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操作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5.60 KB
- 文档页数:2
液相色谱仪操作流程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流程。
1. 仪器设置在开始操作液相色谱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仪器设置。
操作人员需要将色谱柱与色谱仪连接好,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以避免泄漏。
接下来,调整色谱柱的工作温度和流速,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检测器类型。
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即可进行样品的准备与进样操作。
2. 样品准备液相色谱仪需要对待分析物进行溶解、过滤等预处理步骤。
首先,称取适量的待分析样品,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将待分析物充分溶解。
溶解后,使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液体,以去除悬浮物和微粒。
确保样品无杂质后,即可进行进样操作。
3. 进样操作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注射进液相色谱仪中,可以通过手动进样或自动进样方式进行。
手动进样需要使用微量注射器,将适量的样品吸入注射器,然后注射到进样口;自动进样则通过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完成。
确保样品进样完全后,即可开始进行分析。
4. 色谱条件设定根据待分析物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需要设定好液相色谱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柱温、梯度程序等。
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影响分析结果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
合理设定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5. 数据采集与解析启动液相色谱仪,开始采集数据。
液相色谱仪会根据设定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
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使用相应的色谱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包括峰面积计算、定量分析、峰识别等。
6. 仪器维护与保养操作结束后,需要对液相色谱仪进行适当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包括清洗进样口和色谱柱,检查各部件的密封性能,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定期进行系统的校准和液相色谱针对性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和精确性。
液相色谱仪
基本操作步骤
一、启动开机顺序:
稳压器→插座电源→检测器→高压泵→动态混合器→流动相→计算机→色谱工作站。
二、开机注意事项:
1.待检测器和高压泵都自检完了,再启动流动相。
2.启动流动相之前,要先排气泡。
通过拧松排气螺钉打开排气毛细管,选择需排气的流动
相,按冲洗键(purge),用手指弹动输送流动相的毛细管,使气泡从排气毛细管中排出。
气泡排完后,按冲洗键停止冲洗。
3.设置样品检测条件:流动相比例,冲洗流速,检测波长等。
4.按启动键(start stop)启动流动相。
三、制样:
在仪器自检和流动相稳定的空档,进行制样,一般稀释2500倍或5000倍即可。
四、取样、进样:
待流动相压力和检测器信号都稳定了,即可进样。
用100μl针管进样器吸取样品50μl-70μl,气泡朝上(吸样时动作要缓慢,尽可能地少产生气泡),用干净滤纸擦拭针头上的水,将针头插入进样孔(插到底),将进样阀瓣至左边,按检测器上的红键回零,再将样品推入进样孔(注意:勿将气泡推入),将进样阀瓣至右边,即完成进样。
程序将自动进行谱图采集。
五、处理报告
谱图采集结束后,对谱图进行处理并保存文件,打印文件。
六、关机
将流动相设置成100%乙腈,清洗色谱柱1.5h。
按启动键关闭流动相。
关闭动态混合器电源、高压泵电源、检测器电源。
液相色谱质谱操作步骤1.样品准备首先,根据研究或分析的目的,选择样品和合适的溶剂进行样品准备。
样品应基于研究目的明确的科学假设或问题,并明确提出相关的研究目的。
然后,样品需要被溶解或粉碎,以获得可溶性的化合物。
最后,使用适当的稀释方法来调整样品的浓度,以使其适合于进一步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2.准备液相色谱系统为了获取良好的色谱分离和色谱峰形,必须正确设置液相色谱系统。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柱子、进样器和检测器,以及调整测定条件,如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泵的压力等。
此外,必须保证连续的供液系统(自动进样器)或手工进样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样品进样选择正确的进样方式是液相色谱质谱操作的关键。
可以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工进样器来引入样品。
在样品进入液相色谱柱之前,通常需要使用进样器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稀释或多步进样等。
4.进行色谱分离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以实现理想的色谱分离。
液相色谱分离是根据样品分子的亲水性、分子量和极性等特性进行的。
时间与色谱分离的效果密切相关,通常可以从柱的后端得到我们感兴趣化合物的纯化物。
5.进行质谱分析在液相色谱分析完成后,将柱出口连接到质谱仪。
质谱仪可以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或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来产生离子。
样品分子进入质谱仪后,会发生断裂、离子化和质谱分析过程。
质谱仪的类型和相关参数的选择将根据分析目的和领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6.数据处理质谱仪通过检测和记录离子信号来产生质谱图。
从质谱图中,可以通过质荷比、离子峰强度和质量/荷比分析找到目标化合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和解释分析结果,例如鉴定目标化合物、量化分析、结构确认等。
7.结果分析和解释根据实验目的,对液相色谱质谱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可以使用质谱库进行结构鉴定,并与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含量。
总之,液相色谱质谱操作涉及样品准备、液相色谱系统准备、样品进样、色谱分离、质谱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液相色谱教程相色谱实验操作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技术。
实验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HPLC仪器和耗材,包括色谱柱、固定相、溶剂、样品和标准品等。
2.进行前的实验室准备,确保实验台面整洁,试剂摆放井然有序。
步骤一:样品准备1.样品制备:准备好需要分析的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和净度,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前处理。
2.样品溶解: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以获得所需浓度的溶液,并用过滤器除去杂质。
步骤二:色谱柱选择和准备1. 色谱柱选择:根据实验要求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材质和类型。
常见的色谱柱材质包括C18、C8、Silica gel等。
2.色谱柱准备:根据色谱柱的要求进行装柱,包括柱后法、柱前法和封口法等。
步骤三:溶剂体系选择和准备1.溶剂体系选择: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包括单溶剂和混合溶剂等。
2.溶剂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溶剂,并使用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并用过滤器或其他方法除去杂质。
步骤四:HPLC仪器设置和优化1.仪器设置: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好HPLC仪器的参数,如波长、流速、柱温等。
2.优化条件:对于分离效果不佳的样品,可逐渐调整实验条件,并记录下各条件下的结果,以找到最佳分离条件。
步骤五:实验操作1.样品进样:将样品溶液注射到色谱柱中。
通常采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进行操作。
2.色谱柱运行:打开HPLC仪器,开始柱运行。
随着溶液通过色谱柱的过程,样品中的组分将逐渐分离并通过检测器。
3.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检测器检测样品组分,并采集色谱图谱和峰面积等数据。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步骤六:结果解释和报告1.观察色谱图谱:根据检测器得到的色谱图谱,观察各峰的形状、峰高、峰面积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液相色谱解决方案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1).过滤流动相,依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2).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20分钟。
3).打开hplc工作站(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色谱仪),连接好流动相管道,连接检测系统。
4).进入hplc掌控界面主菜单,点击manual,进入手动菜单。
5).有一段时间没用,或者换了新的流动相,需要先冲洗泵和进样阀。
冲洗泵,直接在泵的出水口,用针头抽取。
冲洗进样阀,需要在manual菜单下,先点击purge,再点击start,冲洗时速度不要超过10 ml/min。
6).调整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动相,可以先试一下压力,流速越大,压力越大,一般不要超过2000、点击injure,选用合适的流速,点击on,走基线,察看基线的情况。
7).设计走样方法。
点击file,选取se—lect users and methods,可以选取现有的各种走样方法。
若需建立一个新的方法,点击new method。
选取需要的配件,包括进样阀,泵,检测器等,依据需要而不同。
选完后,点击protocol。
一个完整的走样方法需要包括:a.进样前的稳流,一般2—5分钟;b.基线归零;c.进样阀的loading—inject转换;d.走样时间,随不同的样品而不同。
8).进样和进样后操作。
选定走样方法,点击start。
进样,全部的样品均需过滤。
方法走完后,点击postrun,可记录数据和做标记等。
全部样品走完后,再用上面的方法走一段基线,洗掉剩余物。
9).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色谱。
10).填写登记本,由负责人签字。
注意事项:11).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的去离子水。
脱气后的流动相要当心振动尽量不引起气泡。
12).柱子是特别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13).全部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14).压力不能太大,可以不要超过2000 psi。
液相色谱流动相说明流动相相当于液相的血液,可以想象对液相的紧要程度。
液相色谱操作规程
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仪器组成
1.1仪器组成:自动进样器,泵,柱温箱,检测器。
1.2 计算机
2操作步骤
2.1将滤头和流动相进行超声,以除去气泡。
超声10min后,去除,安装滤头,放入流动相中,A泵进有机相,B泵进水相。
2.2打开计算机,自动进样器,泵,柱温箱和检测器的四个开关。
2.3打开液相软件(Breeze)。
2.4建立测样方法,设定流动相流速及比例,选择检测波长。
2.5按照提示,进行抽气,洗泵。
洗泵完毕后按照测试方法修改流动相比例,升高流速。
当流速达到所需要求的时候,选择所需要的方法进行平衡。
2.6当平衡至小数点后6位时进行测样。
3关机
3.1当测样结束是,需要用100%的甲醇运行半小时,以保护色谱柱。
3.2降流速,当流速降为0以后,关闭四个开关,关闭软件和计算机。
将滤头拔出,浸泡在甲醇中。
4注意事项
4.1进样时需要先将待测样品过0.25um的膜。
4.2抽气时应尽量抽尽气体,当洗泵完成,提升流速的时候要注意将阀掰回原来的位置。
4.3注意平衡压力,防止压力过高一起自动停止运行。
4.4测样时出现问题要及时告知仪器负责人。
4.5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和清洁仪器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并校准流量计,以确保它们读数准确。
-检查并准备所需的溶剂和样品。
2.设置仪器参数-打开仪器并设置所需的温度和流速。
-设置检测器以选择适当的检测方式(如紫外线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波长或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3.校准系统-使用标准品或混合物进行系统校准。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标准品。
-执行系统检漏以确保系统没有泄漏。
-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准备样品-准备样品溶液并确保其在操作过程中稳定。
-使用过滤器过滤样品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根据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稀释、洗涤等。
5.填装柱和样品进样-选择合适的柱,并根据需要填充柱。
-连接柱与仪器,并确保其紧固和密封。
-使用进样针将样品引入柱中,并控制进样量。
6.运行色谱仪-开始运行仪器并监控色谱图的生成。
-根据需要调整流速、温度和其他参数。
-定期检查流速计和检测器的读数,并记录结果。
7.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分析和解释色谱图以确定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形。
-根据峰的面积计算化合物的浓度或相对含量。
-使用标准曲线将峰面积转换为浓度或含量。
8.清洗和维护-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仪器以防止残留物的积累。
-维护仪器,包括更换柱和消耗品,以确保其长期正常运行。
以上是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
通过正确操作仪器和遵循标准程序,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请注意,实际操作步骤可能因仪器型号和分析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和了解所使用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手册和相关文献。
液相色谱仪操作及原理液相色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它的操作原理基于样品在流经填充物时与填充物相互作用,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准备成溶液,并以适当的方法预处理,如稀释、萃取等。
2. 准备填充物:选择合适的填充物,并将其装填进色谱柱中。
填充物的选择根据分离物质的性质和需求。
3. 装载样品:将样品溶液使用注射器加载到色谱柱中,通常通过自动进样器进行。
4. 运行液相色谱仪:启动液相色谱仪,使流动相从色谱柱中流经。
流动相可以是不同溶剂或缓冲溶液的混合物。
流动相的选择也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
5. 检测和记录数据:样品分离过程中,通过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灯、荧光检测器、质量分析仪等)检测分离出的各组分,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
操作原理:液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基于样品与填充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溶剂的选择。
填充物通常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具有大量的表面积,可与样品中的分离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相互作用。
在运行液相色谱仪时,样品中的化合物在与填充物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与流动相相互作用。
由于不同分离物质与填充物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也不同。
较强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较长的停留时间,而较弱的相互作用会导致较短的停留时间。
通过控制流动相的组成和流动速度,可以使待测物质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实现样品中各成分的分离。
检测器可以检测到每个组分的浓度,进而得到分离出的组分的浓度和峰面积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或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操作条件和仪器设置可能会因分析需要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操作时,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仪器特性进行适当调整和操作。
液相色谱使用的流程介绍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使用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流程液相色谱使用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准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制备成适合液相色谱测试的溶液。
–使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稀释、提取等,以保证样品能够被注射进液相色谱系统。
2.仪器设置–打开液相色谱系统,并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冲洗流路、校准仪器等。
–设置合适的流速、温度和检测波长等参数,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3.标样注射–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注射器将样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系统的进样口。
–控制注射量并记录注射时间,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4.色谱分离–开始样品的色谱分离过程。
–根据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以实现样品的分离。
–监测色谱图的峰形和峰面积,根据需要进行优化。
5.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的结果,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标准曲线、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6.结果记录–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色谱条件、分析结果等。
–保留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7.仪器保养–完成实验后,对液相色谱系统进行清洗和保养。
–检查仪器的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并进行标定和验证。
注意事项液相色谱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样品的选择:合适的样品溶解度和化学性质对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色谱柱的选择:根据分析项目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流速的控制:过高的流速可能导致分离不完全或峰形失真。
•温度的控制:合适的温度对分离效果和信号峰形有直接影响。
•校准的进行: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废液处理:根据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废液和废弃物。
总结:液相色谱使用的流程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设置、标样注射、色谱分离、数据分析、结果记录和仪器保养等步骤。
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广泛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需要注意一些步骤和细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试样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检测的样品,并将样品中的分离物质溶解到相应的溶液中。
为了保证分离效果和高灵敏度,需要尽可能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异常物质。
2. 准备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准备好准确可靠的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
移液管和样品注射器需要事先洗涤,以避免对后续分离过程的干扰。
3. 准备色谱柱在安装色谱柱时,需要用气动压缩机清洗色谱柱和色谱柱的连接管道。
确保色谱柱处于水平状态,并将色谱柱与色谱仪相连接。
在安装色谱柱时需要特别注意色谱柱的品牌和型号,以便正确设置仪器参数。
4. 准备流动相在准备流动相时,需要特别注意调整流速和流动相溶液的配比。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和合适的流动相溶液浓度。
5. 预处理系统在液相色谱仪的操作中,预处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定要确保预处理问题的正确性,例如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气体过滤系统等。
6. 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设置仪器参数,例如流速、采集时间、泵的流量、检测器灵敏度等等。
根据实验设计,注入样品并进行分离。
在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所有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7. 分析结果分析后,需要对封闭柱进行清洗和回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和措施。
液相色谱仪的注意事项1. 在操作液相色谱仪之前要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程,避免出现误操作等不良后果。
2. 色谱柱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来装配和操作,避免出现故障。
3.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并尽可能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和异常物质。
4. 在制备流动相时,必须准确配合所有的药剂量,并严格控制药剂量的稳定性和浓度。
5. 操作液相色谱仪时,要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高压、漏液等危险事件。
液相色谱操作过程和特点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分析技术,它利用液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的分配作用,将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分离、分析和定量。
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样品制备、进样、色谱柱选择、流动相选择、洗脱条件优化、检测器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步骤。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样品制备成溶液,通常需要进行样品提取、前处理、稀释等步骤,以获得适合进样的样品。
2. 进样:将样品溶液通过进样装置引入色谱系统中。
进样装置可以是自动进样器,也可以是手动进样装置。
3. 色谱柱选择: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要求选择适合的色谱柱。
色谱柱通常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如反相、离子交换、大小排阻、手性和亲合等。
4.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特性和分离要求选择适当的流动相。
流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缓冲液等,需要根据色谱柱和待分离化合物的相容性选择。
5. 洗脱条件优化:调整流动相的成分、比例和洗脱梯度,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增强分离效果。
6. 检测器选择:选择适合的检测器,对色谱柱洗脱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7.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检测器将得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峰面积计算、质谱数据解析等。
液相色谱的特点包括:1. 高分离效率: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实现多组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快速准确分离。
2. 分析速度快:相比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分析速度较快,样品制备和进样过程较简单,分析时间短。
3. 适应性广:液相色谱适用于多种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大分子等。
4. 分析灵敏度高:液相色谱常与灵敏的检测器(如质谱检测器)联用,可以实现低浓度物质的快速准确分析。
5. 操作简便:相比其他分析技术,液相色谱的操作比较简便,不需要高度专业技术人员。
总之,液相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效率、快速分析速度、广泛适应性、高分析灵敏度和简便操作等特点。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在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用于化学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
正确的操作步骤能够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液相色谱实验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样品和标准品。
同时,检查仪器状态,确保所有连接管路的连接紧固,并检查进样器、检测器和泵的工作情况。
确保试剂瓶中有足够的溶剂,并检查柱温箱和样品转移系统的温度设定。
2.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目的,准备好待分析的样品。
样品准备包括样品提取和预处理。
提取要求根据分析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溶剂萃取、固相萃取等。
预处理包括滤过、稀释、调整pH等步骤,确保样品符合分析要求。
3. 进样将待分析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通过进样器进入液相色谱柱。
在进样之前,需要通过洗涤进样针和管道以去除前一个样品的残留物。
进样体积和进样速度根据样品的浓度和分析需要进行设定。
4. 色谱柱选择与操作选择适合分析目标化合物的色谱柱,并根据分离要求进行调试与优化。
首先,打开流动相泵,并调节压力和流速使其稳定。
然后,调节流动相的比例和温度,保持恒定。
5. 检测器设置与操作根据分析的目标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
设置检测器的波长、灵敏度和采集速率,并进行空白检测和灵敏度校准。
6. 数据采集与分析连接计算机或数据采集仪器,设置数据采集参数,并开始采集数据。
实时观察色谱图,确保峰形对称、峰高一致和无明显的杂散峰。
数据采集完毕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峰面积计算、峰高计算、相对保留时间计算等。
7. 清洗与保养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各个部分的进样、流动相和电源开关。
进行液相色谱柱的冲洗,使用纯溶剂和纯水,以去除残留的样品和流动相。
清理进样器和检测器,保持仪器干净。
定期检查仪器各个部件的状态,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液相色谱仪操作流程
液相色谱仪操作流程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物质。
液相色谱仪操作流程包括:
1. 样品的准备:根据分析所需的要求,准备好样品,将其分装到不同的容器中,然后放置在液相色谱仪的样品管里。
2. 设定分析参数:设定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参数,包括泵速度、柱温度、射束电压、检测器位置等,以便满足分析需求。
3. 加入基体:根据分析要求,将溶剂或者基体溶液加入到液相色谱仪中,使之流动。
4. 样品的注入:将样品通过样品泵注入到柱中,实现溶解态和混合态分离。
5. 分析:控制液相色谱仪的各项参数,实现样品的精确分析,并记录其吸光度值。
6. 数据可视化:利用液相色谱仪的软件,将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在曲线图上,方便分析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7. 结果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或其他信息。
8. 脱落柱:在完成分析后,将柱从液相色谱仪中取出,然后用溶剂脱落柱,以便下次使用。
液相色谱仪操作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操作技巧和深入的知识,才能正确的操作液相色谱仪,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在操作液相色谱仪时,要谨慎审查和控制各个参数,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LC-10Atvp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溶样-超声溶解;按乙腈:水=900:100的比例配制流动相,然后用0.45um的微孔滤膜抽滤2开机:将冲柱的甲醇更换为所需的流动相—打开柱温相—按Power键打开输液泵的电源—待自检结束后,将排液阀逆时针旋转180度,按Purge键自动排液3分钟,将排液阀顺时针旋转180度,掰回原位置—按func键输入流速1ml/min,按Enter键结束、按Back键返回—按Pump键开泵。
3打开检测器、工作站:待检测器自检结束后打开工作站,点击CS-Light Real Time Analysis进入数据采集界面4进样:待基线平稳后,进行斜率测定,其值在100-150之间可进行进样,点击单次分析—点击样品记录,输入样品名称及批号—点击开始—将进样阀掰至Load位置进样,样品运行结束后点击停止,终止样品采集,准备进下一样品5数据处理:点击CS-Light Postrun Analysis进入数据处理界面,在文件夹目录中找到所要处理的批号双击—点击方法-峰值综合参数下的编辑,将最小峰面积改为10—点击积分时间程序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点击保存—点击报告文件,打印结果,点击返回,点击数据处理,再处理下一样品数据6冲柱:将流动相更换为冲柱甲醇,冲洗进样阀—退出工作站,关闭CBM-102电源,关闭检测器—冲柱至少1小时以上,按Pump键关泵,关闭电源—关闭柱温箱注意事项:1流动相配比要正确,不能混进其他溶剂,并且经0.45um微孔滤膜过滤2操作过程中注意流动相不能抽干,废液不要外溢3样品必须充分溶解,脏时需过滤4掰进样要小心、迅速,不要将进样阀停留在中间位置5注意输液泵的压力是否正常,出现异常及时记录,并着手处理6仪器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好异常现象、原因及采取的维护措施。
液相色谱操作规程《液相色谱操作规程》一、前言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合物。
正确操作液相色谱仪器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规程旨在规范液相色谱操作流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前准备1. 检查液相色谱仪器:确保色谱柱、进样器、检测器等器件正常工作。
2. 准备样品溶液:样品溶液应该经过过滤并且符合实验要求。
3. 校准仪器:校准流速、波长、进样量等参数。
三、操作步骤1. 开机:打开液相色谱仪器,等待系统初始化完成。
2. 设置条件:设置流速、波长、进样量等参数。
3. 平衡系统:启动溶剂梯度,平衡色谱柱,直到基线稳定。
4. 进样: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溶液导入进样器,确保不产生气泡。
5. 运行色谱仪:开始运行色谱仪,记录检测器输出的数据。
6.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峰进行积分,分析峰面积等数据。
四、实验结束1. 停止色谱仪器:停止色谱运行,关闭液相色谱仪器。
2. 清洗设备:用适当的方法清洗色谱柱、进样器等设备。
3. 记录数据:将数据存档并进行数据处理。
4. 恢复试剂:将未使用完的试剂储存妥善,清理操作台面。
五、注意事项1. 液相色谱仪器使用过程中,需遵守仪器操作规程,避免人为损坏。
2. 使用化学试剂时需注意安全,避免触及皮肤和呼吸系统。
3. 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停止实验,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六、结语本规程详细介绍了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实验人员提供参考。
正确操作液相色谱仪器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之一。
希期每位实验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正确使用液相色谱仪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液相色谱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测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通常是一种与流动相相溶的溶剂。
如果样品是固体,可以首先用溶剂溶解,然后使用过滤器去除悬浊物。
2.准备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并将其制备好。
流动相通常是由溶剂和缓冲剂或某种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流动相的准备应符合色谱方法的要求。
3.色谱柱选择:根据待测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选择涉及到固定相的类型、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常见的色谱柱类型包括RP(反相)、NP(正相)、离子交换柱等。
4.色谱柱装载:将准备好的色谱柱连接到色谱仪,并使用适当的固定相条件进行装填。
确保色谱柱的装填均匀,并且柱床紧密、无气泡。
5.系统平衡:开启色谱仪,让流动相在色谱柱中流动,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平衡,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
6.样品注射:将制备好的样品以适当的体积注射到色谱仪中。
样品注射器通常用来控制样品的体积和速度。
7.梯度洗脱条件:根据色谱方法的要求,逐渐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和浓度,以实现对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这个过程称为洗脱。
梯度洗脱条件的选择需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和流动相的性质来确定。
8. 检测器检测:在某种波长下使用检测器对流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UV-Vis)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
9.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根据检测器输出的信号,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色谱图形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根据峰面积、保留时间和质量浓度等参数确定化合物的含量。
10.仪器维护和清洗:使用完毕后,及时对色谱仪进行维护和清洗。
具体的清洗步骤应按照仪器和色谱柱的说明进行。
总之,液相色谱是一种复杂的分离和分析技术,操作步骤繁琐,但准确掌握每个步骤的要领可以保证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因此,在进行HPLC实验前,需要充分了解分析样品的特性以及所使用仪器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步骤
在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了解仪器的使用步骤,以
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步骤:
操作准备:
1. 打开仪器电源,并等待系统初始化完成。
2. 开启冷却水和空气压缩机,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预先准备好操作所需的所有试剂和备件。
实验步骤:
1. 固定柱装置:在柱室中将固相柱和流量计等设备安装好。
2. 均质准备:将待测样品放进均质机中进行均质处理,以保证取样准确。
3. 取样进样:将适量的样品取出,放入进样器进行前处理,如注射器
进行溶解、过滤等。
4. 开始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装置,通过进样手柄进行操作,确保进
样器内部已满。
5. 开始实验:打开色谱仪的软件系统,进行实验设置,设定所需参数,并开始实验。
6. 结果检测:实验结束后,将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并将实验
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供后续分析使用。
7. 洗涤冲洗:在实验结束后,将固相柱接上洗涤仪,进行冲洗操作,
确保固相柱的清洁和稳定性。
8. 关机操作:实验结束后,按照液相色谱仪的关闭流程进行关机操作。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先进行仪器的预热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
3. 操作人员需要穿着实验服和手套,并佩戴护目镜等安全装备。
4. 在实验前,需仔细理解样品性质及分离条件,确定实验参数。
5.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仪器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和操作记录以备查验。
液相色谱仪常用操作步骤1).首先对流动相进行过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一般为有机系和水系,常用的孔径为0.22um和0.45um。
2).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20分钟。
3).正常情况下,仪器首先用甲醇冲洗10-20分钟,然后再进入测试用流动相(如流动相为缓冲试剂,则要二次重蒸水冲洗10-20分钟,直至色谱柱中有机相冲净为止) 。
4).一般情况下,流动相冲洗20-30分钟后,仪器方可稳定,最重要的是仪器基线走后,方可进样测试。
5).同时进两针标样,将其结果相比较,其结果的比值在0.98-1.02之间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样品的测试了。
6).样品测试结束后,就要进行色谱仪及色谱柱的清洗和维护。
如流动相为缓冲试剂,同样也要用重蒸水清洗10-20分钟,方可用有机相进行保护,否则,有损色谱柱。
7).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色谱。
8).填写登记本,由负责人签字。
注意事项:1).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的去离子水。
脱气后的流动相要小心振动尽量不引起气泡。
2).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3).所有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4).压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150kgf/cm2 .5). 因为缓冲试剂遇有机溶剂,会结晶,有损色谱柱,所以,每次由有机相变流动相或流动相变有机相均需用蒸馏水清洗。
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一载气钢瓶的使用规程1 钢瓶必须分类保管,直立因定,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震动,氢气室内存放量不得超过二瓶。
2 氧气瓶及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
3 钢瓶上的氧气表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
4 操作时严禁敲打,发现漏气须立即修好。
5 用后气瓶的剩余残压不应少于980 kPa。
6 氢气压力表系反螺纹,安装拆卸时应注意防止损坏螺纹。
二减压阀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器仪表同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钢瓶供气压力在9.8-14.7 MPa。
2 减压阀与钢瓶配套使用,不同气体钢瓶所用的减压阀是不同的。
液相色谱仪使用教程
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和化工等领域。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教程,供初学者参考。
1. 样品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需要测试的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
例如,如果样品是生物物质,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离心等方法进行前处理。
如果是环境样品,可能需要进行提取、浓缩等操作。
2. 色谱柱选择
根据需要分离的化合物,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凝胶过滤色谱柱等。
在选择色谱柱时,要考虑到化合物的极性、分子量、溶解度等因素。
3. 制备流动相
制备适当的流动相是液相色谱分析的关键。
流动相的组成和pH 值决定了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分离和保留。
制备流动相时,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溶剂,并按照所选的色谱柱和分析目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
4. 设置分析条件
设置好分析条件是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的重要步骤。
包括流速、柱温、检测波长等。
在设置分析条件时,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目标进行调整。
5. 进行分析
将样品注入色谱柱,经过一定时间的分离和保留,被分离的化合物逐一通过检测器,记录下峰的时间、峰面积等信息。
分析完成后,可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液相色谱仪使用教程到此结束,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仪器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桌面密码:jf
流动相都要经过0.22um的滤膜过滤并超声脱气处理。
B瓶装有机相,D瓶装水相装上流动相,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打开开关,最底下的检测器不能打开。
打开电脑主机,点击软件online。
打开排气阀,点击PUMP图标,点击Set PUMP选项,流速从1,2到3,单击OK。
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n,单击OK,则系统开始Purge,直到管线内(由溶剂瓶到泵入口)无气泡为止,切换通道继续Purge,直到所有要用通道无气泡为止。
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Pump Control选项,选中Off,单击Ok关泵,关闭Purge valve。
单击Pump图标,出现参数设定菜单,单击Setup pump选项,进入Pump编辑画面,设Flow:1.0ml/min。
12、单击泵下面的瓶图标,输入溶剂的实际体积和瓶体积。
也可输入停泵的体积。
单击Ok。
第一步:设置参,
Set up pump,流速:0.8ml/min,流动相的比例。
在”Temperature”下面的方框内输入所需温度,并选中它,点击”more>>”键, ,选中”Same as left”---使柱温箱的温度左右一致。
保留时间为30-45min。
点击屏幕上的on,点击瓶子图标-solvent bottle-filling-A和C是空瓶子,参数都是0.3和1;B和D第一列按瓶子中实际量填写,后一列总容量都是1.→点击OK。
波长:Instrument→set up→DAD signals→选项C:210 8 360 100
第二步:排气泡
松开液相色谱仪上的黑色阀门,先排水相的气泡,D设置为100%,B设置为0%,流速从1,2,3ml/min依次增加(切换速率要快),注意流动相管子中的气泡,驱逐气泡。
待气泡排出之后,将D切换到B,流速不变,排除气泡。
流速设置为降到0,然后关闭黑色阀门,B改为95,D改为5,流速从0,0.2,0.4,0.6增加0.8,压强上下浮动2bar时,改变流速。
第三步:,走空白再进样
RUN SCAN→SAMPLE INFO→填好后(日期,数据所在文件夹,样品名。
)—RUN METHPD抬起阀门,进样,关闭阀门。
第四步:冲柱子
优先选择90%乙腈和10%的超纯水冲柱子,没有水的话可选择100%乙腈冲柱子,最好不要用纯乙腈冲柱子。
纯乙腈:B改为100,D改为0,V不变,不用动其它,冲15-20min。
至基线变平为止。
流速缓慢从0.8,0.6,0.4,0.2,到0,然后点击off,关闭软件,再关电脑,关检测器,流程与开机顺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