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氨基酸发酵生产工艺1. 概括氨基酸在药品、食品、饲料、化工等行业中有重要应用。
氨基酸的制造始于1820年,蛋白质酸水解生产氨基酸,1850年化学合成氨基酸,1956年分别到谷氨酸棒状杆菌,日本采纳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谷氨酸成功,1957年生产谷氨酸钠(味精)商业化,此后推进了氨基酸生产的大发展。
当前绝大部分应用发酵法或酶法生产,很少量为天然提取或化学合成法生产。
主要菌种有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短芽孢杆菌、粘质赛式杆菌等,常常是生物素缺点型,也有些是氨基酸缺点型。
还有采纳基因工程菌进行生产的。
氨基酸的世界市场中,谷氨酸钠约占氨基酸总量的75%,其次为赖氨酸,占产量10%,其余约占15%。
外国谷氨酸采纳甘蔗糖蜜或淀粉水解糖为原料的强迫发酵工艺,产酸率13-15%,糖酸转变率 50-60%;国内采纳淀粉水解糖或甜菜糖蜜为原料生物素亚适当发酵工艺,产酸率10%,转变率60%。
菌种改进和新工艺开发,促使了中国氨基酸家产发展,应用于输液的18种氨基酸原料只有丝氨酸和色氨酸不可以工业化生产仍需入口外,其余16种均已投产,国产化80%以上。
2002年,全国氨基酸原料产品万吨,医药用总产量超出4200吨。
2002年氨基酸制剂近1亿支(片/瓶)。
氨基酸原料生产公司约20多家,制剂生产公司30多家。
甘氨酸3000多吨,赖氨酸及其盐酸盐约1000吨,天门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等几百吨。
谷氨酸钠的生产规模最大,居世界首位。
氨基酸生产工艺培育基制备水解淀粉、糖蜜、醋酸、乙醇、烷烃等可作为碳源,取决于菌种和氨基酸种类和操作方式,常采纳水解淀粉糖、糖蜜。
氨盐、尿素、氨水等作为无机氮源,有机氮源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豆饼等。
有机氮源还可供给生物素等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根源。
碳氮比关于氨基酸发酵特别重要,调理适合的碳氮比。
无机盐是发酵必要的,磷有很重要的影响。
主要发酵参数控制三级发酵进行生产,主要参数控制以下。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研究氨基酸生产过程中的发酵过程和工艺参数的科学。
氨基酸是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通过发酵工艺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氨基酸的生产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主要包括微生物的选育与改良、发酵介质的配方和优化、发酵条件的控制等环节。
首先,通过选择适合生产目标氨基酸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培养,并通过基因改造等手段提高其产酸能力和抗生素产量。
其次,合理配方发酵介质,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并优化营养物质浓度和比例,以提高产酸效率。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介质的pH值、温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微生物生长和酸产量。
此外,还需要加入抗泡剂、抗生素等辅助物质,防止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监测微生物生长曲线、消耗和产酸速率等指标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微生物代谢状态。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调整前述的工艺参数,如发酵温度、密度、通气量、搅拌速度等,以提高产酸效率和酸产量。
在工艺的最后阶段,通过优化酸的提取、纯化和结晶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氨基酸产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还涉及到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选择、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酶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的产酸效率和产量,同时降低废水和废料的排放。
总之,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一门综合知识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学、生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不断改进氨基酸生产工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氨基酸产业的发展。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生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旨在通过研究发酵过程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氨基酸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氨基酸产业的发展。
在氨基酸发酵工艺学中,微生物的选育与改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微生物是氨基酸发酵的生产工具,不同的微生物对于氨基酸的产量和产物特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2淀粉生产的流程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13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①生物素亚适量②添加表面活性剂、高级饱和脂肪酸或青霉素③选育温度敏感突变株、油酸缺陷型或甘油缺陷型突变株15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1).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2)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4).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 (5).强化能量代谢(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16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
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17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形态短杆形、棒形;(2)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3)需氧型微生物;(4)生物素缺陷型;(5)脲酶强阳性;(6)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7)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8)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9)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10)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11)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12)具有向环境泄露谷氨酸的能力;(13)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谷氨酸,产谷氨酸8%以上;(14)还原性辅酶II进入呼吸链能力弱(15)利用醋酸不能利用石蜡22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
(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2)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27谷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碳源谷氨酸产生菌均不能利用淀粉,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谷氨酸产量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氮源无机氮源: (1)尿素(2) 液氨(3)氨水有机氮源:主要是蛋白质、胨、氨基酸等。
谷氨酸发酵的有机氮源常用玉米浆、麸皮水解液、豆饼水解液和糖蜜等。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1、谷氨酸(1)等电离交工艺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即将谷氨酸发酵液降温并用硫酸调PH值至谷氨酸等电点(pH3.0-3.2),温度降到10以下沉淀,离心分离谷氨酸,再将上清液用硫酸调pH至1.5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氨水调上清液pH10进行洗脱,洗脱下来的高流分再用硫酸调PH1.0返回等电车间加入发酵液进行等电提取,离交车间的上柱后的上清液及洗柱水送去环保车间进行废水处理。
该工艺方法的缺点是:废水量大,治理成本高,酸碱用量大。
(2)连续等电工艺——将谷氨酸发酵液适当浓缩后控制40℃左右,连续加入有晶种的等电罐中,同时加入硫酸,控制等电罐中PH值维持在3.2左右,温度40℃进行结晶。
该工艺方法废的优点是:水量相对较少;缺点是:氨酸提取率及产品质量较差。
(3)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提取工艺——谷氨酸发酵液经灭菌后进入超滤膜进行超滤,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在第一调酸罐中被调整pH值为3.20〜3.25,然后进入常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进行结晶,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母液,将一部分母液进入脱盐装置,脱盐后的谷氨酸母液一部分与超滤后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合并;另一部分在第二调酸罐中被调整pH值至4.5〜7,蒸发、浓缩、再在第三调酸罐中调pH值至3.20〜3.25 后,进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使母液中的谷氨酸充分结晶出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排出的晶浆被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
(4)水解等电点法发酵液--- 浓缩(78.9kPa,0.15MPa蒸汽)——盐酸水解(130 ℃, 4h ) ——过滤 ---- 滤液脱色——浓缩——中和,调pH至3.0-3.2(NaOH或发酵液)——低温放置,析晶谷氨酸晶体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5)低温等电点法发酵液--- 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节pH4.0-4.5 --- 加晶种,育晶2h --- 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至pH3.0-3.2 ---- 冷却降温 ---- 搅拌16h ------ 4 ℃ 静置4h ---- 离心分离------ 谷氨酸晶体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6)直接常温等电点法发酵液加硫酸调节pH4.0-4.5 -------- 育晶2-4h --- 加硫酸调至pH3.5-3.8 ---- 育晶2h ---- 加硫酸调至pH3.0-3.2 -----育晶2h ----- 冷却降温------ 搅拌16-20h ----- 沉淀2-4h ----- 谷氨酸晶体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周期短、酸碱用量省。
1. 氨基酸的性质:物理性质: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部分是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因而具有某些物理共性:属光学活性物质,有旋光性,大多数是L-型。
(1)晶形和熔点:α-氨基酸都是无色的结晶体,各有特殊的结晶形状,熔点都很高,一般在200-300℃之间。
(2)溶解度:各种氨基酸均能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无色的。
(3)旋光性:除甘氨酸外,所有天然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化学性质: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的特殊功能基团,如羧基、氨基和侧链的R基团(羟基、酰胺基、羧基、碱基等)有关。
1 、作为谷氨酸发酵工业原料的水解糖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糖液中还原糖的含量要达到发酵用糖浓度的要求。
(2) 糖液洁净,是杏黄色或黄绿色,有一定的透光度。
水解糖液的透光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液质量的高低。
透光度低,常常是由于淀粉水解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复合反应程度高,产生的色素等杂质多,或者由于糖液中的脱色条件控制不当所致。
(3) 糖液中不含糊精。
糊精并不能被谷氨酸菌利用,它的存在使发酵过程泡沫增多,易于逃料,发酵难以控制,也容易引起杂菌污染。
(4) 糖液不能变质。
这就要求水解糖液的放置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长菌、发酵而降低糖液的营养成分或产生其他的抑制物,一般现做现用。
2、淀粉水解方法及其优缺点:1)、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
它是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1)工艺流程: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2)工艺特点:高温、高压;糖化时间短;副产物多、糖化收率低。
优点:用酸解法生产葡萄糖,具有生产方便、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缺点:水解作用是在高温、高压及一定酸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酸解法要求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
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研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很复杂的,除了淀粉的水解反应外,尚有副反应的发生,这将造成葡萄糖的损失而使淀粉的转化率降低。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
淀粉生产的流程。
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
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
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DE值与DX值的概念
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响。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诱变育种概念。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日常菌种工作。
菌种扩大培养的概念和任务
谷氨酸发酵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的质量要求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是哪几种?
冷冻保藏的分类
菌种衰退和复壮的概念
代谢控制发酵的定义
谷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生长因子的概念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谷氨酸发酵过程调节pH值的方法
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对PH的要求:前期pH7.3、中期pH7.2 、后期pH7.0 放罐pH6.8
谷氨酸发酵时,出现泡沫过多,一般是什么原因,该怎样处理?
谷氨酸发酵过程,菌体生长缓慢或不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发酵过程,耗糖快,pH偏低, 产酸低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生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发酵谷氨酸最适发酵温度?,最适合生长pH为?。
发酵过程中CO
2迅速下降,说明污染噬菌体, CO
2
连续上升,说明污染杂菌
消泡方法有哪几种?一次高糖发酵工艺
噬菌体侵染的异常现象染菌的分析
(1)从染菌时间分析:
早期: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种子带菌等;
中后期:设备渗漏、空气系统。
(2)从染菌类型分析:
耐热的芽孢杆菌:灭菌不彻底,净化空气带菌,设备渗漏;
无芽孢的球菌、酵母等:设备渗漏。
(3)从染菌幅度分析:
个别罐:料液或设备灭菌不彻底;
大面积罐:空气系统、种子、公用设备存在染菌。
发酵染菌的预防措施。
污染噬菌体后的挽救措施
提炼的概念
生产上选择谷氨酸提取工艺的原则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用原材料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提取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劳动强度小、尽量不造成或减少环境污染。
谷氨酸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谷氨酸等电点法提取最后调PH为?,锌盐法提取谷氨酸最后调PH为?
影响谷氨酸结晶的因素。
Glu结晶有哪几种晶形,俗称的轻质谷氨酸属于哪种晶形。
理论交换容量、工作交换量与有效交换量的定义。
离子交换树脂与这些离子的交换能力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该离子的相对浓度,以及该离子对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谷氨酸发酵液中各种离子亲和力大小Ca2+>Mg2+>K+>NH4+>Na+>Ala>Leu>Glu>Asp
离子交换树脂的离交过程有五步,非别为?
结柱的定义及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谷氨酸时,产生结柱现象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洗脱谷氨酸时,可以用NaOH或NaCl作为洗脱剂,也可混合使用。
清洁生产概念
谷氨酸发酵废液的主要成分。
发酵废母液提取菌体蛋白方法。
味精的生理作用
谷氨酸中和时中和剂的选择与用量。
谷氨酸中和液中色素的来源
谷氨酸中和液脱色方法有哪几种。
谷氨酸中和液脱色时,粉末活性碳和颗粒活性碳各自特点。
制取谷氨酸钠需要活性炭脱色,脱色的好坏与活性炭的再生好坏直接相关,再生时需用NaOH和HCL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谷氨酸中和液中铁离子的来源及存在形式。
目前国内除铁、锌离子的方法
结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的形成、晶体的长大
起晶的概念及方法。
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过饱和系数概念。
工业上谷氨酸溶液浓缩得方法主要有?
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将图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析晶操作一般要求在那个区域?
味精结晶的具体操作过程可分为:浓缩、起晶、整晶、育晶、养晶等几个阶段。
养晶的作用。
味精干燥方法有:箱式烘房、真空箱式干燥、气流干燥、传送带式干燥、震动床式干燥。
味精溶解后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味精带有颜色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味精发臭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强力味精是哪些呈味核苷酸按不同比例与谷氨酸钠混合制成的
脱敏作用定义
酶活性的控制方法
氨基酸发酵代谢控制中,酶活性调节的类型有哪些?
酶的合成调节方式可归纳为①酶的诱导②分解代谢物阻遏③终产物调节
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的概念及比较。
操纵子概念
乳糖操纵子模型和色氨酸操纵子模型
简述乳糖操纵子模型中,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CAP的正性调节及两种调节的协调作用
分解代谢物阻遏概念
代谢互锁概念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精氨酸发酵代谢控制育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