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下)命题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用于指导小学数学教育评估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数学试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并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概述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以表格形式呈现的评估工具,它根据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列出了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试题时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常,双向细目表包括三个维度:认知目标、知识点和难度等级。
认知目标维度指出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如理解、应用、分析等;知识点维度列出了试题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难度等级维度则指出了试题的难易程度,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二、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的应用1、确定评估目标在进行数学评估时,教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教师确定评估目标,使其更加明确和具体。
在细目表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维度,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进而设计出相应的试题。
2、制定评估计划评估计划是教师进行数学评估的基础,它可以指导教师设计出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试题。
在制定评估计划时,教师可以根据双向细目表,将知识点和难度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和能力学生的评估计划。
3、设计数学试题在设计数学试题时,教师需要根据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点和难度等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试题。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维度,设计出涵盖不同数学概念的试题;可以根据难度等级维度,设计出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试题。
4、进行评估和反馈在进行数学评估时,教师需要根据双向细目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双向细目表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更加精准的建议和指导。
三、总结小学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数学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湛江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导处1、什么是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与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与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过于多次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与侧重面)。
3、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分五个步骤完成):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列出考查内容)。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列出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此点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没有定式)。
⑶.列出各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与应具备的能力)。
⑷.确定各考查内容(点)的分数值。
⑸.审查各考查内容(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4、制作双向细目表程序:⑴.列出筛选出的课标或教材的相关内容。
任何学科的检测,都是针对该学科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检测哪些知识内容,这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因此,必须要把考核内容先筛选出来,然后再进行构筑。
⑵.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检测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①主观性试题各自的比重;②主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③客观性试题每部分内容的比重)。
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百分比,既是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检测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由考试内容所决定,可根据不同学科各自的特点灵活安排,历史学科的划分特点及风格,不能完全成为其它学科效仿的蓝本)。
⑶.列出考查内容预计达到的认知能力目标的权重(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一、试卷的编制程序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
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
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
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
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减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
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
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
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2、5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分类√√√√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知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初步学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表面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领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异同点、体会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能说出是什么是底面积、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会根据底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体积单位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经历体积单位间进率推导过程,√√√√相领两个体积单位间进率是1000√√√√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和容积单位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会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会利用分数与除示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真分数与假分数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辩认真分数和假分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带分数√√√√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整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整数√√√√√能正确把带分数、整数化成假分数√√√√√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中的应用√√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约分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养成认真、仔细的检查的良好习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最小公倍数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通分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巩固对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掌握√√√√√√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数互化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自主探究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会应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综合应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问题√√√√√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检测题型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问题解决A B A B A B C C C D认识图形的旋转√√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
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
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四、具体实施方法1.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
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
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
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
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