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0.98 KB
- 文档页数:2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1引言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根据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胀总的来说是货币现象,因此有泰勒规则之说,即货币的供应量与真实GDP 应当保持同步,这样才能避免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邹至庄(2001)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研究后认为,(M /Y )t 、(M /Y )t -1和ln (P t -1/P t -2)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变量,上半年的M /Y 的变化由于具有延迟效应也可作为自变量。
从国内的文献来看,王永茂、宋金奇(2009)认为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大,而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大,即我国存在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但汇率不通过外汇储备这一途径影响价格水平。
邱卫林、雷芳(2009)认为2003年以来,我国物价的明显回升,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导致的,即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王双正(2009)利用VAR 模型以及1978-2007年度数据,得出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PPI 是决定通胀的关键因素。
殷剑锋(2010)认为,通胀的来源于美元流动性扩张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货币政策的走向和居民资产组合的调整。
张鉴君等(2010)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与CPI 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我国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会引起CPI 的快速增长,这验证了弗里德曼关于“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表述在我国是成立的。
以上研究有的用的是年度数据,样本数据过少,导致一些变量回归不显著,或者模型设定出现偏差。
本文在研究中加入PPI 来衡量成本驱动导致的通胀因素,并且利用20世纪末汇改完成后的月度数据,这样更具有参考性。
2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1数据来源和变量处理本文选择1999年1月至2011年4月为样本区间,指标原始数据参考中经数据库。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实证分析【摘要】近期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峻,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货币供给过剩是此次通膨的原因,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得出结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进,货币供应量在通胀中并不扮演主要角色。
【关键词】通货膨胀脉冲响应货币供应量劳动力成本引言2009年以来,在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在年内出现"V"型反转,成功实现“保八”。
但是,在经济上升的周期中,通货膨胀风险上升。
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自2009年11月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后,便一路上扬,到2010年5月CPI首次突破警戒线--3%,此后,涨势并未减缓,物价水平屡创新高,2011年6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达6.4%,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警戒线。
通货膨胀问题的日趋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学界已经做了大量分析。
在诸多的讨论中,货币供给过多是主流观点,他们认为,货币的超发是这轮通胀的根本原因。
但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持续低于历史水平,价格水平却不降反升甚至出现了飙升。
那么此轮通胀的根本原因真的是货币超发吗?因此,本文将通过构造VAR模型,对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本文将选择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本文采用的模型包含的变量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上证综合指数SZ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四个。
其中CPI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上证综合指数SZ综合反映中国资产市场的指标,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居民理财观念的加强,股市已经是企业与个人财产中重要配置部分,货币政策的资产市场效应日趋明显。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是我国货币政策重要影响变量。
本文采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较为复杂。
充分认识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规避通货膨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危害1.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将百姓辛苦的劳动积累一洗而空。
如以津巴布韦在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其通胀率达100500%,人们一拿到钱就要赶快去买东西,否则晚一点金钱就会贬值。
疯狂增长的物价造成央行发行的货币面值以“亿”作为单位来计量,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也很艰难。
2.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PPI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堪重负而面临倒闭。
我国由于物价上升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很多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3.银行存款负利率扩大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也会不断扩大,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会趋向一致,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会有所动摇,一旦银行中的巨额资金被撬动,必然会造成后果严重的流动性资金泛滥,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
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
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
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通货膨胀这个词。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购买同样的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
而货币供应量是指在经济系统中,银行和政府通常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那么,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
1. 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经济中存在更多的货币,人们可以使用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物品和服务,这同样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这是因为在有更多的货币存在的情况下,商品供应量并不会增加,而需求量则会上升,从而使得价格上涨。
2. 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滞后效应。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货膨胀并不会立刻发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反映在物价上。
例如,政府可能采取印钞票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这时,印钞票的成本并不会马上导致物价上涨,因为这些新印出来的钞票要先通过银行和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机制,再到市场上发挥作用。
所以,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不一定是即时的关系。
3. 政府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还与政府的货币政策有关。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采取太宽松的货币政策,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政府应通过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等措施保持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平衡状态。
如果通胀太高,政府可以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或减少,并采取其他政策措施来平抑物价水平。
4. 全球化、科技和产能增长可能影响通货膨胀率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例如,全球化影响着向全球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了商品供给量,压低物价水平。
另外,科技和产能增长对通货膨胀也有影响。
现代技术和生产方法可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使商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商品,从而使其价格更加实惠。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V AR模型的分析上海金融学院方晏荷、程志远、谈松浩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3)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存在的问题 (5)三、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6)(一)模型假设 (6)(二)变量选取与来源 (6)(三)数据预处理 (8)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0)(一)VAR模型简介 (10)(二)单位根检验 (10)(三)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11)(四)脉冲响应分析 (14)(五)模型优缺点 (15)五、结论与建议 (16)(一)主要结论 (16)(二)政策建议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
继2003-2004年高通胀之后,近期通货膨胀水平继续走高,然而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影响因素更加趋于复杂,通货膨胀形势愈加严峻。
本文从我国现有资料和数据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2001-2010年十年的月度统计数据,通过选取适当指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货币供应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平均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并运用V AR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论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分析方式和途径。
接着结合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形成通货膨胀的特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了基本描述,从而得到了相关的解释变量。
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 AR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V AR理论分析摘要:通货膨胀产生原因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通过选取不同时段、运用不同模型得出了不同结论。
为探讨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V AR理论,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并非产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间也并未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V AR理论一、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亟需解决。
而通货膨胀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通货膨胀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但是,学术界对于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并未达成统一共识,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众说纷坛。
货币供应量是否成为引发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国家应采取何种措施针对现阶段的通胀局面?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通过V AR相关理论,探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当前形势下的通胀局势。
二、文献综述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
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混合作用型等。
傅强等(2011)认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次之,成本推动第三,国外通胀传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小;卜永祥(2001)指出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受到汇率的影响较大。
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则产生了分歧。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变动是造成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国内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在长期来看,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导致通货膨胀;谢家智等(2012)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物价上涨并不是货币超发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虚拟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货币超发导向物价上涨的传递管道受钳制;然而,货币增长与通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