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利用多媒体)②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
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髙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髙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难点1、指导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教学过程一、看名人怎样读书1.名人名言:各小组从图书馆,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分组交流。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一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一一欧阳修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一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一一李苦禅“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一一臧克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一高尔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一一普希金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一一惠普尔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一一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一莎士比亚2.名人与读书:同学们整理自己收集的名人读书经验,写上自己的评析和学习体会,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看谁办得最精彩。
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怎样读书:朱熹“三到读书法”: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侣导“三到读书法”。
他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是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记忆深刻。
孙中山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确是中山先生的一大嗜好。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不管是什么教学,课前教案是少不了的。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好读书,读好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好读书,读好书”,内容比较多,有看“名人怎么读书;你说我说说读书;还有网上阅读大家谈;与书籍结伴而行……一节课如何能上完呢?怎样才能上得有趣呢?关于网上读书的可以把话题留给学生思考,其实网上阅读已经是一种趋势,无需太多讨论,只需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能明辨是非就可以了,而传统的阅读在慢慢地减少,读名著的就更少了……综合考虑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放在读好书,好读书上,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言使学生明确读好书的重要性,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名著知识分组竞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面。
(二)学生分析虽然是初三的学生了,但由于他们之前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对名著知识知之不多,甚至连作品主人公都不太清楚,如果让他们来介绍名著内容,显然是有很大难度。
因此,设置合理的难度,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更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名著大比拼的环节,学生反映名著很难读懂,因此,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读好书的重要性,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面;3、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选择地阅读。
二、教学过程1、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言(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增加积累,同时进一步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受到熏陶)2、名人读书的小故事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韦编三绝(孔子)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凿壁偷光(汉代匡衡)现代的有:鲁迅嚼辣椒驱寒外国的有:马克思写《资本论》(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名人发奋读书的小故事,明白只有经过苦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激励、启发学生发奋读书)3、名著知识大比拼名著是经得起时间筛选留下来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分为抢答题(10题)和必答题(8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理解作者的观点。
3. 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分享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
2. 个人反馈: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和作业,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文本。
2. 与主题相关的辅助阅读材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源。
4.2 教学材料1. 阅读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阅读理解和思考。
2. 作业纸:学生用于完成课后作业。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周:阅读课文《好读书读好书》。
2. 第3-4周: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5.2 时间安排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每周课时:2节。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的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在第127-131页。
这是第四单元围绕“求知”进行的主题活动,结合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帮助议论文的学习。
围绕读书的意义、读书经验、读书观念、方法、形式等方面,展开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类整理资料。
2.开展辩论赛,熟悉、了解辩论的一些知识。
◆过程与方法1.结合主题,多方面搜集资料(书上、网上、同学、老师、家长处了解等)。
2.与同学交流搜集资料的感想和发表对他人读书经验、方法等介绍的感想。
3.在班级里利用墙报、板报等形式,汇报小组读书活动成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读书,热爱读书。
2.热心公务,培养集体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能够搜集到“求知读书”的资料,并且资源共享。
2.学会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组织读书活动小组。
4.开展辩论赛。
◆难点1.学会定时整理自己寻找的读书资料。
2.组织一场比较正式的辩论赛。
◆教学突破成立多个读书活动小组,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定时汇报,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设计主题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2.找到一些辩论赛的影音文件,让学生观看,并提前组织班上辩论赛的培训工作。
◆学生准备1.查找以“求知读书”为主题的书、小故事、名人名言等。
2.查找关于辩论的一些规则等。
3.观察社会上组织的读书活动,准备课上汇报等。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名人读书资料展示,进入活动。
2.让学生就书上谈到的读书的种种方面,讨论谈谈自己从中知道什么,为以后的读书制定计划。
3.让学生了解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关注辩论,在辩论赛中体验辩论的魅力等。
学生活动1.学会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
2.大致知道读书活动可以有很多形式,结合自己的特点,为自己的读书制定计划等。
3.积极投入、关注辩论赛。
一、名人读书资料展示,进入活动(约分钟)二、就书上谈到的读书的种种方面,讨论谈谈自己从中知道什么,为以后的读书制定计划(约分钟)三、进行辩论赛(约分钟)本课总结作为杂文、随笔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奋发努力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线索分明,读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形式、内容逐渐新颖活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查找、搜索资料. 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勤于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好的书籍,积淀文化底蕴,健全自身人格。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喜欢读书,勤于读书习惯。
2、按要求写作。
【导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齐唱《读书郎》:“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那,没有学问啰无脸见爹娘,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生的最好伴侣和朋友。
自古以来,每一个有大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结之缘。
“好、读、书”这三个字可以组成三句话,表达三种不同的意义。
你能吗?说给大家听听。
不信的话,好读书。
喜欢读书。
读书好。
读书有益。
读好书。
读有益的书。
今天我们的课将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我们先来谈前两句话的意义。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来说说是:因为读书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喜欢读书。
二、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你班将举行以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完成下面题目:写一句话作为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语。
三、读书好。
名人读书的故事。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能不能先谈谈。
这是我们对读书的了解,有些还有很独到的见解。
现在我们来看看名人们对读书的评价。
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中的名人们读书的名言。
翻开收齐读:除了书本上的读书名言,读书方法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呢?请大家交流一下。
黑板上写着: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2、读书方法。
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你是怎样读书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看名人们对读书方法的总结。
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也许有说不尽的好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读书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好读书读好书。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些读书的好处?(2)作者为什么说“好读书,读好书”?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观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好读书读好书的理解。
4. 课堂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重点字词学习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好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环节。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阅读体验表达。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最近阅读的好书,并互相推荐。
2. 开展读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九、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 一) 本元合性学的主是“好,好”,内容比多,有看“名人怎么;你我;有网上大家;与籍伴而行⋯⋯一如何能上完呢 ?怎才能上得有趣呢 ?关于网上的可以把留学生思考,其网上已是一种,无需太多,只需要引学生有地,能明辨是非就可以了,而的在慢慢地减少,名著的就更少了⋯⋯合考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放在好,好上,学生关于的名言使学生明确好的重要性,养成好的。
名著知分,激学生的趣,拓展学生面。
( 二) 学生分析然是初三的学生了,但由于他之前没有养成的,名著知知之不多,甚至作品主人公都不太清楚,如果他来介名著内容,然是有很大度。
因此,置合理的度,提高他的趣更重要,因此,在堂中一个名著大比拼的,学生反映名著很懂,因此,教他的方法很重要。
( 三) 、教学目1、使学生明确好的重要性,养成好的。
2、激学生的趣,拓展学生面;3、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地。
二、教学程1、学生关于的名言( 学生前收集关于的名言,增加累,同一步明确的重要性,受到熏陶 )2、名人读书的小故事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韦编三绝 ( 孔子 ) 囊萤映雪 ( 车胤、孙康 ) 凿壁偷光 ( 汉代匡衡 )现代的有:鲁迅嚼辣椒驱寒外国的有:马克思写《资本论》(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名人发奋读书的小故事,明白只有经过苦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激励、启发学生发奋读书 )3、名著知识大比拼名著是经得起时间筛选留下来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分为抢答题 (10 题) 和必答题 (8 题) 。
第一关:抢答题规则:全班共分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举手抢答,举手最快者获得答题的权利,答对加 10 分,答错不扣分,不可以补答。
共有十道题。
第二关:必答题规则:四小组轮流答题,答对按其题面所设分数算分,答错不扣分,共有八道题。
(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阅读现状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4、名人谈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经验和读书名言;探讨当今社会有关读书的新观念、新方法,了解一些“网上读书”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并与大家交流。
3.情感目标: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好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读书的独特感悟。
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步骤:
一、看名人怎样读书
1、名人读书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名人读书法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上好下甚到、心到、口到。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师小结:
综观古今中外,前人在读书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而富贵的经验,无论是阵子的“自求自得”读书法,还是王充的“抄读”法等等,都为我们的读书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方法依据,都是我们读书时富贵而有益的借鉴,总之,我们不仅要读书,更要会读书。
二、你我说读书
1、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流行作品,有人认为应该多读,因为它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
2、我看“读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
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鼓吹这种风尚的人认为,图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的好处多多。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围绕读书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很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天上人间,社会人生,科学自然,皆罗列于胸中,将来成为一名大家,下面我将我的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赠予大家。
三、“网上阅读”大家谈
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有如下特点:第一,网上提供了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这远不是摊在面前的一两本书可以比拟的,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信息。
第二,网上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
凭借这些功能,学生可以访问许多人,与他们对话,获取信息。
第三,网络具有交互性,使学生积极参与。
书本阅读是与作者、作品对话,但限制不少。
网上却可以真正与作家对话,对作品发表评论。
第四,网络可以即时反馈。
四、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
提出写作要求:
近十年来,同学们几乎天天和书籍打交道。
本单元有学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文章,拿起你的笔来,写下你的读书故事,让大家分享你读书的喜怒哀乐,或者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情、体验和见解。
要求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作文指导与写作:
首先,我们要理解好话题的写作范围,以读书为话题,那我们就应该写与读书有关的事,如读书的经历,证书的作用,读书的感受,读书的方法等。
其次,就要针对选定的写作范围,认真地思考立意,如写读书的立意可表达你读书的志趣,也可写你求学的艰辛,可表达你对知识的渴求,也可感叹知识海洋的深广。
第三,在选材立意的基础上,确定好体裁,如读书的经历就最好采用记叙文体裁,读书的作用则最好写成议论文等。
第四,列提纲,正式写作。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