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货币讲义资产)【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34.00 KB
- 文档页数:62
2014年农信社辅导讲义金融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计 9 个考点考点1 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演变 ()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⑶一般价值形式⑷货币价值形式(最高价值形式)结论:货币是商品经济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年真题】【单选】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D【判断】没有交换就没有货币 ( )答案:正确考点2 货币形态的发展()1、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现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被认为是一种由于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段,并能够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1)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币➢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量高、易于分割、易于储藏、易于运输、均质性。
如:金银。
(2)代用货币➢特点:市面上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可以按一定比例兑换黄金➢代用货币最早是出现在北宋,交子。
—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特征:一种信用符号(价值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发行基础:国家信用➢发展趋势:电子货币( “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
【历年真题】【判断】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答案:错误【判断】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黄达《金融学》讲义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经济学定义: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本书的定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二、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一)货币不等于现金或通货: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二)货币不等同于财富: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货币不等同于收入: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的起源:(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1、先王制币说先秦时代2、交换发展说(二)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1、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2、便于交换说英国的亚当.斯密3、保存财富说法国的西斯蒙第(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类型(一)实物货币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缺点:(二)金属货币:铸币(coins):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金银作货币的优点和缺点(三)代用货币(大约公元10世纪):由政府和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但可以兑换金银。
优点:(四)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的特点:2、信用货币的形式(1)纸币(银行券):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的产生:由银行券到纸币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
(不兑现的银行券)纸币的优点和缺点:(2)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