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布朗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运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练习, 例如在口语课中,先给出不同的话题(topic),让学生自己分配角
色,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自己编写一个新的对话,其他小组根据对方所选的话题编写出一系列相关的问
题。
又如在精读课中让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查找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
找出段落的主题句和文章论点,等等。
这些练习可以通过一个个小组的讨论合作学习完成。
这样既培养
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正地把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大脑重新加工
再输出知识。
2.课堂运用
合作学习教学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客观选择。
首先,把-篇课文分成四至五个
部分,让每组学生负责其中一部分,如传记故事可按时间划分。
其次,对于不适合分解的课文,可以让
学生负责其中-一个方面,如词汇、结构、主题等。
后,选择四至五篇主题相同的材料,难度相等或不
等,如评论性文章,每组负责一篇。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1-16T16:30:44.69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作者:丁美珍[导读] 《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面向所有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黑龙江省855农场中学丁美珍《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面向所有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可是,真实的课堂是:班级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语言、动机水平不同。
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乐于阅读的程度,帮助他们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概况内容大意、在上下文中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还帮助他们基本掌握常用的阅读策略,通过大量阅读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语感。
记得一次校级阅读公开课上,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的阅读和训练,由于学生讨论时间过长,这节课所设计的任务没有完成。
虽然这节课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但也正因为这小小的不完美,才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觉得在课堂中小部分学生并没有全程参与任务活动,原因是没法跟上教学节奏,所释放的内容超出他们的基础水平。
如何面向所有学生呢,一节阅读课怎么设计呢?这是每一个教师们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挑战。
后来,在学习《2011版新目标解析》中有一个案例:一位外国的小学英语教师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六类:即,Knowledge(知识)、Comprehension(理解)、Application(应用)、Analysis(分析)、Synthesis(综合)、Evaluation(评价)。
并按照这六类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了一些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位教师称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为“六层蛋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教学”。
这给了我启发,如何让那些跟不上的学生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呢?正值我们学到人教版Go For it八上12单元,于是我将12单元Section B 3a 这篇短文,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设计了“六层蛋糕”。
第一章微格教学(一)概述1.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2.发展历程:(1)形成于1963年即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和他的同事 A.Eve首先开发建立。
(2)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诺丁汉大学乔治·布朗,提出“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三要素。
3.组成:微格教学系统=微格教室+控制室。
4.特点:(1)技能训练单一集中;(2)技能训练目标明确;(3)反馈及时全面。
实践与应用1.步骤:(1)事前学习研究(2)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3)编写教案(4)组成微型课堂,微格教学实践(5)反馈评价,自我评价(6)重放录像,修改教案。
2.利用微格教学系统训练师范生技能的应用方式:(1)学生做好微格教学的充分准备(2)指导教师精心地安排【每组不超过10人,每人控制在15分钟内】(3)实习学生的应用实践(4)对微格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班级评价】(5)“2+2”教学评价法注:“2+2”教学评价法:两个表扬和两个建议“2+2”教学评价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1、实时、自评、合作2、安全、主动、肯定3、简便3.注意事项(1)主导作用与主体【实习学生】的关系,(2)创造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3)选择未来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微格教学实验(4)大面积训练与个别训练的关系(5)教师点评与学生自评间的关系(6)样板的作用与个体的特点(二)理论依据1.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技能培训2.示范为被培训者提供模仿的样板和信息3.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符合心理学原理4.反馈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有重要作用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意义:(1)微格教学对教学论的贡献(2)微格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3)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四)方法论:(1)原子论的分析思维模式(2)系统科学的综合思维模式(3)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第二章教学技能(一)概述1.概念:教学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
五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五环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其设计理念是,通过围绕学习主题、事实知识、表达技巧、反思和回顾等五个主体内容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及其不同需求。
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有趣的方式引入学习的主题,通过看文学、观察、游戏等活动,使兴趣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词汇、短语、句子等方面,介绍英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要素。
同时,采用多媒体、语言实践等多种形式,以语言实践为中心,强化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教师会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及掌握不同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充分把握句子成分的语法结构,学会运用句型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第四,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强化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加强学习的自主性。
最后,教师给学生制定一些联系前后课程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回顾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温故知新,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五环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及物性视角下外研版新标准高中英语生态话语分析一、前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显著。
20世纪90年代,语言学家尝试用语言作为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
韩礼德强调语言与增长主义、等级主义和物种歧视之间的关系。
斯提比认为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对人类、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
布朗将环境危机确定为影响全人类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强调生态类型的文本必须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要遏制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剧变要从“绿化”儿童的社会环境开始,通过塑造几代人的生态意识来改变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柏林宣言》中呼吁“到2025年使环境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项教育变革的提出,必将改变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未来一代生存环境状况和生存质量。
二、文献回顾生态语言学作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致力于探索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对教材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已经成为另一个研究领域,对教材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材中课程活动的探究,如Jacobs对17本国际英语教材课本中听、说、读、写课程活动的研究表明,教材中的关于环境的内容较少,且学生的参与度不高;Kirova对马其顿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生态话题出现的频率和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该教材中生态意识显著。
(2)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Zahoor在生态教育学的维度上对巴基斯坦小学英语课本进行研究,发现文本中传播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缺少生态中心观念;Crudt对中国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环境素养进行研究,发现课文中大多数强调消费者行为,发现人类定位为环境破坏者而不是积极的行动者。
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日本、远东、伊朗、中国,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对小学教材的研究,对高中的英语教材研究较少,因此目前的研究对填补这片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一)语料的收集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何伟、魏榕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作为生态哲学观,选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本中11篇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过程532个,从中挑选出关于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生命体、人与自然共261个,使用UAM Corpus Tool 3.0软件标注及物性系统,对所选语篇进行参与者、过程、环境成分的统计,标注完成后,对语料中出现的及物性过程进行量化统计,最后基于统计数据进行个例分析,了解生态特征在及物性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得出课本中所选话语表达的生态思想,从而达到促使青少年注意语言的使用,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师注意教材中生态有益性话语的传播和推广的目的。
- 18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礼貌原则综述兰州交通大学/杨亚晴【摘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十分重视以礼待人,同样西方文化中也有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对话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是人类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
继布朗,列文森,利奇的礼貌原则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此话题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学者们关于礼貌原则在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以及性别不同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四大方面的研究,进而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礼貌原则 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英语课堂教学 性别第一章 引言1.礼貌的定义。
不同的语言学家和学者纷纷给礼貌下定义。
霍姆斯(1992)指出,“语言学层面上的礼貌是一种语言形式的选择,它用来恰当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个人的社会地位。
利奇(1983)定义礼貌是维持社会平衡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调节性因素。
布朗和列文森(1987)解释说,礼貌是各种理性的指导,以满足一个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面子。
同时在中国也有一些学者进行礼貌的研究。
何兆熊(1995)定义礼貌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用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手段,一种社会交际的标准,因此礼貌是非凡的,规范性。
礼貌本质上是一种现象、一种准则。
2.礼貌的重要性。
礼貌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我们如何构建和表达语言。
礼貌具有普遍性:1)语言礼貌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
2)对礼貌的关注可调节社交中每个说话人的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礼貌原则的研究。
3.国内外礼貌原则研究的的发展。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才开始在西方语言学领域展开。
首先,是莱考夫认为格莱斯的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简洁、清晰的原则。
随后他发现礼貌原则并不总是能够清晰的表达意思。
他提出自己的观点:“礼貌通常被认为:在谈话中避免言语冒犯比达到清晰更重要。
教英语,当然要教给学生一些语言知识,要讲单词,语法,也要讲课文,并且要讲好,讲透。
但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技巧,要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满足于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所以英语课始终应把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放在第一位。
英语教学中有三个原则,需要掌握,并融汇贯彻在整个教学始终。
一、精讲多练的原则从掌握英语的规律来看,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要掌握英语,主要的途径是多练,而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言语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讲解要精辟透彻,实践要多而有效。
什么叫精讲?简单的说:精讲就是要用最少的话,最少的时间,讲清楚最必要的东西。
具体的说,精讲指的是:(1)所讲的理论知识和语言材料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而且要掌握中心,抓住重点。
课上只讲为学生实践与训练所必须的。
(2)精选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中心和重点必须讲述,使学生能抓住精神实质。
(3)在保证讲透的前提下,语言精练,字句清楚,说话生动,重点突出。
怎样才能有利于精讲?(1)“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教师的讲授应避免用过多的术语和过多的抽象概念。
(2)对语言材料不宜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应限于理解材料所必需,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3)语言知识的讲解以归纳为主。
(4)知识分步走,可逐步加深,一次不要讲的太多。
什么叫多练?多练不是盲目的练,而是在精神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内外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
而且练要练在刀口上,训练要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的语言实际。
有利于学生大量实践的几个措施:(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课上进行群练活动。
(2)凡学生能胜任的工作,尽可能让学生来完成,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课堂上个别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4)课内外要结合。
除课内要多进行操练外,课外也要分秒必争,大量实践,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2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3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4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5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6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的应用7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8 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雅夏犹太身份的探寻9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10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11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2 英汉俚语特色对比研究13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4 汽车广告功能分析15 英文中“and”的用法及译法探析16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7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9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20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21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22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应用及功能分析23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24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25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6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27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28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29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30 《红字》中不可缺少的珠儿31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32 二元对立下人性的扭曲:读雪莉.杰克逊小说《抽彩》33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34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35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36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37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38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39 词义的选择和商务英语的汉译40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41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42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4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4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45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46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47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48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49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50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51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5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53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54 英汉问候语语用分析55 鼓励性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57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旅游广告的翻译58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59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60 我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61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62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63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64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65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66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67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68 Cultural Effects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6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70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71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72 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与对策73 论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知识分子的悲剧74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Titles--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 under Three Beauties Theory75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76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77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78 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79 由小说《暮光之城》看吸血鬼文化的演变80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81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82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新哥特元素83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84 An A 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85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形象分析86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87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88 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89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90 从消费社会学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91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92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93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94 从原型批评理论来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95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9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97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98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99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100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101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02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103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104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05 广告英语的语用策略分析106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10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US Courtesy108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09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110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111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112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13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14 xx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调查115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116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117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18 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119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20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121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122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123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24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125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26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2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128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129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130 中美幸福观比较:以影片《在云端》为例131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132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33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134 An Analysis of Two Women in the Film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Victorian Woman vs. Modern Woman135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方式比较136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137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38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139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40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141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42 《洛丽塔》主题与艺术技巧之探析143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144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145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46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147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148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149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150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51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152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153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154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155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156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157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158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59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16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161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162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4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165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166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167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168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169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170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71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172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173 从合作原则视角析《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对话的文学效果174 McDonald’s Success175 英汉谚语特征对比分析176 困境重生—《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性格浅析177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178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179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180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181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182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83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84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185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186 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187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18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189 黛西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190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191 浅析菲利普从妥协走向庸常的原因—反刍毛姆《人性的枷锁》192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体现193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194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195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196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197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198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199 探寻《呼啸山庄》的道德意义200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介绍1.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2.直接法(direct method)3.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4.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一)语法翻译法及其理论基础1.定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又称“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它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起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方法,18世纪开始教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现代语言时,仍沿用这一古老的方法。
3.创始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等人对语法翻译法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阐述,才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具有完整系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4.理论基础:①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②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
(二)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包括5个方面。
(1)以培养读写书面语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互相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阅读领先,重视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通过阅读外语名著来学习外语。
(三)语法翻译法评价1.主要优点:①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②采用母语讲授,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还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缺点:(5个)①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②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的训练;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指经典文学作品);④利用母语教学,过分地强调翻译,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⑤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课堂气氛沉闷。
35/39134-137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8卷第2
期
J.ChangchunInst.Tech.(Soc.Sci.Edi.),2017,Vol.18,No.2ISSN1009-8976
CN22-1322/C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7.02.035
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在雅思写作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收稿日期:2017-02-05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应用型教学研究项目专项)“中美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160580)作者简介:卓云侨(1989—),女(汉),福建晋江,硕士,助教
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卓云侨(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福州350108)
摘要:根据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强调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雅思写作水平为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分阶段,从最基本的写作词汇的准备,到短句、长句的书写及二者的灵活转变,再到宏观上的段落和篇幅的书写,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书写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目标教学法的指导下,学生能不断增强对雅思写作的信心,逐步积累,不断提高雅思写作的水平。关键词:布鲁姆目标教学法;雅思写作;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17)02-0134-04
引言雅思考试(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是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交流能力的测试。作为全球英语能力考评的测试,雅思被全球9000多所院校认可;对于大多数有意出国留学、就业、移民的人而言,雅思测试是检测英语水平必不可少的指标。雅思写作是雅思考试中的一方面,分为小作文(图表作文)和大作文(主要是议论文)。虽然雅思写作一直被诸多学者、专家广泛研究,但基于许多中国雅思考生写作水平较低的现实,有必要强调雅思写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应用能力,掌握雅思写作的技巧,不断提高雅思写作的信心,从而提高雅思写作能力。
浅析布朗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甘春艳徐微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国家把英语课程置于课程改革的突出位置,而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自《课标》颁布以来,全国使用教材的情况已经被彻底打破。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学习使用的教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采用程晓堂的教材评价理论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评价。
并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知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初中英语版仁爱教版的难度梯度较小,适合较低的起点或基础较弱的学生。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
摘要:成功的英语教学是以科学的原则为指导,但一味的生搬硬套,使英语课堂索然无味。
因而教师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巧妙运用英语教学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论述了布朗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和自信心原则(Self-confidence),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浅析其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原则;英语教学;应用
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于教学原理的研究有很多,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学学院院长布朗在其《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英语教学》一书中提出了12条语言教学原则,分为三类,即认知类,情感类及语言类。
布朗认为,只有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被感知和内化,教学才能“开悟”。
因而,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笔者对布朗提出的十二条原则中的三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有意义学习原则概述及应用
1.1有意义学习原则的定义
有意义学习类属于认知类原则.相较于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可将新的信息“包含”到现有的认知结构及记忆系统中,并通过联想使记忆长久保留,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同化,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
1.2有意义学习原则的应用
1.2.1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教学活动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最有效策略。
“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安排引导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过去进行时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已掌
握的现在进行时进行练习,协助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为学习过去进行时做好准备,提高新旧知识的迁移。
再如,在学习新单词“occupation”时,教师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回忆与职业相关的单词,如“doctor”、“teacher”和“policeman”等。
1.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为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们应该设计有趣的任务。
如,设计一个以“描述人物”为主题的写作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同学,并在课堂上陈述,其他学生则可根据其描述来猜测描述对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2.内在动机原则概述及应用
2.1内在动机的定义
Edward和 Deci认为,以内在动机为主导的活动是除了活动本身之外不要求回报的活动。
即学生完成这些活动不是为了外在奖励。
内在动机的行为旨在获得内在奖励,即胜任感。
2.2内在动机原则的运用
2.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在动机基于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兴趣。
教师可设计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当学生学习写邀请函和回信时,教师可以分五步来设计写作任务。
首先,将每个学生的姓名写在一张小纸上并折叠。
其次,让每个学生抽出一个小纸条并保密。
第三,让学生给他们抽到的纸条上的同学写一封邀请函。
第四,20分钟后,让学生在发出邀请函。
最后,让被邀请的学生写一封回信。
在这个写作任务中,学生的兴趣可以被激发,内在动机也随之产生,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2.2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可以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换而言之,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紧张的学习环境则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使用和谐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如微笑等,给学生以亲切感。
此外,英语老师应鼓励学生多说,消除学生对犯错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开口练习。
最后,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自信心原则概述及应用
3.1自信心原则的定义
自信心类属于情感类原则。
布朗认为学习者在一项任务中取得成功,成功的原因部分源于他们的自信心,即他们自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自信可以与语言自我原则相联系,其中自信心原则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3.2自信心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作答,并给予正面的评价,促使学生更加地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取得长足的进步,增强自信信。
结论:本文通过对三个教学原则的阐述,即有意义学习、内在动机和自信心原则,分析讨论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内在动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提高学生自信心方面,教师应将激励教学作为常态,逐步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墨守成规,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原则,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9-20, 34-44.
[2]David P. Ausubel.The facilita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77, 12(2):162-178.
[3]Ryan, R.M.&E.L.Deci.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5,(1):54- 67
作者简介:
甘春艳(1992年—),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徐微(1995-),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