摄氏度(℃)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测温不能甩用前要甩不能甩液体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不能用温度计直接测火焰;(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泡在液体中,不能靠碰容器壁也不能接触容器底部;(3)读数时,要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面相平;(4)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5)体温计不能作搅拌棒使用。
补充: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及读数时可离开人体的原因: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虽然离开了人体,表示的还是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所以,在使用之前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退回玻璃泡里,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2、3、略。
★实验课题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1、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冷水、温水、热水的三个烧杯;2、实验要求:(1)检查器材,看器材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器材是否齐全;(2)观测器材,看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记录数据;(3)估测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记录数据;(4)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记录数据;(5)整理器材。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二、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三、课时教学设计【主题】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课程标准】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2.了解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并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内容分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三种物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与特点,归纳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
最后提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课题。
本节教学是章节复习课,是知识梳理、深化、综合应用为目的的一种课型。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深化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条件和特点。
并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学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生知识面比较窄,生活经验不足,动手能力比较差。
教学中应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物理。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对应的吸热放热,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中出现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认识。
但是综合分析的能力欠缺,对“白气”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晶体熔化实验和水沸腾实验中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还比较的陌生。
所以通过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学习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能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并能举例说明生活和自然中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能描述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特点。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界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生活和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4 分)1.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 三种方法,正确的是()A.方法aB.方法bC.方法cD.a、b、c 三种方法都对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二、填空与作图(共 2 小题,每空 1 分,计 4 分)3.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
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计14 分)5.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6.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7.某同学没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内的轻活塞封闭了一部分空气,活塞与玻璃管紧密接触不漏气,活塞可在玻璃管内上下滑动。
(1)此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
(2)标定刻度时,将温度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活塞的位置应标℃:将温度计从冰水混合物转移到沸水中,活塞将(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活塞移动过程中,玻璃管内封闭气体的质量,密度(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增大玻璃管内活塞封闭的空气的质量,则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温度计》大班教案《温度计》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
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
出示卡片oC。
)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20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记录表格:(1) 从记录数据看,在某一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第6min时,记录的温度偏低B、第15min时,记录的温度偏高C、第12min时,记录的温度偏低D、第12min时,记录的温度偏高(2)从记录的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为℃(3) 根据记录在14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4) 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要,而温度图143、(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玻璃片的温度将(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4、如图A“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的是: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的温度。
图B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_____℃。
图甲、乙、丙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
图205、下图是几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情况,其中操作正确的是.6、图中寒暑表的读数为,体温计的读数为7、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将下列的叙述(用字母代替)依次排列:A、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面下一定深度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F、读出温度计的示数(2)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小明在“测水的温度”实验中,如图丙所示,请找出错误8、一天小明在家中烧水,烧一会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体温计,如图9,(1)、它观察到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目前其示数为。
物态变化章末测试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3.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6.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7.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9.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一朵雪花”为轴线,呈现出诗人李白诗句中描述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浪漫、夸张场景。
温度与温度计实验报告温度与温度计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物理量,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温度计则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探究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分析不同类型温度计的优缺点。
实验一:水银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银温度计和一杯温水。
2.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温度计量范围完全浸入水中。
3. 等待数分钟,直到温度计指示的温度稳定。
4. 记录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银温度计的读数为25摄氏度。
实验分析:水银温度计是一种常用的温度计,它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是精确度高,读数稳定,而且适用范围广。
然而,由于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小心处理,避免破损和污染环境。
实验二:电子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台电子温度计和一杯温水。
2. 将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放入温水中,确保探头完全浸入水中。
3. 等待数秒,直到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
4. 记录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子温度计的读数为24.5摄氏度。
实验分析:电子温度计是一种基于电热效应原理的温度计。
它利用了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电子温度计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得到温度的读数。
电子温度计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读数准确,而且响应速度快。
然而,它对环境条件和电池电量的要求较高,且较为脆弱,需要小心使用。
实验三:红外线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台红外线温度计和一杯温水。
2. 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温水表面,保持一定距离。
3. 按下红外线温度计的测量键,等待数秒。
4. 记录红外线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外线温度计的读数为26摄氏度。
实验分析:红外线温度计是一种非接触式温度计,它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辐射来测量温度。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1)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2)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下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3)如下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3)从开始提升到h=16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多少?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四、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11.关于电流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B.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C.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由电源内部流向负极D.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负极通过用电器流向正极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某学生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用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接线柱,问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表的量程是[ ] A.0~3伏B.0~15伏C.3~15伏D.不能用来测量,无量程七、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关于开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改变,它的作用并不改变B.一个开关能控制三盏灯,这三盏灯一定是串联的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D.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探究一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实验准备1、(1)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图片(2)观察比较三种液体温度计观察比较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不同点构造无缩口缩口无缩口量程-20℃——110℃35℃——42℃-30℃——50℃分度值1℃0.1℃1℃用途实验用测体温测气温相同点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单位都是摄氏度(℃)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补充: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及读数时可离开人体的原因: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虽然离开了人体,表示的还是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所以,在使用之前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退回玻璃泡里,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2、3、略。
★实验课题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1、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冷水、温水、热水的三个烧杯;2、实验要求:(1)检查器材,看器材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器材是否齐全;(2)观测器材,看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记录数据;(3)估测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记录数据;(4)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记录数据;(5)整理器材。
3、实验步骤问题探讨:为什么不能用体温度测量热水的温度?因为热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体温计会损坏。
温度与温度计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14·滨湖区质检)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解析】选A。
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
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与沸水温度相同,为100℃。
加冰的橙汁饮料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2.(2014·连云港岗埠期中)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只有35~42℃C.体温计的玻璃泡附近有一段弯曲的细管D.体温计比较短【解析】选A。
本题考查体温计的构造。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则很大,使得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收很少的热量,管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会非常明显,所以可以测量得更为精密。
3.(2013·郴州中考)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
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A.-173℃B.-100℃C.273℃D.100℃【解析】选A。
本题考查绝对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由T=(t+273)K可得,t=(T-273)℃=(100-273)℃=-173℃。
【变式训练】在温标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温标。
1714年,德国的科学家制成了水银温度计,建立了华氏温标。
这种温标是用水银作测温介质,以水银在玻璃容器内相对膨胀来表示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80格,每一格称为1华氏度,用℉表示。
1742年,瑞典的科学家也用同样的温度计和同样两个原始分度点,建立了摄氏温标。
不同的是摄氏温标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定为100摄氏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00格,每一格称为1摄氏度,用℃表示。
如表所示提供了几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对应值。
0 5 0 5 0华氏温度t F/℉3241559687786分析表中的数据,可推知:摄氏温度t C与华氏温度t F的关系式为t C= 。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函数关系式,再代入数值求函数关系式,最后确定不同温度单位等量关系。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y与x是一次函数关系,设y=kx+b,把x=0,y=32和x=10,y=50代入函数关系式,解得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1.8x+32,即t F=1.8t C+32变形得摄氏温度t C与华氏温度t F的关系式t C=(t F-32)。
答案:(t F-32)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体温计构造中缩口作用的了解。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体温计独特的缩口结构使缩口上面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要使升到玻璃管中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
若没有甩就直接测体温,则其温度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能测出高于38℃的人体温度,而不能确定甲的温度是38℃,故选C。
5.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体温计构造、原理、分度值、读数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体温计的示数是38℃,A错;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B错;体温计由于结构中有缩口,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错;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8分)6.(2013·南充中考)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相关知识。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答案:100 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7.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首先看清零摄氏度的位置,再看液柱所对应的刻度,在零摄氏度以上是零上、在零摄氏度以下是零下,甲图是零上4摄氏度,乙图是零下4摄氏度,正午要比夜晚温度高,故夜晚温度如题图乙所示,温度是零下4摄氏度。
答案:乙-4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8.(9分)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
(3)由题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这样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
(4)由题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36℃。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3)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4)36 【方法归纳】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读数时,要先弄清分度值。
对于只画出了一部分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前要先弄清液柱的液面在0℃以上,还是0℃以下。
如果从液柱的液面处越往上,温度计的刻度值越大,则液柱的液面在0℃以上;如果从液柱的液面处越往上,温度计的刻度值越小,则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
9.(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
瓶中所装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答案:(1)热胀冷缩(2)左(3)0【培优训练】1.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温度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7℃B.25℃C.32℃D.37℃【解析】选B。
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5℃,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80个小格,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5℃时,液体的实际温度为℃×(35-15)=25℃。
2.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
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来工作的。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
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在提出建议时,应明确一定体积的同种液体在温度升高1℃时,膨胀的体积是一定的,要使液柱变化明显,可减小玻璃管的直径;也可以增加膨胀液体的体积;还可以选择更容易膨胀的液体。
答案:热胀冷缩采用更细的玻璃管[或采用容积更大的瓶子,或采用膨胀系数更大(更容易膨胀)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